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174节

  第一门是考的语文,王建昆此刻没用超能力提前观察,准备跟普通考生一样完成这次考试。

  大概1个小时后,王建昆完成了作答,他仔细的进行检查,以防出现不该有的错误,检查完两遍后,他让智子也帮忙进行一次检查,智子倒是对文言文和作文这两部分提出了修改建议,王建昆反复看了看,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理解作答,因为智子对于这种主观题不是特别擅长。

  完成作答后,王建昆放下试卷,开始用超能力去查看几大弟子的作答情况,他要给他们上一道保险,万一出现重大错误,他可以动用超能力进行补救。

  不过他的担心倒是多余,几大弟子都答得非常好,智子给他们的评分都是接近满分或者只扣5到10分,看到智子给出的反馈,他非常欣慰,这表明这些人的心理素质还都是达标的,没有因为真实的高考而发挥失常。

  之后的几场考试,王建昆都是先完成自己的作答,然后用超能力给几大弟子把关,不过直到最后一场考完,王建昆都没有动用超能力去帮忙修改,因为他们的作答都非常好,都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

  考完的第二天,王建昆应汪校长的邀请来到学校办公楼的一个会议室。

  “建昆,来来来,考得怎么样?”

  “当然没问题,我这就把我的作答情况写下来。”

  “好,你先写,其他10几个培训班的也会来,等下咱们一起来对下答案,估一下分数。”

  “校长,怎么单独把我们这些人召集来啊,各班主任那不是都有答案,可以到班级里去核对估分吗?”

  “这不是想看看你的培训成果嘛?当然也是为了不刺激到那些没参加培训的学生。”

  王建昆写答案很快,30多分钟就写好了,主要还是作文花了一些时间,此时其他人也陆续到来,来一个就被校长和教务主任拉着坐到座位上默写之前的答题情况。

  校长和教务主任两人每收到一份默写出来的答案就进行一次打分,两人一个按照最严格的打,一个按照最宽松的打,然后取两人的平均值。

  大概3个小时,包括王建昆在内,总共24份答案都核对完毕,汪校长和教导主任拿着汇总出来的估分表,手都不住的颤抖,这是激动过度的表现。

  “校长,怎么了?”一个站得近的高三学生看到校长拿着纸的手不住的抖动,出声问道。

  呼~,汪校长平复了下心情,把那张记录的成绩单小心的折好,然后说道。

  “同学们,你们考得非常好,按照你们的估分情况,你们之前报考的学校和专业99%都能够录取,接下来的大半个月时间,你们回家注意安全,耐心的等着学校发的电报然后来学校领录取通知书就好。”

  此时的高考报志愿是在5到6月份之间进行的,参加完会考的考生根据自己会考在全省全地区的排名,然后结合之前各学校的录取线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志愿。

  所以高考完成后,能不能录取就已经大致定下来了,试卷批改时间大概是一个星期,然后统计分数,再根据之前填报的志愿进行第一次投档,如果一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报考人数超过招生人数,那么分数靠后的人就会被退回,等待第二次投档,当然报考人数过少的,就会从第一次落选的那部分考生中选,总之达到国家划定的分数线的学生都会被录取,其中大部分都会是录到自己填报的志愿,只有一小部分没报好或者没考好的,会被调剂到其他学校其他专业。

  此时的农村地区和小城市的复读生还非常的少,只要录取上几乎都会去,因为出来就是干部身份,直接从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吃商品粮,而没考上的也没那个条件再支持他们复读,都会选择直接去找工作了。

  其中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这部分落榜高中生会比较惨,虽然读书时间跟中专生一样多,但是出学校后的待遇却差得老远,中专生几乎都会被分配到比较好的单位,而高中生则需要主动去找,而且有时候还要靠点关系,如果不主动又没关系,那就只能回家务农了。

  不过现在婺源这边的高中生今年倒是赶上好时候,因为大量工厂新建,需要一大批有文化的高中生,他们会被招到工厂里先进行1到3个月的培训,主要是去开机床,操作机械设备,进行一些精细工作,而且培训完成后的工资都不低,一般都有60块左右,跟县里普通的公务员差不多。

  王建昆从校长室出来后,来到了废品回收站,此时7大弟子和吴萧义已经等在那了,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从校门口那家川菜馆买来的菜肴。

  这桌饭是王建昆去学校门口预定的,他有感于所有人今后相聚的在一起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定下今天好好聚聚,用以告别高中生涯,今后踏入大学,就是另外一片新世界了。

  虽然他们这9个都是报考的清北两所大学,按照王建昆在考场时就观察到的结果,他们都有极大的把握考上,但是入学后,众人都分在不同的专业,上课时间都不一致,而且在大学里众人都会在各自的领域发力,没有多少时间相聚,不像王建昆自己,他已经安排好,等到大学开学后,他将制造一个自己的分身,在自己需要离开学校时,会由分身代替他上课和参与学校的活动。

  “来,大家一起干杯,祝贺大家都正常发挥,考到自己满意的成绩。”

  “干杯~”

  9个人都围着桌子站起来,举起倒满清华婺的酒杯碰杯,然后把杯中酒都喝完,就连郑倩和俞子润两个女生也不例外。

  喝完第一杯酒后,王建昆就让他们随意喝了,然后众人都纷纷跑来给他敬酒,幸亏有超能力能够分解酒精,不然他今天非得大醉一场不可。

  年轻人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众人边吃边喝然后说着各自的暑期规划,因为已经高考完了,王建昆就没再让他们来县里的这个废品回收站来做项目了,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这段时间里,让他们回家好好休息休息,一切都等领完录取通知书再说。

  而他在中午聚餐后,将这边的一些贵重物品收拾收拾打包带到地下基地,然后给几个小型实验室都上锁。

  之后的一段时间,叶伟将去到一个工厂的仓库当巡管,跟他老婆一起上下班,但是每天早晚都要来这边看看。

  安排好县里的这处地方后,王建昆也赶紧回家汇报,家里人在他考完后就时不时的发信息来问他了,虽然他一再表示考得很好,可家里不仅是爷爷奶奶,父母亲也一个劲的催他回去。

  就这样,高中生涯结束了,王建昆回顾了这两年的经历,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从第一天意外获得超能力和遇到智子,然后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着超能力的用法,直到上个月,他触碰到了当前人类的禁区,制造出了新人种,他的野心随着一次次的突破极限,变得越来越大,对于未来的规划,他胆子也越来越大,有了这两年打下的基础,他希望给这个世界的发展再加加速,而他自己也想早点去遨游宇宙,去看看是否有其他智慧物种生活在这个世界。

第178章 高考成绩出,震惊

  “刘组长,试卷快批改完了吧?成绩什么时候能汇总出来。”负责本次江省高考统筹事宜的省教委主任吴洪明问道。

  “吴主任,还有两个小时左右就能收尾了,现在已经在安排人统计成绩,对有异议的试卷再重新组织人复核,明天应该就能把成绩汇总好了。”刘组长落在吴主任身后半步说道。

  “嗯,你们阅卷组的辛苦了,在这三伏天里批改试卷,还被关在这小院里不能出去透气,那等下让人多送点雪糕冰棒来,还有绿豆汤,明天还有最后一天,大家再坚持坚持,克服一下,有什么其他要求可以跟我提。”

  “谢谢吴主任关心,能被选来批改试卷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的荣幸,说明组织信任我们,相信我们的水平,我们一定坚持到底,做好高考阅卷工作,为国家选拔出优秀人才。”

  “很好,刘组长,试卷批改到现在,有没有发现分数特别高的卷子啊?”

  “有的吴主任,今年有好几份卷子都是满分,而只扣一两分的卷子也特别多,有2,30份。”刘主任高兴的回答道。

  “哦,满分都有好几份?是今年出的卷子简单了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就要在改卷时注意,把关得要更严格点。”

  “不是的,吴主任,今年的试卷整体上比去年还难一点,我们这些阅卷老师做都很难拿到满分,但是不知道怎么的,有一个地区送来的卷子却有这么多满分和接近满分的,其他地区的倒是很少,只有一两份或者都没有满分的。”

  “既然难度比去年难,那考满分应该特别不容易啊,你说的是哪个地区的卷子有这么多满分和接近满分的?”

  “是饶州地区的,但是具体是哪个县就不知道了,因为都打乱了送来的,我们不知道相应的编号对应的哪里。”

  “拿来我看看,可别是哪边漏题了,那可出大事了。”吴主任一脸担心的说道。

  “好,我这就去调取那些卷子。”刘组长听到吴主任担忧漏题的话,也不敢怠慢,连忙小跑着去调取那部分成绩特别好的卷子。

  因为都是按照编号存放到对应的架子上的,之前他收到阅卷老师反馈的那些卷子答得非常好,特意的去查看了,所以很快就找到了,匆匆看了几眼确认是那些自己复核过的试卷,连忙抽出来叠在一起拿着往吴主任那边走去。

  “吴主任,来这边座位上边坐边看,试卷有点多。”刘组长把吴主任请到一张靠窗户的空桌子上,把试卷放上,自己再从旁边墙上拿了一把蒲扇,边给吴主任打扇子边介绍这些卷子。

  吴主任这个教委高级干部显然是有一定水平的,看起卷子来不费力,特别是文科的几科更是看得很仔细。

  一连看了好几份,因为文科满分的只有一份语文,其他几分或多或少的扣了2到5分,这个成绩已经是特别高了,因为文科想考高分是特别难的。

  看完文科的几份卷子,吴主任没有发现有抄袭的雷同卷,这在编号上也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成绩特别高的卷子的考生坐得都很分散的,几乎没有在一个考场的。

  然后他拿起几份理科的卷子,满分的有7份之多,而只扣1,2分的有10几份,扣5分左右的也有30几份,这极其的夸张,吴主任把这些卷子编号相同的都放一起,然后用铅笔在一张白纸上加了下分数,发现理科的最高分居然有686,文科的最高分有623。

  要知道今年高考理科总分才690,文科总分才630,这两个最高分不用去对比,几乎就是文理科状元了,而且很大可能是全国状元,因为今年还是全国统一出卷,用同一份卷子考试的。

  吴主任接着加了下其他几份卷子的成绩,发现理科里面有670,668,665,663,660,659,630,625,620;文科里面有615,605,601。后面还有几份接近600分的,吴主任就没有再细看了。

  他手上的这些都是600分以上,很大概率是能上清北这两所名校的,这么一看,居然有14个人有机会,如果这些人之前就是报考了清北的话,99%的概率是能够录取上的,只要政审没问题的话。

  “刘组长,你看看,饶州地区今年这么厉害,这14个人的成绩都是有可能上清北的啊,这差不多占到咱们省去年考上这两所学校的一半了,我得赶紧让人去核查一下,确保没有漏题,如果没有的话,那饶州的教育看来是放了颗大卫星啊!”吴主任把手里写满统计分数的白纸递给刘组长,然后急匆匆的离开这所阅卷的院子。

  “喂,给我接饶州地区教委,让他们当时负责看管试卷的人接电话,就说是省教委找他核实情况。”

  “收到,请稍等。”

  听着电话里的‘嘟~’声,吴主任还在回想刚才统计出来的分数。

  恢复高考已经是第7年了,自己这个省教委主任已经当了2年,今年是第3年,前几年江省的考试成绩算不算多好,本省的前几名放到全国对比,要排到30名之后了,进入前30名的只有一两个,这也反应出江省这些年的教育是做得非常一般的。

  不过他和省领导们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些下放来的专家教授在这几年已经陆续回到大城市的大学去了,一些老教师要么年龄到了退休了,要么被请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导致省里的好教师一下子断了层,虽然这些年有一些师范生毕业充实到了教学一线,但是这些新老师还得经过历练才行,一时间是带不出能考高分的学生的。

  饶州地区也是如此,虽然他们原本在教育上就比较强,历史上的进士也是比较多的,但是同样也受到了师资力量不够的影响。

  但是今年特别不一样,刚才统计的成绩如果确认都是考生在考场上自己考出来的,那就非常了不得,这是一下子把全省的教育成绩都拔高了一节啊。

  “喂,这里是饶州教委负责今年高考试卷安保的负责人,我姓张,叫张勇,请问有什么事情?”

  “张勇,我是省教委吴主任,我找你是跟你了解下当时的试卷安保工作,试卷从省里出发到发放到监考老师手中这段时间,你都一直看着卷子吗?”

  “吴主任,您放心,今年的高考卷子从离开省里的保密室后,我就一直跟在一旁看守的,晚上都没离开过。”

  “那中间有没有出现过什么异常情况?”

  “没有,都很正常,看守期间是多人一起的,我和另外三人是一直跟随卷子没有离开过,吃饭上厕所是两两一起进出,睡觉都是在存放卷子的房间,外围也有安排人员看守且互相监督,这期间一切正常。”张勇把高考试卷的运输过程和存放时的安排跟吴主任详细的汇报了一遍。

  “那就好,谢谢你了张勇,今天的问话不用跟其他人说。”

  吴主任挂断电话后,一扫之前的担忧,他害怕刚才统计出来的成绩是作弊得来的,现在基本排除了这个怀疑,那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份成绩落实,如何向领导汇报了。

  不过保险起见他还是忍住等了一晚,第二天上午一上班,回省教委办公室待了一会处理完紧急的事情后,就跑去高考阅卷室等成绩出来。

  刘组长知道吴主任等得急,昨天下午试卷复核完成后,他发动阅卷老师连夜奋战到半夜,把成绩都统计出来。

  阅卷老师也乐得晚上工作,因为晚上气温会降低一些,而且统计完了就可以白天休息了,休息室里有电风扇可以吹,阅卷室里因为都是纸不能用电风扇。

  所以当吴主任到的时候,只有几个老师在对统计的成绩进行复核,以免在最后统分时出差错。

  “吴主任,您好!第一版成绩已经统计出来了,另外几个老师正在进行最后的核查,您可以先看看这份,一般是不会有大的改动了。”刘组长看吴主任急匆匆的进来,连忙将手里那份新鲜出炉的成绩册递给他。

  这份成绩册只是一个考生编号对应后面的成绩,其他的考生信息还没有,那部分要等成绩最终审核完成,然后提交给另外一组负责信息汇总的人,这是防止阅卷过程中出现舞弊行为。

  不过看成绩单的考生编号前面几位数还是能知道是哪个地区的,这也是方便信息汇总的要求。

  吴主任接过已经翻到饶州地区的那部分,发现统计出来的成绩跟他昨天算的一样,而且590多分的有7,8个,接近590的也有10多个,这样一看,饶州地区今年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可不少,接着他又翻看了下其他地区的比如洪都直辖的区县以及赣州,吉安,抚州等地的前十名的成绩,发现跟往年的差不多,高分不高,在全国来说只能排在中后。

  “看来今年就是饶州地区考得好了,而且看这些高分成绩的编号,大部分好像还都是在一个县的,也不知道是哪个县。”吴主任心想。

  “我看完了,刘组长,今天务必早点把成绩提交给另外一组,我去叮嘱他们尽快把其他信息填上去,你们今天晚上就解除控制,可以准备准备回家了。”

  “好的吴主任,我尽快。”

  吴主任听完刘组长的保证后,就离开了。

  他回到教委办公室,先找饶州地区教委的负责人聊了聊教育的话题,期间不断提起他们的教育方式方法,搞得饶州教委的负责人一头雾水,心想我这下面的市县教育水平也就一般啊,也就婺源和玉山两地拿得出手一点,在全省能排到前十,但是也没见这吴主任之前说这么多好话啊。

  从饶州教委那没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他决定一边让底下的办事员去调取去年饶州地区的高考和今年饶州地区的会考成绩,看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其实去年高考,婺源二中的成绩就有一些提升了,特别是英语成绩,因为有了王建昆委托陈兴东捐赠的广播系统和听力资料,其他学科也有收到沿海一些大城市的教辅资料,可惜时间太短,学生们提升的成绩不是特别明显,所以还没有引起省教委的特别关注。

  今年的会考成绩教委也没有特别关注,因为会考只进行筛选,大家都不是特别关注分数,只关注名次,因为大学录取是根据考生在各省的排名的。

  “主任,饶州地区的会考成绩有点特别,你看前100名里,这所婺源二中的学生占了一半了,其他几个县加一起还不到一半。”

  “哦?婺源县?詹天佑故乡,朱熹故里啊!看来今年高考成绩单上那些高分就是这婺源的考试考的了,他们会考时成绩就很亮眼了,这也间接排除了他们是有舞弊的情况,这样我就放心了,不过这饶州教委也真是的,他们自己辖区内的学校把学生教这么好,到现在都还不知道,看来能力有点问题啊!”吴主任透过会考成绩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

  他拿起抽屉里的电话本,找到婺源二中校长的电话,看了看时间,是上午11点,应该是在办公室的,于是拿起话筒拨号。

  “喂,汪校长吗?我省教委吴峰,找你了解下你们这两年来的教学情况。”

  “吴主任,您好您好,您想听哪方面的?我这一时之间不知道从哪说起。”汪校长这几天其实一直在等省里的电话,因为他知道高考阅卷要结束了,成绩就要出来了,而等到成绩一出来,省里的领导肯定会发现亮点的,然后就会来找他了。

  “那你就说说你们这两年来的变化吧,我看了你们会考的成绩,发现普遍的排名靠前啊,而且能够参加高考的比例也比其他地方高得多,是有什么秘诀吗?如果是的话,那你们可不许藏私,得向全省推广。”

  “没有没有,吴主任,我们可没有藏私,完全是靠教职工的努力和学生们的刻苦学习,当然也有县里和一些企业对我们的大力支持,给我们投钱买设备买教学资料,这才让我们这些年来成绩逐步提高。”

  吴主任听到前面一句时眉头皱起,以为这汪校长在给他打太极,听到后面说的县里和企业对他们学校的支持和给他们学校买设备买资料,眉头瞬间舒展开,他知道找到了原委了。

  此时因为成绩单信息还没有最终确认,他也就没有说那么具体,只是给汪校长大概说了他们今年考生考得不错,然后让汪校长做好迎接学习和考察的准备。

  汪校长听到省教委吴主任这么说,哪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肯定是成绩已经出来了,而且是跟当时那些学生们估分的情况一样,想到这,汪校长也激动起来。

  一方面是因为今年成绩会特别的好,好得会让人不敢相信,另外一方面是自己凭借这份成绩,应该可以向上提一提了。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召集起在学校一直等着的办公室人员,把之前准备好的预案拿出来,让各科室去做准备,负责后勤的去安排把学校卫生搞搞好,标语横幅等都去找人制作,行政人员去通知高三年级组和几个高二的老师做好准备,其他老师也要在家待命,没有特别的事情不要远离县里,到时候要随叫随到,其他部门也被安排了各自的活。

  原本已经安静下来的高中校园因为吴主任的一通电话提前活跃起来了,高中老师们开始进进出出,汪校长看仅靠老师忙不过来,就让人去把县里附近的一些高中学生喊来帮忙。

  等到阅卷结束第二天,汪校长收到了本校所有考生的成绩,他连忙安排老师们去给成绩前50的考生打电话或者发电报,然后急匆匆跑去县委县政府汇报。

  吴书记和俞副县长两人都接见了汪校长,本来他俩是不负责教育那块的工作的,不过汪校长说要给他们说下子女的高考成绩,就欣然接受了他的汇报。

  听到汪校长的汇报,两人都很震惊和高兴,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儿女都考得非常好,之前报考的北大是稳上了,另一方面也是被汪校长展示的成绩单震住了,因为这份成绩单上显示,全省理科前20名里,二中这边就占了10名,而且前7名都是二中的,文科前20名里,二中占了4名,前两名都是二中的,其中俞副县长的女儿就是全省文科第二名。

  还不止这些,全省理科前100名里,二中占了30个,文科前100名里,二中占了21个,而且成绩都是靠前的,这可不得了,这成绩比去年和前年那是好了10倍啊!

  两名县领导虽然见过很多大风大浪,但是看到这份高考成绩也是震惊莫名,接着他俩让汪校长把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原因好好讲讲。

  汪校长之前就跟王建昆商量过如何汇报,他把主要功劳归功于县委县政府对二中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其他方面就是有慈善企业的捐助,老师们的认真负责,学生们然后刻苦努力等等,最后简要的提了下王建昆这个全国高考状元给一行人进行了辅导。

  两个县领导听了太多的汇报了,懂得如何分辨汇报人口中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在拍马屁,所以很快就抓住了重点,那就是有慈善企业的捐助和王建昆这个天才的帮助,而且那些来捐助的企业似乎也是因为有王建昆在二中读书的原因。

首节上一节174/2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