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69节

  周六的早读王建昆强迫自己起床去了学校,班长俞子润见他特别困就让他靠桌子上休息下,老师来了她会提醒他。

  睡了一个早读的王建昆恢复了元气,上午拿着7大弟子的测试卷一个个的批改起来,然后让智子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学习能力制作了下一周的学习资料和测试题。

  中午的时候去食堂吃完饭就回了一趟地下基地,把学习资料和测试卷制作出来。分开装在牛皮纸袋里,写上个人的名字后回学校交给方贵华让他帮忙分发。

  中午下课后,王建昆跑到集市上先吃饭,然后买了些大米,面条,油盐酱醋等,还去弹棉花的地方加钱买了两床刚弹出来的棉被。

  带着这些东西的王建昆骑摩托车回了一趟地下基地,等晚上再带到实验1号。

  下午的课堂上王建昆先翻看了下地理书,看到书本上的国内地图很简陋,没有标出各水道的位置,于是去脑海里翻找了地图册,把国内各省的地图册找出来。

  首先是江省的地图,按照比例尺算出乐安江的总长度大概是280公里,从临时码头到鄱阳湖入口大概是240公里。

  然后鄱阳湖最适合航行的水道到长江边的湖口镇是60公里。

  接着将长江下游几个省市的地图连起来量了下长江航道和运河航道的信息。

  从湖口镇到上海出海口大概是700公里,从湖口镇到扬州大概是600公里。

  按照现在的实验1号30节的经济航速,每小时大概56公里。

  从临时码头出发,到鄱阳湖入口要4个半小时,过鄱阳湖到扬州要16个小时,到上海出海口要19个小时,这还没考虑1个人开船要休息的情况。

  王建昆决定今晚出发去一趟湖口镇,跟智子讨论研究添加一些方便航行的设备。

  首先是导航,鄱阳湖水道宽广,没有什么参照物,而且到时候夜晚行船视线更差,航标都不一定看得清,所以找智子设计了指南针,六分仪,激光陀螺仪,把这些都集成到驾驶台上。

  然后还让智子帮忙设计了声呐,小型雷达。

  声呐是为了查看水下地形的,扫描出来的地形会储存在专门的计算机系统里,今后再航行时就可以让船只自动避开水浅的和有水下沉船或者暗礁的区域。

  小型雷达也是为了测量记录两岸地形,方便王建昆今后制造自动驾驶系统。

  最开始几次航行王建昆肯定是只能靠自己或者带队里比较可靠的人。

  因为没有行船经验,为了节省时间夜间也是要行船的,所以自动驾驶系统就很有必要了。

  因为这些设备和仪器都没有看到过实物,都是根据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数学建模设计的。

  参考的资料也是一些基本的原理图和理论计算公式和数据,所以制造出来后需要王建昆不断的测试并调整设计。

  下午课间王建昆交代方贵华明天他会不在家,让他们自己去废品回收站聚餐,电脑和小型实验室他们可以自己玩,已经跟叶伟夫妻俩交代了,会等你们去了再离开。

  下午一下课王建昆就回了地下基地,带上买的生活用品还有5百公斤汽油去了临时码头。

  把摩托车和两轮车斗放进山洞里藏好,把汽油一罐罐的搬上船,把生活物品归置好,检查一番码头被掩藏好后就驾船离开了回湾。

  离开回湾后把船速加到了15节,这个速度王建昆能够有时间反应及时移除水下障碍。

  开了一段时间来到泗洲镇,王建昆开始有意识的收集超能力范围内的一些元素用于制造仪器。

  首先是最简单的指南针,六分仪,然后进行数字化改造,将数据接入制造出来的电脑里,此刻开始电脑会记录航行的信息并保存。

  接着就是制造声呐,开始制造的声呐连接上电脑后显示的图像非常不清晰。

  然后按照原理一项项改进,直到行驶到乐平市后才能勉强使用。

  智子的说法是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够,按照脑海中的资料制造的材料很一般,需要不断的实验新材料。

  一时半会的也研究不出新材料,但是等今后有时间,材料方面每天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研究。

  而且已经委托彼得持续收集国外的科学期刊,大舅也帮忙在广市的高校收集国内的期刊。

  有全球顶尖的人才在前面开路,自己用超能力进行加速研究测试,相信自己今后能用的产品将会是最先进的。

  声呐系统能使用后,王建昆就稍微轻松了一些,不用一直在脑海里记录地形了,只要关注前方河道是否有危险。

  过了乐平市后,乐安江已经来到了平缓的区域,江面也宽了很多,达到了160多米,还有渐渐变宽的趋势,水深倒是没增加多少,还是5,6米的样子。

  接着王建昆抽出部分精力制造小型雷达,按照智子给出的图纸,将水下的元素调集出来制造雷达。

  制造出来后按照智子给出的连接方式把线路连接好,然后开机测试雷达。

  此时江面开阔,远处几百米外才有一些小山包,在雷达屏幕上,几处山包的轮廓一下下闪现出来。

  这是因为这款雷达还是用的机械扫描的方式,天线在不断的转动,所以图案会以一定的周期出现。

  仔细辨别了下,发现河道的轮廓还不是很清晰,于是把结果反馈给智子,让其再优化下扫描精度和接收的信号处理精度。

  边修改边调整,一直持续到鄱阳县才勉强可用。

  接着将雷达信号数字化,然后接入电脑,按照之前编写好的程序将几种信号集合到一起,在电脑里组合成电子地图和导航数据。

  此时已经是半夜1点多了,王建昆找了个偏离航道,周边都是荒山的回湾,把船停在里面。

  回到驾驶舱下面的驾驶员生活舱,把被子铺好后就睡下了。周日一早,王建昆被一阵鸟叫声叫醒。

  醒来看了下四周,想了一会才知道这是在船上,昨晚开着实验1号船一直到了鄱阳县,现在是在鄱阳县边。

  看了下手表发现已经8点多了,因为江面被雾气笼罩,所以太阳在天边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

  用毅力抵抗着寒冷穿上毛衣和防寒外套,来到船尾打了江水洗脸刷牙。

  看到船边有鱼游来游去,王建昆用超能力制造了个网捞了几条筷子长的鱼上来,开膛破肚后用盐腌制起来。

  然后生火淘米准备焖一锅米饭,然后起锅烧油把腌制好的鱼煎一煎,待煎到两面金黄,加入姜蒜和酱油,然后加入用超能力处理过滤的江水。

  米饭焖熟的同时鱼也可以吃了,从小厨房里拿出碗筷和漏勺盛饭就着铁锅煮鱼吃了起来。

  此时雾气已经散去,阳光照在黑色的防寒服上暖洋洋的。

  鱼非常鲜美,王建昆慢慢的吃,最后用一碗鱼汤结束早饭。

  为了省事,用超能力把锅碗瓢盆都清理干净,收拾好后启动船只往鄱阳湖开去。

  此时天已大亮,看了眼在船顶旋转的雷达天线,怕被路过的船只看出异样,在脑海里翻找了一番资料,找到一种不会影响雷达波传输的材料把雷达天线罩了起来。

  雷达罩外面也用灰色涂装了下,再调整了下顶部的构造,让雷达罩不那么显眼。

  进入主航道后,看到雷达,六分仪和指南针等都在正常工作,电脑也在把接收到的数据合成电子地图和导航数据,这才放下心来观察四周的情况。

  从鄱阳县到鄱阳湖这一段水道越来越宽广,水面上的船只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了。

  打鱼的渔船一般不在主航道上,王建昆看到的渔船都比较小,长8米多,一般是两个人在渔船上,一人摇橹一人撒网。

  也有单人操控一条船的,看到鱼群或者觉得有鱼的地方就放下橹,拿起撒网抛洒出去,一般都能抛出一个很大的圆,罩住上百平方的水面。

  王建昆的船速相对航道上的拖轮和客轮还是很快的,但是他的船声音又很小,只有靠近了才知道。

  看着快速擦身而过的实验1号,很多人都面露惊讶,手指着王建昆的船互相交谈。

  就这样用20节的航速开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穿过鄱阳湖,来到了湖口镇范围。

  这里左边是梅家洲,是个江水冲击出来的沙洲,右边就是湖口镇。

  此时入江口水面宽阔,有几百米宽,远处的湖口镇若隐若现。

  王建昆控制着船往岸边驶去,待水深接近2米时就不再往岸边再靠近,而是沿着岸边慢慢行驶,他准备在这找一个落脚点。

  这边两岸都是水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出来的滩涂,所以要找个可以靠岸的地方还真不好找。

  一直到进入长江,来到湖口镇靠近长江的那一面才看到能够停船的小港口。

  此时港口里的码头上停了几艘客轮,拖轮则在更下游的货运码头,客轮正在上下客,拖家带口的人挑着行李从一头上另一头下。

  王建昆把船靠上一个空着的客运码头,这时有个老大爷穿着绣有港务两字的工作服向他的停船处走来。

  王建昆停好船后拿了跳板架上码头,走下跳板后从兜里掏出烟迎向老大爷。

  “同志,你这船是哪个地方的啊,看着很特别,要在这停多久啊?”

  “您好,老师傅您抽烟,我是饶州人,来试验这艘新造的船的,在这停半天就走。”说着把烟递给老大爷。

  老大爷收下烟夹到耳朵上对他说道:“同志,你停半天要收费啊,看你这船占的码头长度,麻烦交5块钱码头使用费。”

  王建昆不了解行情,也不能撂下老大爷去打听,于是交了5块钱拿到一张收据,抬头是洋口港务局,停船时间老大爷手写的。

  交完费跟老大爷打听了下这个港口的情况,老大爷告诉他客轮码头最大可以停吃水4米的大船,货运码头最大可以停吃水6米的大船。

  停船费也是有标准的,当然公家长期来这停泊的船会是另外的标准。

  王建昆了解情况后决定在这里歇息下,看看能不能找个地方建个移动基站。

  因为一路行来往建昆发现跟家里断了联系,今后如果让其他人来开船跑运输,想联系上都不容易。

  如果能在水道上隔一段距离建个移动基站,王建昆就能随时联系上船长了,船上的人也能随时联系上家里人。

  往湖口镇里边走边看,发现这边的人口音有好多种,说普通话的也比较多,路上的小贩更是隔一段就有一个。

  看到这种情况,王建昆觉得在这里找个落脚点挺不错的。

  码头只要缴费就可以停,镇上的包容性应该挺强的,陌生人在这也不打眼。

  找了一处饭馆点菜吃饭,这里靠近长江,所以老板推荐王建昆吃鱼,按照老板的推荐,点了一道粉蒸江鲶,一道清蒸江鲈,再点了一道红烧冬瓜。

  边吃边和老板打听这边的风土人情,问他租房好租不。

  老板也是个健谈的,把这湖口镇的情况好好向王建昆介绍了一遍。

  对于租房老板指了个地方就是港务局家属的房子,有些人住到新建的楼房去了,空下来的瓦房会出租,也会有人愿意卖只是买的人少。

  王建昆听说这边居然可以买卖,忙向老板打听具体情况。

  老板告诉他湖口镇里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人,很多都是来帮忙建港口时搬来的。

  然后有些人待一段时间就会走,但是房子带不走啊,所以房屋买卖就很平常了。

  改革开放前是不能合法买卖的,就是偷偷的交易不拿去登记,改革开放后这一块就放开了,允许房屋过户,但是要交税。

  王建昆让老板指了下方位,朝着可能会卖房的地方走去。

  没想到运气来了,找的第一家就愿意卖房,这家人要搬去上海去,之前是来这帮忙建设港口的,现在找到机会调到大城市去了。

  就是当时自建的房子不好处理,看到王建昆这个小伙子来买房,不做他想,出了个800块的价钱。

  王建昆看了下房子,面积倒是不大只有140多平,但前门有个大院子有300多平也在地契上,后面还有个小山高20多米,左右邻居跟这个房子也隔了几米远。

  据房子主人讲他是第一批来支援建设的,所以占了好大一块地,边上几户也是当时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后面来的就没这么好了,都是住集体宿舍或者夫妻房。

  王建昆看了下就决定买下了,跟房主去过了户,交完房款和税之后,地契和房契就到王建昆手里了。

  给了房主一个星期的搬家时间,房主表示除了衣物和一些贵重物品,其他原封不动都会留给王建昆。

  拿到房契和地契的王建昆也不怕房主反悔,毕竟他们都是有正式工作而且马上要去大城市,赖着不给也做不出来。

  让房主离开时把门窗锁好就行,到时他会自己来换,然后离开这往码头走去。

第61章吨级快速运输船制造 下

  到码头后王建昆没有马上去开船,而是去跟管理处的人了解了下码头的使用标准。

  码头使用有长租,短租和临时停靠三种,长租一般都是国企的航运公司才会租,他们每天会固定有客运轮船停靠上下客。

  短租一般是集体船队有业务需要会租用半个月到3个月不等,但价格比临时停靠优惠很多,而且短租期间还会一直留着码头不会被占用。

  临时停靠之前是有很多因为不打算停靠这边码头但是有时遇到事情又必须来临时停靠,最近半年则多了一些个人或租或买的船,有些地方放开的快允许个人租或者买,所以来停靠的这类船渐渐多了起来。

  王建昆了解到现在居然有私人租船或者买船搞运输,对于接下来搞个船队更有信心了。

  于是选择了短租3个月,而且是租两个码头,一个是停现在这种实验1号的,另一个就是停靠即将制造的K200型号的。

  交完费拿到收据和停船票后,王建昆就去码头开船往婺源县赶了。

首节上一节69/1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