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英国首相帕麦思顿所言:盟友不可能永远是盟友,敌人也不会总是敌人,而我们的利益却是永恒且持续的,为我们的国家谋求利益是我们永恒的职责。
由此可见,帝国主义的同盟并不是建立在相同的意识形态,而是建立在相同的利益上的。因此只要我们破坏了帝国主义的共同利益,那么帝国主义自然就会因为利益而分裂。这样一来,苏维埃俄国就可以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
斯大林陷入了沉思,他能够理解朱和中的意思,而苏维埃俄国也确实需要修养生息的时间。不过他思考之后却继续向两人问道:“对于协约国来说,当下他们有两个利益是相同的,一个是消灭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另一个是削弱德国的力量。我很好奇,你们打算如何破坏这两个协约国的共同利益?”
朱和中伸手挠了挠头,这才清了清嗓子说道:“正因为协约国想要,既消灭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又削弱德国的力量,这才使得苏维埃俄国同一个非苏维埃化的德国有合作的可能。
我们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唇亡齿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弱者要互相依赖才能对抗一个强大的敌人,反过来也告诉我们,一个弱者可以利用一个共同的强大敌人迫使另一弱者和自己进行合作,以避免遭到更为悲催的命运。
因此这件事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操作,第一部分是利用协约国威胁德国,迫使德国去加强苏维埃俄国的力量,从而避免协约国去过分的削弱德国的力量。从目前来看,德国对于协约国确实没什么信心,所以他们才会被我们所说服,愿意和苏维埃俄国就布列斯特和约进行重新谈判。”
见到朱和中说了一半便住口,斯大林不由追问道:“那么另一部分呢?”
宋云桐在一旁插口道:“我们要看到德国为了保存君主制和自身的统一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知道第二部分究竟可不可以去进行。如果德国连布列斯特和约中获得的土地都不肯放弃,那么第二部分也许就根本实施不了。所以,我们希望斯大林同志您在谈判中要大胆一些,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德国是否会接受,如果德国人愿意让步的话,那么再大的要求都会接受。如果他们并不愿意让步的话,那么再小的请求他们也会拒绝。”
斯大林看着两人一眼,意识到两人暂时并不想告诉自己第二部分的操作是什么,这令他相当的好奇。不过他知道现在并不是打听这种事情的时候,倒是如何向德国人提出要求,才是他目前最需要仔细考虑的。
虽然宋云桐和朱和中来基辅之前曾经向人民委员会报告过,他们是来说服德国人就布列斯特和约进行重新谈判的,但是人民委员会的大部分委员们并没有往心里去,大家都不认为中国同志能够说服德国人。以他们同德国人打交道的历史来看,与其和德国人谈怎么废除布列斯特和约,倒不如在德国战败后直接撕毁这一和约更来的简单。
但是现实告诉了斯大林,他们都错了。只是错了到没什么,问题是他过来时连一个谈判方案都没带来,和宋云桐、朱和中谈过之后,他觉得在路上的思考的谈判设想恐怕还需要做出更多的调整。于是再闲聊了几句之后,斯大林便告辞去休息了。
第1111章
16日下午,霍夫曼和斯大林在花园路35号2楼的书房内进行了第一次碰面,两人的表情都很僵硬,显然双方对于此次的会谈都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不过有着宋云桐和朱和中的从中转圜,两人僵持了一会后终于还是进入了正题。得到了中国同志提醒的斯大林在会谈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要求,就是要求德国从波罗的海三国、白罗斯、乌克兰及俄属波兰境内撤离,两国恢复到战前的边境划分状态。
但是霍夫曼只是想归还乌克兰和白罗斯,而且苏维埃俄国还必须保证履行乌克兰现政府对于德国所承诺的粮食供应计划,另外苏维埃俄国应当声明不再支持德国境内试图颠覆君主制度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等要求。
斯大林和霍夫曼都觉得对方的要求太高,但是出价却过分的低,因此这场会谈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就结束了。会面结束后,宋云桐留下陪着斯大林,而朱和中则借送霍夫曼出门的机会,找到了和对方单独交谈的机会。
从楼房内走出后,霍夫曼脸色难看的对着朱和中说道:“俄国人是不是发疯了,我们可没打算向他们投降,他们怎么敢提出这样苛刻的条件?”
朱和中瞧了瞧花园内的树木,这才微笑着回道:“这有什么可纠结的,你们只是想要度过当下的难关,今后贵国是否承认这个条约,完全在于贵国是否能够尽快的恢复元气。
而且我们一开始就说的很清楚了,一个足够强大且能够威胁到德国的苏俄才能让协约国仔细的考虑,保存德国究竟是否必要。要是俄国连战前的领土都拿不回去,怎么能算是一个强大且有足够威胁能力的大国?”
霍夫曼的恼火其实大半是装出来的,见朱和中说的如此坦率,他停下脚步转头瞧了身后的小楼一眼,这才认真的问道:“那么你们想要的是什么?或者说吴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一个强大的俄国恐怕不会符合贵国的利益的,他们对于贵国的威胁并不比对我国少多少。”
朱和中只是沉思了片刻,方才组织着语言说道:“其实我国现在的处境比贵国也好不了多少,贵国是因为战败而不得不寻求自保,但是我国甚至连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
对于我国而言,一个强大的德国不仅牵制住了英国和法国,同样还牵制住了俄国。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才能继续安享和平,谋求国家建设,最终和贵国一样,在完成初步的工业化之后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统一。
一个强大的俄国对于它的邻国来说当然不会是好事,但是现在的俄国距离强大还遥远的很。我们相信,在俄国重新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之前,我国至少也能跟上俄国的脚步了。
当然,这需要贵国提供一些帮助,只有贵国向我们放开技术和出口各种高端的设备,我们才能加快这一进程。我认为贵国一定不会拒绝我们的请求,毕竟在警惕俄国的立场上,中国和德国是站在一起的。
这也是吴川主席的意思,当然,这是我理解的吴川主席的意思,至于吴川主席到底想要什么,我认为在他没有明白无误的说出来之前,没有人能够为其做出担保。”
霍夫曼一时也是无言,不过他倒是认可了朱和中的说法,在吴川自己没有承认之前,任何人对其的心意加以揣测,恐怕都是得不到正确的答案的。
就在霍夫曼思索的时候,朱和中突然又向他问道:“那么将军阁下,你对于今天的会谈到底是什么想法?我们明日是否还有继续?或是先休息一天再谈?”
霍夫曼扫了一眼朱和中后说道:“没必要都成四川成汉休息,明日下午继续吧。反正,最后做出决定也不是我们谈的内容,而是要看协约国是否接受我们提出的停战要求…”
楼上的书房内,斯大林站在窗口望着庭院内的德国人,手上还拿着一杯伏特加,他头也不回的对着坐在沙发上的宋云桐说道:“您昨天说的很正确,德国人确实有了撤退的想法,否则不可能这么装腔作势。”
靠着沙发的宋云桐吸了一口雪茄,这两天紧张的神经终于有些松弛了下来,他顺口就回道:“是的,现在就要看协约国是否能够将德国人逼到绝境了,只要协约国稍稍给德国人一点希望,我们这里的谈判恐怕就要破裂了。”
斯大林浅饮了一口杯子里的伏特加,让自己的脑子稍稍兴奋了一些,这才吐了口气说道:“协约国不会给威廉皇帝留下什么希望的,他们也许会给德国的资产阶级一点希望,一个军国主义体制的德意志对于欧洲来说就是一个不稳定的火药桶,没人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炸…”
10月对于同盟国的形势来说越发的不妙了。首先是奥斯曼帝国战线,虽然在9月中旬恩维尔终于把士麦那及安纳托利亚西部地区的希腊裔及农民的叛乱,但是恩维尔试图夺取外高加索的机会也失去了。因为9月份协约国军完全夺取了巴勒斯坦的北部山区,然后又在10月份进入了大马士革,英军下一个目标就是阿勒颇,不管从哪一方面看,奥斯曼帝国都已经无力回天了。
伊斯坦布尔面对战局一片混乱,以塔拉特帕夏为首的内阁于10月8日宣布辞职。之后整整一周都找不到人重新组阁,因为找不到一位能够压制青年党三巨头的政治家组阁,带领奥斯曼帝国向协约国投降。但是,奥斯曼的上层人士已经决定投降。
至于意大利战线,在迪亚兹就任王国总参谋长后,意大利的阵线终于获得了重整,25个师重组,又新建了28个师,还从捷克俘虏和斯洛伐克俘虏中组建了一个师,再加上中国3个师和日本2个师团,整条前线上的兵力达到了47个,另外还有10个师作为总预备队,可以说到了1918年夏天之后,意大利军队就开始恢复元气了。
经过了1917年的大败,迪亚兹采取了稳妥的防御战术,在前线修建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因为战线后撤到了意大利境内,因此在土木工程上意大利占有了优势,他们不缺乏人力和机器。
除此之外,迪亚兹还搞来了大量的大炮,协约国一方布置了总共超过7000门火炮,其中700多门是英法提供的,以及还有2400门堑壕迫击炮。还有意大利自己制造的冲锋枪和从中国购买的冲锋枪,及大量的飞机。
至于意大利战线对面的敌军,因为德军被调往了西线,奥军的士气大为消沉了下去,而在兵力上也只剩下了60个师,其中23个师负责阿夏戈高地,15个师负责皮亚韦河,另外22个师作预备队。但是奥军从2月起就一直受到军粮供应不足的困扰,加上匈牙利、捷克等少数民族试图独立而采取的逃亡措施,使得奥军内部非常的不稳定。
为了挽救将要崩溃的军队,奥军终于在6月15日发起了夏季攻势。只是逃亡的匈牙利人和捷克人告诉了意大利人进攻的计划,于是意大利人采取了防御措施。
在这次“夏至之战”中,一共也就打了9天,但是意大利军队终于没有如前次那样溃逃,而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也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欧洲式的战争。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吃了不小的亏,即便是已经快要崩溃了的奥军,对于这两支第一次见识工业国战争的军队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小窥的强大敌人。
奥军的火炮射击之精准和覆盖范围之广,对于日中两国的军队来说都是出乎意料的,哪怕他们平时已经接受到了这方面的教育,但事实证明,没有经过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光凭口授学习就是差了一点,而这一点就是死亡。另外就是,日中两国的军人也第一次知道了毒气弹在战场上的威力了,虽然他们并不缺乏防毒面罩,但是在毒气弹发射时没有第一时间识别出来,那么就等于是白费了。
不过幸好协约国的航空兵占据了优势,而被派驻意大利战场的一支中国航空兵得知奥军动用了毒气弹后,也立刻采用了特殊炸弹予以回击,添加了铝热剂的燃烧弹和白磷弹。对于中国军队在这次“夏至之战”表现出来的战斗勇气,也让日本人感到了惊讶不已。
对于日本的欧洲派遣军来说,他们是清楚这些中国派遣军基本就是北洋一系,没有比日本人更加了解北洋军的战斗力,毕竟这支军队后期的大部分顾问都是日本人,用的也大多是日式的武装。
派遣军司令部的野末吉曾经评价过中国的派遣军,“虽然从军装到武器都更换了,但是人的思想是不可能这么快速的替换掉的。中国军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军纪的管束,也没有精忠报国的思想,他们大多只是为了军饷而从的军,因此在战场上首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性命而不是胜利。”
而中国派遣军军官对于士兵们的战前教育,也旁证了野末吉的评论,这支部队还没有开始正式参战已经开始讨论该在什么情况下撤退了。因此日本派遣军对于中国派遣军是瞧不上的,虽然两支部队防御的皮亚韦河防线是相邻段,但双方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但是这一次奥军的夏季进攻,却让日本人发现他们对于中国派遣军队的评估似乎有所出入。虽然遭到了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打击,但是守在防线上的中国军人居然没有逃亡,而是坚守到了后续援助的抵达,反倒是相邻阵地的日本士兵在遭到了毒气弹后一度惊慌失措,差点就丢掉了自己的阵地。
跌掉眼镜的日本人在战后派人去了中国派遣军这边打听怎么回事,但是打听回来的消息让日军的高级官员难以置信。守在阵地上的中国军队之所以没有撤离,是因为奥军的炮火太过猛烈,第一时间就把阵地上的电话线给打断了,而根据士兵们战前的约定,在没有通知到后方之前,擅自撤离阵地将会被视为逃兵,也就要接受军法的处置。
参谋长志岐守治问清了这些坚守阵地的士兵的籍贯后,强自解释道:“丰县、邳县,这些地方都属于中国淮河以北、山东以南的地区。
我曾经调查过这一地区的风俗,这个地区因为水旱灾害频发,因此当地人常有活不下去就当土匪的,清代的捻军就是发源于此地。所以中国人说这一地区的人是:良者往南佣工,黠者流为盗匪。
这一地区的民众体壮而多膂力,易发怒重实行,而短于想像力。所以主要从事体力活,几乎很少经商的。不过也因为这个缘故,他们非常重义气、轻生死,被视为最适合当兵的中国人。也只有这些愚钝的苏北人,才会这么守规矩,若是换做南方人估计就不会留下了。”
但是渡边锭太郎显然不赞成参谋长的看法,他不由反问道:“如果这些北洋军真的这么遵守军令,那么革命委员会又怎么能够拿下他们呢?好歹袁世凯也养了他们快20年了,他们难道不应该先向北洋效忠吗?
我看,这就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兆头。如果中国的军队在革命委员会手上能够有如此大的改观,那么等到革命委员会统一全国的时候,日本根本就没有能力挑战这样一个庞大的大陆国家。
这一次的防御战大家应该也看到了,不要说法国、德国、英国这些先进国家的军队,就是被他们视为二流的奥匈军队和意大利军队,对于我国来说也是难以撼动的巨人。
我国倾尽全力,也不过建立22个师团,还不能配备齐大炮和机枪。但是一个在欧洲排名最末的工业国意大利,在遭到了去年这样的惨败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重组了25个师,还配齐了大炮和机枪,甚至还给士兵装备了先进的冲锋枪等武器,这是何等的国力?
若是我国和意大利易地而处,遭到了去年这样的惨败后,还能否在一年之内重组25个师团?我看恐怕是做不到的。更不用提,意大利人还能调动1800辆重装卡车,在几天内就把增援部队送上了前线,我国现在恐怕都生产不了这个卡车。
所以,要我说啊,军部真应当好好的,重新考虑一下大陆方针了。如果我们连意大利人都无法比拟,还做什么大陆的迷梦呢?大陆国家之间的战争,绝不是我们同朝鲜之间的那种游戏,这是以国力为后盾的总力战。就这样一场战斗,奥军至少损失10万人,而我们防御方也损失了近9万人,超过了日俄战争我军的总伤亡数,但在大陆国家的眼里,这只是一场不怎么起眼的战斗而已。”
渡边锭太郎的话虽然不中听,但是说的确实是实话,只不过这种实话让在座的日本军官们很难接受。他们不能相信,日本之前的胜利是完全在赌运气,那么皇军的荣誉还能存在吗?
在众人的默然无语中,司令官本乡房太郎终于出声扯开了话题问道:“福煦元帅让我们这边向奥国发起进攻,迪亚兹将军是怎么打算的?”
志岐守治马上接话回道:“奥匈帝国那边试图向协约国投降,意大利方面似乎不打算以耻辱结束战争,因此迪亚兹将军预备于24号发起一场战役,试图在奥国投降之前收复被奥军侵占的领土。
据说中国派遣军内部对于这场战役有不同意见,他们的参谋长认为应当允许奥军投降,不过蔡锷司令官则希望参与战斗,并派人过来询问了我军的意思,我正想要向您汇报呢…”
第1112章
德国把停战的希望寄托在美国人身上时,突破了兴登堡防线的协约国部队却正一路向德国的边境线狂奔,成排成排的德军向协约国军队放下了武器,主动成为了协约国的俘虏,这一情形在一年前是不可思议的。
威尔逊总统经过仔细的、反复的考虑,最终把德国人发给自己的电报转交给了法国人,并向德国方面回复说:“假如德国想要一个宽容一些的待遇,那么就应该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于是在10月23日,收到了美国人电报的首相巴登亲王马克斯,再一次致电威廉皇帝,建议其宣布退位以结束这场战争,总参谋长格勒纳也支持首相的意见,威廉二世愤怒的提醒自己的总参谋长,军队曾经发誓要永远忠诚于自己。但是格勒纳沉默许久之后回答皇帝:“忠诚的誓言现在看来只是一个幻想。”
让总参谋长和总司令从自己的房间离开后,威廉二世把自己关在了书房内足足思考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晚餐前才走出来。打开书房房门后,皇帝站在门口叫来了皇太子,脸颊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颜色的威廉二世略有些激动的对着儿子吩咐道:“你亲自去电报房给霍夫曼发电,除了波兰之外,其他什么都能答应,但是我要求在明天中午12点之前收到签署协定的消息。另外,请中国人尽快前来这里,我需要同他们亲自面谈。”
皇太子略有些踌躇的问道:“是不是要问一问兴登堡元帅?军方要是不承认这份协定的话,父亲您的命令也许会遭到质疑。”
威廉二世怒气冲冲的说道:“他们什么时候没有质疑过我的命令?现在也该轮到一位真正的皇帝发号施令了,难道连你也要质疑我的命令了吗?”
皇太子没敢再劝说,他答应了一声便匆匆走下了楼梯。威廉二世瞧了一眼走廊上伺候自己的仆人,随口说道:“我现在没什么胃口,晚餐就不要打搅我了…”
从16日商谈到23日,这八天里霍夫曼和斯大林在疆域的划分上陷入了僵持。看破了德国人底牌的斯大林,毫不客气的要求德国人吐出战后侵占的俄国领土,而霍夫曼这边则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上和斯大林纠缠不休。
不过这些天内三方也不是没有谈出其他的成果的,至少在经济上三方已经都接受了中国方面所提出的战后经贸合作的提议,并确定了基本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一条是,中苏德建立一个三方参与的经贸机构以解决三方的贸易争端、外汇结算和关税保护等问题;另一条是,由于卢布和马克的不稳定,因此在合作初期三方应当先以共和元作为三国贸易结算的货币。
对于主管革命委员会财政工作的宋云桐来说,这个三国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能够签订下来,这一趟出国就算没有白跑了。因此,对于斯大林和霍夫曼在谈判中不停的消磨时间的举动,宋云桐就相当耐的住性子了,只要双方的谈判不破裂,那么三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成功几率就会大大的上升。
23日晚,正在陪着他们一起用餐的霍夫曼收到了一封电报,然后在晚上的会谈中-过去这些天里晚上的会谈几乎不会谈及正事,算是四人进行私下交流感情的聚会-不过今晚显然不一样了,霍夫曼的耐心似乎被这几天的协商给磨灭了,因此在晚上的会谈中颇为无礼的向斯大林建议道:“我们这些天来争执的问题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我认为再讨论下去也是浪费时间,不如就在明天10点之前结束谈判,如果贵国依然不肯让步的话。”
对于霍夫曼的话语斯大林是有所准备的,毕竟苏维埃俄国想要不费力气的拿回那些被德奥侵占的领土,对于过去的德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德国陷入了对于未知前途的恐惧,这才会不得不让出他们吞不下的利益罢了。
不过对于霍夫曼这种不加掩饰的威胁,对于斯大林来说就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了。再加上,他还在思考着霍夫曼用餐时看过的电报内容是什么,才会变得这样焦虑。因此一时之间他也没有出声去回答对方,宋云桐等了一下就干脆的出声道:“不如我们暂停几分钟,霍夫曼先生和朱和中同志去另一个房间坐一会,我和斯大林同志留在这里说上两句。”
霍夫曼瞧了一眼宋云桐,便一言不发的走出了书房,朱和中就跟在了他身后。两人很快就到了走道另一头的小客厅内,这里只有一张圆桌和两张沙发,其他家具似乎被搬走了。
p> 朱和中关上门,随即就向霍夫曼问道:“电报里说了什么?是坏消息吗?”霍夫曼犹豫了一下,然后轻描淡写的说道都成四川成汉 :“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不过是在等待战争结束而已。难道还有比我军投降更坏的消息吗?”
在另一头的书房内,宋云桐则向着斯大林问道:“人民委员会对于这场谈判的期望到底是什么?或者说,人民委员会是想要得出一个真正的协议,还是想要和德国人拖时间?”
斯大林坐在沙发上换了个舒服的靠姿,这才对着宋云桐回道:“至少要拿到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才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纵深防御,否则德国人从立陶宛出击很容易就能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打穿,最终威胁到彼得格勒。
有一部分委员确实想要借助谈判和德国人拖时间,他们认为现在是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德国革命的时候,因此不能让这些德国军人撤退回国,最终成为政府镇压革命的帮手。
至于我和另一部分委员则认为,如果德国人能够拿出足够的诚意的话,那么我们应当遵守协议,先稳定了国内的秩序再谈其他。所以,拿不拿得到立陶宛,这是党内各委员们支持这份协议的基础,我不得不坚持。”
宋云桐突然起身走到了一边墙上挂着的地图看了许久,方才指着图纸说道:“或者,你们放弃立陶宛,然后让德国和奥匈帝国放弃乌克兰以西地区,这样你们就可以同匈牙利、罗马尼亚联系上了。
然后,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可以成为中立国,把苏维埃俄国同德国的疆域完全隔离开来。这对于苏维埃俄国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吗?”
斯大林迟疑了一下后说道:“立陶宛的价值可抵不上西乌克兰,德国人会让出来吗?这恐怕奥匈帝国也不会答应吧。”
宋云桐看着地图说道:“我来之前主席和我说过,他说奥匈帝国在战争结束之后已经没有存在下去的基础,因为这场大战已经激发了东欧各民族的民族主义,因此战后东欧各民族应当都会选择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
而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中,民族自决这一条应当会被东欧各民族所引用,以作为民族独立建国的根由,至于美国也会借助民族自决这一原则,把自己的势力深入到美国过去所无法涉足的地方。
既有内部民族独立的要求,又有美国在外部的支持,因此奥匈帝国在战后瓦解已经成为定局,至少捷克人是肯定要从奥匈帝国独立出去的。对于德国和俄国来说,一个民族国家林立且被帝国主义所支持的东欧地区,显然是动乱之源。
苏维埃俄国能够帮助德国隔离混乱的巴尔干地区,对于德国来说也未必不是好事。另外就是,你们完全可以支持德国把崩溃后的奥匈帝国剩下的奥地利地区合并,这样德国也会同意把西乌克兰地区交给你们。反正都是奥匈帝国的土地…”
另一个房间内,朱和中对霍夫曼也说了差不多的提议,霍夫曼盯着他皱着眉头说道:“先不说协约国是否会让我们同奥地利合并,让俄国人得到了西乌克兰,那么就是差不多将巴尔干半岛交给他们了。我们只是想要让协约国意识到德国存在的必要性,但并不打算让布尔什维克染红欧洲。”
朱和中摇了摇头说道:“假如没有真正的威胁,协约国又怎么会向德国做出让步?也只有一个能够染红欧洲的强大苏维埃俄国,才能让协约国同意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您是军事上的专家,那么就应当理解,辉煌的胜利和冒险精神是分不开的。
当然,我们只是提出一个建议,最终决定的权力还是在于您。不过我认为,此种决定的权力不会在您手中停留的太久。当时机错过之后,决定德国命运的权力就将转移到协约国手中了。”
这个晚上对于霍夫曼和斯大林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入睡的漫长夜晚。虽然当晚两人并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但是第二天早上再度会面后,斯大林终于还是向霍夫曼表示,如果德国愿意把西乌克兰也交给俄国,那么他就愿意在立陶宛和波兰问题上做出让步。
早上10点21分,霍夫曼和斯大林草签了协议。协议中约定:再接下来的一周内,德国将会先把东乌克兰交给苏俄;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德军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撤退;11月底之前,德军从白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撤离。
苏维埃俄国则向德国承诺,停下以上地区的游击队活动,并同意德军带走愿意跟随德军撤退的人员,对于中国和德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方便。
德国和俄国一致同意,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地区都应当享有独立建国的权力,在未得到对方同意之前,两国都不对以上地区采取合并行动。俄国对于德国同奥地利地区的合并不采取反对行动,德国对俄国对摩尔多瓦的主权不表示异议。
在政治上,苏俄支持德国同协约国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条约,对于德国是否保留君主制不持反对意见。俄共布不支持德国境内的颠覆君主制的政治运动,但也不会干涉德国民众自发的革命行动。而德国则承诺,德国领土上不会建立协约国用以发起向苏维埃俄国进攻的基地,德国也不会派出军队或其他人员协助协约国军队干涉俄国革命。
斯大林和霍夫曼签署协约的时候,意大利战线上的协约国军队发起了对奥匈帝国的最后一击。总数高达110万人的意大利方面军从全线向奥军发起了进攻,在这次进攻中意大利军采取了飞机协同作战的战术,低空飞行的意大利飞机给奥军的预备队及炮兵阵地给予了重大打击。
至于基辅这边,签完协议后的斯大林下午就迫不及待的返回莫斯科去了,和德国人的谈判只是战斗的一部分,说服党内同志接受这份协议则是战斗的另一部分。
当然,斯大林认为除了托洛茨基等少数人之外,大多数党内同志是会接受这份协议的,即便是同德国人开战,他们也未必能够拿到比这更好的条件了。重要的是,如果利用战争夺取这些地方,并不能让人民委员会获得多少荣誉,毕竟现在人民委员会手中的部队并不多,真要向德国人开战,主要还是要依赖地方上的军队,打赢了也是地方军队的功勋。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人民委员会将会获得最大的荣誉,而凭借着这一巨大荣誉,人民委员会将极大的增强对于乌克兰、白罗斯、拉脱维亚等地区的地区苏维埃的领导权力。
因此在临上火车之前,斯大林还不忘向宋云桐、朱和中道谢道,“如果不是你们的从中斡旋,人民委员会想要收回以上这些地区,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价,俄共布不会忘记中国同志带给我们的帮助的。”
宋云桐此时却要慎重的多,他并没有为谈判的成果洋洋得意,反而向斯大林提醒道:“德国方面签署这份协定并不是出于本意,他们只是为了想要逃避战败的责任而采取的暂时策略。俄国同志应当小心为上,切不可完全的信任协议。”
斯大林点了点头认同的说道:“当然应当如此,帝国主义不过是想要利用我们而已,不过我们会好好的给德国人上一课的。今天就到这里吧,等你们回到莫斯科的时候,我们到时再聊…”
25日一早,宋云桐和朱和中也被霍夫曼送上了前往柏林的火车,他将会在这里处理德军撤离的事务,还需要清理掉某些有可能阻碍德军同红军进行交接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