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到这几个人在月球发现冰的新闻仿佛还在昨日,时间的流逝忽然无比清晰地展现在苏寻面前。
刚刚稍有放松的他立刻又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
加快扒干净离了碗里的饭,他长吐一口气:“走,继续工作吧,接下来有什么日程?”
姜怡翻了翻工作日志,回复道:“明天我们需要去庐州参与核聚变设施的相关研发工作,后天则需要参观雾都常温超导材料的工业化产线。”
之前用于相关设备制造的“产线这么快就落地了?能保证质量吗?”
姜怡也不知道:“所以需要你去看看。”
第25章 EAST
苏寻重生第七天,2*30年五月二十一日。
倒计时,二十五天。
庐州某军用机场。
苏寻从飞机上下来,抬脚又上了一旁的军车,随行者中仍有王威、王君佑、张伟、姜怡、郑远。
其他同事倒是换了一批,都是关注核聚变方面的人员,物理所的陈钧院士也在其中。
夸父计划的规模每一天都在扩大,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部门负责跟进,明天再去看常温超导的项目,又是另一套班子跟随。
苏寻连很多人的名字都不知道,但也无所谓是否知道,他只要清楚相关的问题找哪个部门沟通就可以了。
在2*30年的当下,星火聚变项目已经实现了全球首座聚变-裂变混合发电厂,聚变发电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产物,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
原本的规划中,五年后将有一座真正迈过商业化门槛的聚变发电厂落成,可惜时间不等人,夸父计划等不到它建成的时候了。
经过多次研究,办公室敲定以新材料改造过往实验堆的方案,虽然这也困难重重,但至少是可以完成的挑战。
物质科学研究院并不在深山老林,透过厚重的防弹玻璃,苏寻看见离研究院不远处甚至有个农贸市场。
全人类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实的来处紧紧依靠在一起,迈向星辰大海的希望就诞生在乡野田园的怀抱中。
车队驶入研究院,引得不少人驻足观望,苏寻走下车直奔等离子所而去。
EAST全称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东方超环、人造太阳。
此时它已经被整体拆开,主要还是在拆除一些冷却设备。
此地的负责人也是一位头发雪白的老教授,他从海外归来,投入到国产核聚变的研发工作中,此刻正与陈钧院士相谈甚欢。
“旧有的低温超导被全部更换之后,我们就不需要这么庞大的冷却系统了,原有的冷却塔可以改造成换能系统。”
“换能系统……一个月之内造不出来吧?”
“ITER那边不是有现成的,还是用了我们的技术参数,说实话,汽轮机而已,真的要造也能造出来。”
“我倒是听说川蜀那边准备自己造一个,不过ITER会给咱们吗?如果谈不成的话,可别浪费了时间。”
ITER是全球多国合作的核聚变实验项目,它的名字被译为‘道路’,有为全人类寻找能源领域出路的意味。
事实上也确实有希望,这个项目已经建成了真正的聚变反应堆,但由于几国接连拖后腿,总体进展速度并不快。
研究院负责人浑不在意地表示:“他们又用不上,不如给我们,咱们这边是真的马上能看到苗头了,没道理不拿过来。”
“东盟一旦下定决心要办的事,这个地球上还没有能够阻挠的,霸州那边的新奥堆要出云国的打火装置,那帮人不也给了么,放心吧。”
陈钧点点头,叹道:“可惜我听说那边还是差了一些。”
“尽人事而已,科学院已经有不少人去那边支持工作了,不是没有希望。”
负责人看着眼前十几米高的巨大装置被拆开,无数管路和传感器密密麻麻分布在上面,此时满怀感慨。
“这些年我花了多少心血在里面,总算也是有看到这一天的时候了,老陈呐,我现在是感觉死而无憾了。”
“说什么丧气话,好好活,挨不住还能活个两百年。”
负责人摇摇头,没多说什么。
众人在研究所内参观了一圈,苏寻在自己本子上记录了一些看法,最终交给陈钧,由这位物理所的院士与负责人沟通讨论。
“现在就等超导材料了,只要材料充足,我们会尽快换掉第一壁,目前还只能做其他准备工作。”
“放心。”陈钧在一旁道:“明天我们就去查看常温超导的工业化产线,等那边一投产,你们等离子所是要多少有多少。”
“真要多少有多少吗?”
“呃,我就这么一说,你别当真。”
两人正探讨的同时,地球另一端的梅里克收到了最新的消息。
他看着面前的视频皱起眉头,视频拍摄者的角度并不是很好,画面有些歪斜,但还是能看出远远的有几辆军车里下来了不少人。
部门员工经过比对分析,认为其中某个极有可能是这之前他们重点关注的苏姓外卖员。
最近东方核聚变领域的巨大动作也早就被梅里克关注到,经过针对性的不断撒网,最近他发现东方科学院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也曾在那个外卖员之后到过大豆研究所,而且出门之后对里面发生了什么绝口不提。
他签了保密协议。
这是梅里克作为一个老牌情报人员的基本判断。
一个研究大豆的地方能有什么东西值得让一名物理学家签保密协议?
要么是那帮人种出了东方幻想中的天地灵根,要么是那大豆研究所是个幌子,其实内部别有乾坤。
基于这个设想,梅里克心中逐渐有了想法。
或许是那位苏姓外卖员独自发现了什么新型材料,足以使可控核聚变项目产生巨大的飞跃。
于是他来到表面上是大豆研究所,实际上或许在研究核聚变的地方,将这个技术拿出来与东盟达成了合作,以期在这个领域攫取钱财。
这个想法虽然很离奇,但已经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释了。
可能那几位航天员在月球上的发现,可能就与核聚变有关?虽然以北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那上面虽然存在数量巨大的聚变燃料,也没什么其它特殊的。
但谁知道呢,北美都多少年没登月了,谁知道对面是不是使用了什么新技术,发现了什么新东西。
这个关乎全人类未来的技术迎来重大突破,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东盟如今大张旗鼓。
这是掌握了强大技术,准备实现他们一直挂在墙上的话了么?
梅里克在情报上将自己的猜测写下,他压根没管一个外卖员怎么会知道他都查不出来的事比如那个研究院究竟有没有伪装。
反正统领先生相信就行了不是吗。
第26章 你就说是不是新世界吧
哪怕局势再混乱,国力再衰弱,公约体系也是这个星球上雄踞一方的庞然大物,是曾独霸整个世界的往日霸主。
即使如今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内部矛盾,在东方强而有力的压迫下,他们也依旧将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
这个国家的力量只是不再为群众的利益和普世的公理而战,而并非弱小了,可以忽视了。
一旦找到目标,这个可怖的世界一极便行动起来。
“那么,这份情报价值多少呢?”
有人将手中的文件交给特工,特工笑着拍了拍他的臂膀:“放心吧伙计,那个数字足够让你在新世界潇洒快活了。”
男人点头道:“最好真的是,否则我一定会把你们的落脚点报告给安全部门。”
特工摊了摊手:“哦伙计,不要说这种话,我想我们永远都会是朋友的。”
这时,一通电话打进来,特工当着对方的面按下了接听键。
“哈喽亲爱的,哦我知道了,放心,没事的。”
男人听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特工笑着为他打开了汽车的门,手上电话都还没挂。
“快走吧伙计,送你的人我都安排好了,他们很快就会来接你,你先往回走就行。”
听到这话,男人咧嘴笑了起来:“这才对嘛,我要的就是这个诚意,我在那边等你们好消息。”
说完,他钻进驾驶室,拉上了车门。
看着汽车启动一路离去,特工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他走了。”
“收到。”
电话那头传来回应,接着就是挂断的忙音。
“轰隆!!”
在特工的注视下,一辆混凝土搅拌车从路口冲出,像碾过玩具一样从那辆小轿车上压了过去,扁成纸片的驾驶室里像爆出了一团浆糊。
“嗤。”
特工轻蔑的笑了声。
“总归是新世界不是么,任务成功之后,我会通知你的,用你们东方人的方式。”
看着警车呼啸而来,一群人把搅拌车上的醉汉扯了下来,特工打开手上的文件,翻阅了一下。
“常温超导?东方人也学会骗经费了?”
“算了,只管完成我的任务就好。”
……
转场总是疲惫的,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全新的超导体工业化产线选址在雾都,那是陈钧院士的家乡。
在登上前往雾都的飞机之前,团队成员们难得一起吃了顿饭,算是庆祝一项工作的阶段性结束,以及东方核聚变的光明前景。
“到了雾都我带你们去吃火锅哦,保证正宗。”陈钧这老头年纪比徐焕还大,精神倒是很不错,乐呵呵地邀请苏寻等人。
“还是算了,不太安全。”
“没什么不安全的吧?就在研究院门口,我老朋友开的。”
“不,我的意思是你们的火锅对我们外地人来说不太安全。”苏寻扶额苦笑,川渝火锅在后末世时代也是声名赫赫,有超凡者用变异植物作为食材,曾在各地的交流中送给苏寻一份。
连当时已经八阶的他都差点没抗住,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只能说少辣地区长大的人对红油锅底的敬畏再过几百年也不会减弱。
“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呢,吃伤了身体耽误事就不好了。”
老教授很是失望:“也是,但你可以带一份锅底料回去,等闲下来了再吃。”
正是晚饭难得闲暇的时间,众人有说有笑,郑远忽然收到了一条消息,脸色刹那就变了。
“怎么了?”
苏寻向他看去,众人都转过头来。
“没事。”郑远开口先让众人安定,而后才道:“没发生恶性事件,但我们在苏顾问父母家附近抓到了两个间谍。”
“两位老人没有受伤,只是受到了一些惊吓,目前我们留在滨海的同志们已经将苏顾问的父母和其他关系密切的亲属接到了滨海地下避难所。”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马上将视线转移到了苏寻身上,发现他表情还算镇定,但脸色不可避免地难看了起来。
“苏顾问,你没事吧?”
“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