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
张潮道:“好了,大家各自忙吧。对了,马上帮我订一张去太原的机票,顺便在当地租辆车,最好是辆suv,通过性好一点,我不是在市区开,要出太原。”
黄杰夫懵道:“你去山西太原干啥?宋女士最近去山西拍戏了?”
张潮:“……”然后道:“还能干嘛?给你们抢‘分量感’够足的稿子去啊,去晚了就抢不到了。马上订票订车,越快越好!”
第180章 不要投稿!不要投稿!不要投稿!
山西,阳泉,娘子关发电厂。
这里的夜色格外纯粹,浓黑得像年轻女人未染过的头发。大城市已经很罕见的星星,在这里被廉价撒满了天空。
附近的环境近乎荒凉,但是厂区依然是热闹的所在。工人俱乐部、剧院、家属区、办公楼、卫生院以及商业街等一应俱全。
只是现在都已经陷入沉寂,像动物园里老去的野兽,匍匐在阴影里一动不动。
已经43岁的刘慈欣坐在值班室里,怔怔望着窗外一字排开的三座冷却塔。每座冷却塔高度都超过了百米,顶端不时冒出白色的水蒸气,像某种地底巨兽伸出地面的呼吸孔。
曾几何时,这是整个娘子关发电厂最荣耀的象征物,每一团白色的水蒸气,都是电厂人的傲气。
而如今,这水蒸气在刘慈欣眼里,已经是古稀老人的苟延残喘。随着环保政策的收紧和资源的枯竭,这里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
陆陆续续已经有不少同事带着家属离开了发电厂,据说发电厂整体关停也就在这几年。到时候具体的安置措施,还是个未知数。
想到这里,刘慈欣就一阵心慌。他大学一毕业就来了娘子关,一呆就是22年,一路从小刘成长为“刘工”。这份工作之于他,就像光速之于物理学,恒定到账的1000来块钱工资,是他人生大部分的底气。
长于想象的他,偏偏几乎没有想象过离开娘子关、离开发电厂计算机房,他要怎么生活。从技术角度来说,他掌握的那套80年代发电厂计算机管理系统,早就已经落伍了。哪里还有用得着的地方。
靠写作?科幻小说?
刘慈欣自嘲地笑了笑。虽然已经出版了两部长篇,甚至还靠《流浪地球》一次就拿到了3000元稿费,但他仍然不认为写科幻能养活自己和一家人。
对经历过80年代那次将科幻作品定性为“精神污染”风波的他来说,内心对写科幻小说存在着一股巨大的不安全感。
当时,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出版社严格控制“惊险小说”的出版。由于当时一些科幻小说以“惊险科幻小说”的名义出版,出版社为了自保,宁杀错不放过,不约而同地将限制范围扩大到所有科幻小说。
此外,长期以来,大量科幻小说是通过科技类出版社出版的。后来有关部门下又达了关于专业出版社不得出版文艺书籍的规定,又掐掉了科幻小说最主要的出版渠道。这样两头堵,最终导致80-90年代科幻小说的低潮。
而理论上,这条禁令并没有撤销,至今依然在生效虽然几乎没有人会想起它,更别说执行了。
实在不行就在阳泉开个五金店,或者干回老本行水电工程去……
刘慈欣一边想得出神,一边本能地打开电脑上的名为《三体》的word文档,继续敲击出叶文洁、汪淼们的命运:
【……“你把这个模型想得太简单了,随着外界火海的变化,宇宙的外层壳的大小也会膨胀或收缩,这就导致了太阳大小和光度的变化。”……】
窗外的夜依然深沉,群星依旧忙碌,唯有写作能让自己成为一座独立的宇宙。
张潮赶到娘子关发电厂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在这里,春天格外胆怯,到处还是灰蒙蒙、黄扑扑的一片,唯有冷却塔顶的白色水蒸气显得格外有活力。
他千里迢迢来到娘子关,就是要抢在《科幻世界》之前,把大刘的《三体》给截下来。
在策划《青春派大观》的时候,他就一直为怎么让这本“成人向”文学杂志有个漂亮的开门红,以及推出有一部能扛得起销量的连载作品而发愁。
和《青春派》不同,《青春派大观》虽然定位依旧是年轻人,不过不再限制作者的年龄,并且要容纳更丰富、更广阔的文学类型,不再偏向纯文学范畴。
马伯慵、双学涛等人的创作方向两个月前就和他详细沟通过,但是即使是亲王现在也太年轻了,不是10几年后的完全体,所以端出来的作品仍然缺乏《大医》那样压得住整本杂志的气势。
自己虽然也能向老师于华等人约稿,但是这批作家不仅年龄偏大,作品风格也偏老,和《青春派大观》的定位有错位。
张潮也是在和东野圭吾发生交集以后,才陡然想起大刘和他的《三体》《流浪地球》。赶忙查询后知道,《流浪地球》几年前已经刊登在《科幻世界》上,而《三体》则还没有见诸任何出版物。
张潮虽然不知道《三体》第一部具体什么时候出版或者连载的,但是他清楚地记得上一世他最迟在2012年左右,就已经看完了三部曲。
也就是说在2006年,大刘即使还没有开始创作《三体》,时间也很接近了。所以他才火急火燎地从燕京飞到了太原,又开了2个多小时的车,来到这里。
眼前的发电厂已经十分萧瑟了,满眼都是红砖水泥的工业风建筑,不过已经显出破败的狼狈相了,门口也就停了他这一辆车。
张潮熄火下车,来到电厂大铁门边的门房,低头趴在小窗口前,笑眯眯地问道:“大爷下午好,我想进厂里找个人,刘慈欣您知道吗?”
门房大爷把手里的大茶缸往桌上一顿,不紧不慢地道:“有介绍信吗?”
张潮一愣,自己一个85后,哪见过这玩意儿,连忙道:“没有……没有介绍信不能进厂里吗?”
大爷抿了一口茶,又啐了口茶叶沫子,继续不紧不慢地道:“我们这是国家的战备电厂,知道啥是战备电厂不?说了你也不知道,总之是很重要。随便放人进去,有敌特搞破坏谁能担得起责任?”
张潮心想自己倒不是不能去太原找作协或者文联开个介绍信,但是一来要请托各种关系,二来一来一去至少又是一两天,说不定就是迟了这两天,《三体》就投给了《科幻世界》。
作者一稿不两投,编辑不截已投之稿,都是出版界最基本的伦理。所以如果刘慈欣已经投了,那张潮是不会给高价让刘慈欣撤稿的最多就是和他谈下其他新作的连载。
张潮看大爷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只好又上了车,开着车附近转了一圈,终于找到一家不在厂里的小超市,买了包华子,又买了瓶汾酒,才回到了发电厂大门口。
等烟和酒从小窗户递了进去,门房大爷嘟囔了一句:“这烟抽起来辣……”不过手却很诚实地伸向了桌上的话筒。很快,一个苍老的声音就通过老式的扩音器传遍了整个厂区
“刘慈欣,刘慈欣,有人找你,有人找你,请速来大门口,请速来大门口……”
连续播报了三遍。
过了十几分钟,张潮就看到一个留着寸头、带着黑框眼镜、穿着朴素的灰夹克的中年男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大门口。
门房大爷把大铁门旁边的小铁门打开,朝张潮一努嘴:“就是他找你。”
刘慈欣显然不太关心“主流文坛”的风云变幻,一脸茫然地看着年轻的张潮,似觉得有些眼熟,但是又叫不上名字。
张潮马上伸出手和刘慈欣握了一下,自我介绍道:“张潮,弓长张,潮汐潮。也是写小说的。”
刘慈欣这才反应过来,毕竟都是混国内文学圈的,就算再边缘也听过张潮的名字。但是他对这位炽手可热的年轻作家为什么来找他依旧不甚了了,所以略带迟疑地道:“久仰大名,久仰大名……请问您找我是……”
张潮真诚地对刘慈欣道:“我这次是代表我们《青春派》杂志的新刊来的,希望向您约稿,最好是能在我们杂志开启您的新作连载。长篇最好,中篇、短篇也行。”
刘慈欣恍然大悟:“你就是发邮件那个‘不要投稿!不要投稿!不要投稿!’就是你吧?”
张潮点点头道:“是我没错。我也着急,怕您的小说投到了别处。还没有吧?”
刘慈欣疑惑地道:“你怎么知道我写了新小说?不过还没有投。我觉得写的有些太让人难懂了。读者可能不太接受。”
张潮眼睛一亮,道:“写了多少了?稿子在哪里?能给我看看吗?我是您的忠实读者,我觉得我可以给您做一个参考!”
第181章 大刘,我要的是你的人!
有了大刘这个带路党,张潮终于可以在门房登记来访信息后,进入娘子关发电厂。
路上偶尔碰到发电厂的职工,年轻的都喊他“刘工”,年纪相仿的都喊他“大刘”。
张潮笑道:“人缘不错。”
刘慈欣道:“毕竟工作了这么多年了……你说说看你那个刊物。”
张潮大概把《青春派大观》的办刊思路和发行定位介绍了一下,最后道:“《大观》这本杂志很需要一部重量级又年轻化的作品来镇刊,我觉得您的作品可以。”
刘慈欣犹豫了一下道:“期刊的话……不瞒你说,我还没有在《科幻世界》以外的杂志投过稿。你这本《大观》应该比较重视‘文学性’吧?我只会写科幻,合适吗?”
张潮道:“您还记得80年代那场争论科幻小说到底姓‘科’还是姓‘文’?”
刘慈欣点点头,接着又沉默不语。
张潮斟酌了一下才开口道:“科幻小说属于类型文学,‘类型特点’本来就是其文学属性的前置定语。所以如果科幻小说不姓‘科’了,那么它连‘文学’都不是。”
“另外这场争论在我看来非常无聊,本质上是借题发挥,争夺话语权。‘科幻’和‘文学’又不是水火不容,只能二选一。擅长哪方面就多往哪方面倾斜一点就是,哪有一定要怎么写的道理?”
“这都是80年代文学界包括科学界的一些老古董几十年斗争思维的惯性产物。”
刘慈欣听完张潮的话,表情明显愉快起来。此时两人已经走到了他办公室门口。身为电厂的“高级工程师”,他有独立的小办公室。
进门就能看到办公桌和桌上硕大的CRT电脑显示器,靠窗放着沙发,里侧靠墙立着两个铁制文件柜,十分朴素简单,连绿植都没放一盆。
刘慈欣把张潮让到沙发上,又在办公桌和文件柜里翻了半天,结果连个一次性塑料杯都没找到,有些局促地道:“这么多年也没几个外客来厂里找我。平时同事来串门都自己带杯子,所以……”
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一包烟,手轻轻一抖,一根过滤嘴从烟盒里露出头:“要不来一根?”
张潮连说不用,自己喝不惯茶,而且也不抽烟,不过大刘想抽的话随意。现在他最想做的就是看看大刘正在写的新小说。
刘慈欣松了一口,先把烟叼到嘴里,然后打开电脑,点开文档,对张潮道:“才写了开头,你看看吧……”然后才把烟点上,不过贴心地开了窗。
科幻小说这种以脑洞为核心竞争力的文体,和推理小说一样,在未发表前就给别人看还是比较犯忌讳的。万一创意被人抄去了,那真就只能吃哑巴亏。
但是张潮和刘慈欣压根不在一个文学赛道,并且张潮是以为杂志求稿的形式来拜访他,有邮件、有来访登记,所以大刘并不担心让张潮提前看到。
张潮坐到电脑前,首先看到的就是标题《三体》。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只要拥有这部小说,就相当于拥有了大半个大刘。
毕竟《三体》之后的大刘,疑似被外星人换了大脑……
小说刚写到汪淼进入游戏,和周文王开始对话,所以张潮很快翻到了文档的底部。看完以后,张潮深深吸了一口气,对刘慈欣道:“请务必将《三体》交给《大观》连载!”
语气之诚恳、之坚决,让大刘都有些难以置信。他连忙掐灭烟头,格外紧张地问道:“你看懂了?”
张潮看到刘慈欣的神态,内心顿时一震《三体》的前几章并不是小说最有魅力的那个部分,整部小说的核心创意也才展现了冰山一角,这时候如果说自己“看懂”了小说,那么刘慈欣感到的必然不是喜悦,而是深深的失望。
他会认为这代表《三体》小说的核心创意毫无新意、平平无奇,就连张潮这种“文科生”都能一眼看穿,那继续写下去有什么意义?以刘慈欣的个性,肯定会切书的。当初在论坛上,他就因为有网友猜到了他的脑洞,而放弃了一部小说。
20分钟前,《科幻世界》距离失去《三体》仅有一步之遥。
20分钟后,世界科幻距离失去《三体》,只有3秒钟时间。
还好张潮脑子转得快,很快就开口道:“海明威写小说有个‘冰山原则’,即好小说要和冰山一样,只露8分之1在海面上。
虽然用这个原则来类比《三体》不是特别恰当,但是我仍然觉得自己刚刚看到的是‘冰山的8分之1’,并且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其余的部分是什么样。
《三体》除了保持您一直以来朴拙、宏大,又充满人文色彩的风格以外,还有强烈的悬念感。我虽然没看懂你要写一个什么故事,但还是被深深地吸引了。
我虽然是个作家,但是在科幻小说方面,我和其他普通读者并无不同。我认为即使是非科幻小说迷,也会被《三体》折服。
所以,请把《三体》交给我!”
听完张潮的回答,刘慈欣才放下心来,脸上又有了笑意。不过他还是没有立即答应张潮,毕竟他的创作生涯近乎是和《科幻世界》绑死,他与编辑之间的磨合也已经非常顺畅了,把新作给其他杂志,简直有种婚姻出轨的负罪感。
张潮自然知道刘慈欣的顾虑,他从随身背的包里掏出一个大文件夹,里面是一张张数据表格和图片,开始介绍起来
“我们《青春派》目前每月销量稳定在50万份以上,国内的文学类杂志,除了《故事会》、《小小说选刊》,没有比我们更高的……”
“有销量做依托,我们给作者的稿酬也是行业里的顶尖水平,平均达到了千字300元,优秀作者甚至可以拿到千字400到500……”
刘慈欣闻言,眼睛一亮,神色顿时热切起来。这时候《科幻世界》的稿酬仍维持在千字150元左右,他大刘也不例外。
张潮似无所觉,继续介绍道:
“我们还比较善于为作家向出版社争取到比较高的版税标准,听说您之前两部长篇,拿的都是稿酬?这太亏了……”
“《青春派大观》除了有《青春派》建立起来的读者基础,还会延续《青春派》多元发展,通过周边拓展作品影响力,并与作者分润收益的思路……”
“这是我们去年到今年推出的作者卡通形象和角色卡通形象,他们每个月都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
“除了小说,我们还和国内的《燕京卡通》,日本的集英社有密切的合作,这几部作品都已经漫画化了,原作者也会有相应的收入……”
说到这里,张潮已经看出大刘内心对《科幻世界》的忠贞已经摇摇欲坠了,于是决定再加把料
“不仅日本,我还可以帮你把《三体》推向国外。我已经有两本小说翻译后,分别由美国五大出版社中的兰登书屋和Simon&Schuster发行,而且成绩都还不错。
这两家出版社的编辑我都很熟悉,而且是重量级那种。他们定期会给我发邮件,问我有没有新作品。我向他们推荐你的小说,成不成我不敢打包票,但是我保证他们一定会认真看你的稿子。
美国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圣地,而我认为你的小说,可以成为所有科幻迷的圣经!”
一番话说得刘慈欣这个内向到有些拘谨木讷的理工男都暗中热血沸腾,不过他仍旧保持表面上的冷静与克制,压着嗓子道:“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我可以把《三体》给你!”
张潮笑道:“我要的不仅是《三体》,我还要你的人!”
看刘慈欣吓了一跳,眼中露出惊恐之色,张潮连忙解释道:“我的‘午夜潮汐’做的不只是作品代理,更重要的业务是作家经纪。
您可以看下我们的标准协议。‘文学经纪’在国内还比较少见,但是在欧美都比较成熟了。JK罗琳、乔治马丁都有自己的文学经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