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猛然发现江山也在看着自己,并在他的一双笑眼里读出了“老狐狸”三个字。
胡啸顿时有种被看穿的感觉。
下一秒,他狭着眼再看江山,目光中投去三个字“小狐狸”。
江山毫不在意,在吕组长看不见的角度,伸出五个手指晃了晃。
几秒钟后,胡厂长闭了下眼以示同意!
心中暗骂:你这小狐狸仔子,我倒要看看你有没有本事赚这钱。
之后,江山那双笑眼立刻恢复了清澈。
在咽下最后一口包子后,他清了清嗓子说道:
“按照原文的意思,这句话应该翻成:你像个发情的袋鼠。”
“,”吕组长茅塞顿开:“这么翻倒有点像骂人的意思了。”
胡厂长长吁一气:“什么叫像,这本来就是骂人的话。”
说完,胡啸拍了拍江山的肩膀,这小子仿佛能猜到自己想说什么。
江山早已经料到,胡啸其实知道该怎么译,但碍于自己的身份或时代的承受力,不敢贸贸然说出口。
于是,江山就替他说了出来。
“那就这么定了?”
“定了,”胡厂长当即拍版:“咱们也该让人民群众听听西方骂人的方式,西方不文明的地方也不少。”
看着吕组长修改后的剧本,胡厂长又重重的拍了拍江山的肩膀:“江山这条值五块,吕组长一会别忘了结给他。”
吕组长以为自己听错了:“五块?”
“对,”胡厂长自己想想也觉得好笑:“你小子还真是个人才,上班没两天,就已经挣了7块了。”
江山倒没觉得什么,谁要你自己不敢说呢,嘴上却恭恭敬敬:“感谢领导栽培。”
胡厂长边走边回头:“明天的午饭你负责啊!”
“一句话的事。”
80年代前后,大众的观影热情空前高涨。
只要有电影放映,无论什么题材,放映场都挤满了人,电影票成了供不应求的俏货。
那时的电影票,早已成为人际交往的“敲门砖”。
别说拿它去换肉票、布票,你就是拿它去换肉和布都有人愿意。
所以,目前这段时期,也是浦江译制厂赚的盆满钵满的高光时期。
下午三点,由于《追捕》这组的译制工作非常顺利,配音导演杨白通知江山提前下班,剩下的就是专业配音演员的任务了。
约莫20分钟后,一直步行的江山拐进了一条名为“安和街”的弄堂。
这里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杂院,其中一处挂着51号门牌的大杂院,就是江山在这个时代的家。
穿过堆满杂物的曲回过道。
江山一路和擦身而过的邻居打着招呼,动作和语气竟和这个时代毫无违和。
“李大爷,又在看书了!”
一踏进后院,江山习惯的和小院中躺椅上的老人打了个招呼。
丝毫不在意老人爱搭不理的表情。
这老江家出了名目前无人的街溜子,居然一连和他招呼了半个多月。
不过今天,老爷子终于正眼看向了江山。
毕竟昨天晚饭时,江山的一段忆往昔让他记忆犹新。
不过,也只稍稍看了一眼,老人又重新看回了手里的书。
在江山的记忆里,他这位老邻居的手里就几乎没脱过书!
小院里,顺着边盖了一圈青灰色的平房!
朝南并排三间又大又敞亮的,属于李家老两口。
听江父说,那是老俩口自己的私产。
剩下的几间的小平房,自然就姓江了。
不但朝向不咋地,还颇具违章建筑特色。
秋天的气候,一日比一日舒爽。
忽然,老人一阵目眩。
他皱了皱眉,摘下眼镜,捏着鼻梁!
江山无意间瞥了眼老人盖在腿上的书:
“海的女儿?”
面对封面上一水的英文《The Little Mermaid》,江山脱口而出。
平日里拒人于千里的李大爷,立刻睁开眼吃惊的看着江山:
“你为什么会这样翻译这句话?”
江山低头又看了眼书面,这一次,他发现老人的书虽然很薄,却是本英文原版书。
“瞧我这半吊子的英文水平,没给自己长脸,尽露怯了!”
江山边笑边说:“这书应该叫……小人鱼吧?”
他老老实实按照字面意思又补了一嘴。
老人点点头,特认真的说道:“目前我准备把它译作《小女人鱼》或《小美人鱼》,但对这两译名,我全都不大满意。”
这一会的江山坐在了小凳子上。
一边点烟一边点头:“没毛病,它字面意思原本就是小人鱼嘛!”
老人那边没了声音,江山抬起头,发现对方正在认真打量自己。
片刻后,老人笃定道:
“你看过这书吧,不然绝说不出《海的女儿》这种译法,除非知道这书的内容。”
第6章 小人书的高光时刻
李大爷全名李若诚,从事翻译工作已有三十来个年头。
就算是多年前住在牛棚里,也没有一日不在译书。
从不喜欢硬搬字面意思的老人,一直坚持用优美恰当的文字,诠释原著的本意。
所以每当完成一本书的翻译工作,李若诚老先生必定是即劳身又伤神。
手上这本《The Little Mermaid》,虽然已经快翻译结束了,却一直对书名的译文耿耿于怀。
如今听江山这么随口一叫,竟觉得妙不可言。
江山觉得老人问的特奇怪:“不就是一句英文嘛,哪那么多讲究?还什么译作……”
忽然,他意识到了什么:“您老不会是在翻译这本书吧?”
李若诚立刻重新戴上黑框眼镜:“正是如此,不光是它,我翻的书多了去了!”
邻居老俩口这一身浓郁的书卷气,左右隔壁论谁都能看得出。
可江山倒是头一回知道老人家有这爱好。
江山立刻追问:“这么说您老是翻译家?那一定有不少原版书了?”
现如今这个时间点,最让他受不了的就是没有打发时间的消遣物。
市面上有可读性的书刊少的可怜。
“翻译家不家的不敢妄称,但家里最不缺的就是书,自己爱买,出版社还经常给送过来,”
李若诚的话,打断了江山发散的思维,他继续道:“原版外文书也有不少,不过你真看得懂?”
听到老人提到出版社,江山双眼一片灿烂。
先前还在琢磨如何能和出版社搭上线,没想到贵人就在身边。
70年代末期,别看后世一个个说的有多欢,就好像谁来都能变成王实一样。
殊不知这个时候是最不能轻举妄动的阶段。
但江山却知道有条路,赚钱虽不猛但却稳。
1978年,各地开始重新恢复连环画的出版。
江山心里盘算着,再过一阵子小人书的高光时刻该到了,到那时他可有事干了。
上辈子江山的爱好广杂,其中最烧钱的,就是四处搜罗小人书和连环画的花销。
最肉疼的当属一套1979年出版的《三国演义》,全套60册,花了他整整35万。
据说这套书的原画稿,拍到了过千万的成交价。
据原画师回忆,当初那个年代他们根本就不重视画稿的回收,大多被编辑部定期当废品一卖了之。
那位原画师口中的年代,不就是现在嘛!
更何况,上辈子江山对小人书的热爱,可不只限于收集小人书。
在大学读书的那段时间,他几乎临摹了市面上所有能见到的7、80年代的小人书。
图书馆、博书馆、旧货摊……
那几年,这些地方天天能见到身背画板的江山同学。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江山了解到,原来早在70年代末,一张插图或封面的稿酬竟高达10至20元。
而一页连环画的稿酬则为5至8元,想想一本画下来得拿到多少稿酬!
清美一些有门路的美术生,靠着帮出版社画插图、连环画,早早就成为了万元户。
70年代末的万元户是什么概念?
于是,画小人书,也成了江山的短期就业方向。
“你确实看过这书吧?”李若诚拍了拍盖在腿上的书:“不过你是在哪看的?总不能也是在知青点吧。”
“当然不是,”江山笑了:“您老可能还不知道,我如今在印刷厂上班,前段时间在单位一个老仓库里翻出了一箱书,其中就有几本英文原版书。”
“里面就有这书?”
“对,但版本不一样,不过那箱书看了大约小半年就消失了,也不知上哪去了。”
江山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让旁人知晓自己不但读过一些书,还是舶来书。
说起来,也算的上见过一些不同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