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 第220节

  虽然他在船厂下了车,但他这次可不是来看造船的,而是坐上了一辆卡车前往了船厂北面的兵营。这里是不仅驻扎着保卫船厂的一只部队,还是军事委员会用来试验新武器及编制新作战部队的地方。虽然只是和哈尔滨市区一江之隔,但这里却已经是一派自然风光了。

  空旷无人的地域和贴近哈尔滨的便利条件,在这里试验武器几乎不会惹来任何关注。或者说即便有人想要关注,也无法越过军方为此地设下的隔离地带。

  不过往常这个连俄国人都难以进入的试验场,今日却多出了一群德国人。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韩赐来陪同着哈豪森公使委派的驻华代办马尔赞和胶澳总督迈尔.瓦德克海军上校派出的几名军官。

  吴川看到其中一人,不由主动打了一声招呼问道:“弗里德里希中尉,你的伤不碍事了吗?”

  人群中的年青人颇不好意思的回道:“是的,已经不碍事了。感谢您赠送给我们的降落伞,它救了我一命。”

  吴川和他握了握手后说道:“你和丕律绍中尉为我们航校上了这么多堂课程,应该是我感谢你们才对。可惜丕律绍中尉这次没有过来,这次的最新式飞机可是采用了他提出的不少意见才完成的。”

  弗里德里希海军中尉马上解释道:“丕律绍中尉也很想过来,不过现在青岛航校刚刚开办不到半年,学校的教学任务太过紧张,他实在没办法分身。不过他倒是嘱托过我,让我见到您后向您问好。另外就是,他希望您能够增加一批飞机给青岛航校,现在航校已经有了将近200个学员,可是能够用于训练的教练机却只有12架,完全不敷使用啊。”

  吴川微笑着回道:“不必着急,我们已经有了增加青岛航校的飞机计划。接下来我们还是先看一看今天的新式飞机表演吧。另外,中尉先生,你有兴趣驾驶一下新式飞机吗?在我们的表演之后。”

  弗里德里希顿时兴奋的回道:“当然,如果您能够准许的话。”

  简单的寒暄过后,吴川便带着德国人去了一旁的观看台,一个以水泥砌筑起来的阶梯状建筑,上方还有着遮蔽阳光的雨棚。由于此处地形非常的平坦,除了西面的树林和北面的芦苇荡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遮挡视线的障碍物,因此坐在看台上几乎能够一览无余的观察到周边的情况,不管是观看飞行表演还是陆军新武器的演示都非常的有利。

  随着德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陷入僵局,原本主张在东亚和英国进行协调一致的哈豪森公使顿时在外交部失了势,只要在外交部稍稍有些门路的人都知道,主张对英合作主张的哈豪森公使距离离开中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马尔赞虽然不知道下一任驻中国公使是谁,但是驻中国的德国外交官之间对于革命委员会的争论算是结束了。试图在对华外交上和英国协调一致,从而进一步加强德国在华利益的外交方针,因为英德外交关系的恶化,开始让步给了积极支持革命委员会,以打击英国及协约国的在华利益的外交方针。

  之前在革命委员会和北京政府之间摇摆不定的德国外交官,一度反对革命委员会插手胶澳地区行政和胶济铁路事务,但是现在则开始向革命委员会放开了限制,把更多的权力交给了革命委员会。

  按照胶澳总督迈尔.瓦德克海军上校的说法:“德国在东亚的海军舰队不足以抵抗英国的海峡舰队和英国盟友日本舰队的任何一支单独力量,因此一旦欧洲战争爆发,青岛就成为了德国被封锁在欧洲之外的一处孤港,几乎不可能在战争期间得到国内的任何支援。

  凭借着青岛2000余人的陆军部队,是难以和能够轻易动员起十万甚至是几十万陆军的日本相抗衡的。但是在青岛的背后,光是一个山东省就有着3000万以上的人口,如果能够获得中国人的支持,那么青岛就不再是一座孤港,而是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

  革命委员会在山东控制的胶东半岛,至少有着1000万人口,只有和革命委员会合作,我们才能保全青岛的安全。哪怕为此失去了胶济铁路和胶澳租借地,但至少青岛及山东的德国侨民的生命和财产是可以保全的。”

  马尔赞正是受外交部及海军的指派,前来询问革命委员会,一旦欧洲战争爆发,革命委员会将会采取何种立场。之所以是分别受外交部和海军的分别指派,因为德国政府此时还没有下定决心和协约国开战,因此不愿授人口实。毕竟革命委员会并不是中国的合法代表,德国政府如果私下和革命委员会进行磋商,将会使得北京政府有借口加入到协约国的一方中去。

  当然,对于那些亲自到访过东三省的德国外交官来说,对于自家政府的这种顾虑是颇不以为然的。如果把中国的形势比作德国的某个时期,那么倒是类似于德国统一之前的形势,革命委员会和北京政府就像是普鲁士和奥地利,虽然后者看似掌握着德意志的统治权,但实际上却没有能力去实现。今天的北京政府也是如此,看似统一了全国,但是对于地方的事务却难以干涉。

  因此,在华的德国外交官和青岛的德国军官已经先于德国政府得出了一个结论,一味的讨好北京政府其实并无什么作用,因为袁世凯的北洋军政集团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的力量,甚至于这个政府惧怕国内的民族主义还要过于那些主张复辟满清的反动势力。

  因为在当前的中国,民族主义和共和主义已经成为了一体,孙文、黄兴正是依靠着民族主义才得以推翻满清政府实现了共和主义。而试图压制共和思想的北京政府,为了维护自身政权的合法性,甚至已经把中华民国的创建篡改为了从清室受让的法统,从而否定了辛亥革命创立中华民国法统的说法。

  为了维护这一法统,北京政府一边大力宣扬继承满清疆域的说法,一边则极力安抚、拉拢前清的遗老遗少。这样一来,北京政府就失去了民族主义这面宣传旗帜。而没有了民族主义这面大旗,那么现在的中国是难以团结起来和列强进行抗争的。而没有了中国民众的支持,光凭借北洋军政集团的力量,根本就挡不住日本军队对于山东的入侵。

  在这一点上面,虽然革命委员会的政治理念让德国外交官们难以接受,但是对于德国来说却是东亚的唯一选择。如果不是确实控制不住革命委员会,德国的外交官其实更希望能够让革命委员会加入到同盟国这边,从而让俄国也尝试一下东西两面夹击的滋味。

  只是吴川对于马尔赞带来的要求不置可否,反而邀请他来郊区观看一场新式飞机的飞行表演。马尔赞其实对此是不大感冒的,虽然各国都知道飞机的未来前程远大,但是现在的飞机却还不能在战场上成为主宰。更何况当前世界上最好的飞机,其实是奥匈帝国生产的“鸽式”,德国的东亚舰队就分到了两架,虽然其中一架因为操纵不善坠毁了,但是对于马尔赞来说,飞机依然是一件昂贵的大玩具,在战场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直到一架造型简洁,并以光滑整洁的硬壳封闭了机身的漂亮飞机从面前的天空掠过,马尔赞这才无意识的向一旁坐着的弗里德里希海军中尉问道:“这也是飞机?这东西看着这么巨大也能飞起来?”3

第612章

  看到去年还在图纸上的飞机设计变成了实物,弗里德里希顿时有些兴奋了起来,他目不转睛的看着天上的飞机做着各种动作,感觉效果一点都不比“鸽式”差,一时都忘记回答马尔赞的问话了。

  好半天他才反应过来,向马尔赞回道:“是的,这也是飞机。虽然看起来很笨重的,不过它的机身外壳里面是中空的,因此不会比陶伯式飞机重多少。不过我看这架飞机的发动机马力一定比陶伯式飞机100马力的发动机要高,否则爬升的速度不会这么轻松。”

  马尔赞犹豫了一下问道:“那么它是不是能携带更多重量上天了,比如带上几颗炸弹?”

  弗里德里希思考了一下,才谨慎的说道:“看这架飞机的性能,我想最多也就带上一颗不超过30-50公斤的炸弹,不过如何击中地面的目标这也是一个大问题。咦,飞机这么朝地面俯冲下去了…是机枪的声音,他们在飞机上装了一挺机枪。”

  弗里德里希惊讶的站了起来,拿起了望远镜朝着远处地面上用木板铺设的靶子看去。他的行动并没有惹来马尔赞的不满,因为此时看台上的德国军官们都纷纷激动的站了起来,和弗里德里希海军中尉做起了同样的举动。

  对着地面扫射了一次的飞机飞走后又飞回来重新扫射了一次,这才慢悠悠的转向一边的停机坪降落。弗里德里希这才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不顾失礼的走到了吴川的面前,向他认真的恳求道:“我希望能去看一看那块靶子,然后请允许我试飞新飞机并试验一下空中射击。”

  吴川看着他微笑着说道:“当然可以,只要你朝着我们设定的靶子射击,我想不会有人来干涉你的。田少尉会为你讲解一下新飞机的操作,希望你飞的愉快。”

  随着弗里德里希等人的离去,吴川又让人把其他人引开,让看台上只剩下了马尔赞代办之后,这才对着他说道:“马尔赞先生,我想暂时应该没有什么人打搅我们的谈话了,而这里视野开阔也不会有被人窃听的可能,那么我们可以就革命委员会对于德国所面临的这场战争的立场问题做一个坦率的交谈了。

  首先我要向您表明革命委员会的一个基本态度,我们对于德国是抱有感激和尊敬的,但是我们并不希望在近期发生任何战争,因为我们的建设才刚刚开始,在眼下卷入任何一场战争都会让东北的建设陷入停顿,并让我们损失惨重。

  我们需要一个安静的建设期,至少得先建立起一个能够武装起东三省的国防工业体系,才谈得上加入战争的问题。否则我们加入这场战争除了迎接必然的失败之外,不会有任何结果。更何况德国和中国之间距离太过遥远,一旦加入这场战争我们只能孤军奋战而已,是得不到德国的任何帮助的。”

  马尔赞虽然知道吴川说的是实话,但是在远东除了革命委员会这个具有一定实力的半盟友外,德国已经不可能找到其他盟友和自己并肩作战了,为了德国的国家利益他只能无视了吴川的理由,坚持的向对方说道:“尊敬的主席阁下,如果我从柏林收到的信件无误的话,当初陛下资助您回国发动革命的时候,您可是发过誓要为德国在东亚的利益而战的,您现在这是打算违背自己的誓言了吗?”

  面对马尔赞的质问,吴川默默的盯着他看了许久,方才平静的说道:“怎么会,我这个人平生最恨的就是不讲信用的人。当然,我不是指责贵国没有把答应派往东亚的舰队派来东亚,我认为这只是个意外事件而已,我对此能够理解。

  所以,只要战争真的爆发,英国人或日本人真的向青岛进攻的话,我本人一定会拿起步枪去保卫皇帝陛下的子民的。但这场战争和中国人民无关,我并不认为中国人民应该加入到这场战争中去。”

  “这确实是个无赖。”马尔赞目瞪口呆的看着吴川毫不脸红的耍赖,心里不由冒出了公使先生对于这位的评价,他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让吴川拿着步枪去保卫青岛,如果他真的发出这样的要求,对方说不定真的会服从,但是革命委员会恐怕就要全面转向协约国了。

  沉默了半天之后,马尔赞终于摇着头说道:“我想陛下并不怀疑阁下对于德国的忠诚,但是我国还不至于要让您以这样的方式来履行自己的誓言。只是,我也想要提醒您,您和我们关系太过密切了,我不认为当英国或日本人攻下青岛之后,还会容忍贵方继续在山东待下去,我记得贵方在青岛的投资也有数亿马克了,难道贵方连自己的财产都不打算保护了吗?”

  刚刚显得有些冷漠的吴川,这时才稍许露出了一点微笑,向着马尔赞说道:“这正是我今天想要和你讨论的重点,关于山东的问题。

  革命委员会不能被动的卷入这场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和中国无关,是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体系之间的争斗。以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这场争夺世界主导权力的斗争距离我们实在太过遥远,根本不是我们能够参与进去的游戏。假如非要不自量力的参与,最终只会让我们自取其辱…”

  马尔赞下意识的微微颔首,这个判断也正是他和同僚们的一致看法,革命委员会在东亚实际上就是起一个牵制协约国部分力量的作用,其重要性还比不上奥斯曼帝国。至少拉拢住了奥斯曼帝国,就能借助海峡的位置卡死俄罗斯帝国和英国、法国之间的贸易,从而让俄国陷入经济上的困境。

  不过他很快就僵住了自己的动作,他可不是来听吴川的解释的。就在他收回了有些走神的思想后,便听到吴川继续说道:“…但是,作为一个共和国公民,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保卫同胞不受外敌奴役,乃是天赋之权利。

  因此革命委员会虽然不会加入到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争中去,但是我们不会容许协约国打着和德国开战的名义入侵我国的领土。所以在双方开战之后,贵国能够把胶澳租借地和胶济铁路转交给我方,那么革命委员会在保卫青岛的问题上,是可以同贵方站在一起的。”

  马尔赞想都没想,就不加思考的反对道:“这怎么可以,我国在青岛和胶澳铁路上投资不下数亿马克,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的交给革命委员会。您这个要求实在是太过分了。”

  双方之间原本还有些融洽的气氛,因为吴川提出的主张突然就变得紧张了起来。吴川把视线从马尔赞的身上挪开,看向了远处正在登上飞机的弗里德里希中尉等人。过了好半天才自言自语的着说道:“真是可惜了这些年轻人,不知他们有多少人能够在战后安然返回家乡呢?”

  马尔赞这时才反应了过来,如果德国的军队守不住青岛,胶澳租借地和胶济铁路也一样不会属于德国了。他在心里反复盘算了半天之后,才对着吴川试探的说道:“我不过是个代办,没有这个权力决定胶澳租借地和胶济铁路的交还问题。不过我可以为你向外交部提出这个问题,只是革命委员会愿意付出多少代价呢?”

  吴川转过头来有些诧异的看了马尔赞一眼后说道:“你与其问我愿意花多少代价,您倒不如问一问柏林,青岛的德国军人到底价值几何?革命委员会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去保卫中国的一寸土地,但不会为了德国的财产流一滴血。欠债的是我,可不是革命委员会,请不要混淆了这一点。”

  问题又绕回了原点,马尔赞眨着眼睛都不知该怎么说下去了。他只能忍住脾气,向吴川提醒道:“这场战争未必是我们输,你应该考虑一下战后的问题。”

  吴川点了点头一本正经的说道:“所以我才希望贵国主动把胶澳租借地和胶济铁路交还给中国,而不是动用武力。我相信贵国政府是正人君子,说出的话一定会讲信用,这才和您在这里认真的探讨这个问题。否则的话,我和您谈这个问题做什么呢?

  再说了,如果战争不爆发,贵国难道还会和我讨论这个问题?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争即将爆发,贵国觉得守不住胶澳和胶济铁路,这才让您过来的吗?如果我现在不提出这个问题,在战争爆发之后再谈,那不就是乘人之危了吗。”

  马尔赞沉默许久之后才说道:“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承诺的,等我回去发电给柏林,之后再给你答复吧。那么除了山东问题之外,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吴川点了点头说道:“当然有,现代战争靠的是机枪大炮,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最为缺乏的。我们希望德国方面能够给我们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合金钢的制作问题,我们需要接手青岛炼钢厂,学习如何提炼金属钨和炼制炮身钢、枪管钢。

  有了机枪大炮就需要火药,现在青岛运行的合成氨厂应该交还给我方了,否则一旦开战我们就无法自行补充弹药。

  最后你也看到了,这架装着机枪的飞机是我赠送给陛下的礼物,我希望它能够在欧洲的战场上为德国发挥出作用。但是我们也同样需要大量制造这种飞机来对抗英国和日本的入侵舰队。但是制造这种飞机,需要你们提供的铝合金制造部件和发动机,所以我们需要青岛的铝冶炼厂和硬铝的配方。”

  马尔赞看着天上飞舞的飞机,终于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我倒是可以决定,我希望尽快送两架原型机去德国,至于你提出的要求,我三天之内就能解决。”

  吴川于是慢悠悠的说道:“我会让人把飞机装箱,只要你这边帮我解决了这些问题。弗里德里希中尉就能带着图纸,以家具进口商的名义把飞机从西伯利亚大铁路返回欧洲,我会给你们安排好一切,保证一路畅通无阻…”

第613章

  马尔赞代办离开时并不如他身边的几名军人那么神采飞扬,显然他并不觉得一架飞机能够对德国即将面临的大战带来什么改变,充其量只能作为一种秘密武器给协约国一两次出其不意的打击罢了。

  但是真正能够决定战争的,最终还是物力和人力的比拼,和协约国所拥有的人口、领地相比,同盟国显然处于一个不利的境地。如果革命委员会能够再强大一些,那么倒是说不定能够成为决定这场大战的决定性因素了。

  不提马尔赞对于帝国即将面临的战争如何焦虑,送走了德国人的吴川这才有些迫不及待的向着身边的叶声问道:“无线电通话和导航系统能够实用化了吗?”

  叶声马上回道:“我们在飞机上安装了发射设备,已经能够实现空中对地面的通话。但是现在还没解决干扰问题,所以地面对飞机,飞机对飞机之间还无法实现通话。至于无线电导航,第一座信标台已经在长春南山机场修建了,一周之后应该就可以进行实际检测了。

  不过按照特斯拉先生的说法,信标台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是当前的信标台只能作为固定方向的导航之用,不能对全方向进行导航,因此实用功能不高。他建议我们提供一笔经费给他的实验室,让他就这个课题继续研究下去。”

  吴川犹豫了一下后问道:“他想要多少经费?”

  叶声道:“先拨给100万,然后再视研究的进度给与拨款。”

  吴川点了点头说道:“可以,但是要特斯拉先生签下合同,他必须把80%的经费用于课题研究,否则我们会按照他挪用的额度对下一次实验室的拨款进行削减。”

  尼古拉.特斯拉确实是一个天才科学家,他来中国之后就帮助革命委员会解决了不少电力设备和无线电通讯上的问题。但吴川也终于明白摩根财团为什么拒绝继续对他的实验室投资了,因为特斯拉先生总是能够拿出一个颇有吸引力的研究项目申请经费,然后再把下拨的经费用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对于特斯拉来说,美国和中国都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有人肯替他的研究付账,他就愿意长久待下去。如果不是从历史中先认识的这位科学家,吴川觉得自己会比老摩根的忍耐力更短。为了让特斯拉继续留下来,不给他拨款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了让他干一些革命委员会亟需的研究,吴川又不能给他太多的经费,这正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吴川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叶声看了看左右无人后,突然向他说道:“主席,我们难道真的打算站在德国人这边吗?我不认为德国有赢的机会。”

  吴川收回了思绪,定睛看着他问道:“哦,你为什么会这么看?”

  叶声整理了一下心里的想法后说道:“从目前收集的欧洲消息来看,协约国中的法俄两国对于德国的战争意愿是很强烈的,而英国人从摩洛哥危机之后也在不断的增强对德战争的舆论宣传。

  但是同盟国这边,除了德国对协约国体系有着强烈不满之外,奥匈帝国只是对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感到愤怒,至于意大利人则丝毫看不到有和协约国对抗的气氛。同盟国体系之外的奥斯曼帝国虽然表现出亲近德国的姿态,却也让英国、俄国和德国之间再无缓和的可能。

  因此协约国这边是因为利益一致,齐心协力想要对付同盟国,但是同盟国这边却主要还是在为德国人的利益对抗协约国体系。这种利益不一致的结盟在大战中究竟能够维系多久,我对此深感怀疑。

  此外,在过去2年内,我们和德国人一起研究的堑壕防御体系已经越来越完善,就连德国人自己都承认他们并没有突破这种防御体系的有效手段,但是他们却不肯放弃进攻战术。

  按照沃尔贝克少校的说法,如果战争变成长期对峙,那么德国必败无疑。所以与其想着如何突破堑壕防御体系,倒不如思考一下如何在敌对方建立起堑壕防御体系之前击败敌人。我觉得这样的想法完全就是在赌博,一个国家的前途怎么能够当成赌注,所以我认为德国的失败可能性是极高的。”

  吴川颇为意外的看着这名被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年青军官,略一思索便向他问道:“如果换做你处在毛奇的位置,这场大战又非打不可,那么你会怎么办?”

  叶声沉吟许久之后,对着吴川摇头说道:“我想不出有任何取胜的可能,这场大战就不应该开始。”6

  吴川沉默了一阵后点了点头说道:“这是明智之言。好了,我们还是先回到正题吧,我想知道现在的飞机生产能力和空军部队的组建进度。”

  正想说点什么的叶声听到吴川的询问,赶紧咽下了自己的问题,对着他回道:“按照我们的讨论,我们认为空军部队应该以联队最为一个战术单位,一个飞行联队由12架战斗机,4架轰炸机和2架侦察机组成。

  一架战斗机应当配备一名正式飞行员和2名实习飞行员;一架轰炸机则配备2人一组的正式飞行员和一组备用飞行员;一架侦察机则配置一名正式飞行员和一名实习飞行员。这样一个飞行联队需要56名正式和实习飞行员,然后再配备172名地勤人员,325名后勤及警卫人员,总计是553人。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青岛航校大约可以配齐1个半飞行联队,只需要把飞机运送过去就可以了。长春航校方面可以配备2个飞行联队,沈阳和铁岭航校可以各配备半个飞行联队,至于哈尔滨这边则可以配置5-7个飞行联队。在年底之前可以组建10-12个飞行联队。

  取中值计算,11个飞行联队就需要132架战斗机,44架轰炸机,22架侦察机。我们现在有4条民用飞机的生产线和3条军用飞机的生产线,侦察机可以直接改造民用飞机的生产线生产,大约一周可生产1.5架。

  3条军用飞机生产线,两条是用来生产战斗机的,一条是用来生产轰炸机的,战斗机约六天一架,轰炸机是十天一架。因此一个月的制造能力是侦察机6架,战斗机10架,轰炸机3架。另外飞机引擎每月能够制造36部。

  到今年以来,我们累积生产了14式侦察机14架,13式战斗机56架,14式轰炸机5架。想要完成11个飞行联队的装备,战斗机还需要8个月的产能,侦察机只需要2个月的产能,至于轰炸机则需要13个月的产能。”

  听完了叶声的汇报之后,吴川在心里盘算了半天后说道:“这样的速度恐怕是难以应付眼下的形势了,我们需要空军尽快形成战斗力。6月中旬以前,必须先确保青岛完成两个飞行联队的编组。7月底前沈阳也要建立起一个飞行联队的战斗能力。8月底必须在通化、凤城各建立一个飞行联队。9月底之前哈尔滨这边也应该完成2个飞行联队的编组。

  我认为现在的民用飞机生产线可以全部转为军用飞机的生产,我会让国防工业委员会牵头组建战时生产办公室,安排民用工厂转为军用生产的事务,并对各项工业原料进行计划调配。

  在欧洲大战爆发的时候,正是东亚最有可能出现变局的时刻,我们必须要做好战争准备了。你所率领的实验部队恐怕很快就要走上战场了,这支部队究竟能不能用?也许就要在战场上做出检验了。”

  叶声的心里既有几许兴奋,也夹杂着几丝惶恐,不过他还是很快镇定了下来,对着吴川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快速机动旅就算是没有装备完成也依然是一只有战斗力的部队,不管拿什么样的武器,我们都能够上战场。”

  对于叶声的回答,吴川是感到满意的,他于是要求让叶声带自己去看一看快速机动旅官兵的生活状况,叶声一边答应着,一边又忍不住好奇的问道:“刚刚主席的问题让我一直有些放不下,我想知道,如果是主席您处于毛奇的位置上又会怎么做?”

  吴川沉吟了许久之后才说道:“军事上的事情我只是一知半解,既然你和德国顾问都认为当前的堑壕防御体系是难以突破的,那么我认为把希望寄托在敌人完成防御体系之前击败他们,这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所以就这一点而言,我是赞成你的想法的,这样的战争并不应该开启。

  但是,如果这场战争已经非打不可,那么我认为我会寻求一种避免德国彻底失败的局面。你说的不错,在欧洲的两大盟国体系中,协约国的利益较为一致,但是我并不认为帝国主义之间有完全一致的利益。英国和法国、英国和俄国之间也同样存在的矛盾,否则日俄战争的时候英国人就不会站在法国和俄国的对立面去了。

  之所以法国和俄国会和英国联合对抗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体系,说到底还是因为法、俄同德国之间是陆上邻国,德国对于他们的威胁要比英国大的多。但是法国和俄国对于英国也并不是不忌惮的,他们也知道英国这两百余年来对于欧洲实施的是势力均衡的外交政策,简单的说欧洲大陆上那个国家强大了,就必然会遭到英国的敌视。

  搞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德国并不是没有分化协约国的办法的。陆军其实是一个防御性的兵种,海军才是进攻性兵种。英国对于德国最大的不满,就是德国的公海舰队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安全,毕竟从德国到英国的海上距离比我们到日本列岛的距离要近的多。

  这样一来协约国各方的战略目标就各不相同了,英国人想要摧毁的是德国的公海舰队和大部分陆军,但不会彻底解除德国的武装力量。对于法国和俄国来说,他们追求的都是彻底解决德国的武装。

  但是他们又没有能力单独对抗德国的武装力量,因此只能在一方受到攻击时,另一方出兵去分散德国的武装力量。不过法、俄都不会主动发起对德国的进攻,因为这必然会遭到德国陆军主力的反击,这就是帝国主义者的本性。5

  于是我们的选择就很简单了,选择陆上防御,然后把公海舰队派去同英国的本土舰队决战。如果公海舰队胜利,那么英国退出战争,协约国瓦解。公海舰队失败,则德国就应当依靠陆军选择体面的投降。鉴于法、俄和英国人之间的矛盾,至少法、俄会接受德国的投降请求。那么英国如果不接受的话,这场战争就会转为英德之间的单独战争…”7

第614章

  马尔赞代办很快就替吴川办妥了第二项要求,除了金属钨的提炼方式、铝合金和合金钢的冶炼方式外,吴川所要求的其他东西都是革命委员会的财产,或是德国工商业者已经打算转让给革命委员会,但为胶澳总督府所阻止的工厂。

首节上一节220/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