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 第249节

  毕竟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些德国军官这么处处受制于人的。虽说随着马克斯鲍尔中校、马克斯霍夫曼中校的离开,德国军官顾问团在革命委员会的力量被极大的削弱了。但是即便这两位总参谋部的参谋军官待在东北时,他也没看到这两位能够左右吴川的。

  国民革命军虽然是一只受德军影响很深的军队,但是就连鲍尔中校、霍夫曼中校在离开前的晚宴上半真半假的说过,“这只军队并不是我们想要打造的德国陆军的复刻版,而是吴川主席借助了德国陆军的一些军事制度和历史传统,再按照自己的想法组建起来的中国军队…概括的说,创造了这只军队灵魂的,是吴川主席。”

  虽然在大战开始前两位中校的名声还不怎么为外人所知,但是坦能堡战役和之后连续计划了东线一系列战事的霍夫曼上校,已经成为在德国民众和协约国中广泛流传的名将了。沙赫特认为,能够获得霍夫曼上校如此评价的吴川,其对于欧洲局势的判断应当是要比其他人优先的。

  想到这里,马车车厢中的沙赫特不由对着来迎接自己的助手问道:“吴川主席最近都在忙什么?”

  这名助手连忙答到:“前些日子刚刚去了一趟佳木斯,视察了在建的佳木斯松花江铁路大桥和佳木斯钢铁厂刚刚完成的新高炉和转炉车间。除此之外,他主要是忙于处理军队复员的问题。”

  沙赫特沉默了半响之后继续问道:“他这么急着复员军队,难道就不担心俄国人有什么其他心思吗?”

  这名助手很快的回答:“不会,俄国人巴不得中国人尽快完成军队复员,他们甚至还主动撤离了边境地区的驻军。而且,我听说俄国人已经开始着手在中亚、西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抽调军队前往欧洲前线了。因此他们暂时应该不会去挑衅中国人。”

  沙赫特和助手一问一答,很快就抵达了吴川所居住的小院前。沙赫特下了马车才发现,街道上的积雪居然都被清理干净了,难怪他一路行来时马车这么平稳了。

  似乎是看到了沙赫特注意到的东西,这名助手顺口就解释了一句:“去年入冬之前,市政厅决定把之前的城市管理部门覆盖到整个市区,现在整个城市的环境卫生、道路修缮、绿化、照明工程、供水和燃气供暖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了。这里就城市管理来说,已经和柏林没有什么区别了。路上的积雪和垃圾都会有专门的雇员来清理…这也刚好解决了那些流浪汉的工作问题。”

  沙赫特只是楞了一下,便没有作声向着小院内走了进去,在门卫处他的助手提交了通行证和填写了登记表后,警卫便放两人进去了。

  沙赫特到来的时候,吴川正在和自己的警卫道别。这些人中最早的,大约在他刚刚回国时就认识了,在这四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虽然看起来吴川除了在哈尔滨起义的时候遇到过几次危险外,就一直没有遇到过什么威胁了。不过这种安全,同他身边的警卫和革命卫队的严密保护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耿谨文在南京遇到枪击案后,捷尔任斯基更是把他身边的警卫级别调高了一级。

  吴川对此倒是没有任何反对,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的脑袋现在是最值钱的。他现在如果遇到了什么意外,对于革命委员会和共和党,乃至中国革命都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因此他也很识趣的减少了自己活动的范围,尽可能的以间接的方式去获取群众的意见。

  不过虽然他知道身边的警卫都是忠实可靠的,眼下却也不得不更换掉一批老人了,因为这同整个国民革命军更换新鲜血液的大局是息息相关的。这些老人虽然可靠和好用,但是如果不让军队形成定时更换新血的制度,那么很快这只军队就要成为另一只北洋军了。

  他可不希望军队成为一只无法控制的怪兽,那么他就是在给革命委员会挖坑了。这就是他不顾军事委员会不少委员们反对,坚持要按时进行复员的原因。

  站在一楼客厅内的吴川,看着站在自己面前肃立的3、40名士兵,先是向众人深深的鞠了一躬,在这些退役士兵们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站直了的吴川这才开口说道:“首先我应该感谢你们,士兵们。过去四年里,是你们把危险从我身边隔绝了出去。

  老实说,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愿意和你们分离的。因为我们相处了这么久,大家已经有了感情了。如果让我自己来选,我当然是希望把大家继续留在身边的。我相信这也是你们大多数人的希望。”

  吴川说着停顿了一下,他面前的士兵们顿时都挺起了胸膛,身体站的笔直,一脸严肃的注视着他,显然吴川刚刚的话语打动了他们的心。

  但是吴川的目光从他们脸上一一扫过之后,脸色却变得严肃的说道:“但是革命工作哪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我身边工作和在地方上工作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们参加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公平一些,可不是让自己变得比其他人更公平一些。如果抱着这样的想法参加革命,迟早是要被革命所淘汰的。这是我给各位同志离开之前的一个忠告,假如你们想要在革命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一些的话。”

  吴川的告诫,让原本心里还有些怨气的警卫顿时心中一颤,放下了一些有的没的。除了一部分愿意服从分配到地方的警卫外,还有一些人觉得自己过去几年保卫吴川也算是颇有苦劳,因此希望能够到地方去当个小官,而不是什么农场或工厂的职工。

  虽然还没有人敢当面对着吴川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私下里纠缠着地方上的官员给个安排的人,还是有的。吴川今日的警告,无疑就是针对这些试图给自己找后路的警卫们。

  不过在警告过后,吴川的神情很快就缓和了下来,接着说道:“不过,我们在工作上的联系虽然就此中断了,可不代表我们在私人情谊上也就此切断了。

  你们到了新的岗位之后,还是要记得给我写信的,当然不能写我的名字,要写小张秘书的名字,否则我未必看的到。信里写什么都可以,不管是地方上的稀罕事,还是只想和我聊聊天,就是遇到了困难向我抱怨几句都成…”

  随着吴川这几句话一说,客厅内原本沉闷下来的气氛顿时就不翼而飞了。能够让吴川记得自己,并能够和吴川通信,对于这些警卫来说,确实是一种荣誉,比给他们安排一个好位置还让人激动。

  看着气氛渐渐融洽了下来,吴川这才让张云荣把自己准备的礼物拿了出来,分给了退役的警卫们。礼物并不十分贵重,一只钢笔、一本笔记本和一台最新式的三灯收音机。吴川对着众人继续勉励了几句,让他们回到地方之后不要忘记继续学习,这才不紧不慢的离开了客厅。

第693章

  对于沙赫特的归来,吴川表示了欢迎,随即在二楼的办公室和他单独进行了谈话。两人围坐在燃烧的壁炉前,先是舒服的聊了聊日常生活,沙赫特这才把话题引入了正轨。

  “…不少德国船主都同意了革命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就是把自己的船只以明暗合同的方式租借给中国远洋轮船公司。

  哈帕格公司总裁阿尔贝特巴林急切的希望能够和革命委员会达成一项协议,他们愿意将海外的一部分商船转移到中国远洋轮船公司的名下,以确保它们不被协约国所没收。北德意志商船公司也有这个意思…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些船只大多在南美和非洲的中立港口,想要把它们转移到革命委员会的名下,手续上有些困难。”

  吴川思考了一下后说道:“那些被协约国严密监视的中立港口就不要去做什么手脚了。不过在东南亚或南美等较为偏远的港口,我们愿意做出配合。

  实际上,除了正规的过户手续外,我认为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小花招。你知道的,现在各大港口并没有密切的往来通报制度。也就是说,假如两条船不同时出现在一个海域,那么没人知道它们是两条不同的商船。

  当然,革命委员会只提供建议,不负责担保船只被没收的风险。我们可以向巴林先生提供一部分船只的信息,也可以为巴林先生提供重新粉刷船只的物资,但是我们并不承担其他风险。在战争结束之后,巴林先生将要为那些幸存的船只支付一笔佣金给我们。”

  吴川的建议虽然是一种冒险,但是对于当前的德国航运界来说却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了。而且沙赫特也意识到,德国商船也未必需要借用中国远洋船只的信息,借用其他中立国的航运公司船只信息恐怕更为安全一些。

  吴川并没有对沙赫特的沉思多加注意,对于革命委员会来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从德国航运界那里,革命委员会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好处。中国远洋公司从1914年初的20余万载重吨,到了年底就扩张到了78万载重吨。这增加的吨位大都来自德国航运界,其中有23万载重吨就是明面出卖,暗中写明了是租借。

  1914年上半年商船吨位租借不过才1.5美元/载重吨,德国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商船,只能以这个价格向革命委员会签订了至少2年的租借合同。就连德国人自己都认为,这场大战不会超过2年这么久。

  而这些船只,还是属于一些小船主的。假如号称德国船王的阿尔贝特巴林也成为革命委员会的合作对象,那么接下来中国远洋轮船的载重吨位至少也要增加近100万吨。吴川并不担心英国人敢出手追查没收中国远洋轮船公司的船只,只要他不让这些德国船跑去欧洲边上,那么他可以打赌英国人只会睁一眼闭一眼。

  除了中国远洋轮船公司涉及到美国银行家的利益外,革命委员会现在的航运能力大多都是在为协约国效力,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英国人扣下这些商船,除了招致中国和美国的抗议,就是在削减自己的航运能力。

  眼下虽然世界的航运价格只是在缓慢上升,但是随着战争的继续延长,协约国的航运力量很快就要紧张起来了,到了那个时候任何能够增加协约国运力的船只都是要被保护起来的。德国航运界的资本家未必不会不清楚这一点,但是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只能装作不知道。

  沙赫特很快就清醒了过来,对着吴川点头赞同道:“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我会尽快同他们联系的。我相信,德国航运公司和革命委员会的航运公司在业务上会有着更加紧密的合作。

  不过我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您,当前的许多数据表明,协约国正把大量的物资和人员运往地中海。由于奥匈帝国的军舰封锁了亚得里亚海,意大利虽然没有加入大战,但到底也是同盟国的一员。

  所以,我和辛慈公使判断,英法此次大约是要对奥斯曼帝国开辟一个新的战场了。虽然我们还不清楚这个新的战场的位置,但是我想要向你请教一下,您认为英法的这一举动会对战局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虽然对于一战的具体经过并不熟悉,但是一战打了四年这个吴川还是清楚的。有了这个结论,吴川自然毫不迟疑的表明道:“英法对于奥斯曼帝国的侵略战争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这场大战是协约国强加于奥斯曼帝国身上的,并不是奥斯曼帝国自己选择了战争。

  因此,对于英法军队的入侵作战,奥斯曼帝国的人民将会予以坚决的抵抗。也因为这是一场入侵战争,所以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区域是找不到什么同盟力量的,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打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

  明白了这两点之后,我们就知道英法选择新战场的余地就不多了。这个新战场不可能远离伊斯坦布尔,太远就不能迫使奥斯曼帝国退出这场战争;新战场不能是人烟稠密的开阔地,这将使得英法入侵军队陷入被包围的困境;新战场必须要有决定战争胜负的优越地理位置…”

  对于欧洲地图远比吴川了解熟悉的沙赫特下意识的就破口说道:“海峡,是达达尼尔海峡,是海峡北面的加利波利半岛。”

  吴川住了嘴,取了一只香烟为自己点上,吸了一口之后,方才接着说道:“你比我更了解欧洲的地理,如果你认为这个地方更适合于协约国的作战目标,那么我想大约是不会错的了。”

  沙赫特虽然判断出了协约国开辟新战场的位置,但是他却没有吴川这样的放松心态。因为他根本不认为,因为奥斯曼帝国人民的坚决抵抗,协约国就不能取胜了。以他对于西亚病夫的了解,只要协约国真的在加利波利半岛占住了脚,那么伊斯坦布尔就该考虑投降了。

  不过这种忧虑,沙赫特是不会在吴川面前表现出来的。他暂时放过了这个话题,转而对着吴川说道:“就目前来看,因为协约国和美国方面的订单增加,革命委员会的财政状况开始变得健康了起来。

  东北的金融业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认为对于东北农业银行的股权应该再做一次调整,以提高革命委员会对于东北农业银行的控制。”

  虽然沙赫特没有明说,但是吴川却也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德国人试图打击俄国人在东北金融业的份额。当前东北的金融业美国、俄国和德国银行都有参预,英法是没有赶上所以被限制在了边缘地带。美国虽然是后来者,但是凭借着雄厚的资本,积极的参与到了交通银行的建设当中。

  不过东北金融业的核心资产,也就是东北农业银行现在却在革命委员会、俄国银行和德国银行的控制之下。俄国银行家凭借着地缘优势,牢牢的在农业银行中压制住了德国银行。

  1913年吴川通过建立东北国家银行,把中央银行的职责从东北农业银行身上分离,然后再增持股份,总算是将革命委员会在东北农业银行中的股权提高了50%出头。但是华俄道胜银行和其他一些俄国银行持有的农业银行股份还是超过了25%,而德国银行团只占了7.9%,剩下的则是国内的一些商股。

  沙赫特认为,在革命委员会当前所面临的局势下,让俄国人干涉的因素减少一些是一些,显然是一件好事。而且革命委员会此前大笔投入工业的建设和农业的改造,在欧洲大战爆发后迎来了一个机遇期,他不得不对俄国银行家进行阻击,以防止俄国人从革命委员会的发展中分享到太多的好处,最终选择增加对于东北的投资,从而对德国资本在东北的发展造成阻碍。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争夺革命委员会的生产能力,以削减对协约国供应制造品的能力。虽然德国资本同样在其中获得了好处,但是沙赫特觉得自己还是爱国的,他不能对当前的革命委员会向协约国靠拢的行为不闻不问。即便,他是反对辛慈公使以暴力的手段去阻止革命委员会与协约国之间的合作的。

  吴川对此只是略略沉吟了片刻,便点了点头说道:“我也觉得,农业银行当前的9亿股本似乎已经不适应东北三省加上关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了。

  我们需要一个资本更雄厚一些的大银行,这才能撑得起当前革命委员会所规划的工农业发展规划。特别是,以重化工产业为中心的工业发展模式,需要集中更多的资本。

  我会让张行长和博士你就这个问题展开一次深入的讨论的。另外,战争爆发已经超过半年,俄国人把一些德国战俘迁移到了西伯利亚和阿穆尔、滨海地区。

  虽然我通过远东密探局把这些德国战俘调整到了一些生活条件较好的远东工厂内,但是他们拒绝同俄国人合作,这对于他们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

  我希望你能够派出一些人去说服他们,只有他们表现出同俄国人合作的姿态,我才能进一步的对战俘营进行调整,从而确保他们能够在远东活下去。”

  对于吴川的这个请求,沙赫特并没有思考太多,他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这是理所应当的,挽救他们的生命,总比让他们默默无闻的死在远东好。我会尽快和领事馆联系,革命委员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我们可以支付。不过,我还想请教您最后一个问题,这场战争,德国会赢吗?”

  吴川沉默了良久,放下了手中的香烟后说道:“老实说,我以为这要看美国人是怎么想的…”

第694章

  1915年2月,国民革命军的复员工作基本完成,除此之外对于国民革命军新一轮的编制重整工作也基本完成。

  张绍曾因为指挥朝鲜西路战场表现出色,而被直接调入了军事委员会担任军委副主席,主管朝鲜方面、军队复员和国防动员工作。随着国民革命军的数量扩大、新军种的出现和防区面积的增加,作为吴川副手的朱和中,在精力上已经有些跟不上军事委员会工作内容的扩大了。

  因此在其他的军事委员的建议下,吴川同意再增加两个军委副主席,以分担朱和中的工作。除了张绍曾外,另一位新上任的副主席则是吴禄贞。同张绍曾不同,吴禄贞虽然挂上了军委副主席的名衔,但是他的工作还是在保卫北满和防卫外蒙古方向的安全上。

  至于在辛亥革命中和两人齐名的蓝天蔚,则被任命为了军事委员会联合参谋部参谋总长。1914-1915年的军队调整,在陆军之外增加了空军和海军两个独立军种,国民革命军不再是单指陆军的时代了。

  虽然空海军的规模和陆军相比不值一提,空军不过2500人,海军不过6000人,而陆军虽然进行大量的复员和压缩编制,最终还是达到了21.41万人,比之前多了近5万人。这还是将两个炮兵师和军区后勤部队从陆军中独立之后的数目,一来一去陆军的战斗部队反而增加了将近一倍。

  在这次的军队调整中,除了野战部队没有做大的变动,只是增加了一个野战师和一个实验先进装备的摩步师,其他六只野战师的框架几乎都没有改变。

  但是边防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在军队大量人员的复员之余,还有许多军官进行了对调,甚至是直接从军队调动到了内务部名下的武警部队中。到了1915年2月,除了野战师外,其他陆军单位几乎都成为了全新的部队。

  这不仅仅是指部队人员的更换,部分军队编制的合并,更重要的是革命委员会自己培养的军事指挥人才已经占据了各部队的中下级岗位。

  在过去三年里,哈尔滨军政大学和吉林、沈阳步兵指挥学校,通过开设了大量的短期培训班,从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中挑选出了先进分子进行3-6个月的军事培训,然后再重新返岗的办法,把各部队的基层军官都轮训了一遍。

  这个做法看起来似乎很笨,也很花时间,但是效果却不是一般的好。到了1914年同日本开战前,各部队官兵已经基本不提自己在参加革命前是20镇还是23镇之类的话题,而到了战胜日本之后,各部队官兵更是只记得现在所属的部队了。

  各部军官之间相互攀谈,都是先说明自己毕业于哪所军校,旧军队中缔结下来的军中附庸关系,开始让位给了军校同学之间的联络。虽然这依然带有一些山头主义的色彩,在某学校毕业的军官们天然拥有亲近感,但是总比过去的私人效忠关系要进步的多了。

  张绍曾、吴禄贞、蓝天蔚,这三位虽然在革命军中拥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很难越过组织和政委,直接向私人发出命令了。满清和北洋军队中兵为将有的传统,在国民革命军中得到了极大的遏制。

  作为吴川以下的军事委员会第一人,朱和中自然是喜欢这个牢牢被军事委员会约束住的国民革命军的,但是他自己也成为了各位军事委员和党内委员们所警惕的对象。

  撇开吴川不算,反正大家都知道,吴川对于党和军队的影响力已经不是制度可以约束的了。即便党和军事委员会开除了吴川现在的职务,基层党员和军队也不会听从这种乱命,只会把投票的党员和委员们抓起来送到吴川面前进行审判。

  而从辛亥革命开始,吴川也没有动用党和军队做出什么荒唐的举动来,因此大家也没有必要提防他。但是相比较而言,作为军事委员会的第二号人物,朱和中的权力就有些过大了。

  比如负责政府方面工作的宋云桐就非常担心的和交好的委员们数次谈起过,“吴川主席亲自掌握军队的话,我们是不用担心的,因为吴川主席就是革命的引路人,我们原本就是应该跟在他身后的。

  可是现在吴川主席的工作实在是过于繁忙了,对于军队上的事务实在是关心不够,这样军事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压在了其他军事委员的身上。

  但是现在有的人却忘记了我们是集体领导制度,把其他委员排除在了军事委员会的决策工作之外,事事都要自己拿主意。我觉得这样是很危险的…”

  光是叶声等军政大学的师生提出的,应当增强军队的技术装备,并按照新技术装备重新编制军队编组和战斗方式,就已经让朱和中有些不知所云了。他毕竟不是正规军校出身,也没有真正进入过部队进行实战指挥。

  过去国民革命军还是一只革命武力时,朱和中主要负责后勤供应和军需生产,战斗方面几乎用不着操心,他自然是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的。

  不过到了1914年,国民革命军正加速向一只正规的国防军方向发展,这个时候过去的一些工作方式就不大符合当前的军队需要了。

  而且,哈尔滨军政大学是吴川亲自关注的军事学校,只要他人在哈尔滨,每周一到两次前往军政大学上课是不断绝的。而第一期军政大学的毕业生,1912年春入学,1914年毕业的156名学员,已经走上了各级军中要害部门。

  这些学员刚毕业就遇到了对日作战,而在作战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军大生已经一举成为了军中不可忽略的力量,在军队编制调整的讨论中,就连朱和中也被顶撞了数次。

  主要原因就是,朱和中对于军队指挥所知不多,自然难以获得这些职业军官们的尊重。也使得他不得不赞成了军事委员们的建议,再设置两个副主席分担自己的工作。

  一开始朱和中心里还是有些怨气的,不过随着张绍曾上任后也被这些年轻的军官们顶撞的一愣一愣的,朱和中的心里才算是放松了下来。

  不过这些刚刚毕业的年轻军官虽然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军事委员会的委员们却几乎没人和他们怄气的,对于双方在会议上出现的争吵,事后大多是一笑了之。

  这倒不是说委员们都很宽宏大量,而是吴川对于军政大学的重视,已经让各位委员们了解,今后军队终究是要落在军政大学毕业生的手中的。在这个时候出手打压军政大学毕业生,无疑就是在同吴川对抗了。

  各位委员自然是不愿意干这等傻事的。而且这些军政大学毕业生也主要就军队编制改革和提高军队作战能力上发言,对于军中人事从来是不置一词的。有这么一两个蠢蛋出现过,不过很快就被发配到三线部队去了。

  因此各方在复员和军队编制调整中很快就明白了各自的底线,从而完成了1914-1915年的军队编制重整。只是,当朱和中、张绍曾、蓝天蔚把军队编制书送到了吴川的办公室内时,他们心里都很清楚现在的这支国民革命军已经和辛亥年的那支革命军完全不同了。

  辛亥年的革命军还保留着许多私人武装的痕迹,许多部队的士兵并不是因为支持革命才参加的革命,而是因为向自己的上司效忠才参加的革命。在1912-1913年的军队改制中,这些经受过革命洗礼的军队被打乱了编制,开始清除自己身上的私人烙印,负责此事的高级参谋蒋百里一度极被某些军中人士痛恨。

  但是1914-1915年的军队重建么,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人敢发出抱怨的声音了。而对于革命军的控制权力也完全交给了组织和纪律,如辛亥革命时一两个高级军官振臂一呼,就有士兵跟着举手相从的景象,在国民革命军中已经不可能发生了。

  朱和中、张绍曾、蓝天蔚等高级的军官的权力,现在是真正来自于军事委员会的赋予,而不是依赖于自身的威望和士兵的个人效忠。

  对于革命委员会和党中央来说,这次的军队复员和重建工作显然是成功的,军队不仅没有挟胜而骄,反而进一步的加强了党和政府对于军队的领导权力,这令大家都很满意。

第695章

  对于军事委员会交出的军队重整案,吴川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在和朱和中、张绍曾、蓝天蔚等人讨论了几句重整案后,他就向几人问道:“海军方面和刘敦诚谈的怎么样了?”

首节上一节249/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