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130节

  乔三坐在对面,不时回答几句齐政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他这个久在中京的人来说并不是问题,但让他有些意外的是,齐政问问题的角度。

  比如看见一个官员私自养了一个小妾在府外,乔三能想到的是,夫人善妒,娘家实力强,顶多灵机一动,再能琢磨到小妾的身世,有没有什么哥哥弟弟可以拉拢当把柄之类的;

  但齐政一开口问的便是这个官员的官声和升迁可能、家中子嗣情况,以及是谁操办的此事,这院子曾经和当前的户主是谁,常常把乔三问得下不来台,只能默默记下,回头再去查询。

  就在乔三被问得汗流浃背的时候,秦先生走了进来。

  齐政主动笑着给秦先生倒了一杯茶,“秦先生辛苦了。”

  秦先生没有回答,径直在桌旁坐下,“你真的觉得搜集中京府衙的消息有意义吗?”

  听着秦先生有些不善的语气,乔三连忙打着圆场,“秦先生,这是殿下的意思,你不必.”

  秦先生直接伸手一止,直勾勾地看着齐政。

  齐政朝乔三示意他别着急,笑着看向秦先生,“其实秦先生真正的问题是,殿下是否能真的出任中京令,对吧?”

  秦先生点头,“对朝廷,我比你熟悉,殿下立下如此大功,怎么可能只给他一个品级一般且还四面受气的中京令?”

  “四面受气的另一个角度,是不是与各方都能有牵扯?”

  齐政淡淡一笑,“秦先生或许懂朝廷,但你不懂陛下。”

  “黄口小儿,狂妄!”

  秦先生忍不住动怒,拍桌怒喝。

  房门口,田七的声音冷冷响起,“秦先生,注意你的态度!”

  经过江南一行,现在的齐政,让田七拔刀把楚王或者齐王宰了,他都不带犹豫的,更何况还有卫王的亲口吩咐。

  被以前对他十分恭敬的田七这么一吼,秦先生神色陡然一滞,生出一股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悲凉。

  就在这时,一个护卫匆匆进屋,“殿下回府了!”

  秦先生当即神色一振,看着齐政,哼了一声,快步走了出去。

第157章 纵论未来,府衙赴任

  房间中,乔三看着齐政,安慰道:“齐公子,秦先生他就这脾气,有时候连殿下都.”

  齐政笑着摆了摆手,“走吧,咱们也得去恭贺一下殿下。”

  府门口,匆匆赶出来的秦先生见到了进府的卫王。

  他焦急问道:“殿下,结果如何?”

  卫王却没回答他,而是平静道:“进去说。”

  秦先生这才连忙反应过来,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赶紧跟上。

  一路上,他的目光悄悄瞥向卫王,试图从他的脸上找到些支撑自己质疑的蛛丝马迹。

  当卫王来到房间,齐政已经站在房门口,乔三和田七一左一右陪着。

  齐政振袖一礼,“恭喜殿下。”

  卫王哈哈一笑,上前把着齐政的手,走进房间,笑着道:“你就不怕你猜错了?”

  齐政笑着道:“殿下脚步虽快,但并不慌乱,神色之中也颇为镇定,显然是没有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

  卫王忽然后退一步,朝着齐政郑重一拜。

  齐政连忙扶住,“殿下这是做甚。”

  卫王一脸郑重道:“我才疏学浅,根基浅薄,何德何能,得你辅佐。誓言说多了倒显得虚假,今日在场之人都可见证,今后若有兔死狗烹之举,人神共弃!”

  齐政摆手笑着道:“殿下之心,在下了然,否则也不会尽心谋划。不过现在,殿下还是先说说朝会的情况吧。”

  卫王点头,领着众人坐下,便将朝会情况一一说了。

  当听见陛下果然将卫王任命为了中京令之后,乔三看向齐政的眼神充满了钦佩,田七与有荣焉地挺了挺胸膛,唯有秦先生如遭雷击般身子一垮,一脸的难以置信。

  怎么可能!

  他才十六岁啊,而且那可是陛下啊,他怎么能连陛下的心思都猜得到!

  而且,中京令这是什么玩意儿,跟自家殿下半点不挨着啊!

  就在他心头翻腾着各种念头,甚至幻想着此事会不会还有变数的时候,门外响起一声高呼,“圣旨到!”

  卫王连忙起身,命人摆上香案,领着王府众人跪下听旨。

  亲自来传旨的童瑞取出圣旨,展开念道:

  “天德十九年秋九月癸未,大梁天德皇帝诏曰:朕闻褒有德,赏至材,皇六子靖,忠君卫国,力奋勇,聪颖机变。歼倭寇于苏州,平祸乱于江南,肃贪腐之毒,足内帑之需,朕甚嘉之。迁中京令,即日赴任,钦此。”

  “儿臣谢父皇隆恩!”

  卫王接过圣旨,对童瑞亲切地笑着,“童公公难得前来,不妨饮茶歇息片刻。”

  童瑞微笑道:“恭喜殿下,不过宫中事务繁多,老奴就不多叨扰殿下了。”

  卫王点头,从袖中滑出一张银票放进童公公手中,“母妃在宫中,多劳童公公襄助,昨日入宫还曾与小王提起,在此谢过公公。”

  童瑞笑眯了眼睛,“都是老奴应该做的,那老奴就多谢殿下赏赐了。”

  “童公公言重了。”

  卫王亲自将童公公送出了府门,而后才回到了房间。

  一坐下,他便看着彻底麻了的秦先生,开口道:“秦先生,昨日让你做的准备,如何了?”

  问了两声,秦先生才反应过来,连忙汇报了自己的所得。

  他也在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失了智,自作主张地不去行动。

  听到秦先生的汇报,卫王其实也暗自松了口气。

  眼下秦先生心头有些想法,他是很能理解的,他也不想对这位也算尽忠劳心的旧人施展雷霆手段,但若是因此将情绪置于派系利益之上,他也决不能容忍。

  汇报完毕,秦先生看了一眼齐政,斟酌着语气道:“齐公子,非是在下质疑你的能力,而是就算你猜对了陛下的心思,但这中京令却并非是个好去处啊?”

  齐政并未直接回答他,而是轻声道:“秦先生方才有没有注意到朝堂之上的一个细节?”

  “什么?”

  “第一个站出来为殿下说话的人,是曾经的太子詹事。”

  秦先生皱眉,“意思是,前太子的人,会支持殿下?”

  齐政开口道:“不是支持,是有好感,可以支持。”

  他站起身,“既然殿下已经确认将出任中京令,马上就要赴任,我们就趁机将事情说清楚吧。”

  他看着卫王,“殿下以为,陛下当初让你出巡江南,是看重吗?”

  卫王摇了摇头,“准确来说,应该是考验吧。”

  齐政点头,“不错,成了,那就值得进一步的看重,不成,那就说明扶不上墙。虽然江南情况很难,但以殿下当时的情况,是没有资格去嫌弃考验难度的,轻松的任务,那都是楚王、齐王这些受宠皇子的,殿下想要脱颖而出,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卫王嗯了一声,显然对这一番话十分认同。

  “当殿下在江南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大胜之后,陛下才会愿意倾注更多的心血,施加进一步的考验。而同时,殿下在江南的成功,也赢得了前太子余党的关注,他们不会立即聚拢过来,他们也要看看殿下的本事。”

  “总结起来,陛下的考验和前太子党的关注,都会聚拢在一件事情,那就是殿下能不能当好这个中京令。”

  “殿下能做好这个四面受气的中京令,那就能向陛下证明自己学习和处理政务的能力,能够获得陛下的进一步认可,同时也值得前太子党的押注。”

  “这一切,都发生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这是谁都无可辩驳的事情。”

  “总而言之,便是一句话,这是殿下的考验,也是殿下的机会。当好这个中京令,陛下会进一步看重,前太子的势力也会前来投靠,殿下便能真正成为这场储位之争的一极。”

  一席话,既解答了秦先生的疑惑,也让众人对前路彻底清晰,心潮不由澎湃起来。

  卫王缓缓点头,“但要当好这个中京令,并非一件易事。比如,首当其冲的麻烦,就是那个让前任中京令丢掉了官帽的飞贼案。”

  提到飞贼案这三个字,众人的神色都悄然一黯。

  是啊,那飞贼三日之内连续作案八起,神出鬼没,前任中京令将近一个月大索全城搞得鸡飞狗跳都毫无线索,最终在陛下震怒之下丢官去职,如今卫王一上任就要直面此事。

  如果破不了案,不说颜面,先前齐政所描绘的伟大宏图便都只是泡影。

  齐政微微一笑,“诸位勿慌,此案,我已有线索。”

  “什么?”

  这下就连卫王都惊了,看着齐政,瞳孔巨震。

  片刻之后,卫王走出了房间,脸上依旧残存着几分震撼。

  乔三跟在他身旁,忍不住低声道:“殿下,齐公子莫不是天上下凡的神人?”

  卫王笑了笑,“那不正好?”

  乔三点头,“是啊,那不正好。”

  “去将秦先生请过来,我有话对他说。”

  片刻之后,卫王等到了秦先生的身影。

  还没等他开口,秦先生就主动道:“殿下,先前是在下心胸狭隘,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请殿下放心,今后在下定不会再与齐公子争论长短。”

  卫王微微一笑,“秦先生跟着本王,已经有五六年了吧?”

  秦先生轻叹一声,面露回忆,“是啊,在下辅佐殿下数年,未得寸功,如今齐公子只是初入殿下门下,便能让殿下之境遇有着天翻地覆之变,人与人,的确不能比啊!”

  卫王转身看着他,“汉太祖麾下,需要有运筹帷幄的张良,但也需要有精于内政的萧何。又或者咱们更谦虚一点,刘备的帐下,需要有丞相那样经天纬地的天纵之才,但同样也需要有刘巴这样能踏实任事的贤者。”

  他轻轻拍了拍秦先生的肩膀,“这是本王对先生的期许,不知先生可否认同?”

  秦先生躬身一拜,“在下多谢殿下指点,定当竭力,以全殿下信任!”

  远远的,齐政站在一处墙角,和田七一起看着这边的情况,微微一笑。

  田七笑着道:“还是公子厉害,这么快就让秦先生心服口服了。”

  齐政转头看着田七,“一会儿与我去中京府,我如果给你一个眼神,你就帮我做一件事。”

  田七当即胸脯一拍,“什么事儿,公子尽管吩咐!”

  齐政轻笑道:“没什么大事,就是去抽几记耳光。”

  一盏茶之后,一辆马车在十余名护卫的簇拥下,离开了卫王府。

  在经过一段路程之后,停在了中京府衙的大门前。

  在匆匆出门的中京令迎接下,卫王下车,领着齐政和其余护卫,昂首阔步,走入了中京府衙。

第158章 耳光战神的诞生

  皇宫之中,天德帝走在御花园中,去卫王府宣旨回来的童瑞伺候在一旁。

  天德帝负手而行,随意地开口问道:“卫王是何反应?”

  童瑞恭敬道:“卫王殿下给了老奴一千两的银票,说是感谢老奴在宫中对宁妃娘娘多有帮衬。”

  天德帝挑了挑眉,“没说杨进的事?”

首节上一节130/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