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736节

  连永王殿下都不肯为父报仇,不肯举起义旗拨乱反正,我等臣子又怎么能站出来呢?

  拿着朝廷的俸禄,多少也要为朝廷办点事,这才是忠君之道吧?”

  李筌不紧不慢的替方重勇解释道,语气平静而随和,却是让李和韦子春二人一拳砸在棉花上。

  李这才察觉,他有件很关键的事情没有做,那便是:发讨逆檄文。

  不发檄文,外人怎么知道你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不发檄文,你爵位虽然是永王,但官职却是朝廷任命的天平军节度使呀!

  藩镇便是为了拱卫中枢而设,你心里怎么能想着造反呢?

  以忠君的角度来看,你应该无条件拥护李才对啊!

  如若不然,你现在就该发讨逆檄文,与朝廷割袍断义!

  现在李没有发檄文,无论他内心怎么想的,对外人怎么说的,都不能代表他秉持着讨伐朝廷的想法。

  连檄文都不发,你说个鸡儿说啊!

  李筌这番话可谓是一针见血,把方重勇不方便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现在转了一圈问题又回来了。

  李正是为了发檄文,才需要方重勇的鼎力支持,无论是精锐的银枪孝节军,还是宣武镇六州,都可以极大加强他的实力。

  然而,不发檄文,方重勇又表示不知道永王在此商议“大事”,究竟只是发发牢骚呢,又或者只是随便闹着玩呢?

  依旧不肯表态鼎力支持。

  这样就陷入了“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循环。

  韦子春与李再次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事情果然朝着最不想看到的方向在发展。

  方重勇就是油盐不进,只要李不给承诺,他就一直打太极,不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这时候,谁求着谁,谁离不开谁,就变得举足轻重起来。

  方重勇的选择很多,而李的选择却很单一,除了宣武镇和银枪孝节军外,他真的没有太多选择。

  谁更弱势,一目了然。

  其实,哪怕方重勇再傻,他看到李带着幕僚来了登州,也明白谁更着急了。

  既然已经来了,那肯定是李更急。无论这场谈判李耍什么花招,都无法掩盖这一点。

  “方节帅,如今大唐正值生死存亡之秋,请你务必助孤一臂之力,拨乱反正,除残去暴,重现大唐荣光啊!

  得你之助,孤便立刻举起义旗,发檄文讨逆!”

  李俯下身,对着方重勇深深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殿下快快请起。”

  方重勇连忙上前将李扶了起来。

  他握住这位皇子的双手说道:“弑父杀君,倒反天罡。李失德,不配为天子。某与银枪孝节军众将士,宣武镇治下百姓,皆愿意奉殿下为主,高举义旗,讨伐无道朝廷。”

  成了!

  李与韦子春绷着的脸立刻化开了,二人皆大喜过望!

  紧接着,方重勇又开口继续说道:

  “汴州富庶,四通八达,又是银枪孝节军的驻地。殿下不必回齐州了,明日便随下官前往汴州。登基大典,要开始筹备了,实在是耽误不得。”

  哈?

  李跟韦子春都吓了一跳,他们只是要举起义旗啊,这登基称帝又从何说起?

  “方节帅,发讨逆檄文是应有之意,只是,这登基大典是怎么回事呢?”

  韦子春疑惑问道。

  哪知道方重勇非常淡定的摆了摆手说道:

  “殿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

  追随殿下的人,也希望您是九五之尊,代天牧狩。这样从龙者才会越来越多。

  长安百官掩盖李暴行,助纣为虐,您又怎么能和他们妥协呢?

  您在汴州登基为帝,以此为根基徐徐图之,三年不成就五年,五年不成就十年。

  您安心,追随您的人受到封赏,他们也安心。

  如此进可以入主长安,退亦不失割据河南,岂不是两全其美?”

  无论是韦子春,还是李,都没想到方重勇居然把话说得这么直白,几乎是不加掩饰了。

  方重勇是生怕李驽钝听不懂话,直接连一块遮羞布都不要了,将诉求提了出来。

  你不登基称帝,跟着你混的这些人,他们的身份会不会很尴尬?

  不称帝,你能拿出多少钱来打赏他们?你又能出什么官职来封赏他们?你要以什么名义对掌控下的州县收税?

  如果你自己都只是一个亲王,只是担任天平军节度使的宗室近亲,那你又能给你的手下带来什么?

  你又有什么资格给他们封官?

  这可不是什么“拨乱反正”之类的口号可以糊弄过去的!

  哪怕是韦子春,此刻都不敢站出来反对方重勇的提议了。因为拒绝这个提议,就是背叛了永王麾下的幕僚群体。

  缓称王的话,只怕人心不服!

  “只要殿下同意,下官……不,微臣便要重建开封城,在汴州营建新都。开祭坛准备祭天仪式,拟定百官人选,并在此宣誓讨贼,发檄文昭告天下。

  殿下,您以为如何呢?

  这世间称呼为殿下的人太多,还是不如叫陛下顺耳。”

  方重勇直截了当的说道,也等于是开出了自己的条件。

  发檄文却不登基称帝,你发个鸡儿呢,长安那边下个圣旨,你的手下就要跑光了!

  方重勇给李指了条“明路”。

  “如何?”

  李凑到韦子春耳边压低声音询问道。此刻他的内心极为复杂,而后者心中也是天人交战。

  不得不说,方重勇的提议,真是打在了七寸要害之上。

  大家跟着李混,虽然口中叫着“殿下”,其实都是希望混个从龙之功的。要不然,当一个亲王的幕僚,能施展什么抱负,又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李不称帝,长安那边一道圣旨下来,给李身边的臣子封官,到时候谁还愿意留下来呢?

  或者说以什么名义留下来呢?

  “殿下,方节帅之言……确有道理,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韦子春小心翼翼的说道。他已然明白,如今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再也无法回头了。

  既然要上,那就抛去一切杂念,勇敢的上吧!

  犹豫只会败北!

第567章 盐之战

  谈妥了,又好像没谈妥。

  会面过后,永王李一行人,被方重勇安顿在登州府衙内的某个客房。除了不知情的李白外,其余二人都是面色纠结。

  为了避嫌,李白自顾自的去海港欣赏月色,寻找作诗的灵感去了。只剩下李与韦子春二人,在客房内大眼瞪小眼。

  “子春啊,你说方清这是什么意思呢?”

  望着桌案上铺开的一张长长的名单,李面容苦涩,又悲又怒。

  这是一张人事任免的名单,上面写着人名与官名。

  方重勇对于麾下亲信的安排在这张纸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都是他自己地盘上的关键职务。也就是说,将来李如果想要安排“自己人”,已经没有多大操作空间了。

  当然,这也只是暂时如此。因为一旦政权壮大,肯定会有新地盘,到时候李也可以找机会安插自己人。

  此消彼长之下,谁会笑到最后,也是两说。

  “殿下,方清让我们去汴州,说是准备让殿下在那里登基,顺便营建皇宫。可是汴州却是他的老巢,银枪孝节军只怕会顺势变成禁军。

  这些人将来会不会尾大不掉……难说得很。”

  韦子春轻叹一声,不无遗憾的说道。

  这种情况当然在他意料之中,谁让李不会带兵呢!皇帝不会带兵,就必然受到统兵大将的掣肘啊!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方清胃口太大了,孤有些不服气。”

  李无奈摇头,这张纸上写的,哪里是什么封赏名单啊,这是方重勇在规划自己的基本盘!

  想想也是,负责打生打死的是方重勇和银枪孝节军,别人凭什么不卡着重要的职位,而要给你这个在后方吃喝玩乐的亲王做嫁衣呢?

  “你现在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李看着韦子春沉声问道。

  “殿下,您期待的那种办法是没有的。

  但微臣还是要说:您是君,他是臣。

  就算那方清想做曹操,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时间在殿下这边。无论他怎么大权在握,对外宣称的名号,始终都是您这个天子,而非是他这个兵马大元帅。”

  韦子春硬着头皮说道。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因为人心是会慢慢变化的。大唐的号召力,也会越来越弱。

  时间真的站在永王这边么?这话,大概也就安慰一下平日里就时常躁动的李吧。曹孟德也好,司马懿也罢,前人的例子数不胜数,就在那摆着呢。

  韦子春明白,李心意已决,劝是劝不动的。哪怕方重勇的提议是一杯毒酒,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永王大概也只能捏着鼻子饮鸩止渴了。

  韦子春觉得,方重勇麾下有六个州,再加一个新近控制的登州(只控制了登州西部,东部还有两县没有掌控),这就有七个州了。

  李控制了三个州,银枪孝节军从登州返回汴州,沿途没有控制的州县,也可以顺路控制下来。

  这样李便名义上掌控了十几个州。

  足以裂土封王了。

  所以方重勇的谋划其实也不无道理,没有大义名分,怎么管理这十几个州的地盘?

  先让李在汴州登基称帝,这样就有了正统的名义,无论是方重勇手下也好,还是李的幕僚团也罢,都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获得封赏。

  起码是官位上的封赏。

首节上一节736/8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