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生在贫寒之家,家里没钱送他上学,到现在才发现他有读书的天赋,而且以章福庆的家底,供他读书考秀才几乎是不可能的。
晚上回到房里,周凤仪把这件事说给妻子鲁瑞听,鲁瑞也感到可惜,“哎,迅哥儿这是好心做了坏事啊,要是阿土一直不知道自己有这本事或许还好些,一辈子懵懵懂懂也就过去了,现在知道了,将来醒事的时候怕是会不甘心,他这样的人家,要是不甘心可不是好事。”
“倒也未必,这孩子还是知道分寸的,他没说啥好进学科考的话,只说想当迅哥儿的书童!要是迅哥儿将来能成才,有个知根知底的人当书童倒也不错。”周凤仪想起了闰土刚才的话。
“他爹本本分分,他肯定也差不了,有这样的人跟着迅哥儿身边,咱们都放心!就是当书童也得先进学,福庆舍得给孩子花这个钱么?”家里的事儿一直是鲁瑞管着,她能估算出福庆攒有一些钱。
福庆每年给他们当忙月,大概能挣两千多铜钱,平时家里种地、卖瓜果蔬菜、卖自己编的竹器这些零零碎碎加起来,也能有个十两银子,除去平时的花销,攒下来的钱供闰土读一两年书还是可以的。
“读书识字总不会吃亏,就算将来当不了书童,去铺子里当伙计也能挣钱!我再看几天,要是闰土真有这个耐心,那我就跟福庆说一声,正好寿先生现在才收了七个学生,还少一个,寿先生又不讲究学生出身,说不定看着闰土喜欢就收了。”周凤仪除了有点讲究尊卑,其他地方还是比较开明的。
“哎,要不是咱们先签份契约,再送闰土去进学也行啊,可惜”说着周凤仪便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祖母刚刚去世,按照惯例,他父亲必须丁忧回家守孝,如此以来今后几年家里便少了很大一笔进项,先前纳捐已经花了很大一笔钱,周家今后几年的日子怕是要难过了,又怎么能拿出来钱来供书童读书呢?
不过这对闰土却是好事儿,要是周家提出签契约收他当书童,章福庆肯定高兴,只是这样的话,闰土就失去了自由。
过了几天,周凤仪见闰土确实虚心向学,便把章福庆喊来,和他说了这事儿,一开始章福庆还不敢相信,自家一个泥腿子,怎么敢奢望能养出会读书识字的孩子?
直到周凤仪拿来闰土的字帖,章福庆才相信,他恭恭敬敬说道,“老爷体贴小的,肯让阿土去寿先生那里进学,小的又怎么敢不识抬举?”
“要是寿先生答应,小的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阿土读书,等将来给大阿官当书童!”在他看来,迅哥儿的爷爷是朝廷的大官,将来迅哥儿肯定也是要当官的,要是闰土能抱上这根大腿,当上迅哥儿的书童,那以后他们家可就翻身了。
“就算当不了书童,等他学会读书识字,我也能给他写一封保书,送他去成立的店铺当伙计,总之他只要肯下功夫,将来肯定不会吃亏。”周凤仪又补充了一句。
章福庆听了只知道傻笑,他家里好几个孩子,家产原本就不够分,要是闰土能当上伙计,这也算是一条出路。
第二天,趁着今天的事情不算很多,周凤仪带着闰土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到了寿镜吾的三味书屋。
第242章 寿镜吾
寿镜吾年龄比周凤仪大,考中秀才也比他早,所以见面后周凤仪率先行礼,“镜吾先生,叨扰了。”
将他们请到屋里,坐下喝茶聊了一会儿周家的近况,周凤仪才把闰土介绍给寿镜吾,“这是城外杜浦村竹匠福庆家的孩子,叫闰土”
把闰土跟随阿张学字的事情讲了一遍,周凤仪拱手道,“这孩子开蒙是晚了些,可终究是个读书种子,先生若是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还请收下好生管教。”
寿镜吾轻抚长须,倒也没嫌弃闰土出身卑微,根据周凤仪的话,让他背了几段《三字经》和《幼学琼林》,又取出纸笔看他写字。
闰土都老老实实的照办,寿镜吾不时点头,看上去很满意,“苏老泉27岁方才认真读书,你现在才十二岁,还不晚,这个学生我收了。”
“先生的规矩福庆早已知道,他自觉身份卑微,不敢登门,这学费就让我带过来了。”说罢周凤仪将早已准备好的四色礼物还有两块银元递了过去。
寿镜吾的学费可不低,一年分清明、端午、中秋、年节四个学期,每节银洋两元,要预先缴纳,不算笔墨纸砚等开销,光学费就顶得上一个壮劳力辛苦一年的收入。
“嗯。”寿镜吾应了一声,让自己的次子寿鹏飞把钱和礼物收下,略一思索便对闰土说道,“我这书院尚缺少一个帮忙洒扫的书童,你若是愿做,今后束减半,笔墨纸砚也无需自己花钱。”
“多谢先生,小.学生愿做。”闰土心中涌起一阵儿感动,寿镜吾表面严肃,内里却是一副热心肠,他这么做肯定是看着自己家境贫寒想搭把手。
于是闰土恭恭敬敬地给寿镜吾行礼,这个头他磕的心甘情愿,寿镜吾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帮他解决了大麻烦,如此厚待值得自己行礼。
“嗯,家中还有空房,等正月过了,你就搬过来吧。”寿镜吾想着闰土家太远,借住在周家又不方便,干脆连住的地方也帮他解决了。
“只是有一宗,你到了书院须得认真读书、好好干活,若是稍有懈怠,我便会把你赶出去,可记住了?”
“学生记住了。”闰土连忙应道,人家这么说也是为了自己好。
寿镜吾思索片刻,起身在纸上写下两个字,“闰土终究有些不雅,既然进了学,就得有个大名,《周礼春官》有云:‘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你恰好又姓章,大名便唤作星九吧!喏,就是这两个字。”
周凤仪一听就觉得这个名字取得好,“镜吾兄学识渊博,小弟佩服,佩服!闰星九,还不赶紧谢过先生赠名之恩!”
“多谢先生,从今以后,学生就叫星九了!”闰土赶紧再次行礼,他也觉得章星九比章闰土好听。
师徒名分已定,寿镜吾便让鹏飞带着章星九出去,帮他拿一套笔墨纸砚,将书院的《三字经》和《幼学琼林》也找出来借给他让他自学。
“多谢师兄。”章星九不由得庆幸不已,自己这是遇到了好老师啊,换个人哪会如此爱护自己?
“走,我再带你去到处看看。”寿鹏飞今年二十岁,前两年刚以县试第一的名次考中秀才,后又取中禀生,是如今绍兴城里有名的才子。
众人都觉得他很快就能考中进士,可惜寿镜吾不放他出去应考,每逢科考时节,便把他将他锁到楼上房里,他锁在楼上,每顿饭菜都叫人给送去。
后来寿鹏飞用麻绳绑在窗门上,缘绳而下,逃出了楼房赴京得朝考一等第一名,授吉林宏安知县,寿镜吾斥为不孝,坚决不收寿鹏飞送来的银子。
不仅如此还大骂一通,骂完不解恨,又写了一状纸,到土地庙烧给土地公,控告儿子忤逆,主要是他对时局太过失望,认为现在出去当官是和当局同流合污,所以听说儿子当了知县才这么生气。
寿鹏飞带着章星九来到书院门口,指着上方的“三味书屋”四个字解释道,“三味乃是‘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又做‘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之三味。”
“‘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寿鹏飞也给章星九读了一遍,还给他解释了这副对联的含义。
看完门口,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学生们的桌椅座位在屋里各据一方,互不干扰。
寿鹏飞指着北墙边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说道,“这是迅哥儿的,他后面的桌子还空着,等年后过来的时候,就给你用吧!”
章星九信步走过去,只见书桌右上角果然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后世的老师经常用这个来劝导学生认真学习,可谁要是也跟着刻字,那就少不了要挨一顿骂了。
参观完毕,章星九又跟着周凤仪回了周家,阿张听说章星九成了他的同学很是高兴,只是有些纠结,“你现在改名叫星九,那我该继续叫你阿土,还是阿九啊?”
“还是阿土吧!”章星九忍不住汗了下,阿九这名字实在是太容易让人想歪了,他可不想断胳膊。
章福庆听了先生免了一半儿学费,还送了笔墨纸砚,当下十分感激,赶紧找来竹子,借了竹刀,连夜给先生编了一套竹器,让章星九送过去。
寿镜吾倒也没推辞,夸了几句便收下了。
只是没想到,才过了一天,寿镜吾就带着礼物客客气气过来回礼,这让章星九对他的尊敬又多了几分,这年头,又有几个读书人能给一名竹匠如此礼遇呢?
他开始期盼能早点去三味书屋读书了。
还有一章
第243章 同学们
过完年,章福庆就该回去了,原来的历史中,阿张颇为不舍,急得大哭,闰土也躲在厨房里不肯出来,最后被章福庆硬拉走了。
这次就没那么伤感了,因为三味书屋马上就要开学了,这次回去待上两天又会见面,阿张来到门口,笑呵呵送他们离开,“阿土,过两天回来的时候,可要记得给我带贝壳啊。”
“忘不了,我一准儿给你挑最好看的。”章星九挥挥手,背着小包离开了周家。
从周家到杜浦村差不多六十里地,章福庆舍不得花钱坐船,父子俩早上出发,下午的时候才走到家,一回家章福庆就喜气洋洋地把章星九进了三味书屋的事儿说了一遍,“.多亏了老爷帮忙,阿土也能读书识字了,将来要是能在城里当个伙计,那就风光了。”
对于他这样的穷苦百姓来说,是万万不敢想自家孩子能考中科举当官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家就没这个命,当官那是大老爷家孩子才能干的事儿,能当上伙计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歇了一会儿,填饱肚子,章星九就去沙滩上给阿张找贝壳,章福庆也没拦着,穷人家的孩子好养活,章星九从小就在沙滩上到处乱跑,也没出过啥事儿。
在家里待了两天,章福庆又带着新编好的竹器送章星九进城,到了三味书屋门口,他没敢进去,只把竹器交给章星九,让他送给寿镜吾,自己则趁着天色还早,赶紧往家赶。
“回来了?”寿镜吾见了他,古井不波地点点头,就让他跟着寿鹏飞去打扫书屋,只是叮嘱了一句,这些竹器下次就不要再送了,他知道章福庆做这些东西不容易。
章星九跟着寿鹏飞来到书屋里,拿起扫帚就开始忙活,等打扫完书屋,又去帮着扫了院子,给水缸里填满水,就是没敢进寿镜吾的房间。
因为寿镜吾性格有些怪癖,很不喜欢别人不经他允许收拾房子,据寿鹏飞说有次他母亲贸然帮寿镜吾洗了蚊帐,寿镜吾就取下来用脚踩脏了才重新挂上去。
干完活,章星九洗了把手,就在书屋里认认真真地读书练字,寿镜吾在门外看了微微点头。
晚饭就在寿先生家里吃,这也是提前说好的,其他学生都是走读,他算是住读生,靠勤工俭学换饭钱,说起来其他也用不着他干活儿,这点零碎活光师母和寿鹏飞两个就足够干了。
寿镜吾让他干活儿,主要还是看着他家境贫寒,接济他罢了。
“只要你家里同意,我就带你去。”章星九爽快地答应下来,心里却是叹了口气。
因为周家很快就要遇到麻烦了,今年秋天,他祖父周福清因贿赂浙江乡试主考官的事败露,被捕下狱,他们家卖掉一些祖遗的田地,当掉金银首饰,以营救周福清的生命,为此坠入困顿。
此后不久,周凤仪又因为无法科举整日借酒浇愁身患重病,阿张整日要为家里的事情操心,哪还会有心思去海边游玩?
不一会儿,同学们也陆陆续续到了,阿张挨个给章星九介绍,“这是‘小头鬼’吴书绅,生性最爱恶作剧,他家里是开锡箔店的这是周樟寿、周寿恒、周兰星、周梅卿,都是我家里人.这是章祥耀,跟你一个姓还有王福林,他们家都是经商的”
寿镜吾在绍兴城里很有名,他的三味书屋算是城里的重点学校,能进来的都是中等人家,也就章星九一个人是异数。
好在这些孩子还小,纵然有几分调皮捣蛋,却也不像成年人那般世故,章星九只用了几个小手段,就让他们接受了自己的。
到了上课时间,寿镜吾带着他们行礼,没有孔子牌位,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礼时,寿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然后其他学生跟着寿镜吾上课,章星九则跟着寿鹏飞来到隔壁的耳房,寿鹏飞在这里设了课堂,教两个中等人家的孩子启蒙,章星九现在才刚开始读书,跟着他俩上课正好。
寿鹏飞先让章星九自己看书,他去教这俩孩子写字,等教完了再过来询问章星九的进度,根据进度教他《三字经》和《幼学琼林》接下来的内容和写字。
写着写着,就看见阿张从门口伸出头来,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跟章星九比划,嘴里不敢出声,只用嘴唇比出“出来”,招呼章星九出去玩。
“待会儿”章星九同样用唇语作答,他可不敢逃课,开学第一天就逃课,寿先生一生气把他赶出去,那可就全完了。
阿张觉得有些无趣,却也没继续纠缠,挤了个鬼脸就走了,寿鹏飞看了微微点头,对章星九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如今读书也有课间休息,等章星九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寿鹏飞就让他出去玩一会儿。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阿张正在和吴书绅他们折梅花玩,见他出来马上也不管梅花了,兴冲冲跑过来,“阿土,跟我们玩打仗吧!”
说罢便把纸糊的铠甲递过来,教章星九如何玩耍,仨人很快就玩得不亦乐乎,直到寿鹏飞过来喊人,他俩才依依不舍的放章星九离开。
就这样,章星九慢慢地开始融入新生活,每天早晚帮忙打扫卫生,上午练字,下午背书,晚上还要学简单的对句,什么“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之类。
休息的时候,便陪阿张他们一起玩耍,章星九稍微拿出点后世的小游戏,诸如拍纸牌之类,就把这些小少爷迷得晕晕乎乎,不知不觉便成了三味书屋的孩子王。
晚上吃完饭,回到自己的房里,章星九也不急着睡觉,而是小声地背诵着白天的功课。
而这一切都落在了寿镜吾眼里。
第244章 周家变故
“星九最近课程如何?”回到书房,见寿鹏飞依旧在挑灯夜读,寿镜吾便问道。
“进步神速!若是他当年早些开蒙,现在或许已经考上秀才了!”寿鹏飞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现在也不能去考科举,培养出一名优秀学生便成了最大的期盼,偏偏章星九又是个绝佳的好学生。
一说起这个,寿鹏飞便开始滔滔不绝,“星九有过目不忘之能,教过的功课从来不用说第二遍,更难得的是他不像寿恒那般缺少恒心,不仅能在课堂上坐得住,晚上回去还会自学。”
如今三味书屋里最出色的学生其实不是阿张,而是周寿恒,读同样遍数的书,阿张能背诵40页,而这位周寿恒同学却能背诵80页。
因此,寿镜吾就曾屡次称赞这人是难得的天才,将其视为最得意的弟子。
可惜周寿恒家境优越,很容易就能接触到很多扰乱心智的东西,稍微长大便沉迷于唱戏、赌博,最终一事无成,阿张日后回忆起周寿恒,将他称为“嬉客大少爷”。
“属实难得,你要好好教他,不可耽误了这个好苗子。”寿镜吾将今天的对话记在了心里。
日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询问寿鹏飞章星九的学习近况,每次回答都让寿镜吾惊喜不已。
这也是世道逼的,如果换成其他时候,章星九完全不用这么急迫,可在晚清末年,又是穷苦人家出身,能改变命运的道路就这么几条,他又怎么敢不认真学习呢?
每天上课认真听讲,课前课后帮寿鹏飞干活儿,完了还要复习今天的功课、预习明天的功课,就这样章星九没花多少时间就背完了《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笠翁对韵》等启蒙书籍。
寿镜吾检查了他的功课,让他离开寿鹏飞上课的小房间,正式进入三味书屋,开始跟着他学习四书五经,方法依旧和之前一样,先不用管理不理解,把文章背会了再说。
章星九花了些时日,就背会了《论语》,寿镜吾没有急着让他背其他经文,而是耐心地给他解释起了每句经典的含义,课堂上一共有八位学生,他每天花在章星九身上的时间倒是占了三成以上。
好在周兰星、周梅卿、吴书绅等人都很是贪玩,瞅见寿镜吾天天盯着章星九,不仅没感到嫉妒,还庆幸自己可以偷偷玩耍。
除了正常上课,寿镜吾还会给他们讲述聂政、荆轲等人等人除暴安良的故事,希望自己的学生胸中能有几分正气,不要像朝堂上那些人一样欺压百姓。
日后阿张能成为笔锋如刀的作家,或许正是受了他这种影响,而章星九也看到,每次寿镜吾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整间三味书屋就数阿张听的最认真。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章福庆又来城里送了清明、端午的学费,而刚交完中秋的学费,周家便迎来了大变故。
中秋后没几天,章星九、阿张等人像往常一样,在三味书屋里大声读着文章,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
寿镜吾自己也念书,他大声吟诵着时下诗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看上去他很喜欢这些句子,读的时候面带微笑,将头高高昂起,整个人都沉浸在诗句所描述的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