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第36节

  到了中午,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一直没和教育出版社,取得联系的总编江海,准备亲自上门一趟。

  “电话一直打不通,”江海边下楼梯,边说:“我还是过去一趟踏实些。”

  “派其他记者去就是了,”蔡文升跟在一旁:

  “看上午这势头,要不再确认一下明天的内容,江山不是建议开个专栏,把这两年的试题解析……”

  话还没说完,他俩的脚步都停了下来。

  远远就看见,浦江日报社的铁栅栏门外,围的全是人。

  门房师傅正扯着嗓子喊着什么。

  蔡文升疑惑道:“这是怎么了?”

  江海第一个反应就是:“今天的《浦江日报》肯定卖完了。”

  “这才几点?”蔡文升惊呼。

  “总编,”

  一位女编辑从二楼的窗口伸出了头:“快上来接电话,教育出版社找你。”

  “嘿,”江海转身就往里跑:“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蔡文升前后看了看,赶紧向大门的方向跑去。

  这个时候,他才知道。

  连贴在大门外宣传栏里的当天报纸,都给人揭走了。

  “同志们、同学们,实在是没有了,一大早全都发出去了。”

  “一份多余的报也没有。”

  “……”

  劝了半天,一批刚走,一批又来。

  实在没办法,蔡文升赶紧让副刊部,写了两张大大的“当日《浦江日报》已经全部售空”。

  一左一右,贴在大门外最显眼的地方。

  “群众的热情你们都看见了吧,”

  这一会,四平八稳坐在总编室的江海,正与教育出版社的副社长通电活:

  “听了记者的采访汇报,我也替他们着急啊。”

  “什么?你们已经在加班加点印制了,太好了,我们《浦江日报》替全市学生感谢……”

  “你不知道,这会我们报社的大门外,还被这帮渴望学习的年轻人围着呢。”

  电话的另一头听的一惊。

  原先只知道今天的《浦江日报》上,刊登了一封写给出版社的信。

  后来又听说,很多准备参加高考的群众,在满大街找《浦江日报》。

  “江总编,感谢你们及时,让我们听见了群众的呼声。”

  他们能不知道那九册《数理化丛书》有多紧俏,早见识过了。

  不然,也不会加班加点的印了。

  但第一批书在浦江上架后,其它城市的订单也随之而来,实在是排不过来。

  “请你转告读者们,《数理化丛书》正在赶印中,我们出版社的印刷工人已经在全力以赴。”

  这话江海听的老不是滋味了,他们报社的印刷厂可是闲的很。

  是怪分配不公呢,还是领导无能。

  “江总编,我今天打电话来,也想请你们《浦江日报》帮我们转告那些学生。”

  “好的,您说。”

  “其实除了《数理化丛书》,还有很多对高考有利的书籍,比如杨/朔和秦/牧的短篇小说和散文……”

  “语文?”

  “对,今年的语文高考卷面分为100分,但作文却占了70分。如果考生提前多读一些短篇小说的话,将帮他们在作文上……”

  江总编此时一边用手指叩着桌面,一边思考着对方的提议。

  这是想让我,给他宣传销量不好的新书了?

  他嘴角挂着笑,感叹着文化单位的精明,老狐狸!

  忽然,江海收起了嘴角的微笑。

  这不就是免费的广告嘛?

  一想到现在还躺在抽屉里的那份广告合同。

  江海双眼一亮,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到了。

  说不定,还真是件成全你我的好事。

  “我觉得可以考虑,”他越想越深,然后斩钉截铁道:

  “放心吧方社长,作为浦江日报的总编,我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的。”

  江海一语双关。

  非常明显,他在明示对方,得记着他的好。

  “互相支持互相支持,一切都是为了考生。”

  “是啊,他们不容易。”

  “那……江总编,一会我就让人,送几本小说给你们报社参考参考。”

  “行,你把需要推荐给考生的书都送过来吧。”

  一份高考书单,就这样诞生了。

  计划经济,正无声的向市场经济转变着,

第48章 过期胶卷成就的新闻

  城市的另一边,浦江服装二厂。

  《浦江日报》的火热销售,似乎没给江向南的处境,带来任何改变。

  午饭后,他满脸愁容的坐在厂长办公室里。

  吴厂长的脸色很不好看:“老江,说起来你也算是老同志了,怎么能瞎胡闹呢?”

  江向南:“我这不也是着急嘛,裤子裤子卖不掉,奖金奖金发不了。”

  “那也不能把咱们厂的裤子,套在曰本女人的身上啊。”

  江向南一脸冤情:“你这是打哪听来的,我可没那本事。”

  “怎么没有?”

  吴厂长直了直身子,学着江爸的声音喊道:

  “浦江服装二厂倾情为您打造,真有美和栗原小卷的最爱。大姐姐、小姐姐,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呵,”

  江向南忍不住耸肩笑了一声,但死不承认:“我可没说过这些话。”

  “我都亲眼看见了,”

  吴厂长早就偷偷在电影院外瞧了一眼:“还大姐姐、小姐姐,真有你的。”

  “还不是为了我手底下那帮工人,”

  江向南一副爱咋咋地的表情:

  “别说小姐姐,谁要能把仓库的喇叭裤给包圆了,让我喊她姑奶奶都成。”

  吴厂长一时语噎,但仍忍不住劝了一句:

  “老江啊,当年我同为车间主任,要不是你总站在工人的那一头,不早就……”

  江向南明白,以吴厂长现在的位置,说这样上不了台面的话,绝对算得上掏心窝了。

  “是不是有人给我穿小鞋了?”

  “有我在,你穿不了小鞋,”

  事实上,早就有人向厂长打江向南的小报告了。

  “那些喇叭裤暂时就不要再卖了,”

  最近的风声,吴厂长也听到了一些:

  “你那里还有多少裤子,都送回库房吧。”

  江向南觉得,想卖也没人敢买了:“那我们四车间以后的奖金怎么说?”

  “前两天不是都给你们了嘛,每人也分不少了。”

  “之前我们少拿了半年,你怎么不说,”

  江向南就不爱听这话:“现在看见我们拿点钱,就开始犯红眼了。”

  吴厂长被说急了,一下就蹿了起来,指着对方大声道:“江向南……”

  话没说完,桌上的电话响了。

  吴厂长一把接起电话,喝道:“喂~”

  听筒的那一头静了一下,然后传来甜美的声音:

  “吴厂长您好,我是浦江日报的记者,您现在有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吗……”

  吴厂长脸一愣:“浦江日报?采访?”

  下一秒,他缓缓坐了回去,摆出了领导该有的姿态:“记者同志,我现在就有时间。”

  挂上电话后,吴厂长让江向南先回车间。

  临了,还不忘对江向南喊道:“老江,听我的,裤子别卖了。”

  中午休息时间,四车间门口的空地上,江向南抱着胳膊愣神。

  一旁织毛衣的女工,时不时就拿起还串着竹针的毛衣,在他身上比划一下。

  “还有完没完了,”江向南烦了:“又不是给我织的。”

  女工继续戳着针:“看着都差不多,比比有个数。”

  “……”

  江向南无声的骂了一句,继续愣神。

首节上一节36/4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