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 第356节

  而这每天700万英镑中,去年需要向外借贷350万英镑,才能补上赤字;到了今年则要借贷500万英镑以上,才能补上。也就是说,当前英国的财政完全是依赖于对外借贷才能保持运转,战争延续的越久,英国对于美国提供的贷款就越是依赖。

  因为战争尚未结束的关系,现在大家都主动忽略了这笔庞大战债如何归还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菲什尔爵士不认为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人会看在战争对于欧洲的严重破坏上,能够宽宏大量的放弃对于协约国的战争债务的索偿。

  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英国要么就是一个便士都不少的归还这笔庞大战债,要么就得考虑满足美国人提出的其他要求了。作为一名英国公务员,菲什尔爵士显然很清楚美国人提出的条件肯定是让联合王国难以接受的。

  比如年初时威尔逊总统提出了“十四点和平原则”,看起来是在倡导建立“公正而持久的和平”,但在英国人眼中,美国人就是在试图以民族自决为原则,破坏欧洲所主导的全球殖民秩序。

  就在菲什尔爵士思考着美国人对于战后国际秩序的想法的时候,这边凯恩斯已经放下了手中的电报抄件,眼睛有些发光的望着他说道:“这确实是一份极有价值的电文,让我想通了不少问题。”

  菲什尔爵士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坐正了身体望着凯恩斯说道:“先不提你的问题,我只想知道你对于电文的看法,外交部那边还等待着我们的意见,好给中国人一个答复。”

  凯恩斯思考了数分钟后就断然的说道:“答应中国人,这是我的看法。”

  菲什尔爵士并不奇怪凯恩斯的建议,如果不是他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这份电报也不会让凯恩斯见到,哪怕对方现在是财政部的首席秘书。他注视着凯恩斯,神情镇定的追问道:“为什么?”

  作为英国财政部最懂经济学的公务员,或者说整个伦敦最懂经济学的专家,凯恩斯丝毫没有迟疑的对菲什尔爵士回道:“因为这份电文的内容并不是用来解决中国人的问题的,而是用来解决我们的问题的。它至少帮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战后的重建问题,一个是战债的偿还问题。

  爵士先生您应该清楚,当前协约国对于美都成四川成汉国的欠债至少已经突破了70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国的欠款就已经接近30亿美元了。而战争每延续一天,协约国的债务总额就依然不会达到上限。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各国货币性黄金加起来也就2万吨出头,约合133亿美元,而美国至少储备了近40亿美元的黄金。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用现金偿还战债的话,那么就等于是要把全球黄金都输送给美国,这显然是不可能,也不现实。

  因此我认为中国人提出的要求无可厚非,因为谁也不能忍受让美国人独占全球的黄金储备,那等于是让全球经济成为了美国经济的附庸,这也难怪中国人试图绕开黄金和我们达成新的贸易协定了。

  假如中国能够取代美国的一部分工业品对英国的输入,从当前协约国的进口来看,这是可能达成的。那么在战后我们就能尽快摆脱对于美国工业品的依赖,也就能够减少对于美国的贸易逆差,这将为我国节约大量的资金。

  当然,如果能够迫使美国在战债归还问题上和我们妥协,同意我们用殖民地的资源或其他方式归还战债,那么战债问题也就能够获得解决了。

  而中国人提出的建议,也会加快我们在战后的重建工作。这场战争已经消耗了我国大量的财富和人力、物力资源,现在英国的物价已经是战前的三倍,按照劳动阶级战前的工资计算,他们获得的报酬仅够填饱自己的肚子。从年初开始,英国各地的罢工事件已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倍。

  基本我们能够在今年之内结束这场令人厌恶的战争,我们也还要对付另一个大敌,就是通货膨胀。没有什么比放任货币更精明、更确定的推翻现有社会基础的方式了。欧洲各国的劳动阶级已经不愿意再这样忍受下去了,俄国的革命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国从上个世纪开始,农用地就一直在减少,从1875年到1914年,本土耕地至少减少了四分之一,大约只剩下了1280万英亩耕地,国内小麦产量仅能满足五分之一城镇居民的需求。至于其他谷物、水果、蔬菜、肉类、油脂、蛋类和家禽,至少一半来自海外。

  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凭借着海外广阔的殖民地,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会出现食物匮乏的问题。但是这场战争却深刻的改变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如果我们想要在战后恢复到战前的生活当中去,那么就得首先恢复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

  正如中国人所言,假如英镑既不能兑换成黄金,又不能购买到人们所需要的物资,那么人们就不会选择保存英镑。但是我们现在只能保证英镑能够购买到殖民地的产出,却无法保证英镑可以恢复金本位,也不能保证殖民地民众能够获得足够的英国产的工业品。

  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因为战争造成的物资紧缺导致的物价上涨,就会让位给货币含金量不足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前者相比,后者更为可怕。

  因此想要完成战后的重建,并遏制住战时的通货膨胀,我们至少要完成两个主要的目标。确保本土可以用英镑购买到来自海外殖民地的廉价食物和原物料,确保海外殖民地居民可以用英镑购买到他们收入能够承担的起的工业品。

  中国人提出的建议,就是在帮助我们解决这两个麻烦,假如他们能够以合适的价格向我们出售工业品,又能够尽可能的平衡两国贸易,并承诺购入一部分英镑作为货币储备金,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贸易把一部分通货稀释到中国去。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用现在增发的货币换取了中国人现在的劳动,从而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至于中国储备的英镑,就变成了我们未来要归还的欠债。只要我国的经济重建完成,那么对于中国的欠债就没什么可担忧的。

  而且和美国不同,中国人似乎很乐意用英镑采购我国海外殖民地出产的矿物及其他资源,也愿意从我国购买高技术工业品。在这样的贸易过程中,我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显然是要强过我们同美国之间的贸易互补的…”

  在凯恩斯讲述自己的看法时候,菲什尔爵士也在思考着一些事情。比如曼彻斯特指导报在去年10月31日就发表文章称:即使他们(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意大利等)保持着最诚恳的意思,但是此等国家在和平条约缔结后,恐怕在偿还战债之前还有更大的援助的要求把?

  而今年3月9日的财政金融时报也指出:根据各方的计算,协约国各方可以偿还的债务额恐怕仅能达到贷款的一半。至于英国出借给俄国的战债,在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人民委员会已经公开宣布废除了。

  虽然英国在出借战债的时候,已经对这一局势有所预料。但是英国当时考虑的是,战争结束后世界会很快的回到正常的轨道当中去。英国所认为的正常轨道,是指在英国领导下的战前世界,而不是在英国人流完了血和消耗了大笔财富之后,让其他国家来领导战后的世界。

  1914-1915财政年度,英国国债总额不过2200万英镑;但是到了1917-1918财政年度,英国出售的国债已经涨到了18900万英镑。

  可在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对于社会福利和基础建设的投入却在大幅的减少。比如1913-1914财政年度,英国对道路改良投入的费用有1395万英镑;1914-1915财政年为1529万英镑;到了1915-1916财政年度就削减到了694万英镑;而1916到现在则完全变为了0;至于养老金和教育金在开战后就再无增加。

  英国耗费了如此巨大的代价,最终不过是为了让美国人取代自己成为世界的领导者,这样的结果对于每个英国人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在听完了凯恩斯的看法之后,菲什尔爵士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看来,我们应当给外交部一些正面的意见了。比起中国人在远东对于帝国的挑衅,他们如果能够坚持现在对于帝国的贸易立场,显然对帝国更为有利…”

第1000章

  1917年10月,意大利战线在德奥联军的猛攻下,于卡波雷托遭到惨败,意大利军队一直退到了塔里亚蒙河,英法对此大为震惊,急忙派军支援,法军总司令福熙亲赴意大利前线,同意大利人协调英法各师的行动计划。

  为了挽救意大利战局,英、法、意首脑和美国总统特使于11月7日在拉巴洛召开高级紧急会议,组成以福煦为首的最高军事委员会,处理紧迫的军事和政治问题,不过并没有赋予最高军事委员会以指挥和调动协约国军队的权力。

  一开始最高军事委员会只有四个国家的代表,法国、英国、美国和意大利,每个国家出一个委员。日本、中国及其他参战国被排除了在外,这自然遭到了其他参战国的抗议,只不过英法没有预料到的是,首先提出的抗议是中国赴欧远征军司令部,很快日本也跟上了中国方面的抗议,而其他参战国家也开始观望。

  一开始四国代表并不以为然,毕竟和四国投入这场战争的军队和物资而言,其他协约国只能算是有益的补充,根本起不到什么决定性作用,特别是中国和日本还是非欧非白人国家,四国就更加不愿给两国什么军事上的发言权了。

  不过美国和意大利代表很快发现,虽然他们被吸收进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但是英法同样没打算尊重两国在西线战事上有什么发言权。1918年1月30日,最高军事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就西线的未来战局进行了讨论,这次会议讨论了四个计划。

  第一个计划,法军总参谋长福熙建议:建立协约国总预备队,实行积极防御,之后坚决转入反攻;第二个计划,法军总司令贝当和英军总司令黑格一起建议:反对福熙的意见,应当实行防御到底的方针,直到德国人在防线上流干最后一滴血;第三个计划,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提出的:他支持西线防御到底的计划,但是认为应当在巴勒斯坦突击土耳其人,从而迫使土耳其人退出战争;第四个计划是英军总参谋长罗伯逊提出的,反对劳合.乔治的主张,认为应当把协约国的力量集中在西线。

  美国和意大利的代表除了举手表决以上四个计划外,他们提出的想法都被英法给否决了,连讨论的机会都没给。美国代表在最高军事委员会内根本找不到支持者,因此在这场会议之后美国方面开始支持中国方面提出的扩大军事委员会范围的建议。

  1918年3月14日,最高军事委员会在伦敦召开了第二次会议,这场会议的结果坚定了美国支持扩大军事委员会范围的主张。因为该次会议的讨论结果是,不建立协约国总预备队,等美军把前线的英法军队替换下来再说。虽然美国政府已经做好了让美国军队牺牲的准备,但也没有打算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让美国军队替英法军队去送死,毕竟死人还是要支付抚恤金的。

  在美国和意大利的共同反对下,这场会议最终没能通过设立协约国最高统帅和协约国军队统一最高指挥机构。而中国及日本赴欧部队,因为卡波雷托战役的关系,这两只部队都补充到了意大利战线,在最高军事委员会拒绝了他们要求扩大最高军事委员会范围的要求后,选择了拒绝接受意大利战线指挥部的调度,并威胁英法要撤离意大利。

  就在协约国内部就军事指挥权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1918年3月21日德军在西线发起了皇帝攻势,英法所认为能够挡住德军进攻的防线,在几天内就被德军撕开了,巴黎岌岌可危。

  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下,英法之间也开始分裂了。英军总司令黑格认为应当加强北翼战线,保住通往英国的出海口;法军总司令贝当则主张先保卫巴黎。英军和法军的自行其是,导致双方之间出现了一个50英里宽的缺口,西线的形势一下就严峻起来了。

  看到西线战事有可能被德国翻盘,英国人终于开始顾全大局了。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建议:请福煦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协调联军作战;并吸收日本和中国加入最高军事委员会,不过不加入执行委员会。

  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赞同了劳合乔治的建议。4月14日,福熙在西线形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就任协约国盟军总司令。4月17日,中国及日本被吸纳为最高军事委员会成员。4月21日,中国赴欧远征军副司令蔡锷前往巴黎波旁宫区同福熙会面。

  革命委员会在布洛涅森林大街购下了相邻的两套住宅,一套交给了中国驻法公使馆使用,另一套就交给了远征军司令部及革命委员会驻法商务办公室使用。和之前中国驻巴黎公使馆租借的房子相比,现在的这两套住宅显然要舒适宽敞的多了,而且距离法国政府机构所在的第七区也只差了一条塞纳河而已。

  从住所前往福熙所在的办公室,大约也就半个小时的车程。在路上,蔡锷注意到数百法国市民正在街头进行小规模的抗议游行。他不由对着身边的副官朱建德说道:“看起来,法国人也快撑不住了。德国人的进攻倒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朱建德则有些担心的看着他说道:“您的都成四川成汉咽喉刚做完手术,现在应该在巴黎静养才对,意大利战线的问题其实交给顾、唐两位长官去处理就可以了。”

  蔡锷摆着手说道:“什么刚做完手术,都手术完半年了,医生也说恢复的很好,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我在欧洲待了3年,总不能就是来这里看了场病吧。

  这场大战已经全然打乱了欧洲,甚至是世界的势力分布,战后各国必然是要对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我们能够站在这里,并进入到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和我们这些人其实并无关系,这完全是依赖于共和党吴川主席的决断和策略。

  但是,吴主席什么都好,就是太过爱惜名誉了。我们现在进入了最高军事委员会,并不代表战后协约国就会继续尊重我们,因为我们并没有在这场战争中流过血。

  吴主席可以用策略逼迫协约国不得不让我们进入最高军事委员会,可是这并不能让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甚至意大利人承认我们确实有这个实力和他们平起平坐。我们终究还是要在战场上付出牺牲,才能让协约国各方接受,我们确实有进入最高军事委员会的资格。

  可以说,意大利战场是向世界证明我国军队实力的最好舞台,我怎么可以缺席这场表演呢?”

  朱建德只能保持了沉默,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上司说的很对,法国人虽然在危机下不得不接受了让中国进入最高军事委员会,但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对于中国军队的表现并不报以期待,他们倒是对日本军队还表现出了一些尊重。

  虽然中国军队已经两次击败了日本军队,但是对于欧洲人来说这种消息并不值得关注,倒是日本人击败俄国人还是着实让他们震惊过一段时间的,直到今日都没有忘记。因此意大利人一度建议让日本人来领导东方军团,中日赴欧军队被组织在了一个集团军下,因此被称之为东方军团。

  这种无理的要求,不要说革命委员会不会接受,就连赴欧远征军司令部都没能通过。虽然国内派出的并不是革命委员会麾下的嫡系部队,但是对于这只部队的给养和装备,革命委员会却并不吝啬。除了协约国补贴的军费外,革命委员会也提供了相当一部分经费。

  这些北洋军及杂系部队抽调组建的赴欧参战部队,不仅淘汰掉了老弱病残和关系户,并补入了大量的各地讲武堂出身的年青将校及东北派出的政工及后勤组织人员,军事装备也是按照法军和英军的作战部队进行配备的。

  至于部队的官兵的薪酬,正兵7.28元每月,辅兵约5-6元一月。这是指北洋正规军的军饷,地方部队约只能拿一半左右。当然,民元之后,除了一开始和南方民军作战的时候北洋军拿的是足饷,之后就是七折八扣还要被大帅拖欠拿去放债。

  但是在赴欧部队中,后勤是由革命委员会负责的,每个人都有一个银行账户,每人的军饷都会直接存入个人账户,长官不得过手,从而确保了士兵能够按时拿到自己的足额军饷。

  而远征军司令部和每一个赴欧部队的官兵都签署了一份合同,规定他们的赴欧作战期限为12个月,每月除正饷外还有一份海外津贴,士兵和尉官津贴等于一份月饷,校官以上则是0.5份月饷。另外每位士兵还拥有一份人身保险,安全回家可得600银元补助,伤残者可按照程度获得1200-2400元的补偿,死亡者获得3000元的抚恤。

  在被打乱了原先的组织结构,又获得了高额的薪酬之后,赴欧参战部队的士气实际上要比革命委员会预计的要高。当然,在吴川看来,这只部队去欧洲就是消耗一些协约国的军费,显示一下存在感的。真让他们去打仗,他是不大放心的,一是担心被协约国小瞧,一是真死不起人。

  英法政府一开始只同意给每名阵亡者1350法郎的抚恤,约合400共和元。在共和党的交涉下,才把抚恤金提高到了1500共和元,而中国政府自己再掏钱抚恤1500元一人。以欧洲战场对于人命的消耗速度,吴川自然宁可让这只部队在后方呆着的。

  作者的话:又还了一章旧债

第1001章

  福熙所在的办公室是一幢帝国主义风格的法式建筑,这种兴起于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的建筑,象征了法国最为辉煌的帝国时期。

  绿色的孟莎顶,简约却并不简单的外墙装饰线条,成排对称的落地窗,再加上建筑周边的花园草坪或水池的映衬,一种奢华的帝国气息就迎面扑来了。

  不过当蔡锷等人走近建筑时,室外水泥地面出现的裂缝和外墙上斑驳的污垢、几处大理石饰面微小的破损,都似乎在提醒着他们,这并不是一位盛装打扮的青春少女,而是一位试图挽留美丽时光的半老徐娘。

  当然,这种帝国风格的建筑最具特色的一点,还是它所具有的众多风格各异的会客厅,毕竟来拜访主人的客人未必就是朋友,也可能是仇敌,所以把访客分别安置在不同的会客厅,也是法国上流社会的一种社交礼仪了。

  蔡锷并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不过倒是第一次受到了访客的待遇。作为协约国军队的高层人士,来拜访福熙的各国人士并不少,过去蔡锷来这里拜访福熙的时候,都是和那些东欧或殖民地访客安排在同一间大会客厅内,搞得中国好像也是法国的一个殖民地一样。

  不过这一次他们被引到了一间单独的会客厅,没过多久福熙身边的马克西姆魏刚就出现在了会客厅。魏刚进门后就对着蔡锷问候道:“蔡锷将军,将军正在听取前线的汇报,因此您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同将军会面了。在这段时间,请容许我为你简单的介绍一下意大利战线的现状,也好节约将军和您见面时的会晤时间,您觉得如何?”

  听取了身边的法语翻译的转述后,蔡锷表示愿意接受对方的建议,魏刚很快就把随身带来的一幅地图在蔡锷面前展开,指着地图为其讲解其了意大利战线的形势。

  卡波雷托战役之后的意大利战线,比起这场战役之前的防线缩短了170km。这条战线可分为两段:从瑞士边界到阿夏戈高原的防线,和卡波雷托战役之前几乎没有变化;第二段则是从阿夏戈经过格拉巴山再到皮亚韦河最后到亚得里亚海岸边的新战线,全长仅有140km。奥军最左翼的伊松佐河集团军,距离威尼斯仅24km,由此可见意大利战线的危局了。

  在卡波雷托战役之后,原本拥有65个师的意大利军,仅有33个师能够继续作战。意大利人使出了浑身解数,到了1917年底,终于再度召集了60万人,但距离10月24日至11月20日期间意大利军损失的80万人仍有不小差距。

  为了弥补这20万人的差距,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原本是要调动6个法国师和5个英国师去填补意大利战线的。不过随着中日远征军的抵达,协约国最终只调动了6个英法师,然后期待着中日军队能够补上意大利战线的兵力缺口,随着德国在西线发动皇帝攻势后,英法就更加不可能从西线抽调军队去稳定意大利战线了。

  魏刚简单介绍完了意大利战线的状况之后,就对着蔡锷说道:“…原本由英国将军卡范勋爵指挥的第10集团军,按照将军的意思,将会交给贵军和日军负责。按照军的意思,第10集团军将会改组为至少6个中日师团组成的部队,方才能够接收当前第10集团军的防线。日方派遣军司令本乡房太郎将军向我们保证,在6月之前将会派遣第二个师团抵达意大利,那么贵方的意见是什么?”

  意大利战线的第10集团军不过只有4个英法师,法国人显然认为1个英法师抵的上1.5个中日师团了。不过蔡锷并没有对此感到不满,这三年里他对于欧洲战场的残酷也是亲眼目睹,多指挥一些军队总比少指挥一些军队要有余地的多,他希望能够用这次的参战来展示中国军队的力量,而不是相反。

  卡波雷托战役之前,英法对于意大利的表现还颇具期望,英国人甚至不惜给意大利许诺了大量的战后利益,这些承诺几乎都被俄国布尔什维克给公布了出来,让各国知道了协约国的无耻和意大利的贪婪。但是卡波雷托战役之后,英法对于意大利的战力大失所望,哪怕是派往意大利战线的英法军队也拒绝让意大利人指挥。这大约也是中日军队要求作战指挥权时,英法并不感到反感的因素之一,毕竟他们自己也无法相信意大利人的指挥能力了。

  正是从英法对于意大利的态度变化中,蔡锷才坚持一定要让赴欧军队参加战斗,并取得一场胜利,从而确保战后中国的利益不会被英法所忽略。这三年在欧洲的经历告诉他,列强不管承诺什么都是不可信的,除非你有力量保证承诺的实施。

  吴川和共和党在国内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了,但是英法是不会从报纸和外交官的报告中去认可中国的实力的,因此最终中国的利益能否获得英法的认同,还是要在战场上表现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的,与其等待战后英法的主动试探,倒不如在欧洲的战场上证明中国现在的力量了。

  而且蔡锷认为中国军队在欧洲的位置也相都成四川成汉当的有利,德国在西线发起的进攻证明了,德国在其他战线上的削弱。也就意味着,意大利战线上的德国军队必然要比去年少的多。而奥匈军队的战斗力,在过去三年里已经证明了,他们打不过俄国人,也就和意大利人不分上下。

  中国军队和这样一只士气低落的军队进行作战,取胜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而且还有一只日本军队从旁协助,蔡锷觉得哪怕不能取胜,也不可能失败的太快。当然,现在最为重要的还是拿到一段防线的指挥权,从而确保让中国军队的胜利无可置疑。

  蔡锷思考了约数分钟后,就对着魏刚说道:“在六月之前,我们将确保4个中国师抵达意大利前线,在今年10月之前再抵达2个中国师。当然,这要确保我方拥有对这只军队的指挥权,和协约国对我方进行军事物资的充分补给。我想您应该清楚,某些重武器很难及时的运输到欧洲。”

  魏刚倒是明白蔡锷的意思,哪怕是工业基础比中国好的多的美国,他们能够送来的的也只是人和步枪、机枪,至于大炮、飞机和装甲车几乎没有运来多少,至于坦克这种战争中越来越重要的利器,美国到现在就没有生产过。因此,虽然在4月以前美国军队已经在法国登陆了32万人,但是大多数美国军队还在训练营内接受战争培训和等待法国生产的大炮、飞机装备他们。

  看在蔡锷爽快的答应了加速向欧洲运输部队的份上,这样就可以把派往意大利的军队再调动回西线。魏刚的脸色也变得柔和了一些,他于是向蔡锷承诺道:“我会督促意大利方面为你们配备该有的装备,假如他们补充不足的话,您可以直接给我发电报,我会为你们进行协调…”

  当福熙将军有空接见蔡锷的时候,蔡锷几乎已经同魏刚谈完了该谈的问题。而福熙显然也无意继续让中国军队在意大利战场做壁上观,他们花了这么多钱可不是请中国人和日本人来欧洲旅行的。至于中国人和日本人谁来指挥东方军团,对于法国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这只军队中不会有法国人。

  不过福熙还是略略测试了一下蔡锷,他可不希望让一个蠢货坐上那个位置,毕竟现在协约国需要的是意大利战线的稳定,而不是再让那里变成一个火坑。

  因此他和蔡锷随意的交谈了几句后,就向对方问道:“作为最高军事委员会的一员,您认为,德军现在向西线发起的进攻,究竟是为了巴黎,还是为了了把英国人赶下海?”

  蔡锷稍稍思考了一下,便明白了过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同样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他并不愿意在法国人和英国人之间选边站,因此便跳过了福熙给的选择说道:“在我看来,战争到了这个阶段,占领什么要隘地点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

  我国的吴川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土地不能保卫国家,保卫国家的只有人。因此,当前我方最为重要的,应当是保证德国无法包围歼灭我之一部,不管是英国军队还是法国军队。只要军队还在,德国就无法取得胜利。”

  这个回答有些出乎福熙的预料,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只是语气平和的说道:“您对于战争有这样的见解,我想已经足以领导一只军队担任某一方面的任务了。刚刚您同魏刚少将的承诺我已经听说了,那么您打算什么时候前往意大利同卡范勋爵交接防线呢?”

  蔡锷思考了半分多钟后就爽快的答道:“我回去整理一下行李,24小时后就可以出发,一周后应当就可以抵达意大利…”

  当魏刚送走了中国人再次回到福熙的办公室,站在地图前观看着德军进攻方向的福熙突然向他问道:“你觉得,这位中国将军和日本将军相比,谁更适合指挥东方军团?”

  魏刚站在原地思考了一会,就认真的说道:“我觉得中国人也许更适合一些,至少他们很坦陈,至于日本人就过于圆滑了。”

  在魏刚的提醒下,福熙下意识的就想了起来,普法战争之后,日本就毫不客气的抛弃了向法国陆军学习,转而邀请了德国军人指导日本的军队,当时对于法国人来说,无疑也是一种羞辱。他于是下定了决心说道:“那么就向英国和意大利方面通知,我建议由中国人接替卡范勋爵的职位,并把中日军队补充进意大利方面的第10集团军。”

  魏刚有些迟疑,想了想还是向上司提醒道:“我们可以建议让蔡锷将军接替卡范勋爵,但是对于意大利方面的第10集团军的调整,恐怕有些越权了。意大利政府还没有同意,最高军事委员会的指挥权力及于意大利战线。”

  福熙瞧着地图头也不回的说道:“失败者是没有拒绝的权力的。就照我的意思发给意大利人。”

  福熙对于意大利政府的判断毫无问题,虽然意大利王国还在试图维护自己的颜面,想要独立指挥意大利战线,但事实上意大利军队根本做不到。

  前意大利王家陆军总参谋长卡多尔纳对于意大利军队的士气打击,抵的上10个德国师。特别是这位恢复罗马军队时期的“十一抽杀律”令,更是让意大利士兵完全丧失了继续作战的欲望。因此意大利政府最终还是捏着鼻子接受了福熙发给他们的电报,事实上意大利人也已经准备交出意大利战场的指挥权了,因为意大利需要来自英、法的物资援助。

  卡波雷托战役的失败,导致意大利在前线的补给仓库完全落入了同盟国军队手中,再加上意大利海军和商船在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下大量损失,导致本国的海运能力严重不足。在1917年12月21日,意大利专门负责供应管理的特别委员会就对全国宣布:“当前意大利储备的物资,只能保证全国生活三十天。”

  面对前线的溃败,国内物价的飞涨和因为俄国革命引发的意大利工人运动的高涨,意大利政府事实上已经无法独立应对这些国内外问题了。因此他们只能向英法妥协,从而寻求获得美国物资的援助。

  4月27日,蔡锷带着远征军司令部的一部分成员乘坐火车抵达了意大利,很快就前往了位于明乔河的远征军营地。这里距离前线约97公里,英法军队的主力也安排于此,按照某些英法军官的非公开言论,即便前线的意大利军和卡波雷托那样一捅就破,那么他们也还有时间在这里组建第二道防线。

  让蔡锷感到满意的是,他在营地中所看到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的面貌都很不错,士兵们的年纪大多在20-30之间,很少有超过40岁或娃娃兵,看上去他们的身体也很健康,没有什么疾病,营中也没有公然吸食鸦片或赌博的行为。

首节上一节356/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