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482节

540

经济有问题和经济危机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谓经济发生一些问题,是表示大家挣钱不容易。大家感受到生活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经济危机情况就不一样,这是会让经济倒退的事情。

特别是像此次大萧条这样的经济危机就更是如此。

经济危机带来的后遗症非常大。美国、德国的工业产量降低一半,就是危机影响最低的英国,工业产量也降低了20%左右。

街上到处都是求职的人,到处都是甩卖东西的人,包括一大堆领救援的人。为了获得吃的,排着长长的队伍。很多在之前生活富裕的中产阶级,一下之间就成为了赤贫阶级。每天都有因为欠债太多跳楼自杀的。

在街上可以随处可见刚买不久的汽车,都以低价甩卖。原来价格七八百美元的汽车,那些车主把价格降低到一百美元就出售。

任何人都能够感受到大萧条带来的危机。

“任部长,北京答应了吗?”

任鸿隽他们坐车经过,看着街面上的情况,都是摇摇头。车上有此次赴美代表团团长任鸿隽,有中国驻美公使伍朝枢。

他们都是心惊不已。

因为任鸿隽和伍朝枢两个人都是在美国待过很长时间的。美国自从上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工业一直是世界老大。到了现在美国的工业产量已经是英法德之合,实力非常强大。想当年他们在美国的时候,美国一年的汽车销售量就有几百万台。如通用公司下属的别克品牌,一年的销售量就超过百万台。可以看出美国是多么的强大,多么的富裕。

但现在呢?

一个又一个工厂倒闭,一些大名鼎鼎的美国公司都面临破产。这里面包括市值一度达到五六十亿美元的通用汽车公司,还有美国电话公司等等,现在都在风雨飘摇当中。稍微不注意,这些公司都有可能破产。因为破产的工厂太多,因此美国失业率惊人,二百多万人在街上流浪。到处都是因为没钱吃饭的流浪汉。

这种场面实在是太惊人。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些殖民地,那么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可是发生在世界头号工业国家美国,却是一件让人不可置信的事情。

连任鸿隽和伍朝枢这样的外人,都觉得胆战心惊,都感觉不可思议。不过这毕竟是美国的事情,他们只是冷眼旁观。说起来清末开始到民国早年,中国的情况远比美国严重。那个时候中国到处打仗,一些天灾发生,也没有什么救援。

“是,我刚刚接到了北京的电报。北京允许我们和美国的金融机构接触,只要条件合适,可以跟他们贷款。北京给了我们贷款五亿美元的权力。而且经发委那边增加了13项重要投资项目。因此也需要我们调整一下计划。”

“太好了。”

伍朝枢点头。

看着美国的街边道:“据我们了解,目前美国破产的工厂数以十万计。当中其实有很多工厂是非常好的,拉回国内必然是好东西。在工业技术上,美国的不少中小工厂,技术实力比我们的重点工厂还要强大。”

不在美国无法完全感受到美国的情况。

伍朝枢从美国发生危机开始,就一直在美国调查美国的经济情况。看着那些大量倒闭的工厂,伍朝枢心中真是痒痒。

因为美国倒闭的这些工厂,如果在中国,那都是宝贝。如果都拉回国内,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会有多少好处。

想想就兴奋。

“伍大使,北京有北京的考虑。那些东西的确好,如果能够拉回国内当然很好。但国内首要目标还是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工业体系。因此经发委都是围绕着重要的重工业项目做出了工业计划。所以我们要做的一切都要围绕着经发委制定的工业计划进行,不可能随心所欲。所以一些好东西只能是放弃了。”

任鸿隽简单解释一下。

伍朝枢是外交世家出身,他的父亲是中国著名外交官伍廷芳。他从小跟着伍廷芳在美国读书,几乎是成年之后才回国。在国内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又去英国学习法律。之后凭借着这些优势,一直在外交阵线上。是段勋非常器重的外交人员之一。

不过毕竟是外交出身,一直都在外交领域,并没有在国内其他部门任职。因此对于有些东西不了解。

美国现在的确是遍地黄金。

工业产量降低一半,几十万家工厂破产。那些机器设备如果全都能够拉回国内,一下就能让国内工业上升好几个台阶。

可是中国不可能全都消化这些东西。人才不够、市场不够,甚至工人都不够。对于中国来说,目前首要做的是建立起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提高中国的重工业实力。

目前任鸿隽他们在美国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

“任部长,伍大使。”

汽车行驶大约三十多分钟之后,停在了一个建筑前面。这里的一层建筑是一个面积达到1600平米的展厅,是中国代表团租的场地。

之所以租这么一个场地,就是为了接触各方代表,接触各方人才。在这里签约,在这里挖人。任鸿隽和伍朝枢刚刚进入展厅,就有人过来找他们。

“曾处长。”

任鸿隽和来人打招呼。

此次任鸿隽携带一百多人的代表团,而且还只是第一批。后续还有第二批、第三批的代表团,涵盖了中国目前方方面面的代表。

包括很多部委的代表,也包括各个省市代表,也有重要工厂的代表,还有很多教育领域的代表。因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当中中国要完成的工业计划非常庞大。除了那些重点项目之外,还需要配套这些重要项目的几百项小项目。想要完成这么多项目,进口大批机器设备是必须的事情。这都是需要专业人才的,引进的机器设备必须要这些专业人才过目。

不仅仅是要进口大批量的机器设备,各行各业都需要技术人员,从美国挖走一些出色的技术人员也是他们的工作。因此各行各业都派出他们认可的代表,跟着任鸿隽一起来到美国,负责进口他们需要的机器设备,负责挖一些出色的技术人员。和任鸿隽说话的,就是负责引进飞机制造机器设备的,军事装备部航空技术处处长曾诒经。

军部的飞机制造厂,本来是隶属于航空处的。但后来空军独立出来,成为了一个和陆军、海军并列的军种之后,飞机制造厂不再是隶属于空军,而是归属军事装备部统一负责。

因此航空处也随之归属到装备部。

巴玉藻这位原来的武汉飞机制造厂厂长,上调到军事装备部担任航空处主任。王助接替巴玉藻担任武汉飞机制造厂厂长,曾诒经则开始担任航空技术处处长。曾诒经是中国飞机制造行业当中名气很大的一个,和巴玉藻、王助一起被誉为是中国飞机制造当中的“三驾马车”。因为他们三个人是中国飞机制造工业当中的领军人物。

而曾诒经是中国飞机制造当中的飞机发动机之父,中国的飞机发动机一直都是曾诒经的团队设计建造的。他在担任航空技术处处长之前,是担任武汉飞机发动机厂厂长职务的。这一次经发委决定进口美国的机器设备,打造又一个飞机制造厂。

因此曾诒经作为航空处的代表,跟着任鸿隽来到美国,负责飞机制造机器设备的引进。

“任部长,现在有些事情,需要你拍板。”

“曾处长,我们到那边仔细说说。”

两个人一边说,一边走到任鸿隽办公桌坐下来。任鸿隽是此次代表团团长,担任总负责。具体的事情各个代表谈,任鸿隽最后拍板。

“我刚刚和一些飞机制造方面的技术人员接触过。”

引进机器设备是重要的,引进技术人员也是重要的。目前关于飞机制造厂机器设备的谈判已经结束,任鸿隽和美国这边已经签字。和美国联合飞机及空运公司(波音公司)达成了合作。美国这边会提供成套的飞机制造工厂的机器设备,飞机制造厂的配套工厂机器设备也包含在里面,以及派遣技术人员完成安装。

但机器设备是死的。

中国的飞机制造产业想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这些年中国已经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在美国和德国学习飞机制造,以及国内的航空学校也培养不少技术人才,但依旧是不够。

首节上一节1482/19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