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嫣把衣服脱了,上床躺下。床上用品都是刚洗过、太阳晒过的。闻着、盖着都特别的舒服。她很快就陷入了黑甜乡。
坐了三天三夜硬座,然后又转了两趟车,确实还挺辛苦的。
她一下子就睡沉了。
等高音喇叭里开始播放《新闻联播》,方明澈进来喊她起来吃饭,林嫣都还沉沉睡着。
方明澈把人推醒,“哎,醒醒。穿衣服起来吃晚饭了。”
要是别的日子,实在犯困也就让她睡了。
但今晚也是两人的喜宴,还请了支书等村干部来喝喜酒。新娘子缺席不大好!
第93章 讲述见闻
林嫣一边穿衣服一边道:“我之前看到那几个留在村里的知青孩子。看他们那样,只能说怪不落忍的。”
方明澈道:“这都是他们父母才能办的事,咱们不落忍也没有丝毫办法。咱们只能努力,尽量让颜颜过得好些。”
林嫣点点头,然后对方明澈道:“幸好你言而有信,带着颜颜到首都来找我。”
方明澈道:“也是时代不同了,才有事在人为这回事。”
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应该是天时。如果不是遇上改革开放,就一个户口和粮油关系就困死他了。
去了首都不能摆摊赚钱的话,他带着颜颜、阿嫣也一时没被安排工作,就算是黑下来了,那心头也是凄惶的。
他这样的,才是异数。
晚上吃饭是圈了一张大圆桌。平常家里是用的方饭桌,但四方都有一个圆弧状的木板。扳起来就能拼成大圆桌,可以坐十二个人都不挤。
打紧一点,坐十四五个人也没有问题。小孩更是不占地方。
所以,大家坐得还算宽松。
席间支书对方明澈说的,首都大街小巷甚至天安门广场都有人摆摊的事很感兴趣。
“应该会慢慢普及到省城、市区,然后县城、乡镇。首都是政策最先惠及的地方,全国人民学首都!”
能在首都做的事,几句证明是政策允许的。有好处,一定会推广开来。
说实在的,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七个月了。偏远一些的地方,真的没什么变化。
倒是大城市变化挺大。
各路神仙显的神通,绝大多数是奔着勤劳致富去的。但也有少部分,走了歪门邪道。
譬如那铁路、公路沿线的人。据后世的纪实文学记载,里头好些都认为在铁路、公路沿线或偷或抢得到的财富是自己凭本事拿到的。完全没有负疚感!
方明澈对支书道:“嗯,支书你可以等一等。再过两年,估计咱们这些地方会逐渐放开。到时候您还能带领全村致富呢。”
过几年,乡镇企业就要异军突起了。那华西村不是还当了那么多年的天下第一村么。记得还花了30亿在村里修星级酒店。
虽然后来华西村破产了,但他们八九十年代真的是很富裕的。家家户户住别墅啊!
这位支书岁数不大,四十七八。而且挺有服务换取报酬的意识。应该有机会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大有作为。
支书点点头,“听你这么说了,我也觉得日子应该能越来越好过。”
“对,您没事可以多研究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过几年村里如果安了电话,我也可以把我在首都的见闻都告诉您。”
支书蹙眉,“安电话要大几千呢。”
首都都要五千,这些小地方还要格外牵线,还要贵一些。
方明澈道:“我们住的那里,有一户人家有海外关系。给了他家一些钱安电话,方便联系。他们平时把电话机拿出来,给街坊邻居当公用电话用。接电话也要给一毛钱。每天净收入20来块呢。周围的街坊邻居也因此得了便利。”
大队会计刚夹了一块椒麻鸡的鸡腿肉到碗里,听了这话条件反射道:“那一年就回本了啊。果然不愧是首都。”
这话一出,方父都忍不住抬了下头。
如果大队就有电话机,他不用去镇上邮电局排队打电话。也不用去县城堂侄老板那里接电话了。
大队出纳道:“可我们拿不出大几千块安装费啊。而且,农民有几个需要打电话的?舍得去发电报的都不多。”
方明澈道:“安装费如果可以赊欠倒是好说。关键就是出纳说的,不能像首都的胡同里一样,附近几条胡同的人,就能支撑这个收入。”
目前,应该是不行的。所以他说几年后嘛。
支书想了一下,“附近几个村都没有安电话。如果我们安了,几个村的人都会来接打。但是,就是十里八乡都来,目前也撑不起来的。”
这个钱,挣不了!
如今大队是真的穷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个改善。
不过今天拖拉机上贴上红双喜,那么热热闹闹的回来。倒是又有人来租拖拉机接亲了。
生产队长瞅瞅和支书侃侃而谈的方明澈。这方家老二以前就是读书种子。当初辞职大家都说他脑子怕是有问题。
现在看来,人家其实脑子很清醒。怕是早就从电话里,跟林嫣打听到首都的情况了才敢辞职的。
这要是考上大学,还真是什么都没耽误。那个工作还卖了500块!
要知道像林嫣那样回去,国家承诺了安排工作,那就不能再卖的了。
生产队长问道:“明澈,你这次高考考得如何?”
方明澈道:“应该有戏。”
生产队长点点头。如果是这样,那以后给方家人安排活计,可以照顾一些。人家家里有在首都读大学的、很有本事的儿子。
支书道:“林老师呢?”
林嫣迟疑了一下道:“我应该中专也没问题。”
支书道:“不过你的通知书不寄到村上。明澈的到时候寄到了,我一定在高音喇叭里通报一番。前两年咱们村里考上大学的,都是知青。”
这两年本来就没两个,还全是知青。
方家老二要是考上了,这也是全村的光荣。说明他们乡下人,不比城里人差嘛。
方明澈听他这么说,就打消了自己去学校候着的打算。
他原本打算让支书提前帮自己把迁户口和粮油关系的手续办了,然后拿去首都的。
这样他就能证明自己的身份,直接拿录取通知书了。
这高音喇叭里通报,估计他老子会挺受用的。
之前他辞职了,拍拍屁股就去了首都。家里人可是被村民嘲笑了很久呢。
第94章 想去首都
支书很快又道:“你刚说过两天就又要去首都了。回头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还有转户口和粮油关系的介绍信怎么给你呢?寄过去,万一寄丢了挺麻烦的吧。”
方明峰道:“支书,回头你都给我。我给他捎带进京。到时候麻烦您给我开封去探亲的介绍信就好。”
他是真觉得再往南方跑车不是一般的危险了。回头去首都看看,明澈一直说首都机会会多一些。
而且,首都啊,治安怎么都要好一些才是。
支书的酒杯空了,方明澈拿起五粮液正给他倒酒。
支书抬头看看方明峰,严重怀疑他也是打算去当盲流。这哥俩都是属于胆子大的那一拨。
整个大队就属这哥俩胆子最大。他们倒像是亲生的。
不过,如果真的能多带些资讯回来,倒是也不错。很多时候能干成事的都是这些敢闯敢拼的。老实巴交那种,做什么都赶不上趟。
他问方明澈,“首都,不遣送盲流还乡了么?”
“遣送啊,不过没执行得像前头那么严格了。我哥之前说想去,我就跟他说了,让他先把普通话练好。”
方明峰道:“我会说白话。普通话比白话还好学,我先学起来。”
往广州跑,会说白话自然要方便得多。
方明澈点头,“白话确实很难学,那峰哥你语言天赋还不错。可以学起来!”
方明华朝他们看看,也准备暗地里跟着高音喇叭学一学。高音喇叭里说一句,他就在心头跟一句。
生产队长道:“这样就可以了么?”
方明澈道:“这种事如今都民不举、官不究。老百姓只要不是有仇,也犯不着,如今还在重建中。警力也是真的不足!只要别流落街头就成。”
酒席散了,方明澈送大队的几位领导出门。起身的时候,还用眼神示意他哥跟他一起。
方父也推了儿子一把,这种在领导跟前混个脸熟的机会都不知道把握。
老二以后在老家的时候应该会非常少。把这些人请来喝酒,不都是为了家里人么。
方明华这才起身跟出去,但也没怎么说话。
站在篱笆墙边,方明澈道:“支书,各位领导,我这个大哥是个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老实人。还请你们平日多看顾一二。”
生产队长点头,“如今的世道,不会让老实人吃亏的。”
其他人虽然没有出声,但也点点头,或者看了方明华两眼。
这哥俩,差距有点大!
方明峰一家就住在旁边,便留得久些。
等他们送客进去,方明澈二伯道:“明峰,听你刚才的话音,你想去首都啊?”
方明峰点头,“去南方的沿途着实有些乱。我想去首都看看。如果我能站稳脚跟,也能跟明澈守望互助。”
方明澈道:“可以的。探亲的介绍信,支书最多给你开半个月的。到时候你路上三天,到了首都还可以合法停留十二天。你先到处走走看看。我的房子有个房间用来堆放杂物的。买张小床铺上,你将就住下。不过,普通话真的要练好。”
在大学开学前赶到,那还有一个半月左右。
够了!学普通话而已嘛,又不是学外语。
方明峰笑了下,“我没事就开着家里9英寸的黑白电视看。里头那些报新闻的人,普通话肯定再标准没有了。”
等送走了他们一家,方母和袁淑芬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方芳也在一旁帮忙。
至于林嫣,她被打发回屋歇着去了。
方明澈道:“今天辛苦爸妈和哥嫂了,还有你们三个小的。我先回屋!”他伸手摸了摸方芳的头。
方母一脸好笑地道:“急什么,还要滚床呢。你让我们当你们头回结婚一样办的。那就什么流程都不能省。我们都进去看看。”
方明华和袁淑芬都低头闷笑,笑老二的心急。
然后一大家子一起进去了。
屋里,林嫣抱着方康在说话。这小子吃过晚饭,兢兢业业的给他们坐床来着。
袁淑芬还特地带他去上了厕所,生怕他尿在了叔婶床上。
方康看到二叔等人,立即想起自己的使命。一边倒下滚床一边说着吉利词:童子滚滚床,喜庆传八方。求得贵子来,定是如意郎。孝敬父母先,光宗耀祖强”
仪式完成,方明澈递给方康一个红包,“康康回去休息吧。”
方康乐呵呵的接过去,“谢谢二叔!”
等孩子们都被大人带出去,方明澈关上门。
他打开抽屉拿出今早拿着结婚介绍信,去医院找熟人要的套套。不是熟人,人家搞不好说得拿着结婚证才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