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第555节

  吕洞宾说出了他来讨要的是什么。

  皇宫中,唐皇李世民听到这里,心中顿时咯噔一下。他抬头望着天上的白色龙影以及那龙身上的少年道人,心中隐隐感觉有所不妙。同时,也有一些恼羞之感涌上心头,仿佛自己做下的坏事要被揭穿一般。

  果不其然,吕洞宾在天上以狮子吼神通,一字字真言道语将自己的声音传遍了整个长安城。他娓娓道来,将当初大唐派遣人前往车迟求道的事情说出。而后话头一转,却说起了当初被求来的种种“神物”,都被篡改名称,尽皆去除了一应关于车迟以及“道”的名号,转而冠上了大唐之名。

  这些言语尽皆被长安城的百姓听入耳中。皇宫中,李世民被吕洞宾这一番话说得如同当众被戳破谎言一般,脸上不禁泛起了一抹羞红。

  “大唐欺世盗名,以我车迟神物推广开来、天下布种,却抹去车迟之名,抹去道名。”吕洞宾的声音彻传长安城内内外外。

  “如此行径,欺世盗名也,盗我车迟之名,盗我道门之名!”

  这样的话语传入了整个长安城所有人的耳中。原本林楠从现代带来的一应农作物尽皆都改换了名称。其中多数都是冠以“道”名来提升道门在车迟的地位让其深入人心。也有些农作物直接以林楠为名。但到了大唐这些农作物名字尽皆都被改变了被冠以大唐之名也就罢了还有些被冠以了“李”名被冠以了“世民”之名。

  如今随着吕洞宾的话却在整个长安城中揭示开来了大唐以及李世民欺世盗名的所作所为!

  “什么?”

  “近些年来活人无数可亩产千斤的神物竟然都是来自车迟?”

  “为何来自于道门的这些神物会被更改名称呢?”

  “原来我们现在每日吃的都是来自于车迟。”

  一时间,长安城内犹如炸开了锅,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他们望着天空中那乘龙而来的吕洞宾,眼中满是敬畏与惊叹。那少年道人立于白龙之首,衣袂飘飘,仙风道骨,这一副景象,俨然是仙家降临,超凡脱俗。

  “瞧瞧,这定是仙家无疑了,这般气派,哪是凡人能有的!”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感慨地说道。

  “是啊是啊,既是仙家,又怎会撒谎欺骗咱们呢?他说的话定是真的。”旁边一位年轻人连忙附和道。

  众人纷纷点头,对吕洞宾的话深信不疑。

  而在人群之中,陈茂生听到吕洞宾口中的言语,不禁愣在了原地。他眉头紧锁,心中疑惑重重。“吕洞宾为何要这样做呢?难道只是单纯地要回名声?还是说,他此来另有目的,是要问罪唐皇?亦或是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深意?”陈茂生的脑海中不断冒出各种想法和猜测,可每一种都让他觉得难以确定,心中愈发忐忑不安。

  另一边,皇宫之中,唐皇李世民面色阴沉得可怕,从一开始的懊恼羞红,此刻已变得发黑铁青。他紧握着拳头,眼中满是愤怒与不甘。

  “袁爱卿!”唐皇李世民猛地一拍龙椅,大声喊道。

  袁天罡连忙上前,躬身行礼:“陛下,臣在。”

  “你看看这局面,那吕洞宾如此嚣张,在朕的皇宫上空如此言语,将朕置于何地?将我大唐的颜面置于何地?可有办法制止他?”唐皇李世民怒目圆睁,质问道。

  袁天罡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这吕洞宾乘龙而来,并未直接侵扰皇宫,且他所说之事,也并非全无道理。若贸然出手,恐怕会引发更大的风波啊。”

第421章 大唐的麻烦

  唐皇李世民听后,气得混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

  “如这般来朕皇宫上空所为是否有办法制止?”李世民这样询问袁天罡,“那大国师之徒这般欺辱朕之大唐为何人道气运没有惩之?”

  “陛下这……”袁天罡口中吞吐欲言又止。他不知该不该说。但在袁天罡的内心之中却很清楚吕洞宾这般作为完全没毛病。如大唐有气运庇佑寻常仙神妖魔都不得侵扰皇宫此话一点不假。但吕洞宾乘龙却也未曾侵扰皇宫而是远远的在那天上。此事,绝非侵扰皇宫、搅乱人道之举!

  再者,袁天罡并非对此事一无所知。他心里清楚得很,如今林楠在道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吕洞宾身为林楠这位道主的高徒,他站出来为师门、为道门正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占理的。反观大唐,尤其是唐皇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实在是毫无道理可言。

  说他们“欺世盗名”,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绝非虚言!

  在这种情况下,袁天罡自然是无计可施,也无言以对。

  唐皇李世民见袁天罡这般态度,心中已然明了,便不再继续追问,只是冷哼了一声。

  随后,他环顾朝堂,高声问道:“诸位爱卿,可有良策能制止这吕洞宾的胡作非为?”

  大唐的朝堂之上,能人异士不在少数。其中,老臣魏征更是有着非凡的本事,他曾在梦中上天斩龙,乃是世间罕见的凡人仙官。即便身死,他的灵魂也能上天庭,谋个一官半职。

  此刻,魏征挺身而出,恭敬地说道:“陛下,待老臣上禀天庭,参那吕洞宾一本!”

  “好!”李世民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连忙说道,“就劳烦魏相施展手段,莫要让这车迟小儿吕洞宾再在我长安城中肆意妄为!”

  臣子之中,如房玄龄等几位大臣,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想要劝说李世民,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他们深知,唐皇此举实在是不妥。

  其实,若是能直接与吕洞宾沟通交流,也并非不可行。只要诚心沟通,诚恳道歉,些许事情,也并非没有化解的可能。然而,唐皇李世民的第一反应,却是认为吕洞宾如此作为,是在羞辱大唐,也是在羞辱他这位天子。

  事实上,唐皇李世民本是一位相当开明的君主,在当下这个时代,堪称一代明君。只是此刻,情况特殊。之前为农作物改名一事,本就让他心虚不已,内心深处明白自己有所亏欠。那时只是心怀愧疚,而如今被吕洞宾当众揭穿,顿时恼羞成怒。

  人在恼羞成怒之下,所做出的决定往往不那么理智。李世民此刻便是如此,他没有想要与吕洞宾沟通,只想着让吕洞宾闭嘴。

  在这般情景之下,大臣们也实在无法劝说。

  一旁的魏征,此时寻来一把凳子,缓缓坐下,脑袋一歪,便进入了梦乡。进入梦境之后,魏征立刻遵循灵魂深处那一点仙官烙印,想要上天求见玉帝。

  然而,他刚刚灵魂出窍,便忽然察觉到有意外情况发生。就在皇宫之上,吕洞宾所在之处,传来一股针对他灵魂的威压。

  魏征在灵魂出窍的状态下,朝着吕洞宾所在的方向望去。这一看,险些让他的魂魄松散。只见吕洞宾身上散发着金光,那光芒中蕴含着浓厚的威严,让魏征几乎难以抵抗。

  而这光芒,正是源自吕洞宾身上的一枚法印。这法印,代表着权柄!魏征心中大骇。

  他身份特殊,虽非道门中人,但因做官清廉,深得人道庇护,在天庭之中也有些身份,算得上一枚天官。即便身死,也能上天做官。相比起大多数凡人,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此时,他灵魂出窍,魂魄之中有一枚“仙官”发光庇护,能让鬼神辟易,这枚“仙官”也代表着他的身份。然而,此刻他看到吕洞宾身上散发金光,带着浓浓的仙官威严,本能地想要上前参拜一番。

  这种情况,魏征并不陌生。这意味着吕洞宾拥有仙官权柄,而且权柄远胜于他。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在天庭之上,这种官大一级的情况,更是化作了规则和天条一般的存在。

  若是肉身仙官,或许还能凭借自身修为不受这等限制,就如当初孙悟空受了官职,仍然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违抗天庭、大闹天宫一样。但魏征不同,他自身没有修为,做仙官和所拥有的奇异能力,都来自于那一枚“仙官”,在这种情况下,他受到极大的限制,难以违抗。

  “这吕洞宾……究竟拥有何等权柄,在天庭恐怕也有着不一般的关系!”魏征心中大骇,同时强行压制住自己的本能,勉强摆脱了那种想要参拜的冲动。

  随后,魏征不敢停留,直接灵魂上天。一上天庭,他便呈上了奏章,那奏章压在案席之上,显得格外醒目。

  若是寻常时候,魏征虽是特殊的人间仙官,但也没有这般权力直接上奏。他在人间朝堂虽为丞相,但在天上却只能做一些类似侩子手之类的活计,由此可见他在天庭的地位并不高。

  但此时情况不同,魏征是受了唐皇李世民所托前来汇报的。李世民,乃是当世唐皇,也是当世天子,得人道气运庇佑。魏征这个人间仙官虽然在天庭地位低微,但作为天上地下的纽带,在这特殊时期,也能一道奏章直上天庭。

  因此,没过多久,魏征就收到了玉皇大帝的召见。

  对魏征来说,这可是他第一次要面见玉皇。此前,他只是偶尔梦游上天,被天庭传令官通知要做什么事,然后便去做而已。

  算下来,此前魏征见过最大的仙官,竟然还是南天门处看大门的天将。眼下,要见玉皇大帝,魏征不禁有些紧张。

  因为事出紧急,魏征也没有经过“天师殿”。这个“天师殿”,并非指人间天师那种称呼,而是另外教授礼仪的大殿。若见玉皇,需礼仪充分,因此许多新的神仙在进入灵霄宝殿之前,都要经过天师殿教导。

  魏征心中十分紧张,还担心自己会失了礼数。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想多了。

  他一入殿,便跪拜于殿中。玉皇大帝直接询问起来:“事情究竟如何?如实道来。”

  一听闻这言语,再感受着玉皇大帝的威仪,魏征内心之中一点其他的念头都没有,悉数如实道来。甚至,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没有添加一丝一毫的主观意识。

  一方面来说,这也是身不由己之事。他作为仙官,身处灵霄宝殿之中,自然受玉皇大帝掌控管辖。

  “林楠道主之徒吕洞宾,只是说要为师父讨回名声?”玉皇大帝听后,对事情已然知晓得十分清晰。

  “他也并无逾越之举,并未伤害旁人。”

  “唯一略有逾越的,便是在长安显圣,惊扰了一城百姓。”

  “不过,其也是师出有名。”玉皇大帝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最后,他摆了摆手,都未询问其他仙卿的意思,便直接说道:“此事,天庭也无法干涉,不会插手。”

  “这只是李世民的错误罢了。”

  “吕洞宾之行为,乃是合情合理。”

  “便是严重一些,天庭也不会去过问,因为事出有因……”

  魏征整个人都是懵懵的,直到他离开了凌霄宝殿,被天兵带着出了南天门,才隐约反应过来。

  “这是……”魏征有些难以接受,“天庭,都管不了吕洞宾的事情?”

  “甚至,玉皇还暗示,即便是吕洞宾做得更加过分一点,天庭也无可奈何?”

  魏征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由沉默了下来。

  “看来,还是只有依靠陛下自己解决了。”魏征这样想着,也离开了天庭,没多久便回到了自己的身躯之中。在皇宫中,魏征就像是刚刚入睡,然后只是几个呼吸便醒了过来。实际上,魏征早已踏上天庭一趟,这其中的时间对比,着实奇妙非凡。

  “陛下!”魏征从沉睡中苏醒,片刻也未耽搁,径直去寻唐皇李世民。

  李世民见魏征前来,神色间满是急切,赶忙问道:“魏相,可曾向天庭上奏?那吕洞宾能否受到应有的惩处?”

  魏征微微摇头,并未将在天庭的种种遭遇和盘托出,只是淡淡说道:“人间之事,自当在人间解决。”

  “嗯?”李世民面露意外之色,眼中满是疑惑,“昔日,泾河龙王不过是在落雨之事上出了些许差错,便被视为触犯天条,要被押上剐龙台。可如今这吕洞宾如此行径,天庭为何却毫无表示?”

  面对唐皇的疑问,魏征亦是满心无奈,无法给出解答。甚至,在他内心深处,还隐隐生出对唐皇的些许抱怨。

  吕洞宾所为,用一个字便可概括义。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此乃天经地义之理。只是,这天经地义所针对的对象,却是大唐,是李世民,这也难怪李世民心中会满是不满。

  “唉!”魏征长叹一声,劝道:“陛下,不如诚心与那吕洞宾沟通一番,向他认个错吧。”

  魏征此言一出,李世民面色瞬间变得极为精彩,既有愤怒,又有恼怒。

  然而,还未等李世民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乘龙立于天上的吕洞宾,再次开口言语。

  “凡夫俗子,只以为欺世盗名并无大碍,却不知车迟的种种神物,皆因有道门神力与师尊伟力庇佑,方能代代繁衍,年年高产。如今,大唐欺世盗名,这些神物已然到了大限,再难延续。”

  “若当初大唐不起欺世盗名之心,也不会落得如今这般局面。”

  吕洞宾的声音再次传遍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一时间,整个长安城一片哗然。

  在这满朝文武皆束手无策之时,唐皇李世民忽然想到了李淳风。李淳风昔日曾出使车迟,或许如今能与来自车迟的吕洞宾搭上话。

  然而,李淳风早已离开大唐。无奈之下,李世民只能将目光转向李淳风的传人。

  他赶忙派人去寻李淳风的传人,也就是陈茂生。只是,李淳风的传人究竟是谁,旁人并不知晓。唯有袁天罡,作为李淳风的挚友,对此略知一二。

  袁天罡倒也不推脱,只是并未直接应承下来,而是说道:“陛下,贫道可前去邀请李淳风之徒。”

  “袁爱卿速去。”唐皇李世民此刻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此。

  袁天罡领命,随即离开朝堂,去寻陈茂生。

  此时,吕洞宾从皇宫上方隐没于云雾之中,而整个长安城内,议论之声却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无人质疑吕洞宾的话语,百姓们议论纷纷,渐渐生出诸多怨气。这些怨气的产生,也在情理之中。

  百姓们将怨气归咎于朝廷,归咎于李唐皇室。毕竟,欺世盗名的是李唐,增税加赋的也是李唐。

  如今的大唐,正逐年走向富饶。可这富饶的背后,却是税赋的不断增加。

  此前,随着一系列农作物的推广,亩产动辄可达千斤,许多百姓家中粮食堆积如山,无处存放。

  见此情形,不少大臣纷纷上奏,建议可适量增加赋税。唐皇李世民也一一应允。

  于是,税赋逐渐增多,且不断加重。原本的税赋,一次又一次地增加,直至如今,农民地中若亩产千斤,竟要上缴一半还多。

  虽说相比以往,如今农民到手的粮食确实有所增多,但如此夸张的税赋比例,仍令人心惊胆战。

  除了普通农民,一些佃户所受的剥削更为深重。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虽大多能吃饱饭,但地主和官府却愈发富饶,粮仓满溢。

  甚至,有些地主家的粮食都因存放过久而腐烂。

  这般赋税之下,百姓们能吃饱饭确是事实。但他们也清楚,能吃饱的前提是土地里的农作物足够给力,亩产足够高。

  若是换做以往,如此高的赋税,恐怕无数百姓依旧要终年劳作,却终年难以饱腹。

  过去,虽说赋税沉重,但好在能吃饱饭,百姓们倒也没什么怨言。

第422章 境界

  可如今……

  随着吕洞宾的话语传开,百姓们这才知晓,所谓的农作神物,并非来自李唐皇室,也并非唐皇得天所授,而是从车迟求来,却欺世盗名地传播开来。

首节上一节555/5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