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的发言等于挑破了俄共布的一个脓包,瞬间让一部分党员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反对官僚主义的立场上,相比起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未来危害,他们现在更加难以忍受的还是身边的官僚主义作风。
于是,在列宁的巨大威望号召下,和广大党员群众对于官僚主义的不满,支持新经济政策的党员终于还是压倒了反对者的意见。
在俄共布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同时,跟随李卜克内西而来的德国银行界代表沙赫特,革命委员会国家银行代表张廷阁,人民委员会代表布哈林,就中苏德之间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数场讨论。为了确保中苏德三国的经济合作能够落实,那么确保三国的货币不能过于激烈的变动就成为了三国的首要目标。
此时德国马克和俄国卢布虽然开始稳定下来,但是和战时相比都有着大幅的贬值,德国的情况要比俄国好一些,毕竟德国的生产能力还在,且德国的国家银行从民间集中的黄金和白银,还剩下了将近1.25亿英镑。随着英镑的不断下跌,这笔硬通货的价值还在上涨。
至于俄国,虽然保住了喀山的藏金,但是却拿出了大部分的黄金向革命委员会作了抵押贷款,和用来向国外购买粮食及物资,再加上战争和国内内战导致失去力量波兰和乌克兰等地的工业破坏,使得卢布的前景是最不乐观的。
三国中情况最好的还是中国,不仅在于战争中获得的红利,还在于白银的快速升值。战争因素加上对于英镑、法郎的做空,白银的价格差不多恢复到了1842年的水平,按照战前的英镑换算,就是一英镑换三两白银。跟随着英镑贬值的共和元,现在兑换美元也还有1比1.7的价位。
因此在经过了几轮讨论之后,中苏德决定成立国际合作银行,中国出资1亿美元,德国出资5500万美元,俄国出资4500万美元。该银行主要负责欧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结算,并稳定中苏德等主要贸易协定国的货币价值,及对一些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放贷。三国约定,三国货币以1共和元等于5卢布等于7马克为基准,进行固定联系。
而中德之间也就一些战前债务问题进行了清理,战前德国政府、民间向革命委员会放贷约25.2亿马克,扣除掉战前已经用物资支付的部分,和德国政府的余下贷款、英法国投资者购买的部分债券,革命委员会还欠德国商业银行及民间债务17亿马克左右。
战前这笔债务大约价值4亿美元,但是现在只值8千多万美元,中国方面提出用白银偿还这笔债务,沙赫特决定接受。按照白银结算,中国大约只支付了战前4000多万美元的白银,但是现在白银确实是德国最需要的硬通货,因为德国需要的各种原物料都出自亚洲,几乎都可以用白银结算,用黄金去购买反而要亏损了。
当三国的货币协定达成,沙赫特已经开始完全反对向协约国赔款了,因为德国如果答应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偿的话,那么德国经济就会受到双重打击了。中苏一旦抛弃德国马克,马克就会暴跌,到时中苏就能够以白菜价在德国采购各种机器,这显然是对德国经济不利的。
反之,德国不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偿,凭借着中苏德三国经济协定,和将三国周边地区纳入互助贸易圈子,德国实质上就达到了战前想要通过战争达到的经济目标。沙赫特甚至可以断定,不用两年德国经济就能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之后将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因为三国签署的经济贸易协定对于德国的经济实在是太有利了,德国所需要的各种原物料中俄都能提供,而中俄所需要的各种机器德国都能生产。光是为俄国提供钢轨和机车,就能让德国的钢铁厂保持住战时的产能。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协约国什么时候肯放开对于德国的海上封锁,这样德国就能全面的恢复了。
随着中苏德在经济上达成的一致,吴川突然发觉自己在莫斯科的地位再度上升了。一个是共产国际的运营,在他的提议下,共产国际已经成为了一个囊括政治和经济合作的复合组织,本年度的预算就达到了200万美元,在中国共和党的建议下,共和党承担80%的预算,俄共布承担20%的预算,并接受各国无产阶级同情者的捐款。
不管是太空旅行计划还是共产国际的经费支出,中国共和党都起了主要作用,因此共和党很快就和俄共布获得了一样的地位,共产国际并决定在长春设立共产国际的东方分部,以处理东方的革命问题。德共虽然在名义上视为和俄中两党相当的大党,但是在实际的职权中却屈居于俄共布和中国共和党之下了。
另一个就是莫斯科和会的召开,随着德国和东欧、亚洲各国代表的到来,莫斯科和会就已经不再是一个政治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国际政治会议了。在这些与会的国家中,除了中国之外,德国和俄国同其他国家都有着历史恩怨及矛盾,这就使得许多小国都倾向于和中国靠拢,以牵制德国和俄国。
第1154章
在德国宣布退出巴黎和会加入莫斯科和会之后,原本还在犹豫的东欧各国就不得不派出代表参加莫斯科和会,夹在俄国和德国之间的这些东欧国家,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之前他们指望巴黎和会给自己的国境进行保护,那是看在德国已经向协约国缴械投降的分上。当德国向协约国投降之后,也就意味着英法的力量将能直接达到东欧,而不再会遇到德、奥及奥斯曼帝国的阻挡了。但是在德国宣布退出巴黎和会后,英法和东欧之间的通道就再次被关上了。
这个时候再去指望英法给自己主持公道,无疑就是在向德国挑衅了,更别提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一个已经公开和资本主义对抗的苏俄了。因此,在德国彻底转向莫斯科后,东欧各国也纷纷派出了代表前往莫斯科,以确保本国不会成为俄国和德国共同打击的对象。
眼下东南欧没有派人前往莫斯科的也就两个国家,塞尔维亚王国和希腊王国,这两个国家背靠亚得里亚海,算是能够直接获得协约国的支援,因此才能拒绝参加莫斯科和会。但即便如此,塞尔维亚王国对于莫斯科和会也没有报以恶意,因为这个王国和意大利王国正在争夺奥地利的旧领土,哪怕不念着战前的俄塞关系,他们也不愿意过于得罪俄国人。
随着东欧各国代表的到来,莫斯科和会也正式进入了议事程序。为了和巴黎和会有所区别,在俄共布大肆批评和揭露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秘密外交后,人民委员会也难以容忍莫斯科和会变为另一个巴黎和会。因此列宁提出了参加和会的国家或民族,不分大小都应当拥有平等的一票的主张,且和会的一切协议都应当交给大会讨论,禁止几个国家之间秘密外交,然后把自己的决定强加给其他国家或民族。
列宁的提议获得了与会国家代表的热烈欢迎,不过吴川也提出了一个补充条款,他认为大国不能把自己的决定加诸于小国身上,但也不能让小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大国,因此他主张和会应当赋予大国以一票否决权和主要议案的大国一致原则。
对于吴川的建议,列宁其实是反对的,但是托洛茨基、李卜克内西、波兰、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国的代表选择了支持。
托洛茨基和李卜克内西的支持不难理解,德国和俄国必然是大国之一,他们显然不愿意被某些小国的投票所左右,且这些国家大多不是共产党执政。至于后面这些国家的代表支持,是因为他们觉得本国应当也能算大国之一,自然就支持大国的特殊地位了。
但是这些国家的代表很快就发现,他们想要成为大国之一,其实存在着重重困难。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都反对匈牙利获得大国地位;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互相反对给予对方以大国地位,还同时受到了周边邻国的反对;奥地利的机会原本挺大的,但是德国代表不愿意奥地利在和会上获得过高的地位;德国还反对波兰获得大国地位…
这样一圈下来,最终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大国就剩下了中苏德,奥斯曼青年党甚至都没有进入各国的讨论阶段。虽然列宁认为,莫斯科和会应当是一个各国代表平等的讨论和平的国际会议,但事实上是没办法做到真正的平等的。因为各国之间的历史和现实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不要说新复国的波兰同相邻的各国都有着领土纠纷,他们还试图把立陶宛重新纳入波兰境内,而即便是苏维埃俄国自己,不仅存在着和相邻各国的领土纠纷,还要安抚住旧俄罗斯帝国境内的各自治共和国及少数民族,以避免他们采取脱离俄国完全独立的行动。
因此,在莫斯科和会中地位最超然的反而就只有中国了。虽然和中国相邻的朝鲜及中亚几个自治共和国都参加了莫斯科和会,但是他们需要的不是和会调解自己和中国的领土纠纷,而是希望能够获得和会承认他们的独立地位,特别是中亚地区的几个自治共和国。
于是在和会进入议事程序之后,上门来拜访吴川的各国代表就变得络绎不绝了。7月5日,接受豪斯上校指派的纽约新闻报的记者查理.辛抵达了莫斯科,他下车后就立刻跑来拜会了吴川。
在见到吴川的第一时间,他就恭敬的说道:“开普兰先生让我代他向您表示问候。”
吴川虽然有些小小的惊异,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说道:“佩奇先生还在纽约新闻报?他不是正在搞全美广播电台联盟吗?”
见吴川确实和报社董事开普兰先生熟悉,查理.辛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他赶紧解释道:“开普兰先生虽然把主要精力放了全美广播电台的事业上,不过他依然是本报社的股东兼董事,有时也会来报社转一转的。”
吴川有些了解的点了点头,于是又向他说道:“那么你这次来莫斯科到底是代表报社来的,还是代表豪斯上校来的?”
查理.辛不假思索的回道:“虽然豪斯上校要求我跑一趟莫斯科,但我主要还是为报社服务。当然,我更乐意为开普兰先生服务,我更欣赏广播电台这种新的传播新闻的方式。”
吴川这才认真的打量了他一眼,然后慢吞吞的说道:“如果您能表现出对于新闻的那种敏感性,那么我倒是很愿意为您写一封推荐信。”
查理.辛按捺住内心的雀跃,保持冷静的向吴川说道:“如果您有什么吩咐的话,我很乐意为您服务。”
吴川看着他摇了摇头说道:“不,亲爱的查理先生,您应当为美国人民服务。您知道美国人民现在需要的是什么吗?”
查理.辛立刻直起了身体,做认真的倾听状,吴川这才说道:“美国人民需要的是真相,这场战争的真相。美国人民为这场战争捐赠了大量的款项,还把自己的父兄和爱人送来欧洲参加了战争。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终结这场战争,从而让文明世界恢复和平。
但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显然欺骗了美国人民,他们拿着美国人捐献的资金和美国人的鲜血,并没有去捍卫文明世界的和平。相反,他们正试图利用这场战争为自己获取更多的殖民地和奴役更多的世界人民。
德国人才刚刚放下武器,英国和法国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瓜分起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及领土了,甚至于,他们连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波斯和阿富汗都不肯放过,试图把这两个国家也纳入自己的殖民地体系中。
当然,在英国和法国的封锁下,世界各地人民的不满是无法传入到美国人民的耳中的。所以,我希望您能去采访那些来参加和会的各国代表,把他们对于英法殖民统治的不满,和期待美国主持公道的心情,正确的传递给美国的民众。”
查理.辛虽然才30出头,但却是一个相当具有灵活性的新闻记者,否则豪斯上校也不会找上他了。因此他迅速的的反应了过来,向着吴川毫不迟疑的回答道:“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就像那些英国人在战争期间报道德国人是一群毫无怜悯之心的野兽那样,去报道他们,对吧?”
吴川思考了数秒后说道:“那倒不至于如此过火,我们并不是想要挑动美国人民对英国开战,我们只是希望让美国人民知道,英国人和法国人试图把美国人当成傻瓜而已。因此,你的报道只需要公正一些就行。”
查理.辛加重了语气回道:“是,我一定会公正的报道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和会上做了什么…”
查理.辛确实是一个出色的记者,他之后发回美国的新闻报道,让美国人激发了对于英法瓜分世界的不满。这些舆论极大的加强了共和党反对威尔逊外交方针的力量。共和党本就不满于威尔逊总统为了组建国际联盟对英法让步太多的外交,他们更希望美国能够在和会上获得更为实际的好处,比如在中东地区获得一、两块殖民地。
只不过威尔逊强行推动的参战决定让美国成为了战胜国,加上十四点和平原则极大的提升了其个人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声望,这就使得更加倾向于帝国主义的共和党不得不做出了退让。但掌握了国会的共和党并没有放弃和威尔逊总统在外交政策上进行斗争,只是他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而已。
但是现在,德国退出巴黎和会,莫斯科和会的召开极大的打击了巴黎和会的声誉,再加上英法对于同盟国领地的瓜分又大大的削弱了十四点和平原则的崇高性。于是待在国内的共和党议员就开始对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秉持的外交政策进行了攻击,顺带着也提出了反对英法公然瓜分世界的主张,特别是对于中东等地区的分割。
7月15日,莫斯科和会第三次大会上,根据奥斯曼青年党代表的提议,大会通过了对于英国入侵阿富汗行径的谴责,并要求英国应当立刻、无条件的撤离阿富汗,还阿富汗人民以自主独立的权利。
而就在一周前,阿富汗政府宣布了一份对英印侵略军的公告,公告中声称:阿富汗人民绝不会向侵略者妥协,哪怕只剩下一个阿富汗人,也誓要同侵略者周旋到底。并声明阿富汗王国彻底废除同英国签署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在英国侵略者退出阿富汗国境之前,阿富汗王国绝不会和英国进行任何谈判和接触。
对于英印政府和伦敦政府来说,阿富汗王国的公告和莫斯科和会发出的谴责,对于大英帝国来说都是赤裸裸的挑衅。而在德国退出巴黎和会后,伦敦政府已经和英印政府进行沟通,认为现在不是和阿富汗开战的时机,要求英印政府找机会和阿富汗王国签署一份和约,然后体面的退出阿富汗王国。
劳合乔治内阁此时正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柏林的动向上,根本无心在阿富汗挑起一场长期战争,英印政府认为这会是一场干净利落的突袭战,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不受各地军阀支持的喀布尔政权,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阿富汗和印度边界的部落都倾向于喀布尔政权不说,就连印度人也不愿意为英国人卖命了。
之前的印度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普遍的激发了印度民众对于英国人愤怒。就连一向讨好英国人的印度上层精英们,对于英国人在战争结束时撕毁了给予印度人更多自主权利的承诺感到不满。以甘地为首的国大党党员再一次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虽然这一行动没有得到国大党的认可,但却得到了底层农民的支持。
在这样的局势下,虽然入侵阿富汗的英印军有着数量上和装备上的优势,但是印度土兵们却并不想和阿富汗人作战,他们或是消极作战,或是干脆带着枪支逃亡,从而引发了英印入侵阿富汗部队的士气低落。
而伦敦和巴黎这边面临的形势更加的糟糕,7月16日晚,外交大臣贝尔福向劳合乔治首相报告道:“美国人拒绝了向德国重新发起进攻的提议。他们的理由是:美国人民认为战争已经结束了,再把这些已经送回家园的美国军人从温暖的家里拉出来,那么美国将会先陷入一场内乱,威尔逊总统不认为这是恰当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