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就一百多块钱一本的书,当即成了一批发烧友的梦中情书。
在马未都陪着王世襄前往山西一个古董村收古董时,发现家家户户的床头,都搁了一本《明代家具赏析》。
买家和卖家全成了他的学生,各个都在挑灯苦读。
“等抽出空后,我想向有关部门递个申请,”王世襄和几位老先生站在了一块:
“我想把这些家具都捐了,只要能有个地方妥善安置它们,我也就能睡个安身觉了。”
“你趁早打消这念头,”朱家力劝道:“忘了我在前几年捐出的那批家具了?”
1976年,面对时常在家门口日夜蹲点的文物贩子。
朱家和三位哥哥商量后,向文物局捐献了一批文物。
对于什么字画啊、罐子啊……文物局表示热烈欢迎。
可面对还没有起势的明代家具,文物局则表示实在没有适合的展示地点。
就连单位仓库,也表示没有余地。
经再三协调后,文物局决定将这批家具送去承德避暑山庄。
但就在这批珍贵的明代家具运输途中,卡车司机为了拉私活,竟把车上的家具全卸了下来。
丢在一户农家的院子里后,跑去拉了几趟煤炭。
五天后,司机才回来将这批家具重新装车送往避暑山庄。
由于上上下下野蛮粗暴的装卸动作,给整车家具造成了磨损、断裂、散架……
更多的,连个尸首都没了。
为此,朱家心疼的跟什么似的。
原本就是怕文物散落民间才上交给了国家,没想到还是没能逃过散落的下场。
“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王世襄的眉头紧锁:“但除了他们,谁还能给这些家具提供一块像样的地方呢?”
说完,他抬头看向了黄永钰。
黄永钰立马表示:“我那你是知道的,还没你家宽敞呢!”
“瞧你担心那样,”
王世襄根本没打过他的注意:“我那本书的事,你后来跟浦江的那位小友提了吗?”
“忘了一干净,”黄永钰磕了磕烟斗:“尽想着干部病房的事了!”
王世襄:“什么干部病房?”
“对了,”沈丛文想起来了:“世襄啊,丛碧兄的干部病房是你给解决的吗?”
“你还真抬举我,”王世襄笑了一笑,但随即:“怎么?伯驹大哥的单间病房给解决了?”
朱家点点头:“不但解决了,还被转进干部楼了。”
“这是真的?”王世襄一脸讶色:“不是,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昨晚换房时,我俩就在场,”启功道:“医院的两位院长全都来了,他们亲自给丛碧兄看得诊。”
王世襄:“我天,这究竟是哪路神仙帮的忙?”
沈丛文:“可惜了,我没亲眼见到这场面。”
黄永钰:“那咱们还等什么,赶紧去见见啊!”
一语惊醒一院人。
一帮老友集体向着北大医院的方向,前进了。
这一会,燕京城的天空又飘起了星星点点的小雪花。
瞧着它们在风中凌乱的模样,还真有几分勇闯天涯的气势。
……
6号楼的高干病区走廊里,五位老友一道走着。
在其中一间病房的门口,朱家停下了脚步:“是这吧?”
启功点点头:“这不写着张伯驹的名吗?”
朱家刚想拧开门锁,忽然从屋里传出了一个声音:“什么,太和殿的龙椅是假的?”
门外的几位一怔,随后看向了朱家。
只见朱家一脸略带慈祥的微笑,伸手就将门给推开了。
“瞧,”
一见来者,躺在病床上的张伯驹笑得更深了:“说曹操曹操到,当事人来了。”
宽敞明亮、整洁安静的高干病房里,瞧着哪哪都好。
尤其顺眼的,还得数坐在沙发上的二位院长。
“你们怎么都来了?”从张伯驹的声音就能听出,昨晚指定是睡踏实了。
“你在这我们能不来嘛!”王世襄和黄永钰双双迎上前去。
一番关心后,也就放心了。
虽然张老的双眼依然浑浊、眼窝依然深陷,但瞧着精神头还是挺不错的。
特别是说话的声音,虽然还会时不时咳几声,但中气明显是足了:
“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二位是医院的胡院长和马院长,”说完,手一换边:
“他们是我的老朋友,历史研究所的沈从文、故宫博物院的启功、朱家、王世襄,这位是……”
“鄙人姓黄,”还没有就任美协副主席的黄永钰,主动介绍了自己:“就不用多介绍了。”
“小黄的画,画得很好,”张伯驹对二位院长笑道:“咱们国家第一枚生肖邮票,就是他给画的。”
听了他的介绍,两位院长顿觉病房里面蓬荜生辉。
其他人他们不知道,沈从文的大名还是听过的。
能跟他称兄道弟的人,想必也不简单。
尤其是先头还听了两段小故事。
“看来,”
胡院长对着各位点了点头:“张老的朋友,也不是一般人啊!”
沈从文:“一般一般。”
朱家:“非常一般。”
“我刚刚提到的太和殿假龙椅,”张伯驹笑着指了指朱家:“就是他发现的。”
“哦?”
二位院长一块看向了朱家:“那么久都没人发现的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大自然是懂馈赠的。
就在他们进屋之前,张伯驹老人为二位百忙中前来探望的院长,奉上了一些极有趣的秘辛。
令连续紧张工作了好几天的胡院与马院,得到了片刻的轻松。
“要说这事吧,说来也巧,”朱家笑道:“那一年,我和几位专家共同负责修缮故宫文物,,启功同志当时也在……”
一提这事,朱家的话就多了。
但跟着一块来的老几位,对这些陈谷子明显没兴趣。
他们这会更感兴趣的,还是高干病房的幕后操手。
就在他们默默排查的时候,病房的门忽然被敲响了。
接着,一位身穿蓝色74式海军制服的小同志走了进来:“报告首长,这是给您送来的水果,请您查收。”
面对忽然立在床边的海军战士,张伯驹紧张的都快淌汗了:“谢谢、谢谢。”
除了“谢谢”,他实在是不敢多说一字。
等小战士笔挺的走出病房后,老几位才一块围了上去。
打量着搁在床头柜上的一篮水果,张伯驹的老伴由衷的感叹了一句:“多漂亮的水果啊!”
她都多少年没见着了。
沈从文点点头:“看着就新鲜。”
王世襄表示:“如今这些水果可不大好买。”
启功眼睛尖:“瞧,果篮里还有封信呢。”
张伯驹:“赶紧看看是谁送来的。”
启功迅速拆开一看:“祝张伯驹老先生早日恢复健康……”
再瞧眼落款,启功一下愣住了:“永钰叔侄的一位朋友献上?”
话音刚落,一屋子的人全体看向了黄永钰。
“永钰啊……”
第317章 第一梯队的集结号
北大医院6号楼的高干病区里,对于三军战士的出现早已经习以为常。
即便是大院长二院长亲临观诊的事,也不足为奇。
在这个病区,别说是本院院长。
如有需要,连其它城市的专家都得赶紧飞过来。
但对于在普通病区八人间,被两位大院亲自接过来的事,倒是头回听说。
依照高干病区的传统习惯和职业素养,来者是谁、几级干部的事,必须摸排清楚!
可惜,身处前沿的小护士们侦察了一晚上,也没侦明白这位张伯驹患者究竟是哪路英雄?又是来自哪路?
越是不明,她们就越是挣扎。
尽管护士长已经严肃警告过她们,
“喂喂喂,”
袁护士长手上的病历夹,在护士台敲了敲:“别尽打听些没用的,思想集中、认真工作。首长们的健康可容不得一丝马虎。”
小护士们一听,不好意思的笑了。
皮薄的低头、顽皮的吐舌,纷纷用行动表示她们下次一定没下次了。
护士长见整顿奏效,便也不多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