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镇山河 第373节

  他们的身后,站着十几个辽东镇兵士。这十几个兵士,似乎对那充军重犯颇为恭敬。

  这充军重犯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叱咤风云的锦衣卫贺六爷。六十九岁的贺六,头发、胡须都已花白。

  这三年来,他名为在辽东充军,实为在辽东养老。亲家李成梁,将贺六当作了座上宾。

  贺六旁边坐着的文人,是他的故交,徐渭,徐文长。徐文长是李如松、李如柏兄弟的老师。两兄弟如今都已经是一方悍将了。李成梁干脆在辽东将徐文长养了起来。

  贺六和徐文长的面前,是一望无际的辽河。辽河水已经冰封。兵士们在冰面上砸了一个洞。二人拿着鱼竿,在冰洞前钓着鱼。

  贺六最终喃喃有词:“鱼儿不上钩,虾米瞎胡闹。呵,文长兄,看来今日,咱们二人要空手而归了。”

  徐文长依旧是那样狂放不羁。他直接说道:“再不上钩,就让兵士们回大营,拿两枚弗朗机快炮的开花炮弹,改钓鱼为炸鱼。”

  一边垂手侍立的一名百户道:“六爷,徐爷。要不我现在回大营搬几枚开花炮弹?”

  贺六连忙道:“你听徐爷胡说呢。钓鱼就是钓鱼,钓的是心境。炸鱼算是哪门子事儿?”

  就在此时,贺六的鱼竿忽然绷紧。他慢慢提杆,竟然个冰洞中,钓起一条两斤重的大鱼。

  贺六笑道:“好兆头啊!文长兄,一会儿回了大营,咱们有鱼汤喝了。”

  B“首发◎X0'|

  就在此时,一名身着正四品武官服色的副将,骑着快马来到了辽河边。

  副将高声喊道:“六爷!请速回大营!京里有人来给您传旨!”

  贺六细心的将鱼钩从鱼嘴上取下,慢吞吞的提着鱼,站起身,走向辽河边。

  徐文长笑道:“六爷,看来今后咱二人是没机会在一起钓鱼了。”

  辽东镇大营帅帐。李成梁正跟陈炬、王之祯、骆思恭喝茶呢。

  陈炬如今已然是司礼监秉笔,兼东厂副提督,监管锦衣卫。

  王之祯代替贺六,成了锦衣卫的指挥左同知,在锦衣卫中权力仅次于陈炬。

  骆思恭刚刚二十四岁,年纪轻轻便高升了千户,成了南镇抚使杨万的左右手。

  贺六进了大帐,王之祯、骆思恭齐齐跪倒叩首:“徒弟叩见师傅!”

  陈炬亦拱手道:“六爷,别来无恙啊。”

  贺六连忙道:“之祯、思恭,快起来。你们现在是锦衣卫的上差,我只是一个充军的罪犯。你们这一拜,我可受不起。”

  陈炬道:“六爷,您老已经不是充军罪犯了!有旨意。”

  贺六连忙跪倒:“罪民贺六接旨。”

  陈炬宣旨:“免去贺六充军之罪,回京待任。”

  贺六叩首:“罪民贺六谢主隆恩!”

  李成梁在一旁笑道:“亲家,我早就说过,你是尊大佛。我这辽东庙太小,迟早是容不下你的。”

  贺六摆摆手:“我哪是什么佛啊。京里的官员,都说我是活阎王。”

  陈炬拱手道:“恭喜六爷脱罪。皇上说了,让您先回京。至于您新的官职,要容他思虑一番。”

  贺六压低声音问陈炬:“怎么,京里出事儿了?”

  陈炬道:“六爷,实不相瞒。京里的确出大事儿了。”

  说完,陈炬坐到椅子上,跟贺六讲述了三个月前的一件事。

  三个月前,永寿宫大殿。

  万历帝正在翻阅内阁呈上来的奏折。

  自万历十四年,万历帝与言官集团走向对立,皇帝和言官之间的暗斗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万历帝想修缮破旧的宫殿,言官们上折子反对,说什么节俭是立国之本。

  万历帝想出京巡视地方,言官们上折子反对,说什么皇帝乃天子之躯,应坐镇京城。

  万历帝想从内承运库调一些银子,追加给大峪山万年吉壤做修建银。言官们齐齐上折子劝谏:不行!皇上您才二十七岁,这么着急给自己修坟,不是咒自己早死么?大不吉也!

  万历帝想封自己的舅舅李高为侯爵。言官们仍旧照老样子,齐齐上了反对的折子:国丈李伟已是武清侯。待李伟死后,李高继承武清侯爵位才是合乎规矩的!一门封两侯,会显得皇上您偏私!

  总之,言官们的准则就一条。凡是万历帝想做的事,他们就反对,凡是万历帝不想做的事,他们就支持!

  万历帝起初还会借故免一两个言官,以示惩戒。奈何,一个言官倒下了,十个言官扑上来。因直谏获罪丢官,在言官们看来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

  自万历十五年起,万历帝就开始跟言官们赌气。他赌气的方式很简单:不上朝!

  到现在为止,万历帝已有整整七百天没有上过早朝了。

  不过,他虽然不上朝,深居永寿宫中,却不等于不问政务。该批的折子,他依旧批。改处理的政事,他依旧处理。

  万历帝翻着奏折,其中一份奏折引起了他的主意。

  《臣,大理寺评事雒于仁谨奏,酒色财气四箴疏》。

  万历帝翻开奏疏,片刻之后,气的脸色煞白。

  这封奏折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皇上您说,您两年不上朝是因为有病在身。臣看,您的确有病。您的病是什么呢?您喜欢喝酒,喜欢搞女人,喜欢捞钱,还喜欢耍威风。这就是您的病!酒色财气四样,您全都占了,算得上是病入膏肓!自然没心思上朝理政。

  接下来,雒于仁详细列举了万历帝如何纵酒、如何纵欲,如何贪财,如何耍威风的种种例证。

  万历帝被气的直翻白眼。别说大明开国两百年,就是从尧舜禹汤开始算,纵观数千年的史书,也没见一个臣子如此辱骂君父的。即便是海瑞当年上折子骂嘉靖帝,折中言辞也是婉转无比,没有如此直白。

  万历帝对言官集团的不满,终于达到了顶峰!

  他想将雒于仁碎尸万段。言官集团们却齐齐上折子保雒于仁。没办法,雒于仁折子里所说的事儿,多多少少都是有的。人家占着道德制高点呢。最终,万历帝再一次对言官集团妥协,只是免去了雒于仁的官职。

  三年前,万历帝的想法是,让张鲸做一条咬人的狗,去制衡言官集团。哪曾想,张鲸竟然玩起了滑头:皇上,您老人家把东厂给了王安,我手里没权、没人。怎么对付言官们啊?要我对付言官,请您先将东厂还给我这个司礼监掌印。

  

第784章 皇长子与皇三子

  

  万历帝无奈,只得下旨,命张鲸重领东厂。同时,他又担忧张鲸权势过大,尾大不掉。

  万历帝需要找一个人,制衡张鲸。陈炬和王安太敦厚,王之祯、骆思恭资历、经验尚浅。他们都不是张鲸的对手。万历帝自然想起了在辽东充军三年的贺六。

  陈炬对贺六讲述完了一切,言道:“六爷,这趟您老回了京,很有可能重掌锦衣卫。”

  贺六笑道:“掌不掌锦衣卫的,倒是无所谓。只是我老了,恐怕为皇上办起事来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之祯在一旁道:“师傅,您老人家是老当益壮,老而弥坚。我刚都听李大帅说了,您一顿饭能吃半支烤羊腿。您没事儿就跟大营里的亲兵练习刀法,二三十岁的精壮汉子都不是您的对手!”

  贺六道:“你听我亲家替我吹呢。唉,罢了。既然圣旨已下,明日咱们便启程回京。”

  万历十七年,腊月初一。六十九岁的贺六回到了阔别三年的京城。

  贺六一家人中,朱香随夫在蓟州;贺世忠在宁波负责打探倭情,月儿、泽贞亦在宁波;只有十九岁的外孙李汉骄在京城。他现在是皇长子殿下的伴读郎。

  贺六进京之后,立即在陈炬的陪同下,入永寿宫面圣。

  万历帝见到贺六,先是一阵打量,而后脱口而出:“贺爱卿,三年不见,你怎么老成这样了?”

  贺六叩首道:“皇上,臣齿龄已经六十九了。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然,臣虽年老,却时刻准备着报效皇恩,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万历帝叹了声:“贺爱卿,你真是朝廷的大忠臣!唉,当初朕将你发配辽东,也是迫不得已。”

  贺六谦卑的说道:“皇上谬赞了。”

  ¤(更E…新}!最*快cr上(HB(0

  万历帝道:“自李伯风暴死,锦衣卫指挥使就一直空缺。左都督刘守有又是个病秧子,向来不管事。朕决定了,任命贺爱卿你为新的锦衣卫指挥使!”

  贺六叩首:“皇上,万万不可!臣刚刚脱罪,便被您提拔为指挥使。朝堂上必然有非议:皇上究竟是如今提拔我提拔错了呢?还是三年前罚我罚错了呢?”

  万历帝愕然:“难道贺爱卿不想再为朕效力?”

  贺六忽然抬起了头:“启禀皇上,臣为您效力,并不需要指挥使的头衔啊。”

  贺六说的是实话。他在锦衣卫效力快五十年了。如今,锦衣卫的头子陈炬是他的好友。见了他一口一个“六爷”;锦衣卫的二当家王之祯是他的徒弟;北镇抚使贺世忠是他的亲儿子;南镇抚使杨万是他的亲信;一堆千户、副千户、百户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不管有没有指挥使的头衔,只要六爷往锦衣卫里一站,锦衣卫就姓“贺”!

  万历帝思索一番:“嗯,文官们都有为数众多的幕僚、师爷。今后,你就以陈炬的幕僚的名义,和他一起,替朕管锦衣卫吧。唉,只是委屈了你。以你的资历,早就应该做指挥使了。”

  贺六坦诚的说道:“启禀皇上,嘉靖末年,那时臣才四十来岁,正值壮年。天天都盼着能当指挥使。可现在臣老了,指挥使的头衔,对我来说只是浮云罢了。臣现在只想借着余生这几年,多为皇上,为朝廷,为百姓多做几件事。”

  万历帝感慨万千:“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贺六,朕可以直言不讳的告诉你,七年前,张居正新丧时,朕甚至起了除掉你的心。现在想想,真是大错而特错啊!”

  万历帝转头吩咐陈炬:“陈炬,一会儿你去内承运库,拿一万两银子,赐给贺爱卿重新布置他在京城里的宅子。另外,你再去皇长子那儿,告诉李汉骄,他外公回京了,朕放他十天大假,让他好好陪陪自己的外公。”

  陈炬叩首道:“臣遵旨。”

  贺六出得永寿宫,回了自家宅子。三年前万历帝罢了他的官儿,发配他去辽东,却未抄他的家。

  李汉骄这三年一直住在贺宅里,故而贺宅的仆人们尚在。

  一众仆人见到阔别三年的老爷,未免要哭鼻子、抹眼泪,痛哭流涕一番。

  贺六赏给了每位仆人一百两银子,而后先去祭拜了老胡,又祭拜了亡妻白笑嫣。

  晌午,李汉骄飞奔进了贺宅。

  “外公,你可回来了!”

  李汉骄见到贺六,五味杂陈。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贺六打量着李汉骄:“汉骄,我的外孙。三年不见,你都长成七尺高的汉子了。”

  贺六跟李汉骄进了饭厅,祖孙二人痛饮了一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贺六道:“汉骄,你现在是皇长子伴读。等皇长子继承了皇位,你至少也能进六部做个郎中,或外调地方做个知府。前途无量啊。”

  李汉骄闻言,苦笑一声:“外公,您久居辽东,这几年京里的事儿您不甚清楚。皇长子,不一定就能继承皇位。”

  贺六惊讶道:“大明的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王皇后没有子嗣,按理说,皇长子差不多该封太子了。”

  万历帝如今共有两子。万历十年,出身宫女的恭妃诞下皇长子朱常洛;万历十四年,郑贵妃诞下皇三子朱常洵;万历十五年,郑贵妃又诞下皇四子朱常治。可惜皇四子未及周岁便夭折。

  要说恭妃诞皇长子,还有一段故事。

  恭妃本是个宫女。万历九年的某一天,万历帝在早朝时受了帝师张居正的气,回宫后借酒消愁。

  都道酒是淫媒。喝多了的万历帝一时兴起,按倒身旁的一名宫女便宠幸了一番。

  本来,皇帝宠幸个把宫女,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万历帝没把这回事放在心上。再有,那宫女长相平平,万历帝当时宠幸她,也只是为了解自己一时之欲。故而万历帝并未封她做后妃。

  时间长了,宫女的肚子竟然大了!首先发现这件事的,是后宫之主王皇后。王皇后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后,谏言万历帝,将其封为妃。

  万历帝出于无奈,只得封宫女为恭妃。

  恭妃虽然晋身妃嫔,又是皇长子生母,却不得宠。她视王皇后为恩人,跟王皇后走的很近。

  得宠的郑贵妃,早就将恭妃和她所生的皇长子,视作了眼中钉、肉中刺。没事儿就在万历帝面前说恭妃、皇长子的坏话。

  万历帝爱屋及乌,一直想立郑贵妃的儿子,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奈何有皇长子在,皇三子做太子不和祖宗礼法。故而,他用起了“拖”字诀。死活不立皇长子为太子。太子之位,就这么一直空着。

  

第785章 事情找上门

  

  内阁的申时行、王锡爵等人,在争国本的事上,跟言官集团站到了同一立场上。内阁跟言官们,都支持立皇长子为太子。因为这是祖制。

首节上一节373/4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