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亮剑搞军工 第238节

  “老李啊,你这算盘打得太精了。不过陆军的陆航配备固定翼战机,现在还不太成熟,单独成军你们很难创建起来战机的运维管理体系,况且要是单独成军与空军变成两套系统的话成本也太高昂了,”任重先是摇了摇头,后面却开了一个口子道,“等到后面我们理顺关系,把空军联勤机制创建起来后,战时将攻击机以大队方式临时下发到陆军集团军指挥的机制是可以考虑的,平时我们也可以试点联合训练,毕竟对于地面战斗,最了解战情的还是前线指挥员。”

  “不仅仅是陆军,后面的海军陆战队也要确保有强力的空中支援部队直接配合作战,我们最精锐的部队必须形成三位一体的战斗能力才能在未来战争中胜人一筹。”

  高打低才能打沙比,对于地面战斗来说,自己拥有随时可以调动的空中打击能力,打敌人就跟打傻子一样。

  海湾战争就淋漓尽致给大家演绎了这种高打低摧枯拉朽的战斗模式。

  号称世界第三大百万陆军和数千辆装甲面对高打低,被打得像傻子一样,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现在任重来到亮剑世界,当然希望自己东大的部队未来就保持这种绝对的战场统治权!

  这就不仅仅需要训练李云龙这样的尖刀,单纯从地面突上去敢于拼命,而是要从作战体系上面形成对对手的全面压制,不给对手任何反咬一口的能力!

  叶参谋和孔捷在一边听任重的话,一边陷入了沉思,这些年,任重虽然没有在军事方面提出什么大的举措建议,顶多就针对李云龙这块试验田来做工作。

  但是无论是合成化还是快速反应部队,现在都验证了任重的想法在新时期作战情况下极强的针对性。

  现在提出的三位一体打击体系建设,虽然说在过去也经常提,但是没有今天这样清晰提出来,在局部战斗中,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空军或者陆军在战斗,未来涉及的甚至还要包括海军方面的多兵种联合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做法是形成联合指挥部,通过联合指挥部来协同作战,但是这样的指挥效率对于大规模的战役是合适的,对于一个局部战斗,比如出动旅或者营级攻击群去攻击某个阵地,联合指挥部这个模式就非常的难以协调,这样的战斗可能在一个战役中太多了!联合指挥部的参谋再多也可能忙不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将空军某个大队或者小队配属到前线指挥官指挥下,那就更加高效完成前方战斗的空地协同,就像把炮兵、坦克集中到前线指挥员手中一样,空中轰炸、炮火覆盖、装甲冲锋和步兵占领可以通过前线指挥员一个人去指挥协调,这样的作战效率才是最高的!

  这是一个全新的作战思维转变。

  要实现这一切,首先要有一个完全融合多兵种的可靠通讯网络来畅通战情。

  现在的东大通讯技术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实现了这样一个战地三维通讯网络,特别是前沿。

  “嘿嘿,任老弟你有想法,就在咱老李这边试试呗,我们16军不怕折腾!”李云龙嘿嘿搓著手说道,在这种试验中,他可是吃了不少的甜头,啥好处都先拿到手,包括当初三蹦子大队也是一样。

  所以李云龙的16军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王牌。

  “我们18军也没有问题,任老弟,我们18军现在也增加了大量的大学生,在知识水平提升方面,完全消除了文盲,现在除了早期抗战的老兵底子,新入伍的我们都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知识这块不比老李的16军差。这试验田老是在一个地方试也不好,让我们18军也做做试验田。”孔捷在一边看这好事又要落到李云龙身上了,赶紧站出来争取道。

  现在都不争取,等尘埃落定,自己连汤都喝不上。

  “孔二楞子,你说的什么话,我李云龙难道把试验的事情搞砸了?你要不服气咱俩今天晚上酒桌上见见高低!”李云龙眼睛一瞪,对孔捷的插足很是不满。

  自己碗里面都还没有捞到,这旁边就伸过来勺子了!

  任重和叶参谋相视一笑。

  这两货都50多岁的人了,还保持著同当初在根据地的时候差不多的心态。

  不过也亏得是这样,16军、17军和18军现在都搞成了有数的强军。是随时拉出去都能战斗还能打赢的那种。

  自从李云龙把三哥邦邦打傻后,这些年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试试刀,谁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强,不过去前年快速反应部队远赴黑非来了一场万里取上将首级,不知道是对手太弱还是自己太强,总之把殖民地当局不好搞的毒瘤一下子切干净了。

  随著种植园自己安保力量的成立,从快反退役一些下来加入安保队,在歼灭了几个蠢蠢欲动的周边部落闹事的哈基黑后,种植园周边就显得非常的友好。

  让李云龙都很难再找到一个用武之地。

  毕竟东大的种植园是真来种粮的,通过当局在当地卖的粮食也非常公道,他们可以通过挖矿的方式,用更少的劳动就换来足够的粮食,这是完美多赢。

  所以没有那么不开眼的盯著种植园闹事。

  回到现场,随著众人的聊天,这次验收性质的试飞也在两架战机完美返回地面后结束了。

  超过半小时的空中战术动作和两架战机的协同作战演示,一切都非常的完美,经过了大半年的熟悉和练习,试飞员们对于新型战机强大的性能有了把握,现在操作起来如臂使指一样。

  现在东大版本的J-9和强-9都是经过了一定的改造,现在都是双座型战机,毕竟未来作战模式,一个人操纵战机飞行和使用武器攻击的话,现在的自动化水平还有点达不到,所以现在的火控系统和驾驶系统是相对分离的,前面的驾驶员负责驾驶战机,后面的辅助驾驶员既可以在危急状态下接管飞行,同时也负责操作火控系统作战!

  双座型A4天鹰攻击机(强-9攻击机)

  这种双座模式虽然增加了一部分战机的重量,但是现在有涡扇WS-9这款在现阶段算得上动力十足的航空发动机,多双座这点重量也没有什么事情。

  经过了这个大佬的验收,第一批试生产型的J-9和强-9正式开始开足马力生产,并且适配生产线装备。

  但是距离形成战斗力则还有一段时间。

  毕竟雷达电子系统和武器子系统的适配和熟练也是一个问题,根据修订的研制目标,这两款战机最终国内型号匹配的雷达将会是同一款全能型雷达,具备空战、反舰、对地攻击等功能。

  虽然说强-9仅仅是一款亚音速战斗机,但是现在东大面临的对手,真正开战的已经很难再是势均力敌的了,好多苍蝇一般的对手还是螺旋桨时代,有强-9这种可以带雷达引导导弹攻击的战机,很多时候就已经够用了。

  何况这款战机和J-9一样,一直都是陆基和舰载机两款发展,现在出来的陆基型号,紧接著就是舰载机型号的研发,将折迭机翼和拦阻装置加上后,基本上就齐活儿了。

  现在,短期内没有人可以在空中挑战东大了。(本章完)

第469章 收购碳纤维技术

  搞定了第二代战机的事情。

  回到主世界。

  任重在锦城同云龙汽车的梁晓峰在讨论新的产品发展。

  “我们的山猫全地形车准备上碳纤维?”梁晓峰听到任重的想法后,有些惊讶。“碳纤维在我们的汽车上面有点多余,把原来我们非常明显的相性价比优势抵消了。”

  现在山猫在黑非卖得还可以,众所周知好多黑非的公路修了和没有修区别不是很大,在北非卡大佐的故乡,现在正是热闹的时候,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新载具,10多万的山猫卖得飞起。

  而功能类似的透油塔坦途这种皮卡,虽然曾经风靡一时,是北非游击队的必备载具,在山猫问世后,适应地形更广,能力更强,但是价格却更低的山猫一对比,透油塔的坦途立刻就成为了昨日黄花,完全没有山猫来得有性价比。

  尼日利亚的云龙靠著组装这种车,一年出货都有上万辆,妥妥是小爆款。

  梁晓峰不知道任重为啥还要折腾。要知道碳纤维可比钢材贵多了,普通能用到车身上面的碳纤维都要贵4-5倍,一个车身全部采用碳纤维的话,可能需要5万到6万!而采用钢材车身的话,一辆汽车车身的成本费用大约为1万。

  这样一来,等于是贵了4、5万的成本。

  在梁晓峰的心目中,这样做有点得不偿失。

  失去了山猫的性价比优势。

  “老梁啊,你要有点追求。”任重笑了笑,没有直接反驳,“你看,我们的山猫现在卖得是可以,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现在说破天他就是一个低档产品,我们很难有品牌向上突破的机会对吧。”

  “你看,现在我们主打游击队市场,好像这个还不错,但是这些市场本身是不稳固的,更新换代也不会很快,毕竟游击队也没多少余粮不停更换载具。”

  “要想打出产品的高端来,我们最终还是要走差异化的路子,对吧?怎么走出来这个差异化,我们在主体结构方面还能优化这个产品吗?4轮,6轮还是8轮,我们都可以增加轮胎数量,增加车辆的载重能力和通过能力。”

  “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需要什么?他们买一个汽车,不仅仅是实用功能,如果图实用,那直接买我们的云龙农用车就够了,皮实耐用还经得起超载的折腾,名副其实的牛马。”

  “但是真正个人消费者,他们可能需要的是一辆既有内在实力,还要有外在逼格灵魂的车。”

  “我们得满足他们对高端的向往,发动机排量是一个,内饰改造是一个,车身的噱头必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任重侃侃而谈,早就把这些研究得通透,所以说起来完全是头头是道。

  “你看国际知名的跑车,好多都使用了碳纤维进行减重,碳纤维汽车的概念等于就是高端的概念,所以我们要引入碳纤维来做车身,确保有足够的噱头来提升我们的品牌价值和产品的价格。”

  “山猫仍然是保持原来的生产方式不变,但是在经过碳纤维和内饰的提升后,新型全地形车我们就改一个型号叫灵猫豪华全地形车,价格普涨5万上来,在20万-30万市场同透油塔的坦途竞争,我看我们是有很大的机会平替它。”

  “感觉有些不靠谱,不过你是老板,你说了算。反正现在我们有一款车型失败也配得起。”梁晓峰听了不是很赞同,不过也没有再反对。

  反正对于他来说,还是有一个打工人的觉悟,这家公司的主要股分是任重的,老板说的东西,只要不是特别离谱,那就干!

  只不过很快,梁晓峰就感受到了任重的决心不是简单搞什么碳纤维车身,而是从前端材料开始自己做这个碳纤维!

  直接找到了晋省的煤化所去买下了聚丙烯腈基中空碳纤维生产技术,投入几个亿建设起来一个新的碳纤维工厂,并且每年砸上亿给这个研究所去攻克新碳纤维技术难关。

  由于任重这边没有谋求知识产权在主世界的独享要求,他们的这个研发合作受到了研究所非常热烈的欢迎,把自己手中拥有的T300级、T700级和T800级碳纤维产品生产工艺都拿出来授权给了任重旗下的云龙新材。

  而且派出专家团队手把手帮助任重旗下这个云龙新材的工厂生产线建设和调试生产工作,任重将这些东西都进行了录像和全套资料的整理电子化,拿到全套生产工艺技术的资料。

  按照任重对云龙新材的规划,首先,通过云龙汽车的订购,云龙新材每年起步可以从云龙汽车拿到过亿的材料订单,用于灵猫全地形车的生产。

  同时云龙新材量产后,销售团队开始进入其它碳纤维生产应用市场,由于任重的目标是取得这个技术的发展,所以在云龙碳纤维的销售价格方面相对优价,销售团队大可以凭借优良性价比去猛攻自行车、高尔夫球以及其它汽车公司等市场,一方面是低价,另外一方面则是凭借着煤化所的金字招牌,任重预计云龙新材的竞争力不会弱,进入量产期后的云龙新材有很大希望不断斩获新订单。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任重感觉要不了多久,当销售规模达到3到5亿元的规模后,这家云龙新材说不定又能盈亏平衡了,如果不算投入研发和知识产权采购的将近2个亿资本的话。

  反正这点钱任重还是投得起,所以说在产品销售的时候,任重没有考虑摊销研发费用,主要按照生产和销售产品去倒推销售成本,这样一来竞争力一下子就上去了。

  现在拿到手的技术是成熟的T300级、T700级和T800级碳纤维产品,这些在主世界应用已经开拓了很多年,开辟出来的市场相对广泛,拿著样品去推广,对于新生的云龙新材来说,也不是一件多困难的事情。

  不过销售端的这些事情都是后话,重要的是,任重这并不是给主世界赚钱的,而是将碳纤维技术拿到手后,一下子把亮剑世界东大的碳纤维技术提升了几十年!率先在航空航天上应用,争取航空航天产品的技术优势。

  拿到了主世界的技术后,亮剑世界的黎明新材很快横空出世,按照主世界的生产线设备重新在亮剑世界建设几条同样的生产线准备大规模量产!

  这次,他们没有申请多少具体工艺的专利,将碳纤维生产工艺技术细节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工厂设为一级保密单位,全部都是在非常安全的老边区51工业区的炼油厂附近,确保技术完全不会扩散出去。

  只是给出了几个原理性的模糊技术专利,对于这项重大技术的主世界引进,任重可没有打算这么快公布出去给竞争对手思路,他仔细研究了一下主世界的发展节奏,把对方可能就要突破的几个关键性技术,比如在主世界1959年,帕马尔技术中心的科学家发明了高性能人造丝基碳纤维的制备技术。以及在1960年贝肯关于石墨晶须的发现,和1961年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的进藤昭男在实验室中制得了模量140GPa的PAN基碳纤维的制备工艺抢先下手申请了专利。

  这些专利虽然说有了一些启发意义,但是作为碳纤维基础性专利,实操的可行性很低,短期完全没有商业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这些专利同丙烯腈原丝技术这个早期就注册的专利形成了碳纤维专利的牢固护城河!这个组合起码保护了东大方面的碳纤维20年产品优先权利。

  所以在碳纤维方面的动作,对于任重来说,主世界的那些操作全都是掩人耳目,为他获取真正的技术铺平道路,未来云龙新材赚钱还是赔钱任重也不是很在乎,真正他要做的碳纤维技术应用推广是在亮剑世界!

  首当其冲的是在东大的航空航天上应用。

  如果有了合格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座椅比普通的铝座椅轻35%,加上对于机翼铝合金替代,在CAC-120上面大面积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在现有基础上为CAC-120J减重约2000千克,如果把这部分减重变成燃油,差不多还能多飞一个小时,也就是800多公里的航程。

  等于是轻松将CAC-120的极限航程推进到了3800公里,基本上不做设计上的改动就轻轻松松就跨越了3500公里这个航程区段,对于未来这款客机的改型优化来说,一下子就具有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如果调整一下机翼布局和扩大一些面积,在现有的航空发动机基础上,也可以把CAC-120这款客机毫不费劲就推进到150座的更大型号上面!毕竟按照客均90公斤来计算,增加30个客人,也就是增加3吨左右的载重量,适当调整一下机翼布局和起降设备结构就能满足新机型要求了。

  这是任重不惜在主世界投入重金也要拿下成熟的T700和T800航空级碳纤维生产技术的最大动力。

  不仅仅是解决了客机下一步升级的技术储备,同时也为新的J-9战斗机和强-9攻击机的进一步优化创造了新条件,按照替代30%的材料来计算,这两款战机将会进一步减重差不多10%的样子,这样又可以多载一些燃油提升航程,或者进一步增加武器挂载提升战机的打击能力。

  这个技术,对于航空业下一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不仅仅在飞机上面,对于火箭的影响更大,航天飞行器的重量每减少1公斤,可使运载火箭减轻500公斤,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可以为航天发射和远程弹道导弹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无限可能!

  在主世界,常规碳纤维的价格约为每公斤30美元到150美元不等,而高性能碳纤维的价格甚至可以高达1200美元。

  这是因为主世界碳纤维的生产有有三个费钱主要原因:

  1.原料昂贵:现代碳纤维原料主要来源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和石油提取物。一般情况下,2-2.2吨原丝只需燃烧1吨碳纤维,成本约为4-6万吨,是钢材的4-5倍。

  二、电费贵:碳纤维的加工工艺主要是热处理,需要大量的电。电费占碳纤维生产成本的25%-30%,是名副其实的用电大户。

  三。工艺昂贵:由于是多学科产品,碳纤维的研发成本极高,生产过程中也会涉及各种化学催化反应。整个工艺流程又长又复杂。作为高科技产品,很多公司对自己的工艺和配方都有严格的保护措施,可以说准入门槛相当高。

  但是对于任重在亮剑世界的基础来说,这几个原因都可以得到很强的缓解,首先原材料也是自己做,原丝早在几年前就实现了大规模量产,成本同主世界相比差距太大了。

  其次是电费方面,主世界的煤炭远比亮剑世界贵太多了,亮剑世界的煤炭根本没有经过煤老板的中间商赚差价,加上亮剑世界的人工和运输成本远低于了主世界,还没有矿产开采税这些中间环节的税费影响,一吨煤炭现在100块都不到,虽然现在的煤电发电效率比主世界要低不少,每度电需要400克煤炭才能发出来,同主世界现在普遍300克以内的水平差距甚远。但是折算成本,度电煤耗才4分钱,加上各方面成本煤电成本才1毛5分钱。

  加上输变电也不会超过3毛钱,比主世界日常成本来说低不少,所以用电的成本方面会降低不少成本。

  在工艺设备的投资方面,亮剑世界的物价也比主世界低很多,特别是地产成本,现在亮剑世界等于是0成本供应土地,所以建设工厂的费用连主世界四分之一都不到!

  再加上主世界没有什么专利费用摊销等隐性费用,碳纤维在亮剑世界成本可以做到主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样一来,哪怕是大规模应用碳纤维,对于客机和火箭这种大件来说,成本的增加都是可控的,按照CAC-120客机全面采用来计算,差不多要用3000多公斤,增加的成本大约也就是15万美刀左右。

  但是换来的性能增加,足以抵消这个价格的影响。

  当然,对于A300合作项目来说,这个碳纤维的价格就不是本土卖的15万美刀了,起码得翻倍一下,反正A300项目合作是两个组装中心模式,如果是双方都能生产的部件,那就各自创建采购供应链,只要两边的成本大致相同就行。

  这种松散合作虽然拉高了成本,不过暂时不失为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本章完)

第470章 巨头的反击

  威斯敏斯特。

  罗罗总部。

  “总裁,波音和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全部都停止了我们的航空发动机供应合同。”秘书拿著电报急匆匆赶来,带来了罗伯特总裁最不想听到的消息。

  “他们解约的理由呢?”罗伯特揉了揉眉心问道。

首节上一节238/26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