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 第161节

  就目前来看,英国恐怕不会支持我国对俄、美、中开战的,特别是当德国加入了这个同盟之后,英国就更不会允许这场战争爆发了,这将完全破坏掉英国在欧洲的战略布局。”

  山县有朋沉默许久之后,方才木然说道:“为什么德国人会支持支那革命委员会?陆军和德国陆军一直有着密切的交流,如果德国真的需要在东方寻找一个盟友的话,我国难道不比支那人更为合适吗?更何况,德国和俄国之间一直是对立关系,他们为何会在支那革命委员会一事上采取相同的立场?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石本新六一言不发,虽然是陆相,但他对于这种国际政治几乎毫无研究。桂太郎思考了半天后则说道:“德国陆军虽然过去一直与我国陆军亲近,但是我国的外交政策却一直都是亲近英国的。而且今次又重签了日英同盟,在欧洲现在越来越紧张的局势下,我国显然已经被德国视为了敌人。

  至于德国之所以和俄国一起支持支那革命委员会,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希望能够让俄国把目光转向东方,从而减轻自己在东线的压力。

  在08年德国就已经错过了一个机会,如果德国能够在日俄战争期间发起对俄或对法战争,就不会有现在的协议国体系了。

  德国并不是想要支持俄国或支那革命委员会,而是想要制造第二次日俄战争或日中俄战争,只要能够把俄国的力量牵制在东方一段时间,那么德国在欧洲的局面就打开了。普法战争一共只花了10个月时间,比日俄战争短了一半时间呢。

  以此看来,欧洲列强之间的大战已经不可避免,所以德国才会如此不加掩饰的支持俄国向东扩张。在这样的国际时局之下,我国继续和支那革命委员会的战争,将会把列强之间的冲突变为日支冲突,这对于我国和支那来说都是不利的。

  倒不如暂且和支那言和,等待欧洲大战开启之后,欧洲列强无暇顾及东亚时,我们再同支那人重新较量过,那时我国就无需顾忌太多了。”

第440章

  11月18日到11月22日这七天内满洲的战况变化,不仅让日本政府中的精英真正重视起了这场战争,不再将其视为扩大日本在满洲利益的机会,也终于搞清楚了他们的对手是谁。

  当明治政府的精英意识到,这场战争其实是俄、德两国支持下的支那革命委员会挑起的对日作战后,结束战争的想法终于压倒了扩大战争的呼声。说到底,日俄战争过去还不到2年,38万军人的伤亡,十多亿的负债,给日本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面对一个尚没有全面动员起来的俄国,日本尚且打的如此艰难,如今又有支那人为俄国人冲锋陷阵,还有德国在俄国身后摇旗呐喊,而日俄战争时支持日本的英、美两国,现在却一个直言反对,一个则态度暧昧。

  即便是对这场战争最为狂热的日本军阀长州派军官都开始动摇了起来,更不用说原本就不支持这场战争的日本内阁了。内田外相和驻北京的伊集院公使是最先感受到这场战争带来的副作用,使日本在国际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

  如果说在战争刚刚爆发时,日本护路军被围于公主岭,只是让日本的军事力量受到了各国外交官的嘲笑的话。那么随着日军大举增援满洲,现在却又再次被革命委员会围困于四平一线,那么各国外交官对于日本的军事力量就不是嘲讽,而是开始重新进行评估了。

  这样的局势对于日本来说是相当糟糕的,因为这意味着列强有可能认为日本已经没有能力维持东亚秩序,从而会采取一定行动迫使日本交出与其实力不相衬的势力范围。就好比三国干涉还辽一样,那就是欧洲列强认为日本虽然击败了满清,但也没有资格获得这么多的战利品。

  日俄战争使得日本不仅完全吞下了朝鲜半岛,还在南满、福建划定了势力范围。这便是欧洲列强认为,在东亚地区日本确实有同他们一战的实力,所以才认可了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但是现在一个中国革命党组织的地方武力都能让日军损兵折将的话,那么日本还有什么资格占据着这么多好处?

  28日中午,伊集院公使拜访朱尔典公使,向其转达了日本政府想要中止战争,希望英国能够出面阻止德、俄两国对于革命委员会的支持。

  朱尔典对于伊集院的请求不置可否,反而向其询问其了日本政府对于中国革命、满清皇室和新成立的袁世凯内阁的看法。伊集院倒是明白的很,英国人要的不是日本的看法而是日本的支持。

  在满洲战争没有爆发之前,外务省虽然明确对华政策要同英国站在一边,但还试图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以谋求日本在满蒙地区的利益扩大和加强日本在长江流域的影响力。

  为此在革命爆发之初,日本海军就增加在上海的军舰,对长江流域加强了巡逻,并对大冶铁矿进行了保护。只不过在英国人的抗议下,日本不得不把大冶铁矿交还给了中国人。

  正是日本在中国革命之初爆发出来的野心,使得朱尔典对于日本想要增加驻华军力的企图充满了警惕,并乐见于革命委员会同日本在满洲爆发冲突。

  而当满洲爆发的战争发展到今日,日本外务省所谓在日英一致的对华外交方针下的独立性企图俨然已经破产。为了抗衡支持革命委员会的欧美列强,从这场战争中脱身,日本现在只能无条件的跟从于英国对华外交了。

  对于伊集院的识趣,朱尔典心里也是一阵痛快。对于朱尔典来说,日本和革命委员会之间这场战争的爆发确实符合了英国的利益,所以前期他并没有过于严厉的干涉这场冲突。因为在他看来,这场战争可以让日本人清醒清醒,然后好好的为大英帝国看守东亚的利益,而不是试图真把自己当成了东亚棋局的一个棋手。

  不过敲打到这种程度,让日本重新对英国变得恭顺之后,这场战争确实应该结束了。虽然满洲并不在英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但是英国并不希望这块土地落入俄国或美国之手。

  因为满洲这片土地可不是光有资源而没有人口的西伯利亚荒野,不管俄国还是美国得到了这片土地,在未来必然都会挑战英国在中国南方的利益。而这片土地落在日本手中,不过是让日本增强一些对抗俄、美的力量,并不会改变东亚的力量平衡。

  当然,也不能让日本把满洲真的变为本国领土,从而在大陆上站稳脚跟。实力过于强大的日本,同样会摆脱英国的控制,本次中国革命爆发时日本的行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朱尔典思考着如何利用日本和革命委员会之间的矛盾平衡满洲力量时,哈尔滨召开的革命委员会扩大会议也进入了尾声。如果说上一次的革命委员会扩大会议是为了解决政府组织和革命目标的问题,那么本次革命委员会扩大会议的讨论重心其实只有二个,如何结束这场战争和为了这场战争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会议一开始时,前线传来的形势并不好,但是有了前一次革命委员会整肃的经验,这一次大家都很安分。因为大家不清楚,这些消息会不会又是什么虚假的传闻,要是他们在这里大谈对日妥协,然后日本人又一次失败了,那就是在为自己挖坑了。

  前次那批委员们被清理出委员会,就是在错误的时间说了些不合适的话。革命委员会打不过日本人,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就算是吴川所率领的共和党也是承认这个事实的。所以从战争爆发开始,吴川在大小场合强调的,从来不是革命委员会要怎么战胜日本国,而是革命委员会要如何联合国内外的进步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打倒日本的军阀和财阀。

  一开始大家自然是不会相信吴川说的这种奇怪言论,日本人民怎么能够和日本的军阀、财阀分开?那些日本军队里的士兵,难道不是一个个日本人民组成的吗?那些满铁附属地内的日本居留民难道不是日本人民的一份子吗?但是他们施加于中国人身上的暴行,和日本的军阀、财阀有什么区别。

  正因为大家认为区分不了,所以革命委员会中的左翼和右翼一度都公开反对吴川的说法。不过随着国民革命军在前线的胜利消息传来,原本还在犹豫不决的群众立刻转向支持了吴川,开始批判亲日派分子和投降主义。

  那些之前公开宣称:革命委员会革命的对象只有满清政府,不应该扩大到国际友人身上,特别是和中国同为黄种人的日本人身上。并认为革命委员会应当服从于南方革命政府,接受南方革命政府的外交方针,即承认满清过去和各国签订的一切条约,以换取各国对中国革命的中立的委员,现在都成了过街老鼠。

  许多人不仅丧失了委员的身份,有些人还因为出卖了革命委员会的机密而被捕了。这种在群众强烈呼声下的清理行动,使得这些委员们失去了社会舆论的支持,也丧失了自己过去的社会地位。

  这些人的下场给了革命委员会委员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意识到革命委员会不是旧清的朝廷。在旧清的朝廷,政治和小民无关,所以你发表的言论只要不刺激到当权者,还是能回去乡里当个土绅的。但是在革命委员会的体制下,政治是大众共识,一旦被大众所抛弃,那就连过去的社会地位都无法保证了。

  吴川有共和党、共青团在手,根本不需要什么土绅来维护乡里,因此只要党外的委员被群众抛弃了,他只会借机将这些委员们在地方的影响力一起拔起。

  吴川采用的这种冷酷手段,令之前试图把吴川和同盟会推到台前抵挡朝廷镇压的地方立宪派士绅们大为错愕。他们原本以为,革命委员会不过是块招牌,把朝廷的力量从地方赶走之后,那么地方上就应该由他们组成的地方议会说了算。

  虽然吴川手中有军队,但是失去了他们把持的地方钱粮支持,这只军队迟早要散去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吴川居然能够自己筹办出能够支持这只庞大军队的粮饷,还借助同日本人的冲突获得了学生和进步群众的支持。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的力量就失去平衡了。之前看到革命党势大加入的旧官僚和知识分子们,此时已经完全倒向了共和党,而抱着其他心思加入革命委员会的地方士绅,则发觉自己已经失去了对于地方上的号召力。

  过去这些地方士绅依靠着满清体制压迫地方民众,然后又以地方民众的代言人身份同满清官府讨价还价,从而造成了他们成为地方名望。这种舒服的日子实在是延续的太长了,使得这些地方士绅们错以为,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是天生的,而不是在朝廷和民众之间的矛盾中窃取的。

  这才令他们加入了革命委员会之后,还觉得自己是带资入股,要是革命委员会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大家就一拍两散,自己还是回去地方做个土皇帝去。恶劣一点的,则想着革命委员会要是给自己的好处不多,那就等朝廷回来了再投奔朝廷去。

  正是这种错误的心态,使得立宪派士绅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而此前过于品流复杂的革命委员会,现在倒是开始真正有了一个新政府的样子。

第441章

  才刚刚吃了一个大亏的绅商们,自然没有勇气在战况还不够明朗的情况下再次站出来,挑战共和党和同盟会左翼联盟的执政权力。

  而且吴川虽然每天只出席早上半天的大会,但是他的言行举止却依然显得极为从容随意,看在那些绅商代表的委员眼里,这无疑表明前线的局势并没有传闻中的这么惨烈,搞不好这又是一个陷阱。等到有人跳出来质疑共和党领导的这场战争是否对革命委员会有利时,从前线传来的胜利消息又能埋葬掉一批共和党的反对者了。

  果不其然,委员们的忍耐是正确的,在短短数日之后就传来了前线击破清军,奉天省大部分地区光复的好消息。之前还在猛烈进攻革命军四平防线的日军,突然之间就陷入了革命力量的包围之中。

  虽然有部分稍稍懂些军事的知识分子以为,对日军所谓的包围是相当勉强的,不过奉天一省的满清统治被摧毁倒是一个事实。革命军不过是趁着这股革命风潮,把四平前线的日军同日军后方的大连、旅顺和朝鲜基地给切断了联系而已。四平一线的日军要是转身反攻的话,沿途的革命军或革命党武装是抵挡不住的。

  但是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他们并不想讨论这么多假设性的结果。四平一线的日军被包围了,奉天一省的满清统治被推翻了,革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胜利看起来就要来临了,对于民众来说就已经足够欢庆不已了。

  如果套用吴川的话语来说,这是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胜利,在满清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联合压迫下,新生的中国人民武装力量虽然稚嫩,但依靠着无私奉献、团结友爱和牺牲精神,终于在武装到牙齿的反动武力面前展现了自己的力量。

  忍耐住的绅商们无不感到庆幸,看起来岌岌可危的前线,果然是共和党设下的又一个陷阱,差一点他们又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去了。现在么,大家自然有志一同的站在了人民的立场上,一边为革命军欢呼,一边谴责反动的日本帝国主义和满清政府了。

  与此同时,吴川和党内外知道前线实际情况的同志们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为了这次反击,他们抽走了哈尔滨及长春周边的武装力量,如果反击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之前被打压的绅商们煽动起地方上的叛乱的话,那么革命委员会就真要焦头烂额了。

  不过这次的反击行动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谁也没有想到会以如此之小的代价消灭了清军第三协的主力,从而彻底击垮了满清在奉天一省的统治支柱。在这之前,奉天民众虽然支持革命的声音不小,但是在满清第一军出关和日本出兵帮助满清镇压满洲革命党之后,大多数人又开始摇摆观望了起来。

  而第三协的溃败和第一军主力撤回关内的行动,极大的刺激了革命群众的信心,东三省总督逃离奉天城的行动,更是把满清在关外最后的一点虚张声势也戳破了。于是不管之前有没有和革命委员会联系的,或是和同盟会有所联系的进步人士,都在本地纷纷举起了革命的旗帜,这一下就把满清在关外的统治给摧毁了。

  虽然这些在奉天各地树立起革命旗帜的革命党不乏投机者,但是对于革命委员会来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借助这股猛烈迸发出来的革命大潮,进攻四平的日军突然就成了一只孤军。虽然这只日军的战斗力仍在,但是已经无法再通过当地的满清官府征集粮秣和劳力,也没办法再得到清军和地方民团的协助。

  现在前线的革命军就等着这只日军开始向南逃亡,一旦日军从进攻转入撤退,那么日军就无可能再保持之前进攻时的士气,从四平到大连上千里地的撤退,足以让这只日军在路上耗尽最后一滴血。

  当然,吴川也清楚这样理想的场景是不可能出现的。日本国内就算拼了命,也要派出一支接应部队把四平前线的日军接回到安全地带的。只是这样一来,日军在短时间内又发动不起进攻了,革命委员会又可以获得一段时间修整部队和训练新兵了。

  凭借着前线逆转的战局,吴川在这场革命委员会的扩大会议上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于是他也就趁机推动大会通过了战时动员法和义务兵役制两项法令,再一次集中了革命委员会的权力。

  通过这两项法令,革命委员会可以在战时控制一切资源的流通去向和规定物价,并强制厂家进行生产,有权要求13岁以上20岁以下的男子在战时强制服兵役。在11月18日之前,没有多少人会支持通过这两个明显有损个人利益的法令。但是在前线传回了胜利消息之后,这两个法令很快就以多数赞成的方式通过了。

  28日中午,在吴川在扩大会议的结尾做了呈词,他对这几日大会讨论的内容做了个总结后说道:“…从当前的革命形势发展来看,随着中国人民的觉醒,打倒满清的腐朽统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但是从日本帝国主义的表演来看,帝国主义想要干涉中国革命的企图并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这些日子以来,我同各位委员们已经讨论的很清楚了,革命委员会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和帝国主义战斗到底,在打倒了满清之后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为什么说建设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拿东北三省来说,虽然东三省的自然环境比关内要好的多,也拥有大量的河流和未开垦荒地,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东北的几条主要河流几乎年年发洪水,每三年就有一次大洪水。

  今年辽河和松花江流域的大水,就给东三省的农业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到80%以上的农业国,在这样一个国家农业遭遇灾害,就意味着有许多人要饿肚子。我们要打倒满清的原因,就是这个无能的朝廷治国无术,卖国有门。

  那么当我们取代了这个腐朽朝廷之后,要想真正获得人民的支持,起码得要干的比封建王朝要好一些。总不能推翻了这个朝廷之后,还是让松花江、辽河年年发大水,淹没了田地让人民饿肚子。那么我想我们也是干不长久的,人民也是要把我们干下台去的。

  所以,建设祖国,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革命委员会当前和未来的首要任务。当然,我们也要搞清楚,建设一个国家是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下是无法建设祖国的。

  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正是为了打出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因此,只要日本还试图在中国的领土上驻扎军队,试图干涉我国内政,试图霸占我国的土地、资源和交通设施,我们就不得不同他们战斗下去。在没有达到这一目的之前,任何试图绕过革命委员会和日本达成妥协的举动,都将会被视为背叛革命的行动…”

  吴川在大会上的公开告诫,使得一些试图趁着革命军占据优势同日本人议和的委员们,不得不暂时按捺住了自己心里的想法,跟着周边的委员们一起为吴川的演说鼓掌支持。

  只是从大会离开之后,坐在马车上的吴川却并没有大会上演说时看起来这么轻松。革命委员会在军事上虽然取得了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却主要还是战略上的,在战术上革命军并没有占到日军多大的便宜。到目前为止,革命军也只能依托阵地和切断铁路线来限制日军的行动,并不能真正向日军发起有力的进攻。

  说到底,短期的军事训练,可以教会一个平民如何依托阵地进行射击,但是不要指望一下子就把平民变为训练有素的战士。革命军招募的兵员虽然素质不错,这些从关内跑到俄国远东三省和北满做工开荒的壮劳力,身体素质和头脑都可算是家乡年轻人中较为出色的。而远东地区普遍的狩猎活动,也让他们至少具备了使用武器的基础。

  于是当革命委员会把这些年轻劳工招募进训练营之后,短时间内就让他们掌握了依托阵地防守的能力。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让这些年轻的士兵去进攻日军防御的阵地。虽然日军并不重视防御作战,但是日军毕竟是一只训练有素的军队,即便他们的防御能力再不行,也不是革命军这些没有学习过进攻组织的新兵们能够轻易突破的。

  所以,当日本人采取固守待援的战术时,革命军就只能确保日军不能脱离和自己的接触,然后一点点的用炮火消耗日军的士气和弹药了。这样的战斗方式虽然能够极大的减少革命军的伤亡,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击溃这只日军也是不可能的任务。

  而不管是吴川还是总参谋部的参谋们,都不认为日军会不派出援军接应这些被围的日军。所以,虽然这道大餐已经摆上了革命委员会的餐桌,但是能不能吃到嘴里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吴川自然是想要把这道大餐吃下去的,不管怎么计算都好,当革命军吞下了四平前线的这支日军之后,加上被围困于公主岭的第五师团,日本就相当于损失了3个师团的力量。在日俄战争过去还不到2年的时间,日本的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在损失了13个常备师团近六分之一的力量之后,日本除了全面动员之外,就只能选择中止战争了。

  对于吴川来说,日本无论这么选择,对于中国都是有利的。把战争进行下去,不过是以革命委员会的灭亡换取日本倒退20年。那么接下来的一战红利,日本也是无能力享受了。至于接下来的历史走向,和他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但至少不会比他所经历的那个历史坏。

  如果日本选择中止战争,那么只要革命委员会能够存在下去,他就能让革命委员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来。吴川当然希望,革命委员会还能够存在下去,这正是他患得患失的地方。

第442章

  “醒醒,亲爱的…”

  在女子甜美的呼唤声和脸上传来的轻柔拍打感中,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终于睁开了干涩的双眼,看着面前出现的那张俏脸,谢尔盖下意识的伸出双手将面前的佳人抱在了怀中,向她索取了一个热吻。

  不过女子很快就推开了他,然后用身体压着谢尔盖不让对方乱动,脸上带着一丝嗔怒的表情说道:“别弄乱了我的衣服,我马上就要出门了。还有你赶紧起来吧,戈尔斯特金先生正在楼下等着见你呢。”

  谢尔盖恋恋不舍的放开了科罗温夫人略显丰腴却充满火热的身体,一边抵抗着宿醉之后的头痛,一边略显不满的说道:“这么大清早跑来打搅别人,他可真不像是个俄罗斯人。”

  起身走到窗前的科罗温夫人一把拉开了厚实的丝绸窗帘,一下让卧室光明了起来,这才转身向着谢尔盖叹气道:“现在已经是中午了,谢尔盖上校。”

  谢尔盖下意识的用挡了挡光线,“真见鬼,我好像约了戈尔斯特金一起用午餐,索菲亚快把椅子上的衣服递给我…”

  被谢尔盖唤作索菲亚的科罗温夫人,是一个波兰女演员,现年32岁,有着一双深邃的大眼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古希腊美女。她曾经在莫斯科闯荡过一阵子,不过并没有闯出什么名堂来,这才跑来了远东碰碰运气。

  在莫斯科并不出众的她,到了远东之后却开始声名鹊起,只是她的年纪也不小了,因此正打算退出舞台在远东开上一个艺术学校。自从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之后,俄罗斯向远东的移民陡然就增多了起来。好比十年前哈尔滨还是一个中国人的村庄,但是今日哈尔滨的外国人口就占了哈尔滨人口的四成。

  虽然这些人口中俄籍波兰人和俄籍犹太人占据了多数,但是哈尔滨的外国人居住区内盛行的还是俄罗斯文化。这些人在远东获得了财富和地位,自然希望自己能够在远东享受和欧洲一般的生活。于是科罗温夫人这样的女演员才能受到追捧,而大量俄国移民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更是让科罗温夫人看到了一个机会。

  这些俄国移民虽然在远东发了财,但却并不愿意本地化。他们依然希望能够以欧洲的方式教育自家的子女,从而在他们返回家乡时能够保有或跃升自家的阶层。特别是那些富有家庭的女孩,如果她们不能以欧洲的方式进行教育,就无法在家乡找到一门好亲事。

  只是想要成立一所欧洲式的艺术学校,培养那些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女孩,她就需要大量的资金。科罗温夫人自己可凑不齐这样一大笔钱来,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对她的追求,让她看到了自己梦想实现的机会。于是在几番推拒之后,两人终于同居了。

  当谢尔盖带着索菲亚走进楼下的客厅时,正看到戈尔斯特金站在客厅的窗前观赏着外面的庭院。看到两人走进来后,戈尔斯特金面带微笑着向索菲亚恭维道:“夫人,您真是越来越迷人了。”

  索菲亚微笑着和戈尔斯特金客套了两句,便识趣的告退离开了。当客厅内就剩下两人之后,戈尔斯特金便收起了笑容向谢尔盖说道:“上校先生,内务部提升您的军衔,是让你在这里看住吴,不是让您在这里享受的。”

  谢尔盖下意识的站直了身体,向着对方略略低头说道:“可是吴对帝国表现的一直都很忠诚,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如果贵官有所指示的话,我一定会服从于贵官的命令。”

  戈尔斯特金默默的注视了谢尔盖许久,方才叹了口气说道:“好吧,我们的朋友确实表现的不错,不过你不觉得他表现的太好了一些吗?如果他不需要帝国的介入都能够击败日本人的话,那么帝国在满洲还有什么存在感呢?”

  谢尔盖下意识的反应了过来,显然对方的有感而发,是针对这些天来满洲战局的大转变而发的。但是对于这一变化他也无能为力,他只能回道:“我们总不能把日本人的无能怪罪到吴的头上。就在一周之前吴还是忧心忡忡,并不能保证四平一线不被日本人突破的。”

  戈尔斯特金颇为牙疼的说道:“可您却没有告诉我,革命委员会还有这样一个反击计划。要知道,我都已经和关达基总督商量好了,只要日本人突破四平,就让吴发出一个邀请,让帝国军队南下,彻底控制北满地区。”

  谢尔盖有些莫名其妙,不由反问道:“这样的邀请,就算日本人不突破四平防线,我们也可以要求吴提出来吧。只是,我们在中东路上已经有了一只军队,现在还有必要再派出更多的军队吗?”

  对于谢尔盖这样不明白国际局势的花花公子,戈尔斯特金也是无言以对。他完全不明白,究竟这位是怎么被安排到吴身边的,以这位的能力最多也就是在彼得堡应付一下那些贵妇,为沙皇监视贵族中的反沙皇分子而已。

  不过这几天的折腾他也已经明白了,自己内务部的头衔根本指挥不动远东的密探局,虽然谢尔盖看起来一副花花公子的做派,但是对于手下的控制能力可真是不弱。因此想要将其调离,另外找人顶替上来,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控制的住局面的了。

  在目前来看,谢尔盖已经是内务部控制远东力量唯一的选择了。想到这一点之后,戈尔斯特金不得不向对方详细的解释道:“在日本人没有改变满洲的力量对比之前,我国大动干戈的派兵进入北满,就会遭到各国的敌视。

  在当前欧洲局势如此紧张的状况下,俄国是不能不考虑英、法两国盟友的态度的。要是我国的行动被英、法视为破坏协约的行动,那么我国就有可能首先被同盟国所攻击,以我国单独的力量是无法挡住德、奥两国的进攻的。

  更何况,英、法一旦判断我国背叛了他们,出面协调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冲突,转而令两国联手对付我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人虽然虚弱但是胜在人口众多,如果革命委员会能够把中国人组织起来,即便是只把满洲的中国人组织起来,我国在远东的力量就难以应付了。再加上一个日本人的话,帝国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疆域恐怕都难以保住了。

  所以对于帝国来说,最好革命委员会和日本人拼个同归于尽,把北满的中国人力量消耗一空,我们再打着受中国人邀请的旗帜进入北满,把这片土地俄罗斯化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现在吴率领的革命委员会干的太过出色了一些,不仅保住了四平一线,还把南满也控制住了,这就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如果我们现在逼迫吴向我们发起邀请,无疑就是等于表明帝国并不信任他的意思。

首节上一节161/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