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106节

  离开买卖鱼获的那条街,王建昆带着廖军和丁胜利来得停靠渔船的码头。

  这个码头还挺大挺长的,一半是石材一半是木头搭建的,遂问道:“这码头怎么那头用木头搭建,之前就是这样吗?”

  “那倒不是,去年开始来这边的渔船就越来越多,然后有一次因为停船问题发生了械斗,死了好几个人,后面政府就出面来修建了那截木头的码头,今后要来停靠的渔船必须先交至少一个星期的管理费,不然就不允许停靠。”

  “从那之后就规范了很多,许多渔船都是一个月一交,码头管理处会根据先来后到安排泊位,没有交的就只能在外面下锚停泊然后找小船转运了,据说现在管理费又要涨价了,但这边的鱼贩子收购价比较高,愿意来这卖海产的船倒是越来越多了。”

  “你们这的人做生意还挺在行啊,知道资源越稀缺越贵,我看那木制码头还可以再延长点嘛?”

  “嘿嘿,那帮人巴不得码头泊位就这么多或者更少点,反正来的船是越来越多,可以把泊位涨价,还少了很多管理的事情,所以要让他们再延长码头是不可能了,你看他们收了这么多的钱,去年建的码头有些木料都开始烂了也没人去修下。”

  王建昆在码头边来回走了两圈,把停靠的船都扫描到脑海里,为今后制造渔船提供一些素材。

  目前来这边停靠的绝大多数都是16米左右的渔船,只有3艘长一点达到了25米左右,据廖军讲那三艘都是一个大家族共同出资买下来的,因为船比较大,可以去到更远更深的海里捕捞,所以挣的也比这些小渔船多很多。

  王建昆还特意看了下那三艘大船投射的影像,发现其船上的设备也就多了1个海事电台和短波收音机,其他的设备跟小船是差不多的,就柴油机功率稍微大点。

  对这种有实力的,王建昆暂时不打算接触,因为今后他不可能常来,如果合作会完全占下风,不如找像郑船长那样的人,好把握一些。

  看完渔船后,王建昆又让廖军介绍了下这边卖得起价的海产。

  “王老板,上海这边的人比较喜欢的鱼有墨鱼(乌贼),油带鱼,大小黄鱼,东星斑等几种石斑鱼,小青龙和大的梭子蟹也挺好卖的。”

  “不过墨鱼,油带鱼和大小黄鱼都是有汛期的,过了汛期就很难捕捞到了,但好在这些鱼的汛期不是集中在一起,几乎是分在了四个季节,所以一年到头都有比较好卖的鱼类。”

  “那汛期时收购价格是不是就会很低啊?”

  “那是会低一些,不过送到这边的都是一些品相极好的,非常新鲜的,所以也低不到哪去,在舟山附近的鱼市那就低很多了,据这些船老大将那边每种鱼在汛期时,价格会降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品相差劲的甚至是五分之一,还得求着鱼贩子收。”

  “那有没有人每天去那边收鱼然后又卖到这边来呢?”

  “有倒是有,不过意义不大,这边本来就有渔船会留着好货来卖的,而且在那边收完还要挑选,再运输过来也要大半天,许多船本来就不舍得放冰,卖到舟山鱼市时就是快不新鲜了,再在那边挑选的话品质会更差,毕竟翻动后坏得更快。”“只有冬季的带鱼会有些鱼贩子去那边收了货再运输过来,毕竟冬季冰化得慢。”

  王建昆听完后觉得可以在金山这边设个鱼档,专门收那些品质比较好的鱼,到时候卖到内陆时走高品质路线,毕竟还是有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喜欢更高档一点的东西。

  然后在舟山开个渔业公司,既捕鱼,也收购加工海产品,分类后再用快速冷鲜运输船运输到长江黄河沿岸大城市贩卖,后期如果发展得好,再往BJ,天津等地贩卖。

  当天王建昆就跟廖军谈妥,聘请他当四海渔业金山收购点的负责人,在这边先租一间房当收购点,然后想办法买一块地皮,大概是2亩地左右,建一个小型的海产加工车间和仓储车间。

  他今后还可以再招3个人当助手,协助他管理加工厂和仓库。

  初期他的工资就按每月120元算,待今后加工厂和仓库建设时看他能力,负责的事项越多,职位和工资自然也就越高。

  第二天廖军就租到了一个离码头20多米的房子,王建昆看过后就让他负责找人来改造下,额外付给房东一笔改造费,主要是把门口扩大点,把内部线路用王建昆带来的电线替换掉。

  因为王建昆制造了一台大冰柜,准备放到这个收购点,收来的货在简单处理后会放到冰柜里保存,然后待王华伟来运走。

  在廖军忙着装修房子时,王建昆也没让丁胜利闲着,让他去联系运输公司的司机,让他帮忙开冷藏车,今后每天凌晨去金山那运一车冷冻的海产去十六铺码头。

  同时也让丁胜利和他的几个要好的朋友尽快去学习开卡车,今后运输会用到他们,现在临时请司机应付一下。

  丁胜利和他几个朋友自然是非常高兴,在王建昆的外汇券助攻下,很快就找到愿意教他们开车的人,毕竟王建昆只要求他们学会开车,不用学那些复杂的修车知识。

  他自己也没闲着,在跟郑船长接触了几天后,王建昆就开着一艘制造出来的16米左右的渔船,跟着郑船长的船去舟山渔船捕鱼。

  据郑船长讲,每网下去几乎都有上千斤的鱼获,就是有很多小鱼杂鱼和卖不上价的鱼,大概会扔掉一半以上。

  所以王建昆决定亲自去海上捕鱼看看,然后把探鱼器进行功能优化,在捕鱼时不断修改,争取能够让探鱼器区分出海底的鱼类大致情况,提高捕捞效率。

  这在理论上是做得到的,因为每种海底生物的大小,形状,游动习性,所处海底深度都是不一样的,而且王建昆还有超能力辅助,只要声呐的性能还有信号处理器的性能提升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判断出海底大概的海产品种类了。

  6月5号凌晨,王建昆和廖军找到一个老渔民开着崭新的渔船,跟着郑船长的船往舟山渔场开去。

  在驶过钱塘江喇叭口后,就来到了舟山群岛附近,跟着郑船长在一个镇上加了柴油还有冰块。

  在靠岸加冰加柴油时,郑船长讲道:“王老板,此时是春末夏初,小黄鱼的汛期过去没多久,而夏季的大黄鱼汛期和乌贼汛期即将到来,所以这段时间下网捕捞到的会比较杂,除了带鱼几乎捕捞不到,其他几种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

  “没事,我出来就是想看看世界前三的渔场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亲自看过捕捞过才好跟公司去汇报。”王建昆这样回郑船长。

  其实鱼类混杂更好,这样就更方便王建昆测试改进声呐探鱼器了,说不定可以遇到不同的鱼群,很快就能把声呐探鱼器改造好。

  加完冰和柴油后,郑船长带着王建昆往衢山岛附近的海域开去,这个岛处在钱塘江喇叭口正中间,捕捞完后去上海金山和舟山沈家门都是差不多的路,如果捕捞到的鱼获品质好,那就去上海金山卖,品质一般那就去沈家门。

  衢山岛在东海上是一个不小的岛屿,据郑船长讲岛上面也有许多户人家居住,大部分是渔民,小部分在岛上种地。

  郑船长带着王建昆的船驶过衢山岛后,在上三星岛附近,他的船就开始下拖网了。

  郑船长让王建昆的船不要在他船后面和前面,在边上也至少要隔1海里左右,因为拖网会有上百米,放网后船就要一直开动,当看到鱼群时还会临时变向,所以两艘船是不能靠太近的,特别是前后方向更不能,太近了螺旋桨就有可能卷住渔网。

  王建昆当然照做,让船离着郑船长的船大概在1海里左右,跟着他来的老渔民问他要不要现在下网,王建昆让他别急,等他用船上的设备看看再决定。

  老渔民是老实本分的,王建昆让他先等着就待在渔网边,也不到处乱走,准备随时下网。

  王建昆一边打开声呐探鱼器,一边用超能力查看海底的情况。

  在脑海里,海底的情况一览无余,大大小小的海底生物都被投射了进来,不过王建昆对海洋生物没什么研究,之前只吃过大黄鱼和带鱼,其他的一些也只是在金山鱼市上看了下,对其大致体型有点了解,所以现在也判断不出都是些什么种类。

  不过王建昆考虑到这边的鱼汛,决定主要是提供声呐探鱼器探测那几种汛期会出现的海鱼或者是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比如东星斑,小青龙,梭子蟹等等,其他的就不用费算力去探测了。

  开了大概2海里后,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不小的鱼群,看大小跟元素组成,跟记录的大黄鱼信息有点像,于是决定先捕捞一网出来看看,同时也把此时探鱼器记录的信息保存,待捕捞上来后确定是大黄鱼或者什么其他鱼类,就作为基础数据用于升级用。

第103章 探鱼器改进 中

  跟随而来的老渔民听到王建昆的话,赶紧操作机器把渔网放下海。

  王建昆看着他熟练的操作,也就放心了,说实话对于这么大的渔网怎么放他还真不清楚,虽然之前向郑船长打听了下,不过他讲得倒是很简单,就这样那样,渔网就下到海底了。

  王建昆听完还是很迷糊,所以后面还是决定让廖军请了一个有经验的老渔民上船来帮忙捕捞。

  也幸亏有他,不然王建昆一个人还真不好操作。

  渔网下好后王建昆就一边用超能力观察着鱼群动向,一边驾驶船跟在鱼群后面追,因为船速的比下面的鱼群快的,所以过了大概10多分钟,渔网就兜住了鱼群。

  王建昆见鱼群大部分都进了网,赶紧让老渔民把网拉上来。

  老渔民听他这么急着起网,连忙道:“王老板,这网刚下去没多久,最好是再过一个小时再起网比较好,不然这网里没多少鱼,浪费时间和柴油啊!”

  “老于,你听我的,我船上的探鱼器探测到已经网到一个鱼群了,估计分量至少有5百多斤,而且有可能是大黄鱼,得赶紧起网看看,不然就要被后面进网的鱼压坏了。”

  老渔民听他这么说,虽然觉得很奇怪,怎么就可以用设备看到海面下的鱼群了,而且这老板还说有可能是大黄鱼的鱼群。

  但是老板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的工资给得高,出海一趟给10块,是其他渔船的3倍多了,就是希望这老板能多请他几天。

  老渔民开动起网机后,王建昆也稍稍降低了一点船速,同时也注意避开海底的其他鱼类,因为他主要不是捕鱼,而是来改进探鱼器,等改进好后就可以组建捕鱼队进行有针对性的捕捞了。

  渔网在老渔民的操纵下很快就收上来了,老渔民看网底已经到海面,于是让王建昆停船,准备拿集鱼袋把鱼获提上船。

  这个操作王建昆做得小心翼翼,因为他怕操作不当把渔网卷到机器里了。

  当集鱼袋提到甲板上后,老渔民就已经发现网兜里都是黄灿灿的鱼,看形状还真的是大黄鱼。

  目前这种鱼在上海金山鱼市上的价格是1斤到2斤的1块钱一斤,2斤到4斤的是2块钱一斤,4斤以上的就贵了,而且还很难得,有时候当天捕捞到的量少,可以卖到7,8块一斤,量多也可以卖到4块钱一斤左右。

  当鱼贩子分销到市里各菜市场和酒店饭店,价格就要再翻1,2翻,而且越大的价格越高,并且就算是在大黄鱼的汛期,这个价格都是很坚挺的。

  据廖军讲5年前这种鱼还是很便宜的,也就1,2毛钱一斤,量也大,但是79年许多人开始承包渔业队的船,然后捕捞得太狠了,导致后面每年汛期的产量大大减少,而且是每年比上一年都少,所以价格也就越来越高。

  当然这跟这种鱼的繁殖能力低也有点关系,像这边的油带鱼,每年都是大量的捕捞,在汛期产量也没怎么降。

  当解开集鱼袋后,老渔民看着这一网满满当当的半甲板的大黄,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嘿,老于,回神了,赶紧把鱼收起来用冰块冰镇上,时间长了会降低品质的。”王建昆喊醒震惊中的老渔民。

  “哎~,好的,王老板,你这看起来像捕鱼新手,但是这捕鱼的本事倒是不小,这一网还真就是你说的,是一个大黄鱼群啊!”

  “是我船上的声呐探鱼器好用,刚才在声呐上看到鱼群,然后分析出来80%的概率是大黄鱼群,所以我就让你赶紧下网了。”

  “那这声呐探鱼器还真好,老板,这机器贵不贵啊?”老渔民边分拣大黄鱼边说道。

  “这机器有几种型号,最基本的能探测海面以下50米左右,方圆100米内的鱼群情况,定价1000块一个,还有一种能探测海面以下100米左右,方圆300米内的鱼群情况,定价1500块钱一个。”

  “1000,1500?这也太贵了,我之前打听到现在一艘16米左右的机动渔船也就3000块左右,这机器都抵得上半条船了,那些船老大可能不舍得买啊!”

  “没事,这是他们不识货,这声呐探鱼器用上后,不仅可以判断下面有没有鱼,还可以大致分辨出是哪种鱼,这将大大加快捕捞效率,你看我这有针对性的捕捞一网,是不是比郑船长像大海捞针一样靠运气捕捞好很多。”

  老渔民听完后想了想说道:“老板,你说的确实有道理,看来这声呐探鱼器还真是物超所值啊!”

  王建昆听他话里的意思是想拥有一条渔船捕鱼,而不是一直给别人当船工,于是问道:“老于,如果香港渔业公司跟你合作,你愿意不?”

  “合作,怎么合作,我现在家底可没多少,只能是出这一把子力气了啊!”

  “你捕鱼经验丰富,对这片海域很了解,知道汛期捕鱼的好时机和好地点,船上的设备都用得熟,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

  “老板你这一说,我还真挺有本钱的哈,你说的香港渔业公司合作我可以吗?”老渔民不自信的问道。

  “我是这家渔业公司派来考察的,你跟我再干两天,把这边的情况都好好给我讲讲,回到金山后我跟公司申请下,应该是可以的,福利待遇你不用担心,肯定比你跟着其他船出海挣得多,而且会很稳定,就算是不出海的时间也是有基本工资的。”

  “哎!那就多谢老板帮忙了,我愿意跟公司合作。”

  说话间散落在甲板上的鱼都分拣好了,装到竹筐里并用冰块冰镇好。

  这老渔民干活确实利索,大黄鱼都按照不同斤两分开装筐分开叠放,其他还有40来斤的鱼也分开装筐了。

  王建昆数了下,大黄鱼中有12条是6斤以上的,4到6斤的有36条,2斤到4斤的有62条,1斤到2斤的126条,半斤到1斤的有200多条,总共大概有7百斤,比王建昆估计的还多一点。

  这些鱼如果都拿到金山鱼市上去卖,这一网差不多就有1500块了,抵得上别人捕捞一个星期了。

  老渔民在分拣时就大概知道这一网要发财,现在这么一算,就觉得老板说的那声呐探鱼器还真好用,就算价格贵也是值得的,不说每天,一个礼拜能捕捞到一个大黄鱼群,那也要发大财啊!

  而且据老板讲是可以识别出很多种鱼类的,那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捕捞,效率还真是会大大增加,他这一想就更期待老板说的跟这什么香港渔业公司合作了。

  待把鱼都搬运到保温的冰室后,王建昆继续驾驶船往郑船长那靠拢,路上也一直打开探鱼器,同时超能力也一直关注着海底的鱼类情况。

  因为已经把大黄鱼的信息分析后更新到声呐探测系统里了,所以一路上不时的会有探测到大黄鱼的信息,王建昆用超能力确认后对正确的信息进行加强,对错误的则进行排除。

  过了半个多小时,探鱼器探测大黄鱼的准确度已经接近90%了,王建昆决定把数据固化下来。

  因为探测到的都是很小群的大黄鱼群,王建昆觉得不能浪费时间,所以都没让老渔民下网。

  当然其他的鱼也有,就是都不是很单一,比较混杂,王建昆决定等遇到一个比较单一的鱼群时再下网捕捞,这也是为了方便记录数据。

  时间快到下午3点时,王建昆终于看到了一个大鱼群,其长度大概有60多米,在驾驶室往海面看也几乎可以看到海下面有一个长条形的影子在海面下移动。

  王建昆一边操作渔船跟在鱼群后面,让老渔民下网,一边记录着这个鱼群的数据。同时也用电台喊郑船长,告诉他这边有个大鱼群,如果网还没下就赶紧过来下网,因为王建昆测算了下,他的网大概也只能捕捞到5分之一,再多的话起网机就提不起网了。

  郑船长此时正准备下网来着,听到王建昆在电台喊话说有个大鱼群,于是赶紧回话说马上赶过来,让王建昆悠着点不要把鱼群冲散了。

  此时郑船长的船离王建昆的也就1海里多,开过来也很快,王建昆于是放缓了一点船速,等他来了再并排一起拖网。

  “王老板,鱼群是在你前方吗?你可以看到鱼群?”

  “郑船长,鱼群就在我前方,你的船跟我并排吧,隔开个15米左右就好,下网后咱们一起加速,你看着我开动的方向跟着一起追,保你一网就装满鱼舱。”

  “好啊,王老板,听你的,我这就调整好位置下网。”

  说着驾驶渔船调整到跟王建昆的渔船并排行驶,同时也指挥着船工快速下网,他也怕时间长了跟丢鱼群或者鱼群受惊吓分散了。

  王建昆待郑船长的渔船下完网后,让他一起把船速提上来,期间不时提醒他一起转向或者提醒他调整网的深度。

  当渔网兜住鱼群后,王建昆明显感觉到船的阻力变大了,郑船长也喊话道:“王老板,咱们追到鱼群了,应该在进网了,现在船的阻力明显变大了。”

  “是啊,我的声呐探鱼器已经显示鱼进网了,按这个船速,再过十分钟咱们就起网吧,我怕起网机提不起网。”

  “再过十分钟就起网?为什么不多追一段时间,多捕捞一点啊?现在时间还早。”

  “郑船长,我这船上只有一个船工,到时候一网太重了,起网机可能提不起来。”

  “没关系,王老板,你尽管指挥着追着鱼群,网得再多也不怕,我船上船工多,到时候可以帮忙分批次把鱼用网兜网上船。”

  “这样也行,可是这鱼群可大了,不要到时候进网的太多,鱼舱放不下哈。”

  “没事,鱼舱放不下可以放甲板上,实在不行,咱们就把网拖在船后面进港,到了港后再请小船帮忙把鱼网起来。”

首节上一节106/1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