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们正在准备设计规模更大的无人化排水抽水系统,以防止地下基地出现严重的积水问题。”
负责本基地建设的人显然级别更高一些,了解了一部分内幕,所提出的方案更具针对性。
一番参观下来,苏寻压根没找到有什么需要纠正的地方,满脑子都是前世时要是有这种地方做基地避难所该有多幸福。
倒是陪他一起来的几个办公室同志吹毛求疵地挑出了几个问题,也都无伤大雅。
“走吧,今天的日程还有最后一个。”
最后一处需要参观的地方其实并非避难所,而是一处生产避难所的工厂。
苏寻曾提出需求,设计一款可以为战士们提供依托的大型陆地载具,以便于他们深入危险区执行救援任务。
苏寻将其称为堡垒车或基地车,有好事者给他取了一个相当中二的名字。
堡垒式陆地巡洋舰。
抵达工厂时,样车生产还未结束,但概念模型已经被制作出来了,用巨大的篷布盖住,就停放在厂房外的空地上。
看着这土里土气的三色防雨布,苏寻一时有些无语,这东西确实是东方军工特有的习惯。
装备不土,战斗力五,也算是文化传承了。
掀开篷布之后,一行人看到车窗上还绑着个大红花,属于是要素齐全。
说是概念模型,其实也有了车的样子,只是很多材料不合格,外部装甲基本是3D打印的产物。
“我们的底座采用通用型东风运输车平台,优点是技术成熟,可以快速投入生产,载重量大,航程远,而且防御性非常好。”
“缺点呢?”
“目前没发现有什么缺点。”
很好很强大。
苏寻站在后面有些想笑,他目光闪闪的看着眼前的巨无霸试问哪个男人不想拥有一辆原木运输车呢?
要说没有缺点倒也不现实,最大的缺点应该是没有原木,其次是这东西耗油量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背靠油库的情况下,几辆车的用油可以说是随便供应了。
毕竟末世之中,也不再有其它方面会需要大量柴油了,现存的油料储量对侥幸活下来的一小撮幸存者而言几乎算得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不单油料如此,其它所有资源都是这样。
一个庞大的文明死去,它的尸体上坠落的一点残渣就足够千万人存活,这就是现代工业的力量。
跟随工作人员上了车,这座车厢内部其实就是一个精心设计过的房车。
其整体长达二十米,去除装甲层后内部面积也有上百个平方,而且分上下两层。
内部有微缩医疗站,休息区,武器库,小型粮仓,储水储油箱等等,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当然,这尺寸其实也不小,正如设计它的目的那样,这就是一个微缩的移动避难所。
来到顶层,这里还有两架架设在此的机枪,以及堆在车顶的一些麻袋和箱子,这是模拟堆放物资车顶的空间不小,当然也不会浪费。
看来这辆车的设计团队就是从制造房车的公司挖来的,突出一个空间的极致利用。
苏寻上下看了两圈,对这东西是越看越喜欢,但他还是最终摇头。
“太大,生产太困难,产量太低。”
他对周围的人说道:“可以制造一批出来配给到各个大型三线基地,但也要拿出更小型化的方案,很多城市避难所也会需要这种东西。”
众人各自点头,有人开始直接找人协商。
苏寻又围着车转了两圈,看着纯色的军绿车身,思索了一会儿。
“这个外壳,最好不要是空的。”他指着那个车体,对身边的同事们说道:“堡垒车是我们深入危险区营救幸存者的时候要用的,上面可以印刷一些象征美好的图案,让看到它的人产生希望,这能提高被救援者的配合度,也便于维持秩序。”
这算是苏寻前世参与救援拓荒的一点经验之谈。
“美好的东西?”一旁有年轻些的人有些疑惑,想了会儿:“总不能印个初音未来上去吧?”
“?”
苏寻想了半天才回忆起来对方说的是什么,不禁有些扶额。
他看了对方一眼,心说倒也不奇怪。
毕竟是零零后都三十岁的时候了。
“总归是要严肃点的……印红旗就好。”
“或者把他的头像印上去,应该没人不喜欢吧?”
虽然苏寻没具体说是谁,但在场众人都已经领悟到了。
也对,那样的话绝对能带来希望,提振士气。
要是谁真不喜欢……
什么话,那压根也不是我们要救的人啊?
第22章 真的会伤天和吧?
2*30年5月20日。
倒计时26天。
天气,晴。
滨海基地。
睡眠不足加上心力交瘁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了,苏寻醒来时发现自己冒出了几根白头发,面容也憔悴了不少。
他对这些倒不是很在意,只是感叹自己身体果真不能像末世后作为超凡者时那样折腾了。
听闻第一批空间站两位航天员已经顺利着陆,而新的发射任务已经在筹备中,他暗自期盼计划的顺利进行,而后开始忙自己的工作。
随着这些日子里各项政策的影响,整个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事物的发展方向都产生了大幅度的偏移。
至此,前世的记忆能给的参考越来越少,苏寻作为一只蝴蝶,已经掀起了足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风暴。
在这种情况下,逐日项目组成员与各部门接触的工作逐渐变多了起来,连苏寻也偶尔需要出门参加会议。
“苏顾问,第一批地雷和炸药已经出库了,目前正在装车。”
“出库多少?”
“五百车皮。”
“太少了,继续下发任务,可以先酌情降低其它方面的产能。”
“是!”
来汇报情况的同志没有任何疑问,得到指令之后就出去了,倒是刚忙完工作进门的邵学真比较吃惊。
他已经知道这些炸药的用途,但还是忍不住问道:“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炸药吗?”
苏寻点点头,在这个问题上表情相当严肃:“对于整个亚洲而言,玛希亥就是威胁最大的天灾。”
十阶常被末世之后的人们冠以天灾的称谓,也有人会将其称呼为伪神,更有甚者直接将们当做神灵顶礼膜拜。
这些生灵,甚至很难被定义为生灵,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有其发展的过程,但每一个都极难打断,甚至很难找到这源于它们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比如号称毁灭之灾的丧尸主宰玛希亥,其本体是南亚次大陆所有丧尸组成的集群意志,只要大丧尸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
能抵达十阶的存在,每一个的来源都不简单,们存在本身就是末世最大最终极的灾厄,不单是对人类,对变异兽,对丧尸,甚至对整个天地而言,都有着巨大到恐怖的压力。
或许这些生命的威权之重力量之强,连们自己都难以承受,这些强大生灵的每一次苏醒,连自身都会受到不可忽视的损伤,以至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活跃之后,往往又要陷入沉睡。
而所有天灾级存在中活跃时间最长、对人类敌意最强、损害最大的一个,也就正是玛希亥。
由集群构建起的高阶意识在末世中并不算稀有,天灾级存在中就不止一个,玛希亥在十阶中实际上算不上强大,但绝对算难缠。
苏寻再度为邵学真详细解释了关于玛希亥的情况,听的对方不断皱眉。
“所以,我们不能任由这个大丧尸群肆意发展,至少也要建立起坚固的防线,所以我才会提议制造大量地雷和炸药,封锁次大陆到东盟的陆上通道。”
苏寻拿着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感谢喜马拉雅山脉,即使是末世,这道天堑也会保护我们,以丧尸的本能,它们只会从东南亚方向接近我们。”
“东南亚诸国如今是我们的盟约国,我打算做的,就是用地雷和炸药把整个东南亚铺满,在未来丧尸大迁移时,大规模杀伤消耗这些丧尸,从而重创玛希亥!”
这套逻辑苏寻之前已经和邵学真讨论过,只是当时他想法还没有这么清晰,说的也不够直白,此时邵学真眯着眼,在地图上四下扫视,有些沉默。
确实,这么做将要面临的压力极大,而且对盟约国很不公平。
可若不是这几年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东大也根本不会与这几个小国一起建立新东盟。
倘若拿出足够的利益交换,将这个计划执行下去也并非不可能。
苏寻还打算再劝,却见邵学真皱着眉头,点了点次大陆的位置。
“你说如果这个可怕至极的天灾是由次大陆丧尸群形成的,那我们要是在末世之前夷平次大陆,是否就可以完全将其扼杀?”
苏寻脑门上的汗一下子就出来了,他本来觉得自己的做法已经相当激进,没想到与这位老人家相比还算保守的。
不是,您老不是工业口的领导吗?
这么干是不是略微有伤天和?
“咳咳。”苏寻摇了摇头,解释道:“玛希亥的诞生是一种必然,通过这种方法很难将其摧毁这与灵力的本质有关。”
“它沟通物质与精神,我们之中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这种涉及宇宙范围的能量波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早就存在,只是没有显露,这也是我们把大灾变称呼为灵气复苏的一个原因是复苏,不是出现。”
“这种力量已经受到了大规模人口的整体思潮影响,所以形成了一系列带有神话元素的存在,即使现在消灭这些人口,这种影响依然存在,只是会以另一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世界上。”
十数亿人死去后的怨气鬼知道那能孕育出怎样的怪物,或许那时候他们要面临的就不再是丧尸狂潮,而是货真价实的亡灵天灾。
苏寻想象了一下那种场景就觉得脊背有些发凉,他是最清楚这种层级究竟有何种恐怖力量的。
“不行,绝对不能这么干。”
苏寻换了一个角度,劝诫道:“一场大规模的灭国甚至灭绝战争,必然会引发整个国际社会的极度恐慌,很可能就会激发世界大战。”
“这必然会牵扯我们更多的精力,让许多末世筹备工作陷入停摆。”
“到那个时候,我们所做的很多努力都会白费,全世界都将会以一个更衰弱的状态进入末世,这对未来保留更多幸存者的初衷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邵学真点了点头。
其实作为一个工业产能甚至超过全球百分之六十的存在,东盟想做到这一切也没想象中那么难,但这么做终究与自身的理念相违背。
苏寻所描述的种种,都没有背弃自身理念这一条来的严重。
理念仍存,信仰还在,那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倘若这东西崩塌了,那么最终带来毁灭的即使不是玛希亥,也会是别的。
他会提出这种问题,也只不过是要了解一下是否有这种可能坦言之,就像应对外星人入侵的应急预案一样,哪怕不可能发生的事,也要考虑清楚,做好预案。
第23章 真的不会出现蛀虫吗?
讨论完炸药的事后,邵学真带来了另一个好消息。
“第一批三线基地已经完成了初步改造工作,目前有十一处可以开始进入筹备阶段最主要的是人员选拔工作。”
说到这个,苏寻也提起了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人永远是重中之重。
昨天他们去参观的避难所主要是为了收容大部分的幸存者,而真正关系到文明延续,真正能保存下当前时代万分之一的文明成果的,就是这些以应对毁灭性战争为目标建立的地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