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仁者无敌
正统皇帝将王大学士和池旭召入宫中,问起方浩的事情,一开口就是:“现在方浩有了那么强的实力,如果他要造反,朝廷可有应对之策?”
面对着火力强大的大炮,没有任何人有应对之策,王大学士自然也不会例外。
不过王大学士在被召入皇宫的时候,就知道皇帝召他入宫的意思,路上已经想好了该怎么回答。
正统一开口问道这个问题,他就回答道:“圣人说过,仁者无敌,只要皇上继续施行仁政,老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归心,方浩纵然有反意,他手下的将士也不会同意,只不过是自寻死路。”
他的这个答案让正统感觉到非常的不满。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用这种忽悠小孩子的说法来忽悠他,太没意思了。
他说道:“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吗?”
“这是最好的办法。”王大学士说道。
确实,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反正他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来抵挡那么厉害的武器。
“除了这个最好的办法之外呢,还有什么另外的不那么好的办法吗?”正统问道。
“还有就是全民皆兵。”王大学士说道。
说了这一句,他又看了一眼池旭,对正统说道:“池郎中一次去关外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对那里比较了解,皇上可以问一下他。”
“池爱卿,你有些什么样的看法?”正统问池旭。
“我和大学士的看法一样,最好的办法就是施行仁政,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皇上的好,这样方浩就算是造反,也没有人会应从。虽然他拥有大炮,可是没有那些将士帮助他,那些大炮只能成为毁掉他的武器,而不会成为毁掉咱们尧国的武器。”
池旭毕竟是对方浩的实力有着一个很深刻的了解,知道在军事上不可能有什么力量能够抵挡得住他南下的步伐。
而且方浩也跟他说过那样的话——“如果皇上一直施行仁政,老百姓一直支持他,我当然也会一直是尧国的忠臣,为这个国家戍守边关。”
他继续向正统说道:
“至于别的办法,正如王大学士所言,全民皆兵,将所有能够上阵打仗的人都调动起来,奔赴北疆,跟着方浩现在还在发展之中,和方浩拼死作战,用我们这边士兵的血肉之躯消耗方浩的炮弹,或者还有取胜之机。如果再过几年的时间,等到他一切都准备就绪,便是全民皆兵,也挡不住他南下的步伐。”
“全民皆兵”
正统沉吟了一下,然后问道:
“池爱卿,你确定这样可以消灭掉方浩吗?”
王大学士和池旭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失望之色。
“回皇上,不能确定,但这是唯一能够取胜的可能。”池旭说道,“而且想要消耗掉方浩正在拥有的炮弹,最少要死掉上千万的人。如果再过几年的时间,按照方浩在那边的发展速度,这是讲我们尧国所有的人都推过去送死,也没有能力消耗光他的炮弹。”
“你的意思是,要打就趁现在?”正统问道。
“不,皇上,我的意思是只能够施行仁政,让天下所有的人都向着皇上,包括方浩手下的所有将士,让方浩不敢起反心。”池旭说道。
“你不是说了还有一个全民皆兵吗?”正统不高兴的问道。
仁政,三四十岁的人了,他不相信仁政有什么意义。
“皇上,全民皆兵只不过是最差的一个选项,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很大。”王大学士说道。
正统说道:“要死上千万的人,我知道这样的代价很大,可是,怎么也比灭国要好吧?死了上千万的人,我们一样的还有上亿的人口,很快就能够繁衍生息出更多的人口来,这样的代价,我们还是能够承受得起的。”
“那不只是死上千万人口的问题,”王大学士说道,“皇上有没有想过,把所有能够打仗的男丁都投入到战场,田地谁来耕种?一路过去又要消耗多少粮食?那些粮食从哪里来?他们到了边关之后,又哪来的那么多粮食让他们吃的?”
正统皱起了眉头:“很难吗?”
“非常的困难,皇上。”
王大学士说道:
“十多年前,戎突人入侵之时,朝廷动员百万大军过去支援,就有上千万的人辗转反复的运送粮食物资,几年的时间里,国库为之消耗一空,赋税也增加数倍,民众不堪其扰,各地多有暴动。如果要动员上千万的士兵到边关去,将全国所有的人都用来运送粮食也还不够。所有的田地都会荒芜,就算是这一场战争消灭了方浩,第二年也会因为没有粮食而饿死大多数的人——还是最乐观的情况。”
“不乐观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呢?”正统沉下脸说道。
“不乐观的情况就是民不聊生,易子而食,到处造反,”王大学士毫不客气的说道,“老百姓若是没有了饭吃,有一些就会造反。结果就是我们消灭了一个还没有起兵造反的方浩,而多出很多因为没有饭吃而造反的人。”
“更不乐观的情况是,我们动员所有的男丁去前线抗敌,结果却没有办法打败方浩,反而让更多的人投奔于方浩。”池旭补充着说道。
“他们怎么会去投敌?”正统道,“难道好好的顺民当着不行,非要做逆贼吗?”
池旭道:“皇上,大多数老百姓都没有读过书,不知道圣贤之言,如果皇上让他们上千万人去送死,可能他们就会觉得皇上不仁,转而投向敌人。”
把士兵临阵投敌这样的事情归咎于他们没有读过书,当然是给他们读书人脸上贴金,事实上真到了那样的时候,读书人投敌的也多得很。
正统的脸色更难看了,望向的王大学士。
王大学士点了点头,说道:“这种事情确实很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方将军并没有表现出反应的情况下,就发动那么多的人去征伐他,而且其中还要死掉那么多的人,很难保证军心稳定。”
第三十八章 什么是仁政
王大学士和池旭的话让正统沉默了很久。
“看来,我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仁政了。”
过了很长的时间,正统才说出这样的话来。
“是的,只有实行仁政,仁者无敌。”王大学士说道,“只要天下归心,方浩就不敢轻举妄动。”
池旭也说道:“老百姓都活的好好的,他要是造反的话,就是破坏大家的生活,就会遭到全国上下所有人的反对,不用皇上动员,那些人都会自觉的抵抗方浩,他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那么,该怎么施行仁政呢?施行一些什么样的仁政呢?”正统问道。
这个问题将王大学士给问住了。
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从小就知道朝廷要实行仁政,仁政才是对天下老百姓最好的方法。
可是仁政究竟是什么仁政,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并不是很明白。
减免税赋是天大的仁政,可是现在已经在减免税赋了,而且减免税负还没有看到老百姓有多么的歌功颂德,不好的后果却显现了出来,那就是国库已经空了。
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有十几个省,一百多个州府,一千多个县,养着的大大小小的官员就有上万人,还有十倍于此的吏员。
每个县都有县学,每个府都有府学,这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关系到朝廷的文治,这样的开支是不可避免的。
朝廷一年支付在这上面的俸银就很多。
而这还不是最多的,最多的是武功上面的开支。
全国境内几十个兵镇,上百万的士兵,一年的军粮军饷以及军械,就要支出两三千万贯。
而尧国一年的国库收入,本来就只有几千万,扣除掉文治武功这两大项,能够用在民生上面的很少。
甚至很多粮仓年久失修,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缮,因为没有钱。
很多官道也被雨水山洪破坏得不成模样,朝廷也没有资金来修缮,只靠着需要过那段路的人集资去修,要是没有人来集资,就只有任由它破坏。
多的时候,比如说在和戎突人发动战争的时候,税赋征收得比较重,能够接近亿贯。
一般的时候也就是五六千贯,碰上灾歉之年更加的少。
现在新帝登基,三年时间之内减免税赋,减免的额度差不多达到了以前标准的三分之一。
这等于国库一下子就少了一两千万贯的收入,用在文治武功两大项的开支就已经很成问题,更加不用说国计民生了。
国库没有钱,怎么实行仁政,那是一个大问题。
“首先吏治要清明,”王大学士沉吟着说道,“现在很多官吏都是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在做官,当官就是为了发财,到了地方上横征暴敛,将皇上的仁政给破坏无遗,这样的人要着重查处。”
正统同意道:“那种人确实要狠狠的查处,发现一个,严惩一个!王大学士,你可以建立一个监察组,到各省去监察此事,只要发现有贪污的官员,就地免职,押解京城受审,所有家产全部抄没入官!”
贪官永远是最让人痛恨的,皇帝也痛恨贪官,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为理论上这个天下都是属于皇帝的,贪官贪的是老百姓的东西,同时也是属于皇帝的东西,皇帝当然痛恨。
何况打贪官还能够充实国库,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他又问王大学士:“还有什么好的法子吗?”
减税和治贪,已经是王大学士所能够想出的全部仁政了。
更改朝廷的制度,他是没有这样的想法,觉得这是尧国一千多年来弄出的最好的制度,没有任何值得更改的地方。
正统这样问他,他就将目光转向了池旭,说道:“池郎中这一次去关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方浩那边的作为,有一些心得,这个皇上可以问一问他。”
听他这么说,正统就将目光转向了池旭:
“池爱卿,你有什么建议吗?”
池旭又是惶恐,又是激动,有一种要掌握时代进程的方向盘的感觉,说道:
“回皇上,我去那边一个多月的时间,确实有一些想法。回家之后我就开始写一部《北上见闻录》,要详细的叙说方浩那边的所见所闻所思,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众大臣一些参考。”
“这是一件好事。”正统说道。
顿了一顿,又说道:“著书的事情,爱卿回去以后可以做,写好了我让朝廷给你制版印刷出来,分发给朝廷每一个大臣,也给国子监的每一个太学生,让他们都好好的看一下。今天你就跟我好好的说一说他那边是怎么回事,把你所看到的都告诉我。”
池旭大喜,连忙跪地谢恩:“谢主隆恩!”
皇帝支持他著书立说,还帮他扩散,对于一个文人来讲,这是无上的荣耀,由不得他不感激。
他正要说自己在边关的所见所闻,王大学士突然说道:“皇上,我觉得可以将大臣们都召集过来,让他们都听一听方浩在那边是怎么做的。”
“此言有理!”
正统点头说道。
他对侍立在身边的夏四海说道:“你多派几个人出去,将内阁各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都叫过来,让他们听一下。”
池旭小心翼翼的建言道:“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和国子监祭酒也可以让他们过来。”
正统点点头,对夏四海道:“赶紧去叫人。”
夏四海问道:“皇上,要不要派人去尤大学士那边叫一声?”
正统脸上露出厌恶之色,摆了摆手:“去吧去吧,来不来是他的事情,叫不叫是我们的事情,也不差那一个人。”
半个时辰之后,二十几个朝中大员都过来了,一起在御书房听池旭讲起他这一段时间在关外的所见所闻。
池旭的叙述从一条雁城直到碧落城的水泥路开始,从那条水泥路起,就将那些朝中大臣给带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那个世界里有钢铁大桥,有水泥路,有各种各样的工厂,有好几层高的楼房,还有小学,有中学,有一天可以奔跑一千多里的汽车,有一天可以耕作几十亩地的拖拉机
第三十九章 御前会议
在京城一直都有关于关外的传说,但是有一些传说在很多人心里都是荒诞不经的,认为只是在夸张演绎,并不是真有此事。
而且各种传说也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