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78节

  方明澈道:“朱大海他钻牛角尖了,我会跟他好好沟通一下。之前他代我出摊,收入比现在高。但如今,我自己也只能再摆三个星期茶摊了。废品站投入上千,还不知道几时才能扭亏为盈呢。而且,我转卖供销社滞销品的生意,也被关系户给撬了。不过,从送水开始,他跟着我干挺久了,总得给他一次机会。但以后他做事如果还是偷懒,我若还留着他,那队伍就不好带了。”

  刘青峰点头,确实是这样。如果方老师一直容得朱大海偷懒,那谁还能不会啊?那样,他和耿山做事的积极性会很受影响。可如果方老师真的一点情面不讲,直接把朱大海给开了,他也会物伤同类。

  “你帮我把耿山叫出来一下吧,我在这儿等他。”

  “好。”

  等耿山来了,方明澈也如此这般和他交流了一下。

  耿山也觉得,方老师茶摊不能摆了,货郎也做不了。还怎么给你开同以前一样高的工资?然后,他也回去喊朱大海。

  朱大海其实早就关注到他们两个先后被喊出去了。但想想又觉得自己没错,带着两个新来的干活嘛。他是先去的,肯定不一样啊。而且如今工资这么低!

  朱大海出去之后,方明澈散了一支烟给他。划了根火柴把两人的烟都点上。

  朱大海心头一松,刚没见那两个抽烟。他们在外头,没待够一根烟的时间。不会是抽完了才进去的。

  抽了几口,方明澈道:“大海啊,我知道你拿过高工资,嫌如今的收入低了。不过,你想想,你拿高工资的时候我什么境况?茶摊的收入还是比较稳定的,如果一个月捞着一次转卖供销社滞销品,还能再赚点。但现在我什么境况?废品站投进去上千,前路都不明啊。这不是我有意克扣你工资吧?”

  朱大海点点头,这确实不是。他估算过之前方明澈的收入。最高的时候怕是有一千!但这两个生意都说没就没了。也难怪他之前要说没根没基,想做生意也得找不起眼、别人看不上的。

  而且,之前他那么大的功劳,都被王德显占了。人家直接调到市政府上班去了。听他妈讲,去就分了个筒子楼单间。这么比起来,小方的落差肯定比自己大多了。

  方明澈道:“当时我高考,让你代班。为了怕你撂挑子,这才给了你五块钱一天。但这是不正常的。我也不给你画大饼。如果你跟着我干,你的工资短期内不会比人均工资高太多。但若是我成了气候,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一直都给我出着大力气。那我可能到时候分你一股。上班只挣工资,永远都不可能发大财的。”

  他给朱大海留了点时间思考,自己吸了一口烟。

  然后又道:“大海,你如今就两条路。要么能接受这个工资水平,继续好好干活;要么,你已经知道了生意如果做得好,确实是可以赚大钱的。当然,做得不好亏钱,也是有的。”

  后世说起这个时代,就是下海就能赚大钱。但其实也是幸存者偏差!会流传的,都是成功了的;失败了的,压根就不会被人知晓。所以这第一代下海的人,被雨打风吹去的应该也不少。

  觉得自己有这个能耐,两百块钱其实也够闯一闯了。譬如阿嫣找到的那个生意,两百块钱就够做本钱了。

  如果没这个能耐,还是要接受正常工资水平才是。

第114章 最后通牒

  方明澈没有再多说什么,“大海,明天八月七号,你就好好在家想想。如果能接受这个工资水平,还想继续干,八号一早就和我们一起出发。不过,因为你这几天表现不佳,领头干活的事就交给刘青峰吧。”

  他一共招三个人,那都是要派用场的。他的工资那么好混啊?就在旁边指手画脚的怎么成?他自己老婆,还在做饭呢。那么热的天,围着灶台转不热啊?

  他自己收了摊过去,还要干活呢。当着他的面,朱大海倒是没敢偷懒。

  说起来,因为高考前他就回去了。当时还不是太热。然后回来又忙忙的继续摆摊,准备废品站开张还真是连轴转。风扇都没顾得上买一把呢。一家三口都用的是蒲扇。

  不过,如今大杂院里有风扇的也就那么几户人家。

  宋全今年因为合作社在广场摆摊创收,买了;古大爷收到房租,也买了一把。他卖房子给儿子治腿,在买风扇之前。

  但想买不是光有钱就行,得有风扇票。没有的话,还得黑市有这个票卖才行。

  他回去和林嫣一说,林嫣摆手,“这都八月了,还买什么啊?明年再说吧。”

  说完又忍不住道:“还是人家有外汇的好啊。人家拿着外汇到友谊商店,想买什么买什么。根本不需要票据!你不知道,我进去看到那里头什么都有。风扇、冰箱、洗衣机、电视机”

  那是完全不受供应限制的。哪怕黑市,也得有人拿相关票据出来卖,才能买得到。但拿着外汇,真的是进友谊商店随便买。

  方明澈道:“你也说了人家拿的是外汇。国家缺外汇缺得要死!咱们两家又都没海外关系,还大笔汇外汇回来。不过,这些以后咱们一样一样的置办也就是了。冬天来临前,一定让你用上洗衣机。”

  冬天洗衣服那是真冷啊!手指泡在冷水里,跟胡萝卜似的。当然,那是还在乡下时候的光景。那时候外头根本没什么柴火可以捡拾,没法烧热水兑来洗。

  如今嘛,首都黑市想弄到蜂窝煤票不是什么大问题。冬天多费些钱就能有热水用了。

  对了,要给送蜂窝煤的知青说一声,下个月就不用送那么多了。不摆茶摊,家里用不了多少。

  林嫣道:“那好,我可记住你这话了。对了,你和朱大海说得如何?”

  “我让他明天在家歇着想清楚。要么就接受如今的工资水平,要么就自己出去单干吧。又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人,我还慢慢开导啊?”

  第二天林嫣等人其实都没过去,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七号休息一天,八号一早大家过去开张。

  朱大海发现这个情况后,下意识松了一口气。不然大家都去了,就他留在家里,那得面对很多异样眼光的。

  他昨天发现方明澈准备不要他了,也是产生了危机感。他不知道从这里出去,还能去做什么。

  那两百块他一直留着没有动。他父母都问过他,要不要买辆二八大杠,上下班方便。这也算是家里一个资产了。

  他说不用,上下班用的车方老师会提供。实则他留着钱,就是想看看有什么生意可以做。

  但姓方的好像脑子一转就找出一门生意。虽然这回只是个收废品的、一般人都不会问津的生意。他却是无处着手。

  于是七号这天,已经为开张忙活了几天的林嫣就在家休养生息。方明澈照常出摊,淡场抽空教合作社的人英语。

  这几天忙起来,中午是老崔那里派小伙计,在旺场前给方明澈送的饭菜。

  今天林嫣有些懒懒的,不想去买菜做饭。中午还是准备带女儿去老崔的饭馆下馆子。但是不需要他安排人送饭菜了。她等饭菜上桌先拨一份出来。

  带着女儿吃过,安顿她回家午睡。托古大爷照看20分钟,她自己就过去送。前几天真的有点辛苦。尤其是单边,都要骑四五十分钟的自行车。

  早上方明澈出摊去了,林嫣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拆被套、床单准备洗。把东西泡到大盆里,她想起方明澈说让她过冬前用上洗衣机的话来。

  如今这个小偏院,林嫣住得挺满意的。连屋舍带院子一百平的样子,只住了他们一家三口和古家父子。古之光目前还在医院没出来。住着清清静静的,尤其是厕所就在院子里。

  哦,对了,小谢每天过来跟自己学二十个字。也兑现了承诺,每三天帮忙挑满一缸水。这省了很大的事。

  古之光住院,大杂院的人和方家一家三口是集资买了营养品,请袁大妈代表大家去探望。

  钱不多,礼边上过一下。大家都有事儿,像方家是个体户,连周日都没有。那些没找到活儿的回城知青,也不太想抛头露面。所以,就是管院大妈周日过去,全权代表。

  请的那个回城知青在医院里日夜照顾。古大爷一早一晚、太阳不大的时候会过去。据说,已经快要出院了。听说手术后恢复得还不错,以后能恢复行走。

  袁大妈回来都说,不枉费古大爷连房子都卖了两间,下了大本钱。当然,也多亏了协和的医生医术高明。

  林嫣从水缸里舀清水把要洗的床单、被套泡着。这样泡个五到十分钟,再直接搓洗一番,能弄掉30%50%的污渍。洗的时候省洗衣粉、也省力气。

  她泡上后,找了一下女儿。看到她在大杂院那边和小姐姐做游戏便没有多管了。

  洗衣机,一台半自动洗衣机,要几百呢!如今虽然茶摊还能再摆三周,但废品站那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扭亏为盈。要花几百买大件,林嫣便又舍不得了。

  所以,还是得创收啊!之前确实是自己想窄了。

  对于大学期间要不要做生意,两口子也商量过。林嫣的意思,八月底能有三千块左右。再加上两个人每月的补助,大学期间也能过得很好、很好了。

  林嫣一开始的想法就是要不咱们就专心上学吧。

  但方明澈说三千块远远不够。这要想买家电,可不是远远不够么。如今的电器老贵了!动辄几百。

第115章 挣钱动力

  上次颜颜路过胡同里一户有电视机的人家,那家是9英寸的黑白电视。当时在放动画片《大闹天宫》。她在外头看住了,都迈不动脚。

  哦,就是王德显母亲家。他给弄的票据,花了三四百才买到的。如今电器真的是贵得很。

  颜颜说,那家的奶奶把她叫进去坐着看,还抓了糖和水果给她吃。

  小姑娘回来还很得意的道:“那个奶奶和人说,你和爸爸都会是大学生,值得交往。”

  她可能不懂太多。但因为父母会是大学生而受到邻居优待,还是挺沾沾自喜的。毕竟,王奶奶可没请过别的小朋友进去看电视。她看了回来,那段时间连最爱的收音机都不香了。

  那好像是这一片第一台电视机。但人家好像不太欢迎街坊四邻去看电视。如今大家房子都不大,家里人多了嘈杂得很。

  方明澈和林嫣也只能教育女儿,不要再跑去人家门口看电视。爸爸妈妈会努力挣钱,争取早点买一台。

  一台黑白的、最小的也要三四百。还得有电视票!嗯,有票了也不够,还得百货商场有货。每次来货都排长龙似的队伍,供应量太小了。

  而且之前去友谊商店。林嫣还看到里头有大得多的彩色电视。日本进口货,东芝、日立牌。

  那更是要四千多一台。没去里头看过,真是不知道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这要是附近谁家买一台进口彩电,那得引起轰动吧。那就不是给附近这个阶层的人准备的。

  得,那今年剩下四个月,他们要买一台电视、一台洗衣机。这都小一千了!

  废品站投入了一千,不管电视还是洗衣机暂时都是不敢买了。

  颜颜被教育了几番,也明白了哪怕是大学生也穷。电视机暂时买不了,但爸爸妈妈会努力。

  又不能再去王奶奶家看,那是不太好的行为。哪怕王奶奶顺口叫了她,以后想看了再来。

  小姑娘现在都不往那个胡同里钻了,怕进去了就忍不住走过去。

  不过时日长了,她好像也把看电视这茬忘了。只是记着不要往那里头去。

  但方明澈和林嫣这对父母,在努努力还是有希望买一台女儿曾经心心念念的电视机的前提下,还是希望能满足一下女儿。

  唉,人的欲望真是没有止境。

  以前不让普通人去逛友谊商店,什么都不知道也就罢了。

  如今让自己知道了那样的好生活,而且国家还鼓励个体经济,那肯定是要拼命努力干啊!

  林嫣刚开始用清水搓洗,就听到小偏院门口传来耳熟的声音,“没错,就这儿!”

  她抬起头,就看到自己老娘带着一个十七八岁、胖乎乎的少年和一个中年妇女走了进来。

  嗯,是她舅娘和表弟朱启明。这年头大家都营养不足、瘦精精的。

  她这个三代单传的表弟,就是能被养得胖乎乎的。估计这里头她家、她小姨家都是有贡献的。

  林嫣赶紧站起来,在身前的围裙上擦干手,“妈、舅娘、表弟,快请坐”

  来者是客,礼数不能缺了。虽然这一看就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还拎了鸡蛋糕呢。

  林嫣一边说、一边从屋里抬了几把椅子出来摆好。心头快速想着,她舅娘带着儿子上门是什么事有求于自己。

  “妈,你带舅娘她们过来,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我今天要是出城去了,你们岂不是白跑一趟?”

  如果她们要留下来吃午饭,她还是去买菜、做饭吧。

  不然看到他们一家子日常下馆子,又是事儿。她其实就是前几天有些辛苦,今天想躲个懒。

  不过,这年头可不能露富。尤其是面对她舅舅一家的时候。这一点,林怿心头都是有数的。

  就是不知道这会儿菜场还能买得到菜不。不行还是只能去老崔那里分点菜。贵是贵一点,但黑市的菜比较的丰富。

  林母道:“你舅娘也没提前打招呼啊。”

  舅娘坐了下来,笑吟吟道:“都是亲戚,日常走动还下拜帖不成?不是听说你们的摊子就在大栅栏那边么,这挺近的啊。”

  这小院子挺好的!方方正正几间屋,还有小花坛呢。对,还有厕所。这可是老方便了。

  死丫头的命可真是好。他们一家还跟人挤在大杂院呢,每天鸡飞狗跳的事情不少。

  林嫣道:“我不是去大栅栏那边。”

  她拿了茶碗出来,倒茶给她们喝。看舅娘这个和气的态度,心头有些数了。

  朱启明看过来,“表姐,那你是去哪里?”

  “我去郊区。”

  舅娘道:“你们的新生意在郊区啊?”

  “是的。”

  郊区也行吧,只要能让启明混一份工资就成。最好混个十几年,等到他爸爸退伍的时候再接班。这样最划算!

  她往屋里看看,然后又道:“这一边都是你的啊?”

  听二姑姐说,这两间屋连同半拉庭院,都在阿嫣名下。

首节上一节78/2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