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母笑着点头,“好嘞。”
一起住了这么久,她也清楚,女婿在这些地方完全不在意的。他是个很大方的人!
林母挎着篮子去崔家了。林嫣继续用打衣服剩下的毛线给颜颜和桐桐的娃娃织毛线小裙子。
颜颜道:“妈妈,做成这样跟朵花似的。”
她边说边拿手比划着。看妈妈没明白,又进去在爸爸书桌上找了一本书出来,放给她看。
林嫣皱眉,“这怎么做啊?”
方明澈路过瞥了一眼,“这是19世纪新洛可可风格的裙子,里头有裙撑呢。”
“什么样的?”
方明澈笑了一下,“你去看看宋嫂子的鸡罩子,就是那么撑开的。嗯,干脆让老宋给细竹条帮你把裙撑直接做好。你把这书拿给他看,再指指鸡罩子,他保准能给你做出来。”
林嫣道:“这太麻烦人家了吧?”
“没事儿,他最近都在练习竹编龙,就是为了向旅行社销货。”
林嫣挑眉,“你不是说钱没到位,不和手工艺品合作社合作么?”
她知道方明澈对那帮人多少有些心结。但生意人在商言商,如果钱到位了都好说。可那些人还是舍不得钱,那就没办法了。
别说明澈对那帮人了。她如今对胡勇等人都有些意难平。每天看着他们直接把她的菜生意接过去赚钱,赚得盘满钵满的。
这也就是她家明澈能挣钱,丢了菜生意还有两个赚钱的生意。如果她家就靠一个菜生意,这会儿更平衡不了。
方明澈道:“这是我们如今商业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香港那边,像这样的都会给一笔转让费。但在内地,没办法!不过我对合作社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把我的茶摊接过去了。而且他们还给搞得泯然众人,一点有事都没有了。主要是那会儿合作的时候,他们非得想靠着摊位拿捏我、压我一头。”
说到这个,林嫣也有点不爽。
“如果不是你给他们出主意,还教他们和外国人做生意,他们那个合作社哪能脱颖而出?”
方明澈笑笑,“所以说,聪明人也只有老王一个。”
说到老王,林嫣道:“其实,秦婶私下也跟我诉过苦。她说她当年凭美色高嫁,在王家日子很不好过。妯娌、亲友对她也多有看不起的。而且,就在王老爷子遭难之前,王德显的爸爸已经有出轨的迹象。只不过碍着前途,才没有和她离婚。”
方明澈道:“这种事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说的时候,肯定都是选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来说。反正咱们只需要记住,她是王德显的亲妈,而且王德显很看重这个亲妈就够了。其他的是非都不与我们相关。她如果说给你听,你听了就是,别表态。这些事咱们这些小辈都管不着。”
其实,王德显的老娘骨子里也是看不上大杂院这一片的人的。毕竟她曾经站到过高处。这一片呢个入她眼,估计也就他们两口子。因为他们都是大学生,尤其如今又和她寄予厚望的儿子在合伙做生意。
“知道了。”
林嫣有些疲惫,起身准备上床午睡。她对颜颜道:“你要的裙撑,回头我去找宋叔叔说说。”
她说着往耳朵里塞了两团棉花,回屋上床了。一会儿她妈拿着肉回来,可能要剁馅。
不过,其实林母许久都没回来。她直接在崔嫂子的厨房借菜刀、菜板就跺了。就是担心回去会朝着林嫣午睡。
崔嫂子拿了些瓜果过来请她等下手空了吃,站在旁边有一搭没一搭的陪她聊天。
颜颜等了一会儿,不见姥姥回来。过来从背后抱住坐在矮凳子上的爸爸的脖子。
方明澈好笑地道:“又想要什么?还特地背着你妈和姥姥。”
颜颜用很撒娇的声音喊道:“爸爸”
“要什么直说。”
颜颜这才道:“今天王家小哥哥骑的小车车。”
她说的是王德志和朱桂芳的儿子王耀骑的小自行车。大人骑的一般就是二八圈、二六圈。王耀今天推了一辆估计只有二八圈三分之一那么大的自行车出来,就是颜颜这样的小短腿都能骑。
那车后边还有两个小小的辅助轮子,骑着压根没有难度。他还让颜颜上去骑了两圈。想骑的小朋友很多,能让颜颜上去骑两圈就不错了。
方明澈当时自然是看到了。这会儿颜颜提出要求,他倒也不太惊讶。
“你上学的地方离这里就几百米远,你用不上啊。”
“人家想学骑自行车。王耀哥哥说,他回头要把两个小轮子下掉,可以很快学会。”
方明澈道:“你就是学会了骑自行车,平时出门也不可能让你骑着就去了。譬如你要去姥姥、姥爷那里,或者要去肖刚表叔家,桐桐姐姐和四伯家,那么远能让你骑着去么?我的大轮子转一圈,你的小轮子得转三圈。你得花爸爸三倍的时间才能骑到。你自己算一下要多久?”
“啊?要那么久啊?”
“是啊,所以你上学、放学用不上,走亲戚也用不上。只是为了玩一玩的话,花上百买来不划算啊?”
虽然现在有钱了,但这么大一笔花费,还是得让小姑娘知道不能随意为之的。不然以后容易不知道好歹。
不过具体要不要上百,方明澈其实不知道。但如今生产工业品很难,这多半还不是国产的。那价格肯定就得往高了算了。反正除了今天,他在别处没看到过。
自行车啊,是个好的交通工具!前世他在新闻里看到过,印度有一个父亲得了新冠,得从千里之外回到家才能得到治疗。当时没有钱去坐火车。他十几岁的女儿用自行车载着他,一天骑行七八十里,骑了半个月还是多久把爸爸载回了家。
颜颜最后遗憾放弃,“要那么多钱啊?”
“是的啊,我们国家的工业水平低嘛。不过,以后会大发展的。想在很贵的东西,以后技术发达了就会便宜下来。譬如电视剧,现在14英寸的都要六百多。等国产的技术过关,没准彩电也不比这贵多少了。”
“以后是多以后?”颜颜闷闷地道。
“这得看技术人员什么时候能攻关成功啊。放心,他们一定比咱们还急,一定会尽快搞出来的。我们颜颜努力读书,以后也去攻关这样的技术难题好不好?”
颜颜道:“那是以后的事了。”
第158章 时不我待
方明澈候着回门宴后,电话里和王德显说了下秦牧粤菜酒楼的事。
“嗯,这事儿我去跟他谈。亲兄弟、明算账!也算是打一个样。”王德显满口答应。
“这样就好操作了。咱们五一带着人去尝尝口味,你把杨梅带来吧。”方明澈乐意和老王合作,除了他的家世和能力,主要就是觉得他的思维模式很适合在商言商。
王德显道:“那可得等着她有空才行,杨军医可比我忙多了。这种过节的日子,往往还得值班。”
年轻人嘛,逢年过节值班那是应该的啊。总不能还让老的和中年骨干值班?估计要忙好几年,才能退居二线。除非是在事业上没什么追求。
啧,幸亏小方给送了一台洗衣机,不然他真得沦为洗衣服的。至于吃饭,他俩如今都是吃食堂。好在市政府食堂有补助,大师傅手艺又好,长期吃也不是不可以。如果能混到吃小灶的职级,那就更好了。!
小方那小子怕是早就想到了吧?以前到他宿舍来,就贼眉鼠眼盯着自己盆里泡着还没来得及洗的脏衣服。他以前在家,这些肯定都是他妈给洗的。
但后来住宿舍,虽然离得不是太远,他妈有顾忌,怕人议论他,就没有上门来给他收拾。
“忙点好、忙点好。忙才是业务骨干嘛!”方明澈笑道。
至于王德显明明有筒子楼单间的单人屋舍,却还要租一个套二做婚房的事,家里人的态度也很鲜明。
三叔说这样贪图享受,怕落人口舌。这就是不艰苦朴素啊,丢了革命传统!回头传扬开,王家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毕竟,如今没能分到单人宿舍的同志还不知道有多少。家里附和他话的人还少。
但爷爷沉默一阵后说了,小四儿是自己出钱,又不是公中出钱,旁人管不着。而且,自己有能力让老婆过好一点的日子,有什么不可以?现在已经不是只能吃大锅饭的时候了。
而且,正应该让人看到,有本事、敢做事的人就是可以过得好一些。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去奋斗!
方明澈听了王德显说的,摸摸下巴道:“王爷爷真这么说了?”
这老革命还蛮能与时俱进的。如果是因为接触了核心人物带来的影响就更好了。
“那当然。不然我还不被扣个背叛革命家庭的帽子啊?这应该是好事,在放开做生意的人身上的种种束缚了。”
方明澈点头,“我也这么觉得。我感觉应该只要不追求奢靡、不浪费,自己挣的钱应该是允许花销的。不然,努力挣钱的动力从哪里来?好事儿,一点儿一点儿的在给松绑了。”
王德显道:“你知道从前回国的基本都是海外华人,华侨很少、很少吧?除非是那种快要叶落,急着归根的。”
海外华人已经入了外国国籍,这种算外国公民了。回来也不怕被扣留下来。真发生了,所在国的大使馆可以提出异议。华侨就不同了,还是中国国籍,只是旅居海外。这种如果带着钱回来,人家担心被国家扣留下来。
方明澈道:“你们做了统计,回来的华侨在增加了?”
“是的。因为已经有送老人回来的华侨又去了国外,这就是千金买马骨了。”
方明澈道:“上头改革开放的决心还是很坚决的。”
古大爷前些天私下偷偷问他,是不是要能翻案了?
他没吭声,只是觉得老头子还真有点人老成精的意味。就从邱老师被借调到政府部门就窥斑见豹了,相当的敏锐啊!
嗯,前段时间老王单位已经给邱老师办好了从北师大借调的手续。
虽然方明澈没吭声,但古大爷脑补了很多,觉得他肯定得到了内幕消息。还说如果真的,他就要开始相信改革的真实性了。
啧,老头子还挺多疑。他儿子都从下放的地方回来了还固执地不肯信。但他说得也有道理,可能人家就是嫌古之光瘸了,是个累赘呢?活儿干不了,还要吃饭!总不能饿死他,就干脆给他送回来了。
当时方明澈还反躬自省了一下,是不是自己表现得太笃定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16个月了,海外、民间终于开始相信是改革开放是真的、不会再有什么反复了。
挂断电话回了家,方明澈径直去正房的东屋看书。过两天要半期考试了,临时也得抱抱佛脚。他不追求奖学金,但成绩也不能太差了。毕竟,本科毕业他还想继续深造呢。
如今经济条件好,他肯定不急着就业。继续读硕、读搏,时间上比工作自由许多。而且这个年代,学历是真的有含金量的。
本科毕业,如果进政府部门,那就是从科员做起;进部队,从排级做起。但如果是硕士毕业,进政府部门就能从副科级做起;进部队,能从连级做起读硕、读博的时间一点不会浪费。
想深造,平时成绩至少要能过得去。
小偏院的东厢房还时常有人走动,正房最安静。自从办公室搬走,正房白天就清净得很。
嗯,正房东屋是他父母来之后住的那屋,以后也会是阿嫣坐月子的房间。西屋才是古大妈上吊了的那间,也是摆电视机的房间。
因为最开始的时候,他家电视机就是要晚上六点才开。就养成了习惯,如今白天都不开。
六点开始颜颜要看少儿节目,那会儿才会打开电视。大杂院的小孩也会抬着板凳过来。七点的《新闻联播》开始,大杂院的大人也会过来看,看到《晚间新闻》前散场。
也有人问,电视机能不能搬到东屋去看。
方明澈便道:“我老婆马上要在东屋坐月子。”
电视机是不可能搬的,爱来不来。那之后就没人再问了。
但今天大杂院的嘈杂声却是依然传了过来,听着好像是在吵架。声音十分的高亢!
林母凑到半月门那里,从缝隙处听了听。然后一脸好笑地回来。
这会儿家里就他们三个大人在,方明澈是没课在家复习。林母和林嫣是日常在家,只有颜颜上学还没有回来。
看到自己老娘脸上的笑容,林嫣撑着腰走过来,“什么事啊?”
她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到预产期了。每天都坚持在小偏院里走上几十圈。上一次生颜颜还蛮好生的,发作之后被用板板车送到公社医院,半个小时不到就生好了。
那会儿成天都在劳作。所以如今,她也要多动弹。
林母道:“是胡勇他们几个和朱大海一家在吵。胡勇他们为了和齐顺抢买主,不是把蔬菜的价格一斤各降了一两分钱么。齐顺那边也跟着降,两边就杠上了。他们两边都是从农民手里直接收菜,也没那么多人分润好处,成本比朱大海低些。如今,倒霉的是朱大海!”
林嫣顿时也笑了出来,朱大海当初学她做生意,还想抢她的下家。至于齐顺,之前造谣说他们用收废品的三轮车运菜和鸡蛋。搞得他们不能再继续做这个生意。
就是胡勇几个,把她那么赚钱的生意接手过去,占了大便宜一点表示也没有。她也不是很喜欢。
所以他们三家竞价揽客,谁倒霉都行。她就看个热闹、看个乐呵!
方明澈也听明白了,这倒也是正常发展。后世老大、老二掰腕子,先倒霉的也往往在老三、老四
其实之前胡勇他们还跑来向他问过计,觉得他肯定不乐见齐顺好嘛。
但方明澈断然拒绝了给他们出主意。他们斗来斗去,谁赢了自己也不落什么好。他干嘛淘神费力的掺和?
这件事说起来受害最大的就是自家了。每月2500的损失啊!幸亏和两个村的关系已经处得不错了,不至于因为不收菜、村里就跟他过不去。他会掺和进去、白白出力才怪了!
不过这打价格战,原本就不是什么高端商战手段,很容易就能想到。
方明澈笑了一下,手上翻了一页,不再理会。管他们怎么吵、怎么打呢。反正他不住大杂院那边,就当不知道。他努力静心看书,不受影响。
过了一会儿,估计是袁大妈出面制止了,双方消停了下来。不过,矛盾依然存在,不会消弭。
晚上高翔过来看《新闻联播》,小声和方明澈道:“朱大海和胡勇几个吵起来,大杂院的人大多是看热闹、幸灾乐祸。还有人说他们这是分赃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