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71节

  要是能成功地种出蘑菇,那就不一样了,这就相当于在工资之外又有了一笔相对稳定的收入,大家的生活也能得到大大改善。

  许灵均之前教给他们的蚯蚓养鸡法已经获得了成功,各家各户的鸡蛋产量都有所增加,他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会对蘑菇种植产生期待,要是一开始就说这个,肯定没人信。

  要是许灵均的实验获得成功,这些人也会立刻跟着学,这就是信任的力量,要是换个人给他们说这些,郭谝子他们一准儿不肯信。

  大家伙一起出力帮忙,没几天功夫就把菌棚搭建好了,然后许灵均便开始制作牛肝菌培养基质,把这些天搜集到的松木屑、松针和腐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添加适量的水、石膏和石灰等促进菌株生长的营养元素,再搅拌均匀进行杀菌处理。

  然后把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表面,尽可能地使得菌丝借助充足的水分迅速扩散生长,这样就能促进牛肝菌的生长繁殖。

  这些处理好,就进入到日常养护管理阶段,这一过程中需要控制基质的含水量,既不能过干也不能过湿;同时还需要注意环境的温度、光照和空气流通等因素

  操作起来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耐心,这也是时下老百姓不敢轻易尝试蘑菇种植的原因,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投资打水漂。

  好在许灵均有李秀芝这样的得力助手,她从来不缺耐心,之前养蚯蚓就没出过一次问题。

  许灵均把养护管理牛肝菌的法子写成详细的条目,一条一条讲给她听,当许灵均跟着郭谝子等人上山放牧的时候,李秀芝就在家里,按照许灵均教授的法子认真照顾这些牛肝菌。

  每次从山上放牧回来,郭谝子、董宽、海生等人都要来菌棚里参观一番,当看到幼小的菌体从基质中生产出来,他们的期待就愈发地强烈了。

  “看上去能成啊!这东西虽然比不上黄蘑菇,可也是一斤两三块的好东西,到时候拿出去一卖,就能舒舒服服过个好年。”

  海生忍不住盘算起这一屋子牛肝菌能赚多少钱,只是粗略估算的数目就让他大吃一惊,“老许,你这挣的钱怕是比工资还要多得多啊!”

  “老许靠挖虫草、采黄蘑菇和打猎挣的钱早就比工资多了。”郭谝子不以为意地说道,大家朝夕相处,许灵均最近挣了多少钱他清楚得很。

  “这不一样!”海生马上强调道,“挖虫草、采蘑菇、打猎这些都做不得准,运气好能挣大钱,运气不好就忙活半天啥都没有;种蘑菇的话,只要摸到门路,那就跟种庄稼一样,每年都有稳定的钱拿!”

  许灵均听了暗暗点头,海生不愧是去外面接受过兽医培训,见过世面的,他这短短一句话就揭示了人类历史上,种植业最终取代采集狩猎的根本原因。

  因为种植业的收获相对稳定,采集狩猎却要看天吃饭,收获的波折太大,很容易让部落陷入衣食无着的窘境,种植业虽然也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稳定性还是要比采集狩猎高得多。

  蘑菇种植也算种植业的一种,一旦掌握了蘑菇种植技术,那肯定比漫山遍野地去找蘑菇收入要稳定,而且还可以进行复制,让更多人都能通过种植蘑菇赚钱。

  在家里休息几天,许灵均再次跟随他们一起上山放牧,这时候许灵均给他们带来的改变就体现出来了,郭谝子、董宽、海生等人随身携带的食物里,都多了一些茶叶蛋。

  蚯蚓养鸡技术已经发挥了作用,各家各户的鸡蛋产量都有所提高,他们家里人也舍得拿鸡蛋换钱买点茶叶,再跟着李秀芝学煮茶叶蛋,拿来给家里的壮劳力补充营养了。

  到达牧场,扎好帐篷,郭谝子就拿出茶叶蛋美滋滋地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说道,“多亏了老许,不然咱哪舍得在放牧的时候吃鸡蛋啊?更别说还是用茶叶煮的鸡蛋了。”

  “那是,我家里的鸡不光下蛋多了,鸡也比以前肥多了,等过年的时候杀一只炖上,想想就觉得美!”海生一想到今年过年时,自家饭桌上会出现那些菜,便忍不住笑了起来。

  许灵均趁着这个机会,赶紧给他们灌输信息,“咱们这地方看着穷,可只要好好想办法,挣钱的路子多的是,除了养鸡、种蘑菇,还有好多法子,我一样一样试,要是好用,大家再跟着干,我敢保证,顶多三五年,大家都能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老许这话我信,以后我们就跟着你享福了。”郭谝子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哎,我当时怎么就没多读点书呢,我要是能多读些书,说不定也能找到挣钱的法子。”海生懊恼地说道,这时候他才领会到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没事儿,你现在还年轻,只要想学就来得及,回头我去县里送蘑菇的时候,顺便找农校的老师问问,帮你带几本书回来,你好好看。”许灵均勉励道,朋友有上进的想法,他肯定愿意帮忙。

  不知不觉,又是两个多月过去,许灵均家里的牛肝菌也终于出现了第一批成熟的产品,郭谝子等人进到菌棚里面,看着一朵朵肥硕的牛肝菌都惊呆了。

  “大丰收啊,老许你这一茬起码能挣几百块,这可是挣大钱了啊!”

  听到这话,许灵均不由得想起了某部末世小说里的经典台词“祝蘑菇丰收,老鼠满仓”,同样的话虽然背景不一样,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却是一致的。

  待会儿还有,明天应该就能恢复正常

第208章 海生你去

  把牛肝菌采下来晒干,打包装好,请郭谝子帮忙借了台拖拉机,一路“突突突”来到县城。

  农校老师李炳贵一见,眼珠子都瞪圆了,“这是你种出来的?收成这么好?”

  “是啊,或许是运气好吧。”许灵均谦虚道。

  “走走走,我这就带你去买,完了我跟你回去瞅瞅,奇了怪了,按道理说不该有这么高的产量啊,你到底是怎么做的?”李炳贵现在是满心的好奇。

  许灵均知道他为啥好奇,牛肝菌种植技术现在才刚刚萌芽,勉强解决了一些基础问题,产量、质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用现在技术种出来的牛肝菌产量少、质量也不高。

  而许灵均采取的是四十年后的新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牛肝菌种植技术已经成熟,自然不是现有的技术能比的,就算缺少很多后世的材料、设备,拿到现在也是降维打击。

  李炳贵作为农业技术从业者,看到这样的新技术能不激动么?要是这项技术得到证实,再推广开来,能让多少农户脱贫致富啊!

  他赶紧带着许灵均等人去了土产公司,找到相熟的干部,二话没说就完成了称重、付款等工作,许灵均也顺利地拿到了钱。

  要是换成他自己来,怕是得费一番功夫,今天李炳贵急着去许灵均那儿,许灵均也不好拖延,只能把这位领导的名字记下,准备等下次进城的时候再登门拜访,联络下感情。

  土产公司负责收购当地土特产,以后免不了要经常打交道,有个熟人办事能顺利一些。

  又买了些菌种,坐上拖拉机一路“突突突”回去,等到家的时候,许灵均感觉屁股都不是自己的了,这玩意儿确实颠的慌。

  一下拖拉机,李炳贵顾不上喝水,就风风火火地进了菌棚,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蘑菇,再次张大了嘴巴,“好家伙,要不是亲眼看到,我指定不信,我也看过一些牛肝菌种植点,还从来没见过长得这么旺的呢!”

  “都是您给的菌种好。”许灵均客套道。

  李炳贵连连摇头,“不是不是,我的菌种都是从别的地方买的,他们当地的牛肝菌可没你种的这么好,赶紧给我说说,你到底是怎么种的?用的肯定不是我给你写的法子。”

  “确实有一些区别,首先是基质的原材料不同.”许灵均也没有藏私,现在说这个没意义,他又不可能建一家牛肝菌厂,也不可能注册专利,等条件具备的时候,他也可以拿出更先进的技术。

  许灵均带着李炳贵四下参观,遇到值得说的就细细解释,李炳贵手里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许灵均的话,有些没听明白的就赶紧问,一点儿也没有老师的架子。

  李炳贵整整参观了两个多小时,把所有疑问都问完了,才从菌棚出去,到许灵均家里喝茶。

  稍微喝了几口润润因为讲话太多而变得干涩的嗓子,李炳贵就迫不及待地说道,“从道理上来讲,你这些法子确实说得通!你种植的结果也证明了你的法子是对的,那你的种植法就很值得推广了。”

  “我回去就跟农校打申请,请你来担任农校的编外老师,专门教大家如何种植牛肝菌!等将来见了成效,我再想办法帮你转正,到时候你就可以在县城上班了,你把今天给我讲的东西好好整理整理,过几天我来找你,然后你就到县里去试讲吧!”

  说完他脸上挂着矜持的微笑,就等着许灵均一脸感激地答应了,这年头,谁不想进城过好日子啊?

  让他没想到的是,许灵均却是连连摇头,“李老师,还是算了吧,这事儿我出面不合适。”

  “为啥?”

  “因为我头上还戴着帽子呢!”许灵均把他为啥被下放到牧场的原因讲了一遍。

  李炳贵听完也无话可说,头上戴着帽子,那确实没办法,除非有更高级别的人发话,而那些人又有几个愿意为这点小事儿冒风险呢?起码他不认识这样的人。

  “哎,实在是太可惜了。”李炳贵只能长叹一声。

  又喝了几口茶,李炳贵还是有些不甘心,“要不,我在你这儿待一段时间?跟你种一茬牛肝菌,把技术全学会了,再去教别人.”

  话还没有说完,他又无奈地摇摇头,“不行,我还得给其它学生上课,要请假也不容易啊,光听你讲,不自己亲手操作一遍,也不敢给其他学生教啊。”

  这种负责的态度再次赢得了许灵均的好感,他想想说道,“您想把这门技术教给别人,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哦?啥办法?”

  许灵均拿出自己的办法,“今年反正已经来不及了,牛肝菌对温度有要求,就算我没戴帽子,去县里给他们教,且不说有多少人愿意尝试,就算有他们回去建菌棚也来不及了。”

  “所以还不如我先在队里教一些相熟的队员种,他们信得过我,也愿意冒这个风险,现在跟他们说,明天他们就能开始搭菌棚,这样还能赶在降温之前收获一次。”

  “在这一过程中,我慢慢教他们怎么种牛肝菌,要注意哪些问题,等蘑菇收获的时候,他们就该知道怎么种,也知道怎么给别人教了。”

  “到哪时候,再从这些人里,找个说话利索的,跟您一起去教别人,就没问题了!等上完课,拉他们来我们这儿一看,他们看到咱们这边都种成了,挣了钱,估计想试试的人也会多一些。”

  “这么说也是个好办法,只是可惜你了啊。”李炳贵听完心情有些复杂,这就相当于把进县城的机会让给了别人,有多少人能舍得呢?

  “那我这就去把他喊过来,您先看看合适不。”

  征得了李炳贵的同意,许灵均赶紧出去找到海生,他当过兽医、见过世面、还认识字,许灵均认识的人里面,就数他最合适。

  “海生,现在有这么个机会,你想不想去?”

第209章 过年了

  “进县城?这谁不想去呢?你咋不去?”海生问完才想起来,“哦,我都忘了,你还戴着帽子呢?”

  “是啊,这些年下来,好多人都忘了我还戴着帽子,这对我是好事儿,可不能让人想起来。”许灵均叹道。

  他到牧场已经十多年时间了,一开始人们还记得他的身份,时间一长他便被遗忘了,郭谝子、董宽等人也护着他,偶尔遇到领导想把他拉出去,他们也会找出各种理由,比如最近要上山去放牧啦之类,把领导应付过去。

  到现在,许灵均的生活已经和其它人没啥两样了,他可不想在这种事情引起别人的注意,他老老实实窝在牧场干活不会有人说啥,去了县里就不一定了。

  许灵均去县里就会占位置,那被他抢了位置的人会怎么想?只需要一封举报信送上去,他就彻底完了,之前那些错过的事情就会落到他头上。

  现在已经快到74年了,距离他彻底摘到帽子也只剩下两三年时间,安安静静等着就行,干嘛要在这种时候给自己找不自在。

  把原因解释了一遍,海生也明白了,“我是贫下中农出身,根正苗红,就算去了县里,这些事也落不到我头上?你去就不一样了。”

  “是啊,我要是去了,不仅落不到好处,搞不好还得挨批,所以还是你去的好,不管将来会不会留在县里,出去多见见世面总是好的。”

  不管海生能不能留在县里,都是有好处的,留在县里进了农校,将来有很多事情就可以找他帮忙;要是没留下,出去涨了见识,回来也能帮到自己。

  “我肯定想进城,就是不知道学得会不?”海生挠挠头,对这件事还是颇为向往。

  “这也不算难,只要认真学肯定能学会,你既然能当得了兽医,就能学会这个,放心,我手把手教你,等你家的蘑菇种出来,估计你也学会了。”许灵均拍拍他的肩膀,“好了,咱们先去见见李老师吧。”

  “诶。”海生爽快地答应下来,这样的机会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实在是太难得了,或许终其一生也遇不到几次,他当然要珍惜。

  到了许灵均家里,一边吃饭一边聊,李炳贵对海生还是比较满意的,能学会当兽医的人一般都懂点科学知识,也肯下功夫学习,这样的人学习一番,说不定真能教别人种蘑菇。

  “那行,海生你就先跟着老许学,我要是有空了也过来看看,等蘑菇收获的时候,我再来考考你,要是真学会了,那就跟我去县里。”

  “诶,谢谢李老师,我一定好好学,您等着看我的表现吧。”海生憨厚地笑着,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炳贵在这边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回了县里,他前脚刚走,许灵均后脚就忙活起来,海生、郭谝子、董宽等看到他靠种牛肝菌挣了钱,自然也想学。

  于是乎,整个生产队都热热闹闹地盖起了菌棚,相熟的几户人凑到一起,先帮你家盖,盖好了再来我家帮忙,等所有菌棚都修建完毕,大家又一起来到海生家,跟着许灵均学如何制作种植基质。

  学完就自己试着当场配置,许灵均和李秀芝挨个看过去,瞅见谁做的不对就赶紧帮忙纠正,等所有人家都保质保量地铺好了基质,许灵均这才把菌种发给他们。

  他们按照数量给钱,再在许灵均的教导下把菌种种下去,然后继续进行日常养护管理。

  在这一过程中,各家各户就体现出不同来,海生懂得一些科学知识,也肯下功夫学,他家的牛肝菌长势最好,郭谝子性格有点大大咧咧,平时的日常管理做的不到位,长势就相对的要差一些。

  好在许灵均巡查的勤快,他们也肯听话,到收获的时候,也没出现那家血本无归的情况,大家都挣到了一些钱,无非是有的多有的少罢了。

  许灵均略过不论,海生的收入是全生产队最高的,把牛肝菌晒干一称,初步估算了下,起码也比郭谝子多挣了一百多。

  郭谝子倒是没嫉妒,甩手就给了自己一巴掌,“让你偷懒,让你不听话,现在活该了吧?一百多块就这么眼睁睁飞了,这能买多少酒喝,多少肉吃啊!”

  “明年好好干就行了,一回生二回熟,有了今年的锻炼,到明年再种,收获肯定更多。”许灵均安慰道。

  “明天说啥也得好好听,不然别人不说,我媳妇儿就得埋怨死我。”郭谝子也算是长了教训。

  等所有人的牛肝菌都晒好了,大家乐呵呵地用麻袋装上,坐着拖拉机,一路“突突突”到县里,李炳贵再次出马带着他们找到土产公司的领导,把牛肝菌换成钱。

  郭谝子、董宽、海生手指沾上唾沫,美滋滋地数着钱,一边数还一边念叨着,“咱啥时候见过这么多钱啊,今年肯定能过个好年。”

  这回许灵均逮住了机会,请土产公司的领导牛贵平下馆子美美地吃了一顿,酒酣耳热后,牛贵平拍着胸脯保证,“一下子收这么多牛肝菌,我们土产公司再拉到外地一卖,今年大家伙的奖金就有了,这对我们也是好事儿,所以你们就放心大胆的种,到时候拉到我这边来,我肯定收。”

  “诶,那就谢谢您了。”许灵均倒是不怀疑他说的话,牛肝菌现在是稀罕玩意儿,种植技术的普及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这笔钱他还能挣很多年。

  回到生产队,不少人家立马就开始炒菜热酒,大家乐乐呵呵地庆祝起来,许灵均成了大忙人,今天这家清客,明天那家喊喝酒,不管谁家请吃饭,都得把他当成贵客招待,要不是体质增强让他的酒量也大大增加,说不定就给喝挂过去了。

  过了没多久,大雪就覆盖了牧场,整个生产队都进入到猫冬状态,每天给马群喂完牧草,就没啥事儿干了,纷纷窝在家里待着。

  许灵均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辅导了李秀芝的功课。

  就这样,不知不觉便快要过年了。

第210章 摘帽

  “崩崩崩!”郭谝子一阵儿猛敲院门,看到许灵均出来就开始嚷嚷,“刚进城遇到李老师,让我给你带句话,土产公司进了一批带鱼,让你赶紧去买,去迟了可就吃不到了。”

  “好勒,我这就去!”许灵均应了一声,喊上李秀芝,带上钱和票就去了县城。

  先去商店买了些东西,给李炳贵和牛贵平拜了个年,牛贵平一听说他还没备好年货,直接就把他带到了土产公司的仓库里,他们单位不光收本地土特产往外卖,还会从外地来回来好东西在本地卖。

首节上一节71/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