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22节

  即便从十三岁算起,十年之后姑娘也二十三了,属于老姑娘了啊。

  对了,后世似乎十八岁才算成年,很多工作要成年人才能做,那岂不是要让姑娘家等到二十八?

  如此推测,后世男子若无父母出钱帮助,只怕都只能娶比自身小好几岁,乃至小十岁的姑娘才行吧?

  唯有老朱、朱标等少数人听了朱檀的话直摇头。

  朱标道,“十弟,月入二十余贯,已经是颇高的工资了。可即便如此,还需要攒十年工资才能攒下结婚的最少花费,这显然结婚花费过高,并不合理。”

  朱檀一时依旧难以理解,干脆问刘宽:“老师,后世月入一万的人很少吗?”

  刘宽苦笑了下,道:“此事鲁王殿下继续看视频就知道了。”

  说完,刘宽触屏继续播放该视频。

  “当我们从互联网世界抽离,便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火车票硬座和卧铺仅仅相差一百元,还是有大量人选择硬座。很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仍有一半的家庭没能实现火车票自由。”

  “2023年,青桦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13321元,相比2019年少了1万多元,近乎腰斩。”

  到这里,刘宽不得不插嘴说一句,“青桦大学是后世新朝顶尖学府,大概相当于我们如今打造的京师大学。”

  听这话,朱檀等人终于对月薪一万是个什么概念有了点谱那青桦大学汇聚的必然都是后世顶尖士子,可即便是这些人,平均月薪才一万三,那么普通人月薪只怕离一万差距不小。

  “微博上一则‘离职博主集体回去上班了’的帖子遭到6000万人围观、讨论。”

  “事实证明,这几年对普通人而言,光是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好好的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听阿婆主讲述了后世2020年以后打工人所面临的困境,老朱、朱标的等人都颇感意外。

  在他们看来,后世科技那么发达,百姓竟然也会面临“生存危机”,真的很难让人理解。

  “近期,各大招聘平台相继出现人事奇葩爆料:月薪八千,年龄放宽到60岁,依旧找不到员工。”

  “而另一边呢,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79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人才市场遭遇供需断崖式崩溃的困境,最大问题,就是大学生过多,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老朱、朱标虽然去年就从刘宽那里得知了后世大学生的数量,可此时再听一年毕业近1200万大学生,依旧替后世新朝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那可是近1200万上了一二十年学的士子啊!

  若是往前算,平均每年都有一千万左右,岂不是已累积了上亿这样的士子?

  这么多士子,怎么可能都给一份像样的、体面的工作呢?

  即便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没工作,那对朝廷而言也是极大的隐患吧?

  在老朱、朱标等人思考着这些问题时,视频深入讲解了后世打工人面临的形势。

  “例如,毕业后选择继续学习的大学生持续增长,增幅达32.6%;应届毕业生自由职业、慢就业的比例相比2023年持续上升。”

  “继续学习的原因,表面上是这代年轻人自我教育要求的提高,实际上是年轻人发现,同样的学历水平,相较于五年前的毕业生,已经找不到同等薪资的职位了。”

  “学历在贬值,你需要更加内卷才行”

  这段话中因有些个老朱等人难理解的词,如自由职业、慢就业。

  可等到后面,又冒出好几个他们一时难理解、细琢磨又耐人寻味的词,如:游学、间接性就业、全职儿女等。

  随后,视频话题又从大学生就业丝滑地转向一个名为“外卖骑手”的职业,表示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去当外卖骑手了。

  看到这里时,老朱一家的部分人就忍不住想:外卖骑手是个什么职业?竟然让读了一二十年书的后世士子纷纷涌入?

  尤其是在他们看到视频中出现一大片身穿黄衣、头戴黄帽的人时,这种猜测就更离谱了:黄色衣衫可是皇家才能穿的,后世该不会将这些找不到工作的士子都当皇族宗室供养起来了吧?

  然而,随着视频的继续,几乎所有人都露出了惊愕的表情,意识到事实与他们的猜测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都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这些身披黄袍的外卖骑手之工作,竟然是从酒楼食肆等地方,将酒菜等货品送到客人家里!

  “哈哈,这不就是店小二嘛?”朱一时没忍住,笑出了声。

  被朱元璋瞪了眼,他的笑声才戛然而止。

  但朱元璋也皱起了眉,没想到后世竟有许多士子干起了类似店小二的工作。

  虽说为了赚钱,做什么工作都不寒碜,可想到那些都是读了一二十年书的人,他就觉得可惜。

  然后让老朱一家子更惊讶的内容来了。

  “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范围内共有745万名外卖骑手,其中本科生有17万人,研究生比例也接近6万人。”

  “而到了2024年,单单该平台的注册骑手就达到了1300万,翻了近一倍!”

  “而薪资的中位数则只有7096元,相较于2023年的9400元降低了25%。”

  “我们暂且不论这份公开数据的水分多大,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便你脱掉了孔乙己的长衫,你的腰依旧直不起来。”

  “对于普通人而言,门槛最低的工作已经趋于饱和了。而被就业困境困住的不止年轻人,还有35岁后面临失业的中年人”

  看到这里,朱元璋忽然心里一突,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或者说推论:后世似乎麻烦大了啊。

  可随即他心里又疑惑:从刘宽那里了解的情况看,后世新朝各方面已经做得够好了,怎么还出现这么大麻烦?

  是只新朝如此,还是后世各国皆如此?

  第二更。

  晚安!

第387章 后世之事难说,迈入理想社会

  在朱元璋思考时,视频还在继续。

  “你以为的退路,其实已经有一亿人在卷了。”

  “最近我被朋友拉去看了《逆行人生》,讲的就是一个类似的故事”

  视频接下来的几分钟,便都是逆行人生为材料,针对后世就业问题的谈论,算是让老朱、朱标等人进一步了解了外卖骑手这个身穿黄袍的职业。

  待视频放完,便是朱元璋也沉默了几息,才开口说话。

  “刘宽,后世就业问题真有视频中说的这么严重?”

  刘宽沉吟了下,道:“微臣觉得,得看怎么想,或者说怎么去生活。”

  朱元璋眉头微动,“哦,此话怎讲?”

  刘宽当即将后世人们对待工作、生活的一些看法讲了。

  他最后又举个例子,道:“比如在工厂打螺丝,时间久了,人会有种精神麻木的感觉,最主要的是没什么上进的空间。”

  “对于这种工作,微臣的上一辈还好,觉得有钱赚就行。”

  “可年轻人却越发难以适应这样的枯燥乏味又没有前途的工作。”

  听到这里,朱元璋依旧觉得难以理解。

  在他看来,能赚到钱就行,枯燥乏味些又怎么了?

  至于精神麻木、摧残身体如果说是像金陵纺织厂女工那种工作,他并不觉得会让人精神麻木,也不觉得怎么摧残身体。

  修城、修路、修河道沟渠的徭役,那才叫累,时间久了才会摧残身体。

  ‘如此看来,后世就业问题也没那么严重嘛。似乎是后世人对工作要求太高了,才显得严重?’

  刘宽接下来的话,似乎也佐证了朱元璋这一想法。

  “其实并非所有年轻人都不愿进工厂,事实上,后世为了赚钱养家,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乃至大学生进了工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只不过这部分人很少在网络上发声,他们太过低调,没什么存在感,甚至社会目光都没怎么聚焦到他们身上过。”

  “反而是那些放弃稳定工作,去做视频博主、主播等自由职业,做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的人,在微臣来大明前的几年中,聚集了不少社会目光。”

  “另外,后世新朝有14亿人口,除去不能工作的老人、小孩,也还剩八九亿人。就算真有一亿人没工作,也只占八分之一。”

  “事实上,就微臣了解,很多人只是暂时性失业,过段时间就会找到工作;还有人是选择性失业,并非找不到工作。”

  听刘宽讲到这里,朱标疑惑道,“按妹婿这么说,方才的视频阿婆主岂非在危言耸听?”

  刘宽再次摇头,“并不算危言耸听后世人找一份可以让自己乃至让家人吃饱穿暖的工作,是很容易的。”

  “但是,想要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进而让家人过上当前意义上幸福的生活,绝不容易。”

  “另外,在微臣来大明前的三四十年,整个社会都呈现一种不断向上的态势。”

  “比如说,一个人即便每月只赚三千块钱,那么他就敢花三千甚至四千。因为他有信心,下个月继续赚到三千,甚至更多。”

  “但在微臣来大明前的四五年开始,全球经济都开始疲软,各国都受到了或轻或重的影响。”

  “一些公司裁员,还有一些公司、工厂降低了薪水,经商赚钱也变得困难,甚至容易亏钱这就让人们赚到钱的信心降低。

  听到此处,老朱一家子但凡能听懂一些的,都不禁沉思起来。

  刘宽担心老朱、朱标不懂,便又道:“其实这类开始时看似影响不严重,但若不能解决,最终给国家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问题历朝历代都有。”

  “以历史上的大明为例,早在宣德之后,朝廷就意识到卫所军制、匠户制、宗室政策的一些弊端,并尝试进行一些改革。”

  “如天顺年间,工匠逃亡数万人,朝廷一方面招抚,一方面又严捕逃亡匠户发往卫所充军。”

  “待到成化年间,见该问题进一步严重,遂下令轮班匠可折银代役,住坐匠也可出钱雇人代役。”

  “即便如此,匠户体制也对大明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大明中后期,朝廷军备质量都变得很差,很多军队干脆向民间订购,这就进一步加速了将门势力的形成。”

  “等到天启朝、崇祯朝,朝廷甚至以购买西夷的枪炮为主若非匠户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何至于此?”

  听了“匠户制”这个早就搞明白的例子,老朱、朱标终于对后世“就业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但老朱听了“匠户制”的例子却有点不爽匠户制是有很大缺点,但他不是让改了么?

  在朱元璋心中如此想时,却听刘宽问:“陛下可听太子殿下转述过微臣所讲述的人工智能所导致的全球失业潮之事?”

  “听过。”朱元璋笑了下,“后世本就就业形势严峻,再有那人工智能的出现,问题只会更严重吧?”

  刘宽也笑了下,道:“其实后世人们讨论此事时,认为还有种可能新朝因人工智能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再次大发展。”

  “若是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再引发能源、材料方面的重大科技突破,比如说实现可控核聚变,那么新朝也许会向理想社会迈进一大步。”

  朱元璋好奇,“何谓理想社会?”

  刘宽道:“人们不仅没有了饥寒之忧,也不必再费心费力地赚钱养家,房子、车子,婚姻及孩子的教育都可以得到满足。”

  “如此,人们就不必为了养家而工作、忙碌,可以去追求各自的爱好和理想。”

  “比如说,某人喜欢画画,那么不论他画画是否能赚钱,都可以一直研究画画。某人喜欢做衣服,哪怕他做的衣服不受欢迎,只要他愿意,就可以一直做下去。”

  “诸如此类。”

  闻言,不论是朱标、朱等男子,还是马皇后等女子,都露出神往之色。

  朱元璋先也是眼睛发亮,随后却摇了摇头,道:“咱虽不知那人工智能究竟有多厉害,但还是觉得你口中的理想社会不太可能实现。因为你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人心不足!”

  刘宽沉默。

  因为他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的话很有道理。

  即便科技再次大发展,可只要有人,就会有欲望,有人想分个高低,有人想管制他人,有人想获得远超他人的财富。

  人心便是如此,欲壑难填。

  回过神来,刘宽觉得这个问题再讨论下去也没意思了,便道:“陛下,咱们看电影?”

首节上一节322/4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