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第15节

守家的话,意味着就是兵马不随主公去徐州,而是留在兖州。

在兖州,只有苦劳,绝对不如那些攻徐的将军,他们若是能拿下徐州,到时候论功行赏时,那这些守城的兵马只能排在最后。

“守城吧,咱们能稳住后方民心,让主公取徐州,何尝不是功绩?而且无需耗费太多时间。”

徐臻可不愿去行军,行军的自律值太少了而且不稳定,不利于刷。

他现在的武力刚刚达到【77】。

而【智力】更是只有60。

这么久了只提升了一点而已。

路还有很长,不能耐不住寂寞就去逞能立功,最后落入宫斗的圈套。

和士族同朝,或许以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

第二日,曹操护送曹嵩回到了鄄城,刚回来立刻就来到了鄄城南部典农所。

这一县之地,农田错落,水质良好,土地里还有不少农户在翻土。

不少军士,在烧野草成灰,撒入土中来养土壤,同时还有不少人在更远处开荒新的荒土。

因为就地在附近山林取材来为百姓造房子,打造新集落,多出了不少光秃秃的土地。

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开荒开垦。

此时,一个身影映入眼帘。

曹纯驻足远眺,看到徐臻挽裤子到小腿处,和将士们在靠近河边的泥土里挖渠。

“诶,大哥,老太爷,你们看看,不用去典农所了,伯文不就在那嘛。”

今年的土壤没有收成太多,水渠又没有挖成,所以需要人力挑水,要走很远的田土坡路。

现在挖渠引水,虽然缓慢但十几日之后必然会有成效。

即便不行,再多花些时间修好沟渠,引流合理,重新规划,估计也能行。

主要是徐臻愿意去干这件事,还是带着将士百姓一起干。

群情高涨之下,很快就能有成效。

“嗯,的确是他。”

曹操点了点头,脸上逐渐浮现笑容。

“父亲,”曹操得意洋洋的指了指,“那就是徐伯文。”

“可以说,便是他的谏言,才让我前去相迎,没想到他还如此胆大心细,先行派遣典韦去接应。”

“若非是伯文与典韦,恐怕父亲此刻,要遭那陶谦贼军之毒手。”

曹嵩虚着眼睛抬头去看,见到一个精瘦背影,腰板挺直,一举一动都是认真在做事,丝毫没有虚假之感。

一时内心的愧疚更加深重。

多好的孩子。

起于微末白身,为官之后也不忘官吏之本能,这份淳朴,还有赤子之心,难能可贵。

特别是在这乱世之中,更加是凤毛麟角。

“阿瞒,你之前说,还以为让他领军他不受,因此有些责备?”

曹操顿时苦笑,“可不是,这徐伯文,死板得很。”

“却也不知道在固执什么,我让他领军,岂能不信他?”

说起这个,曹操又忍不住看向远处徐臻的身影,不由得摇了摇头。

顽固不化,坚持所谓本心,能有什么好处?整日严于律己,无非赢得身后名,除此之外别无他用!

“走,随为父去谢他与典韦救命之恩。”

曹嵩忽然整肃了一番情绪,超前走去。

……

“什么?不见?”

曹嵩和曹操这一片沟渠入口,但是前面肯定是不能再去了,将士们此时也没有停下来,而是在继续赶工。

“为什么?”

父子俩对视着,大眼瞪小眼。

还有这种事!?

他,他不见?

“主公,实在是抱歉,这一条沟渠,今日大人下了命令,一定要完成,明日再去开荒别的田土。”

“之后要引大泽水,入鄄城附近的田土,若是可以成功,那么将会有大量的河鲜鱼虾类为食。”

也是为了百姓。

“嗯,不错!”曹操扫视了这些宿卫的面庞,都在认真做事,没有人心存偷懒之意。

这面貌,不一般呐。

“好啊,”曹嵩眼眸都因此而晃动,“我现在明白,徐伯文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真正志士,并非志在功名,而是太平盛世。”

“阿瞒,此风气当推及也。”

曹嵩轻抚胡须,看了一眼远处典韦壮硕的身躯,心中才算是明白。

只有如此以身作则,事必躬亲,才弄有这样的威望,怪不得这种勇武舍身的猛士,都对他言听计从。

第十七章 他属于是……时效内鞠躬尽瘁

“父亲所言极是。”

曹操深以为然,如此风气,若是可以推及全境,不光是军营之内,各地的官吏也会纷纷效仿,到时候所获就不是明面上的米粮钱财那么简单。

乃是整个境内的风气,如此下去,数年之后,兖州将会变成何等文雅又昌盛之地。

百姓之中,民心又会何其安定。

从长远来说,日后擢升与任用官吏,也多了一个标准。

徐臻,便是在力主推行这等风气。

曹操又深深的看了一眼,淡笑了一声。

对面前的宿卫道:“既如此,你去告诉伯文,我与父亲在衙署等他,请他忙完了,务必到府邸之内来一趟。”

“你告诉他,这并非是主臣之间的召见,乃是友人之邀请。”

“喏!”

那典农所的宿卫听到这话,眼神先是迷乱了一下,而后顿时欣喜,连忙抱拳鞠躬,“小人替大人,多谢主公。”

“嗯哼哼,”曹操乐呵呵的笑了两声。

麾下宿卫尚且如此高兴,看来徐臻还真的适合带兵。

这等魅力与威望,若是不带兵岂不是太可惜了。

……

下午,曹操回到了衙署之后。

向荀说了今日所见之事。

戏志才自然也在场。

并且明言,并非是想要治徐臻之不敬,而是赞扬了他这样,严于律己,下令即达的风貌。

“伯文当真高人也,今日他若是放弃挖渠,与我回衙署交谈,那他的命令自然不会作数,大可以名正言顺的数日之后再完工。”

“可他并没有,”曹操看向荀,神情真挚,“此等精神,难道不该全境官吏与将士效仿吗?”

“军中无戏言,便如同君子重诺!一诺而千金,从今日起,诸位要向伯文学习。”

荀和戏志才对视了一眼,心里自然也都明白。

这件事传出去,并不是一人扬名。

而是两人。

徐臻和主公。

徐臻固然是尽忠职守,重信重诺。

但主公虚怀若谷,礼贤下士,才会有如此美名传扬。

是以,两人都是暗自对笑。

而后鞠躬而下,“自然是如此!”

戏志才起身之后,嘴角更是上扬,双手拢于袖中,再次相叠而下,朗声道:“当初我知其策论,便已经知晓此人不凡。”

“徐伯文能论断老太爷之事,此能已在我之上,如此风气,当需传扬也,他举于微末,便更能显得主公爱才。”

“不,应当是,求贤若渴,天下士人若是知晓此事,日后岂能不来相投?!”

曹操哈哈一笑,“志才,当真是深得我心。”

在场的这三人,都是心腹。

曹操当然也不会在意戏志才这般夸赞马匹的行为,偶尔来一两次,倒是也不错。

而荀和戏志才两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荀知道却不爱将话说明白,戏志才知道之后,必然会和曹操直白的点名。

可是他的语气、做派、心思,都绝不会让曹操讨厌,只会觉得更加亲近。

是以,在一日之间,徐臻拒见曹操的事,传扬开去。

从鄄城内城,直到军营。

广为流传。

随着曹操的肃政之风的提议,一瞬间成为了境内士人津津乐道之事。

以至于,当天的官吏,都不愿在入夜之后立刻离任,他们也乐意将自己手中的所有事情再细化一遍。

或者,是揽未完成之事,做未来之功。

恨不得今天一日之内,就完成当初七八日才能完成的活。

内政提议的门客,递交上来的计策也是如此,仿佛思绪也活络了许多。

各地官吏更是上表陈情,或者趁夜带人再去开垦。

毕竟,都知道曹操乃是明主,徐臻都拒绝了他,反而得到了夸赞与传扬,名声大噪。

谁不想要名声呢?!无论是在士族之中还是在百姓之间,名声都是日后行走的门脸,天下无论主君如何更迭,但这些中流砥柱般的有志之士,却都还有机会大展拳脚。

首节上一节15/1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