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129节

  若是以前,区区卫王万不能引得满朝文武如此上心。

  但此番卫王在江南的所作所为,已经清晰地向所有人展示了,他有那个能力,成为这场储位之争中的一方,而不是只能远远旁观的看客。

  而他,似乎可能也有那个意愿。

  不论是楚王党、齐王党,甚至前太子党,包括中立之人在内,都在关注着卫王的下一步。

  这涉及到他们的前程,他们的利益,以及他们的选择。

  卫王的下一步,在今日这场朝会上,便会初见端倪。

  时间缓缓过去,当政事堂的相公们陆续抵达,一阵马蹄声也悄然响起,一道身影干脆利落地从马车上走下。

  熹微的晨光中,身形挺拔如松。

  “老六!”

  卫王刚刚站定,身后齐王的马车也到了,齐王跳下马车,匆匆上前,一把搂着卫王的肩膀,“昨晚睡得还好?”

  卫王微笑点头,“有劳齐王兄挂念,尚可。”

  齐王忽然声音一低,附耳道:“今日你就瞧好吧,哥哥我绝不亏待你!”

  卫王正要说话,楚王的声音在几步之外响起,“老六。”

  卫王趁机转身,恭敬行礼道:“见过楚王兄。”

  楚王上前,扶着卫王,顺便伸手抚平了他被齐王弄起的肩头褶皱,“知道你刚回京,事务繁多,故而未曾打扰,明日我在府中设宴,为你接风,不许拒绝啊!”

  齐王腆着脸上前,“那我也要去,楚王兄家别的不说,宴会还是可以的。”

  楚王微笑点头,也没拒绝,“好。”

  看着这一幕,许多人已经在脑海中脑补出了许多故事和场面,心潮澎湃起来。

  这些日子随着三国的热传,不少人都已经在心头用魏蜀吴来套起了这三位。

  楚王自然是一统北方的曹操,如日中天,势力之大,无人能出其右;

  齐王便是那坐拥江东之地的孙氏,财大气粗,割据称雄;

  至于卫王嘛,就只能是那颠沛流离的刘备了。

  江南一战,就仿佛是刚刚三顾茅庐寻得卧龙之后的火烧博望坡。

  算是有了一场小胜,可依旧实力弱小,连个根基都没有。

  而且,他的“卧龙”是何等成色,还依旧未知,前路更是茫茫。

  不过,正因为有了这番演义,让很多人瞧见了刘备的潜力,莫名又对卫王多了几分信心。

  就是不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到底会如何发展。

  人群中,定国公和安国公对视一眼,默默点头。

  在文武百官的浮想联翩中,掖门打开,百官入宫,到殿中站定。

  “陛下到!”

  随着童瑞一声尖厉的高呼和群臣山呼万岁,这场许多人瞩目的朝会,拉开帷幕。

  

  感谢【老贼的粉丝郁金香】、【饭后开胃小橘子】二位读者老爷的打赏。

第156章 中京令!

  “父皇,儿臣奉命,巡抚江南,现平安返回,上殿复旨,将此行文书奉上,请父皇审阅。”

  朝会一开始,卫王便直接出列,朗声开口。

  那清亮的声音,挺拔的身姿,仿佛松林之风,在朝堂中,刮起一股往日少见的英武阳刚之气。

  天德帝的表情不见喜怒,从童瑞手中接过卫王的奏本,打开看了几眼,便随手放在了桌上,淡淡道:“差事办得不错,此番辛苦了。”

  瞧见这一幕,许多非楚王、齐王党的大臣都有些替卫王感到不平。

  他这次可是只身入龙潭虎穴,替陛下拔掉了南京省巡抚和苏州知府两颗钉子,歼灭了一股数量不小的倭寇,从苏州向内帑输送了据说千万两之巨的财货,每一项,都足以大赏的,陛下竟就这么轻轻揭过了?

  这些人中,前太子党众人更是心头悲愤难明。

  对于太子的骤然薨逝,朝廷的最终定论是偶然风寒,但他们有着他们自己的猜测。

  不论具体猜测为何,矛头都指向了江南。

  对于卫王能在江南主动亮剑,最终还大获成功,扯下江南一条臂膀,他们都有种同仇敌忾的激动。

  而对于卫王将主战场放在太子当初离开江南的最后一站苏州,虽然卫王从未说过其中的考量,也可能有别的原因,但他们心头也有几分沉默的感动。

  所以,面对着陛下的不公,终于有一个前太子党的官员不顾可能得罪楚王而招来打击的隐患,忍不住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卫王殿下巡抚江南,劳苦功高,江南涤荡,贪腐肃清,百姓皆颂皇恩,当以厚赏。”

  天德帝淡淡道:“爱卿有何提议?”

  那前太子党官员讷讷道:“唯陛下圣心独断,臣不敢擅言。”

  天德帝轻哼一声,仿佛在说,既是朕圣心独断,你跳出来说什么?

  就在这时,齐王却出列道:“父皇,儿臣也觉得卫王此番奔波半年,成果斐然,当有厚赏以彰显父皇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之意。儿臣觉得,以卫王之能,当可出任朝中六部的部堂官。”

  这话一出,许多人都暗自挑眉,心头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联刘抗曹的说法。

  但旋即,曹操,哦不,楚王竟也站了出来,“父皇,儿臣也认同齐王的说法,此番卫王劳苦功高,江南清而不乱,官吏肃然,百姓归心,卫王当有大功。儿臣认为,卫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不如让其做一任巡抚以历练,也算人尽其才,可为父皇分忧。”

  朝堂上的都是人精,让卫王去做一任巡抚,看似给足了待遇,还是封疆大吏,但问题是,那就得滚出中京。

  能力手腕势力强如唐太宗,争储的时候都得坐镇长安,不敢动弹,卫王如果离开了权力中枢,自然也就不要再想那些事情了。

  定国公和安国公闻言默契地低头不语,心头却已经觉得,不管从陛下的态度,还是齐王、楚王的建议,凌岳所说的齐政的谋划怕是没有什么实现的可能了。

  看着两个“喜爱”的儿子开口,天德帝的脸上也少了几分方才的漫不经心,多了几分严肃,“所以,你们二人都觉得卫王此番立了大功?”

  齐王和楚王齐齐答应。

  天德帝笑了笑,“如此,倒确实显得朕有些小气了。”

  他看着卫王,“卫王,你可有什么要求?”

  早得了齐政吩咐的卫王,神色平静,依旧身躯挺直,“儿臣身为皇子,替父皇分忧,乃是本分,身为大梁子民,为朝廷解难,亦为应当。不敢奢求。”

  听着这样的话,不少朝臣的心头都暗自一叹,这心性,如何成得了大事!

  但却有少数人,望向卫王的目光,悄然凝重了起来。

  “为朕分忧。”

  天德帝念叨一句,“说起来,朕眼下,倒还的确有个忧虑。”

  他忽然抬头,目光扫向群臣,“中京令何在?”

  中京令这三个字一出,让定国公和安国公瞬间心跳都漏了一拍。

  两个平日里不动如山的老狐狸都忍不住在朝堂上悄然对视了一眼。

  不会吧?

  真的这么神?

  中京令连忙闪身而出,“臣在。”

  天德帝淡淡道:“朕记得,你数日前便答应过朕,三日破获飞贼案。”

  中京令扑通一声跪下,“臣无能,请陛下降罪。”

  这个时候,皇帝公开提起这种话,争辩是没有意义的了,跪得麻利一点,姿势谦卑一点,还能少受点罪。

  “你的确有罪,但念在你这么多年兢兢业业的份儿上,不治你罪了,让贤吧。”

  天德帝挥了挥手,看向卫王,“齐王说,以你之能,可做六部堂官;楚王说,你之功劳,堪为一省巡抚。不知,你可愿替朕做一任中京令,还中京百姓一个安心之城,让朕躺在这城中也能睡个好觉?”

  定国公的喉头滚动,悄然咽了口口水。

  他娘的,这东西,真的神了!

  安国公也同样感觉到不可思议。

  这就好比如果你看见一个人饿了,又捡到了二两银子,你猜他要去吃饭,这不稀奇;

  但你若能猜到他不吃饭而是去赌场搏一把大的,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卫王挟江南之功而任中京令,这真的极不寻常的思路,偏偏还能被齐政算准,这份谋算心思,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了!

  看似平静的卫王心头,实则也充满了震惊。

  他虽然已经对齐政言听计从,但靴子总是要落地才能安稳的。

  当看着在他眼中从来都是高高在上,神秘不可揣度的父皇,居然真的被齐政猜中了心思,他心头在震撼之余,便是巨大的喜悦。

  喜悦跟着便催生出了万丈豪情。

  有这样的人辅助,自己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回父皇,儿臣没有异议,能为父皇分忧,为朝廷出力,儿臣万死不辞!”

  卫王铿锵有力的话,在朝堂响起。

  天德帝看向众人,“诸位爱卿呢,可有异议?”

  齐王看了一眼卫王,心头暗自琢磨着,如果卫王当了中京令,自己好生拉拢一番,也能是自己一大臂助,便没有再开口。

  楚王微皱着眉,有些搞不明白父皇这一手的目的何在。

  想不明白,他便不会擅自行动。

  左右一个四处受气的中京令,又不是城防军巡防营统领,无关大局,也没说话。

  至于政事堂诸相,他们哪怕心头有些倾向,那也是要等到关键时刻才出手,断不至于在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胡乱表态。

  甚至他们更关心的,是现任中京令接下来将何去何从,去取代谁,去帮助谁,或许这又将是一次暗流涌动的斗争。

  在满朝的静默中,此事就这么顺利地定了下来。

  “卫王,切莫辜负朕的厚望,你初接手,朕给你一旬的时间,破获飞贼案,让惶惶不安的中京百姓可以安心生活!”

  “好了,今日就这样吧!”

  随着天德帝淡淡一语,童瑞高呼一声,“退~朝!”

  转身离开的百官队伍中,定国公和安国公如往常许多次一样凑在一起,对望的眼神中,都带着浓浓的震惊。

  “怎么说?”安国公低声道。

  定国公深吸一口气,“跟那小兔崽子商量商量。”

  “你去便是。”

  “嗯?”

  安国公坦然道:“既然那人这般聪明,我没什么意见。凌岳那小兔崽子肯定会嚣张嘲讽,我就不去受那个气了。”

  说完,大步走开,留下定国公独自在风中凌乱。

  卫王府,齐政坐在房中,慢慢地翻阅着乔三送来的一件件情报,一个旁人看不见的中京城在他的脑海中,渐渐成型。

首节上一节129/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