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206节

  真要是学会了开拖拉机的,他肯定收。一来是这个态度不错,二来这证明有学开车的天赋。

  方明澈肯定欢迎上进的自家兄弟、同学。但如果知道这俩第二个月起,奖金比工资还高。那可能什么人都会找来。里头甚至不乏年纪差不多但辈分比他高的、根本没有一技之长就想来混个工资的来首都上班,可比在地里忙活轻松不少呢。

  如今旅行社也不是没有关系户。譬如眼前这俩,他们也只是初中生而已。学历上是不够的!嗯,农村退伍兵可能也只是初中生。但人家几个都是汽车兵退伍,属于有一技之长的。

  还有小谢,小学都只读了四年。韩梅本来就是高中生,都不能算在关系户这一拨里。但是,这些个关系户表现都挺好。

  可要是从老家来一批人,对,一批,应该不会再是一两个。那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

  方明澈道:“而且那些人来了,肯定也会要求我包住。你们住的这个房间什么情况,你们也是清楚的。回头来一群人,我没法安置。”

  都是姓方的,就会觉得他理所应当照料他们。而且,谢婷还有眼前这俩黑下来,袁大妈这样的人还能装着不知道。回头来一群姓方的,这让人家装都没法装。

  但老家的人不会考虑这么多,听说工资、奖金高,搞不好直接就来了。来了就在他家待着,理所当然觉得他有义务安顿。

  旅行社和废品站安排不了这么多人的工作,也觉得你有义务给他们找别的工作。找的差了人家还不乐意。一时半会儿没找到合适的工作,那就在你家吃住。

  韩平和方明成对视一样,他们也觉得应该是这个发展。别看现在农村丰收了,但跟他们在城里的收入还是没得比。他们私下说起,也觉得自己当初跑去学会开拖拉机,然后主动找上方明澈、跟着来首都是做对了的。

  方明澈道:“现在刚刚包产到户,也需要有年轻的主劳在家种田。听说之前村里的大米厂招工,全涌进去了。都想当工人,不想当农民。哪有那么多位置啊?”

  支书给他来的电话,毕竟他也是股东之一。说是哪怕丰收了,依然这么多人不想种田,觉得种田太辛苦。但大米厂规模,目前就那么大点!

  倒是承包了村里鱼塘的那几家,见天的在阅览室借相关的渔业的书去看。人家养的鱼,天天在鱼塘里活蹦乱跳的。销量还不错!

  还说到他学生徐盛,从首都回去,也是开着一辆拖拉机到农村来收菜、收鸡蛋、收鸡鸭鱼.看样子,是要准备摆个菜摊子。

  哦,不只,他还有从黑市进的不少货,都摆上就相当于个杂货铺+菜摊子。

  支书就苦恼,村里的人怎么就不能自己多想想辙?

  方明澈当时还见人挑担腰不疼的和支书道:“所以说,群众是需要引导的嘛。”

  但下个月韩平和方明成收入可能过百,他就没法淡定了!赶紧过来让他们不要寄多了钱回家。

  韩平和方明成点头,“行,我们听你的。以后就最多寄25块钱回去,多的过年的时候再说。”

  方明澈道:“一个月寄25回去差不多了。农村花不了多少钱,老婆、孩子、娘老子足够用。剩下的,我劝你们就攒起来,回头在BJ买房子。”

  “我们怎么可能买得起房子啊?”这俩人脱口道。

  “又没让你们去团结湖小区买。那边要八千多,确实你们买不起。但这城里的四合院,一间卖一千多,怎么不能攒钱买下来?而且以后你们工资、提成肯定都会跟着旅行社水涨船高的。实在不行,在我这里先借去买下来也成。”

  那两人对视一样,他们是打算寄钱回家修红砖房的。如今村里修个正三间加一个倒座房,然后两边再各一间厢房的,也不过五六百。以他俩转正后的收入,半年就够了。

  可如果能在首都买房,也像方明澈、方明峰这样把孩子接来读书,这就很好了啊。看看颜颜和桐桐,那跟村里同龄的小姑娘就是不一样。

  一年两百的高价学费,按这个月的收入看他们也不是出不起。那一千多一间的屋如果能买个两间,不就把老婆、孩子接来了么。至于乡下的房子,不是不能凑合着继续住。或者先买了首都的房,再给老家盖新房子也是一样的。

  两个人被方明澈说的心头一阵火热,“好,都听你的。”

  也是啊,寄多了回去不是露富么。方明澈都不敢太露富呢。虽然他今年回去捐了一千,又投资了一千。但也和人说他还有两千的负债呢。

  这个负债倒是真的,全大杂院的人都知道。这九月底就要再还古大爷一千了。而且,开馆子的崔老板,人家也借了五千给旅行社。对了,听说之前还在银行用车子抵押贷了三万出来。

  方明成道:“明澈,你放心,我懂了。回头老家有人问起,我就把你欠的这些债一一说给人听听。”

  方明澈点头,“行,那就这样。你们早点休息!”

  响鼓不用重锤就好!老家那么多劳动力,还是先在村里解决吧。他暂时只能一步一步把看好的人带出来。可不想当所谓的领头羊、冤大头!

  这个月的23号是中秋节。如今旅行社效益挺好,方明澈就让玲子去月饼厂按人头订做了月饼。回头除了发给在京的众人,给东京和伦敦也随货发过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嘛。

  虽然是草台班子,也要逐渐往正规军的路子上走才是。

  玲子还是挑的比较高档的月饼,带蛋黄的。到23号这天下午,方明澈在小偏院亲手发给众人。一人一封!

  刘青峰和耿山也有,还有几封今早就通过他们带给耿晨等人了。就连做饭的大姐和守夜的夏大叔都各有一封。至于搭伙吃饭的拾荒者,一人也有一个可以领取。

  大家都很高兴,“谢谢方老师!”

  都发完了,方明澈又捡了两封放到篮子里,递给颜颜,“给你秦华姐姐家送去,就说是王伯伯的福利。祝他们全家中秋节快乐!”

  “哦,好的。”颜颜挽起小篮子就往秦家所在的大杂院走。

  韩梅也是领的双份的,另外一封算是送给老丈人、丈母娘过节的。

  至于今晚,方明峰一家三口被接过来一起过中秋节。还有韩平和方明成在这边的嘛,林嫣便也没有回娘家。

  到晚间赏月的时候,堂嫂拿了一个月饼分开,另一半递给明峰哥。

  然后随口道:“阿嫣,我前两天带桐桐去电影院看电影。看到吴知青好像跟她男人吵了架,眼眶红红的拿着东西回娘家。那边还喊她走了就不要回来了。”

  电影院分的筒子楼就在那附近。她去迟了超近路,正好撞见。

  吴丹工作的电影院是国营的,很大一个。堂嫂觉得那银幕看着比较舒服,她坐车都愿意去那里看。

  林嫣道:“这个,我倒是没听说。”

  堂嫂道:“吴知青那性子,她过得好肯定巴不得谁都知道。过得不好,首先就要瞒着你们这些一起的知青。我也是想到这点,赶紧带着桐桐躲进胡同,没让她看到。不知道什么事吵得那么厉害!”

  吴丹在村里那么些年,村里人对她还是比较了解的。一旁的方家三兄弟和韩平纷纷点头。

  林嫣想了想,“之前畅畅满百日,吴丹来喝百日酒。明澈跟人家说,不要只寄钱回去。听说马晓丹在乡下过得很不好。会不会是因为这件事?”

  方明峰看过来,“前些天《新婚姻法》出台,明确提出要执行计划生育。那吴知青之前有个马晓丹,听说现在的男人还有一儿一女。他们家办不到准生证了。这怕是想去把马晓丹接回来。”

  就算老周同意,吴丹也没法再生孩子了。又刚好听方明澈那么说了,肯定就会想把这辈子唯一的孩子接到身边来啊。

  至于马晓丹来了会不会有京户,暂时不在考虑的范畴。要不然,她上班挣工资,不是养了继子、继女,就是养了马保国的小儿子!

  老周家是想吴丹过去当老黄牛的,还自带伙食那种。肯定不会轻易同意她把女儿接到首都。

  方明澈挑眉,“如果老周没法把吴丹的工作给剥夺了,那吴丹多半能成事。”

  吴丹可不是家庭妇女,她是上班挣工资的。不过,这个转正的、坐办公室的工作,是嫁给老周才得到的。她之前只是卖电影票的临时工。

  也是因此,老周家觉得她把多挣的那部分工资拿出来、花在周家是应当应分的。

  林嫣道:“我要是她,就哪怕离婚退回去当临时工呢。不然多挣的钱,也没花在自己亲骨肉身上。”脑子进水了,才会尽替别人养孩子。图什么啊?

  堂嫂点头,“那是该硬气起来。”

  方明澈点头道:“不然啊,那继子、继女小的都上初中了,养不家的。”

  就从之前知青聚会听到的只言片语,也能知道那俩和他们的爹都不是善茬。

  林嫣想了想又道:“以吴丹的性子,不会坐以待毙的。如果老周以那个正式工作作为威胁,她肯定会去找妇联给自己做主。而且工作岗位是公家给的,又不是私人的东西。吴丹都在闹了,老周肯定就不敢随意剥夺。他当个小领导,可爱惜羽毛了!”

  也因为看重这个领导岗位,他肯定不会超生的。他又不缺儿女!

  堂嫂对事情的发展显然很感兴趣。她推推明峰哥,“你不是要给爸妈打电话回去问候一下么,这会儿去打呗。”

  今晚是中秋,但二伯不会关录像厅的。逢年过节生意最好了。所以,今晚肯定是二伯母和明惠过去陪他在县城过节。

  这会儿打过去,打到文化馆的门卫室,二伯能接到。

  一个被窝里睡出来的,明峰哥自然知道他婆娘是让他顺便打听一下,看村里知不知道这个事了。他也觉得以吴知青的性子,不会只在一个地方下功夫。而且,她想接马晓丹到首都来,肯定也得马保国同意才行。

  不过,如今的障碍反而是她按月寄回去的十块钱。女儿不在身边,抚养费肯定就没有了。一个月十块钱在农村可不是小数目。马保国和他后头那个婆娘未必肯放手的。回头他们生了小的那个,正是用钱的时候。

  “行吧,我去问问。”

  方明澈下午已经打过电话回去了,是约定的时间让他爸到镇上邮电局接的。

  他上次还问给自己打电话的支书呢,问他村里什么时候安电话。支书说等大米厂挣到钱了,规模大了,可以考虑。如今村里在外头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安个电话当公话用也可以。

  过了一会儿,方明峰从玲子家打完电话回来。在座的人都朝他看过去,就连颜颜和桐桐都不例外。

  颜颜之前不太记得马晓丹了,但听父母说自己和马晓丹以前玩得挺好。方桐和马晓丹也是一起办过姑姑筵儿的同伴。刚才大人都在说这计划生育对马晓丹倒是个好事来着。她们没太听懂,但知道是好事就行了。

  方明峰道:“吴丹已经给马保国写了信,说现在要搞计划生育了,她不能再生孩子。想接马晓丹到首都来。第一封信马保国没理会,她又写了第二封。说如果马保国不答应,以后她就不寄抚养费了。还写了一封给支书,说她听说女儿过得不好,想把抚养权要回去。请支书帮忙玉成!以后如果村里有用得上她的地方,力所能及的绝不推辞。”

  方明澈道:“那她还算不错,没把我给卖了。”

  时机合适,正好赶在《新婚姻法》出台,吴丹为了不和马保国掰扯、尽快把女儿接来,就没提他对女儿不好的话。而且,在农村人看来,没打没骂多干点活怎么了?就连方芳都说马保国和后头的婆娘没有刻意虐待。

  不过,方明澈既然说了,其实也就不怕马保国怪他多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马晓丹每次喊他‘方叔叔’,嘴挺甜的。

  方明成道:“吴知青不是那种为了女儿牺牲、风险的,但唯一的亲骨肉肯定还是上心的。”

  临走的时候,堂嫂对林嫣道:“有进一步的消息,回头我告诉你。”

  “好的。”

  方明峰和方明澈对视,无奈的摇头。女人对这些事就是很上心。

  九月底最大的事就是买车,买一辆就得去一个司机。高翔和小胡还有肖刚一起去的。肖刚最近也把驾照考下来了。旅行社如今不会开车的才是少数,反正费用全报的。

  肖刚的选择和之前魏友一样,一边上班一边自己看书复习。明年英语分数的比例会从今年的30%上升到50%。他也准备好好锻炼一年,把英语分数大幅拉升一下。其他科目要想长足进步,可没英语这么容易。关键,别的同学没有他这么得天独厚学英语的条件。

  当然,方明澈安排他也去,也是让他起个监督的作用。十万五啊,巨款!

  虽然知道高翔不至于把老娘、老婆、大学生身份都扔了不要,自己卷款私逃。但该有的监督还是要有的。

  去之前,他也是和肖刚把话说透了的。

  肖刚点头表示明白,“姐夫你尽管放心好了。”

  等高翔也过来了,林嫣把存折拿出来给高翔。

  折子肯定是林嫣在保管的。她想着上头好不容易攒起来的数字大感心痛。一下子账上就要少好大一笔。

  这是四月买车之后,足足攒了半年的钱!

  也就七八九这三个月因为增加了卖手工艺品的生意,达到两万五左右的利润。每月上交文化部一千左右,再拿一千五出来给有功之人发奖金。也就剩下六七万。

  前头三个月每月只有一万五,倒是足额留在账上。所以这次拿出去十万五,就只剩万把块看家了(四月时还有几千结余)。

  等高翔把存折拿走,方明澈看林嫣好像被剜了肉的表情笑道:“放心,上头的数字会越来越多的。”

  这强迫症也是越来越严重了。

  林嫣道:“这花得也太快了!回头国庆的时候,还要拿五千出来安装电话。”

  “以后就可以去老周家往办公室打电话了,不用跑来跑去的。”

  林嫣嘟囔:“我以后更不敢走远了。万一有客人打到老周那里,我在家还能接一下。”

  之后印刷推广的小册子,就不会再把老周家的电话印上去了。但从前的客人兴许还会打这个老号码的。

  “嗯,辛苦你一下。”

  林嫣道:“比起别人,我好多了。”

  她就只带带孩子而已。不过,国庆之后,她要抽时间看书了。不然下学期去担心跟不上进度。到时候开学,畅畅也有九个月了。

  等三辆同一型号的商务车被开回来,直接就开到了华侨公寓那边。

  之前租的两辆就提前一个月,归还了招商引资办公室。这一个月的租金王德显的领导说退给他们,方明澈没收。之前、之后都还有需要人家帮忙的事呢。

  不说别的,就这三辆新车还得挂靠着。文化部那里办的营业执照,确实就是一个摆摊的许可证。就是运货,也不用买这么多车,说不过去。如今汽油依然是稀缺资源,不是必须也不让买车的。

  之前在东京面试的三个人,九月回来了一个。已经跟着崔英奇跑了大半个月,这回就要独当一面当导游了。

  另外两个,性格不如回来的这个马南山外向。他们自己的意愿不太强烈。方明澈面试后的倾向,也是马南山。

  回来之后,方明澈给他许诺了,如果能胜任愉快,元旦的时候就升为副组长。毕竟,这是不用怎么培训,直接能上手干活的。

  车子开回来那天,方明澈和林嫣带着儿女,王德显也带着杨梅,都到华侨公寓的停车场来接车了。楼上办公室的人也只留了一个人守着电话,其他人全都下来。

  这四辆商务车可是旅行社目前最大的资产啊!哦,不对,第一辆目前还抵押在银行,不能算资产。但三辆车是确确实实有的。

  王德显乐呵呵道:“咱们去年11月底开张,到这会儿正好十一个月。”

首节上一节206/2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