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124节

  颜颜笑眯眯的,她上学没有踩雪。但是,她在学校打雪仗了。因为戴着小手套嘛,那种皮质不进水的。她打赢了呢!

  林嫣其实是去图书馆借书了。高翔去帮她拿,回头车子直接载回来,很方便。

  方明澈带着女儿等她回来的时候,听到颜颜打了个喷嚏。

  “你在学校干什么了?”

  说着拎着颜颜回东厢房去,赶紧冲了一包阿司匹林给她喝。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一包。这是现在的顺口溜,这疗效很好的。

  颜颜看着那个汤色还有些不想喝。

  方明澈平时好说话,这时候可不会惯着她。直接把小丫头抱到自己腿上,用腿夹住她的腿、胳膊桎梏着她的胳膊。同时一手捏上小丫头的鼻子,逼着她张嘴。

  “你是自己喝,还是被爸爸这么灌?自己喝就出声!”

  颜颜完全没反应过来,就被爸爸‘拷住了’。见玲子姐姐、邱阿姨她们都看着自己,赶紧道:“自己喝”

  被这么灌,好丢脸哦!

  方明澈便松开她,“好,那爸爸看着你喝。”

  颜颜瘪瘪嘴,只好自己扶着搪瓷水杯‘咕嘟、咕嘟’的喝了下去。还好,不算太难喝。

  等喝过,方明澈问出她在学校打雪仗了,‘啧’了一声。

  “你简直是个假小子啊!”

  颜颜这辈子的性格,比上辈子外放啊。看来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庭条件的变化,影响还蛮大的。

  那边玲子、邱姐和宁安安小声道:“方老师还真是个好爸爸啊!”

  这样的方老师,让颜颜在有人上过吊的房间看电视!可能真的没什么吧。她们也确实是中学就学过唯物主义的啊。而且聂帅,那是活生生的例子!

  方明澈没理会她们三个在聊天,反正工作时间做好了本职工作就行。这会儿两个英语导游都在,就是已经下班了。大家只是复复盘、聊聊天,等着去吃晚饭。所以,阿嫣肯定快回到家了。

  方明澈和颜颜打着商量,“妈妈现在不能吃药,病了也不能吃。”

  “为什么啊?”虽然不喜欢吃药,但吃了药病才能好的道理,颜颜还是明白的。

  病了不能吃药,好像有点可怜呢。

  “因为她怀着小宝宝啊,吃药会影响小宝宝的发育。怀着你的时候,不小心感冒了也只能多喝热水。”

  “也不能打针么?”

  方明澈摇头,“不能。颜颜,我们要保护妈妈和小宝宝。”

  “怎么保护?”

  方明澈道:“我带你去诊所买个小口罩戴上好么?这样就不会把感冒传染给妈妈了。”

  这个思想工作得做通啊。不然回头觉得大人只顾着小的那个可不行。

  颜颜想了想,“好吧。”

  方明澈对玲子道:“等下阿嫣回来,你们先去点菜,不用等我们。也不用点我们的菜。”

  “哦,好的。”

  父女俩牵着手出去,“颜颜,晚上你挨着姥姥睡可以么?一起睡觉也会传染的。”

  颜颜苦了脸,她喜欢睡爸爸妈妈中间。

  “你不想的话,下次就别打雪仗把自己弄感冒了。”

  “知道了,我快点好。”

  “嗯,乖乖喝药才能快点好。”

第140章 电视进家

  方明澈带着颜颜去附近诊所买了一个儿童口罩带上。是那种很多层棉纱的厚口罩,可以洗一洗再用。不是一次性的!

  顺便让坐诊的医生给她看了看。护士又给测量了一下体温。还好,没发烧。除了咳嗽,又开始流清鼻涕。便再开了一点对症的西药。西药方便,到点了吃就是。不像中药还要熬药。

  不过明天颜颜去上学,中午那顿药就只能麻烦玲子吃了午饭跑一趟,送去盯着她吃了。骑着阿嫣的自行车去,中午的时候暖和。

  育红班的老师要管那么几十个学生吃午饭、午睡。说不定还有小朋友拉了的,还得收拾。未必有时间顾得上。

  还是让玲子辛苦一下吧。好在很近,颜颜每天上学、放学,和妞妞一起走个十来分钟就到了。

  颜颜觉得戴着口罩,呼吸不大舒畅。但是‘保护妈妈和小宝宝’的强大信念支撑着她,她就忍住了!

  爸爸和她讲的,要保护老弱病残孕!爷俩直接往崔老板的餐馆走。这会儿应该都已经过去了。

  方明澈在厨房的窗口对崔老板道:“给我们爷俩单独弄两菜一汤。颜颜感冒了!”

  崔老板看看戴着口罩的颜颜,“小姑娘,你穿得这么扎实怎么还感冒了啊?行,等着。我给你们做病号餐。”

  有适合感冒了的人吃的菜色,食补。他是专门研究过的。

  颜颜有些不好意思,她是自个淘气去打雪仗才感冒了的。

  “行,我们坐小包间。”

  林嫣母女已经和旅行社的员工圈了一张大桌子坐着,菜也点好了就等着上。这会儿看到颜颜戴着口罩被牵进来,林母暗自点头。女婿做事是靠谱的!

  方明澈道:“我陪颜颜坐包间,你们菜上齐了就先吃。妈,晚上让颜颜挨你睡,睡你脚的那方就可以了。”

  林母点头,“好的。”

  她明早起来要看下自己有没有被传染。传染了,她也就不能跟着女儿走动了。一会儿回去,她先吃一包冲剂预防一下。

  等吃过晚饭回去,颜颜就看到姥姥也在冲阿司匹林冲剂喝。

  她纳闷地道:“姥姥,你也感冒了?”没听你打喷嚏、咳嗽啊。好像也没流鼻涕!

  她的灯草绒外套上,妈妈用别针给她把叠成条的手绢别着。要擦鼻涕,直接捞起来擦就好了。

  “没有,姥姥是喝药,预防被你传染。传染了,姥姥也就不能挨着你妈妈了。以后别这么淘气了,你看多麻烦啊!”

  颜颜点点头。妈妈现在不能吃药,万一别传染了确实很麻烦。

  “好了,你把口罩摘了吧。没在你妈跟前,不用戴也可以。”

  接下来几天,方明澈一直在听收音机关注阿富汗的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此是持强烈谴责的态度。可惜,苏联还是一意孤行。毕竟阿富汗对他来说是军事战略要地,关系到他的政治意图的。

  这周从法国巴黎飞来的航班,上座率比之前的高。可惜旅行社确实是只能承接22个游客。

  方明澈站在胡同口看了看,这胡同里其实也就能停得下商务车而已。就算老王真的包了客车回来,也没地方停放的。

  两辆商务车一停,进出的人都只能步行。骑自行车的只能下来推着走。林嫣为此,给受到影响的几家固定住户,一家每月送30个鸡蛋。临时过路的就没管了。要不是这样,肯定会怨声载道,甚至可能有人去街道办告发。那样,这车可就不能再停这里了。

  听说旁边那条胡同,有个回城的女知青在胡同口摆了个裁缝摊。就摆了个缝纫机,然后两个框子装布料和做好的衣服。

  也被人以阻碍交通为名告到街道办。然后来了人让她收摊子,以后不能在这里摆了。公共的地方,有人去告,街道办肯定不能不管的。

  听说街道办的人还私下提点她,让她来瞧瞧旅行社的人是怎么处理这些邻里关系的。

  对方来问,袁大妈肯定不能跟人家说,是因为受影响的人家一天能得一个鸡蛋的补偿。她只能唱高调,说是因为旅行社是替国家挣外汇的。这一片的群众觉悟都比较高。

  后来还是有人私下告诉了那女知青一声是怎么回事。但是,告都已经告了。不可能说收她点好处,告状的人就去撤回。那成什么了,涮街道办和派出所玩啊?

  她最后还是只能换了附近一处地方。就沿街的大杂院,有人在向着街的墙上开了道门。然后隔出几平方租给了她,按月收租。这样就不影响别人进进出出了。

  邱家就住那条胡同,这个事是邱姐和宁安安在办公室讲的。她俩都说那家把住家户当门面出租的,太精明了。

  林嫣道:“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为了切身利益,都能聪明起来。你们把那润喉糖拿上,我刚买的。平时没事就含一颗在嘴里。”

  导游成天都在说话,挺亏嗓子的。林嫣很自觉的担负起了后勤的责任。这些细节处,玲子只是请来的,肯定没有她想得周到。

  “好的,谢谢林老师。”

  宁安安问道:“林老师,颜颜的感冒好了吧?”

  “吃了三天药,好了。今天都没戴口罩。喏,我妈都给她洗了挂屋檐下呢。这会儿听说供销社的电视机到货,跟着小沈叔叔去供销社买电视了。”

  这会儿还没到下班的点,方明澈家的两辆三轮车都还没回来。

  是让小沈骑着自行车去的,到时候绑在车后座就带回来了。至于颜颜,她坐前面横杠的小座椅。

  方明澈安排小沈去买电视,放学回家的她立马就说要跟着一道去。

  邱老师端着茶盅道:“哦,到货了啊。”

  林嫣笑道:“邱老师,你们上班期间电视机肯定是不开的,不会影响你们工作。回头要是有邻居问起,我会和他们说清楚。”

  那几人互相看了看。你们摆在那个房间里,未必有邻居上门来看哦。

  过了一会儿,小沈推着自行车和颜颜回来了。这条胡同的人都涌出来看和问。

  “这多少英寸的啊?哦,14英寸的。不错、不错,比秦家9英寸的强多了。”

  又有人问道:“颜颜,欢迎我们上门去看不?”

  颜颜点头,“欢迎!”

  爸爸说如果有人问,这么回答就对了。他们是做生意的,和气生财。颜颜也不懂那么多,反正就回答‘欢迎’就是了。

  小沈笑了一下,这些人还不知道方老师准备把电视搁哪里吧。知道了可能不会这么眉开眼笑的。

  但是,方老师的做法肯定无可指摘。他自己一家三口也在那间屋看电视呢。人家就是不介意啊!再说了,人家自己买台电视机要搁在哪,本来就是人家的自由。

  小沈觉得他也不介意。他可是受部队教育多年的。反正到时候电视机打开,他也进去看。不过一回来就听说了,上班期间电视机不开。

  按说他是司机,平时除了开车没别的事。但他们接待的是外国游客。要是遇上完全不会说中文的游客,万一导游不在或者忙不过来,司机得会说基本的口语啊。

  要是人家问你厕所在哪里,你得能给人家指路不是。方老师说这个就叫专业性。

  反正方老师给他们开的工资,比普通的司机是要略高一些的。这高的部分,就是让他们练习英语口语的。当然,如果连书面语也愿意一起学最好。

  方老师和他们掏心窝子的说过,学好英语绝对不吃亏的。如今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他们三个司机便也跟着邱老师一起学。

  那吃了晚饭,他跟着看两集电视再回家好了。他们三个司机如今是租住在一个单间里,这样比较节省。到时候一起回去就好,反正离得也不远。

  方家的电视一运回来,进了胡同就有邻居尤其是小朋友跟着一道走进来。如今能有人买得起电视机,是大事。现在的人都爱凑热闹。

  大杂院那边的人便也过来了。甚至古大爷都过来了,他家准备春暖花开的时候办喜事。日子都看好了!他也寻思到时候买台电视机呢。

  上次卖房那4500,给儿子治腿没用完。买台电视机对他不算太吃力。他们家收入稳定,就连没过门的儿媳妇朱文娟每月都有国家发的生活补助。

  其他邻居包括宋嫂子等人也都挺高兴。这方家有电视了,他们可以晚上抬个凳子过来看啊。这就不用花买电视票的五分钱了。而且离得还近,往返方便。他们也不每天过来,就有什么重要节目了过来看看。方老师和林老师想来都不会拒绝。

  司机小胡已经去隔壁大杂院借了梯子,看到电视机回来了便过去一起拆箱。他先把天线拿出来,然后举着天线爬梯子上了房。

  “你们看着,信号好了告诉我。”

  一众邻居一开始都笑吟吟的看着,等看到电视机被小沈和另一个司机小金搬进了古大妈上吊那间屋,大家伙的笑容就僵在了脸上。

  古大爷也愣住了,搁那屋?不过想一想,好像也只有搁那屋。另外两间屋都改成办公室了嘛,总不可能摆在办公室里。

  他心情有些复杂,那屋他几年都没进去,就一直关着。如今怕未来儿媳妇介意,还搬到了隔壁正房去住,把这个小偏院直接卖给了小方。他默默地退了出去。

  其他邻居面面相觑,有人忍不住问方明澈,“搁那屋,你就真不忌讳啊?”

  方明澈道:“回头电视开上,热热闹闹的。那屋子自然就有人气了。我总不能把那间屋就一直那么关着浪费吧?没事儿,我们夫妻是不忌讳的。回头电视天线弄好,我们就先看看效果。”

  人家聂帅在故宫吉安所住了43年,家里也是该添丁添丁,没什么妨碍的。

  “那你不如干脆把那屋推了重建?”

  方明澈道:“考虑过,但是普通的重建,很难重建得和其他几间屋完美统一。要请样式雷的后人来建新如旧,那又太费钱了。旅行社刚开,你们也知道我借了多少债。能省则省吧!不是我说,很多地方其实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没准都出过事。反正就我知道的,故宫六百年间就出过很多事。”

首节上一节124/2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