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别他娘的笑了。”
见孔有德这般,黄得功白了他一眼,皱眉道:“老子跟你说点正事,你说陛下叫我等秘密离京,赶赴张家口一带,究竟是有何事?”
其实从奉旨离京,秘密赶赴张家口一带,在行军的过程中,不管是黄得功想过此事,其他高级将校班的将领,那一个个心里也都揣摩起来。
若真的只是一次特别的考核,为何要叫御马监监督太监,提督西辑事厂的方正化,领着大批西厂厂番,跟随他们一块?
这一路从京城赶到保安州治下,像这样的疑惑,在黄得功他们的心里,算是彻底发酵起来了。
“这个我也说不准。”
孔有德眉头微皱,瞅着黄得功说道:“陛下的心思,谁又能猜到呢,纵使是周主将、陈副将他们,知道的只怕也不多。
出动这么多精锐之士,叫我高级将校班全体出动,仅仅只是以此特别考核,耗费那么多军粮,还携带大批军械、火器等,我心里是觉得不现实的。
陛下那般的英明神武,断然不会做没意义的事情。”
黄得功沉默了,孔有德讲的这些话,的确是很真实的,且他的想法,跟孔有德是差不多的。
“老孔,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
黄得功看了眼左右,对孔有德说道:“陛下想叫我等领军,从张家口一带,转战山陕两地,对肆虐山西治下的匪寇,展开相应的攻势。”
别看京畿一带的局势,现在逐步稳定下来了,但在大明其他地方,不少都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下。
孔有德陷入沉思之中,对这种可能性,他不是没有想过,但依着他对天子的了解,还有随行的西厂厂番,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通过在西苑创设的讲武堂,将他们汇聚在高级将校班,除了完善、修习各个学科,还要兼顾中低级将校班的培训。
孔有德明白一个道理,那便是当今天子,想通过他们这些悍将,来多多的培养可靠的武将。
再结合近段时间,天子所做的那些事宜,孔有德有一种直觉,天子想整饬京营,但具体什么时候,孔有德就不清楚了。
“大概没有这一可能吧。”
孔有德收敛心神,皱眉道:“单单是随行的东厂厂番,还有方正化亲随,陛下就不会叫我等转战他处。
行了,要我说啊,与其在这里挖空心思,揣摩圣意,倒不如尽早赶赴张家口一带,眼下这天气是愈发寒冷了。
咱们麾下那帮精锐之士,可都是陛下很看重的健儿,别叫他们冻伤、冻死,一个不差的带到张家口,才是咱们要做的事情。”
“也对。”
黄得功摸摸下巴,点头道:“想这些事情干啥,劳心劳神的,等到了张家口那边,咱们便知陛下之意了。
对了,老子陪你说这么长时辰的话,也算够意思吧,这回京伺候你的时间,就他娘的减半了。
走了!”
“你个狗日的!!!”
看着起身快步离去的黄得功,本坐着的孔有德,瞪眼喝道:“黄得功,你他娘的就是个奸商!!给老子玩这一套是吧。”
“多谢夸奖。”
大笑着离去的黄得功,伸手对孔有德挥挥手,丝毫不介意的回道:“这他娘的就叫兵不厌诈。”
在西苑讲武堂相处的那段时间,这帮来自各处的悍将,经过前期的不对付和碰撞,渐渐的也能在一起共事。
不过距崇祯皇帝的标准,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毕竟这帮悍将的经历,完全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孔有德这些原东江军的将领,想要叫他们真正放下戒备,还需一段时间的打磨。
这次叫高级将校班全体出动,秘密赶赴到张家口一带,除铲除掉八大晋商之外,崇祯皇帝还有另一层深意。
通过共同参与一件事情,期间一起并肩作战,进行良性竞争,叫他们彼此间放下部分戒备,能真正开始融入讲武堂这一集体中。
在崇祯皇帝想培养的人才梯队,尚没有培养出来前,如何用好现有的这些人才,便是崇祯皇帝要做的事情。
第240章 兴国日报
“皇爷…当前京城治下各坊,皆开设有便民铺。”
王承恩微微欠身,向回到乾清宫的崇祯皇帝,禀明道:“受抗税一事影响,先前有所起伏的粮价、盐价等,当前皆已回落下来。
另外奴婢在内厂这边,挑选了一些机灵的人,专门对接便民铺一事,以牢牢掌控着各项事宜。”
“这件事情你做的很好。”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道:“设立便民铺,赚取银子是次等的,稳定京城市面的秩序,确保京城的安定,这才是根本。
先前建虏进犯大明,京城是怎样的境遇,朕不多说,你心里也清楚,总有那么一些贪婪的家伙,想趁机大发国难财。
纵使是杀一批,还会再冒出一批,利益牵动人心,这道理谁都明白,所以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控制起京城市面的议价权,才是根本。
另外便民铺的规模还要扩张,争取做到京城各坊,皆能开设起三到四家,确保能将整个京城覆盖。”
“喏!”
王承恩忙拱手应道。
在这个吃人的世道下,什么王法,什么规矩,那都是扯淡的,一旦沾染上利益,一切都要靠边站。
崇祯皇帝叫内厂创设便民铺,就是打着薄利多销的理念,依托京城这等规模的大城池,去逐步垄断京城的物价。
一百多万的人口,每天涉及日常所需的吃喝拉撒,真要是做好这一块,想不赚取银子都是不可能的。
“被便民铺选中的那些商贾,要保持相应的监察,若是谁敢触碰到底线,就叫他们彻底消失!”崇祯皇帝坐起身来,伸手对王承恩说道:“另外谁敢算计便民铺,必要的时候,你们内厂可用合理的手段,解决掉那些家伙。
先在京城这边摸索好经验,等发掘出一些人才后,像通州、顺义、良乡、房山这些毗邻京城的地方,也要逐步的开启便民铺,到时你们内厂这边,要针对性的做好日常运营、监察、协管等各项制度。”
没有人比崇祯皇帝的心里更清楚,创设起规模化的商业组织,能够带来怎样的便利,也将打开怎样的分销渠道。
日后以内厂为首的国营经济体,除了培养出主抓生产的组织,还要创设起一个个商业组织,不过名义上却不能借用皇室的名号。
“对了,在内厂和西厂清查皇庄期间,所谓的皇店,是否都全部关停了?”崇祯皇帝皱眉道:“名义上归内廷的皇店,实际上却成了某些人敛财的渠道,打着皇室的名义招摇撞市,这败坏的就是皇室的名声!”
“北直隶治下的皇店,都关停了。”
王承恩欠身道:“不过其他地方的皇店,想要全部关停的话,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此事奴婢都记在心里。”
“嗯,王伴伴,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了。”
崇祯皇帝点头道:“名义上的皇店,朕不需要,朕需要的是切实能赚银子,老实守规矩的‘皇店’。
先多发掘相应的商贾吧,等这件事情做好了,到时内厂定制度,再开设区域性商会,帮助内厂分销生产的东西。”
“喏!”
皇店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初创之际的确帮内廷赚到不少银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渐渐的变了味道。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内帑若真想多开辟财源,就要隐去内廷的属性,不要打着皇室的旗号,一切以市场经济为核心发展,不然不仅会被人盯着,关键负责皇店的人,还会做出损害皇室的事情。
“这次朕视察慰问在皇庄豢养的遗孤,你们内厂这边做的不错。”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开口说道。
“将遗孀遗孤的安置事宜,全权交由你们内厂负责,朕希望内厂要切实做好此事,别亏待了这些可怜的群体。”
王承恩说道:“皇爷您放心,遗孀遗孤的具体事宜,一直都是奴婢亲掌的,断不会出现任何苛待的事情发生。
若是发现所涉皇庄,敢有苛待遗孀遗孤者,奴婢会第一时间处置,这些事情,奴婢在内厂这边,都再三强调过。”
作为大明的天子,需要崇祯皇帝分心去管的事情太多,像一些具体的事宜,崇祯皇帝不可能事事都管,所以交由信任的人去分管,便能最大限度的确保,在执行层面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王伴伴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崇祯皇帝放下茶盏,面露微笑道:“对了,王伴伴,朕此次去视察慰问,觉得有件事情要办一下。
从锦衣卫督办袁案开始,这就像是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了,以至于他们在暗地里操控舆情,传着颠倒黑白的舆论,这是件很不好的事情。
甚至有些都涉及到战死的大明英杰,这显然触碰到朕的底线了,针对这件事情,朕准备以邸报这种形式,在民间创设一种刊物。
名字朕都想好了,就叫兴国日报。
你们内厂这边,先在京城这边,考察一些有良知的读书人,主要以那些科举无望的群体为主,朕要靠兴国日报,来掌控所谓能被左右的舆情。”
“皇爷,这些事情内厂能做好。”王承恩想了想,欠身道:“但是这兴国日报的内容,还有相应的运行目的,都是什么?”
“这个等朕写好了,将详细的制度列好,会交给你的。”崇祯皇帝说道:“先把相应的人手招募够了再说。”
“喏!”
随着锦衣卫督办袁案的深入,崇祯皇帝觉得掌控舆论权的谋划,是时候同步进行了,日后在大明治下,不仅会有报纸这一产业,还将衍生出读报人这一职业。
能左右局势的舆情导向,被大明文官群体掌控,被清流、读书人掌控,这对崇祯皇帝来说是不行的。
他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一步步收缩上述特权群体,所不该掌握的那些东西,大明之所以会乱,就是给予某些特权派太多好处,叫他们忘乎所以了!
第241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韩元辅,难道你们内阁这边,就真的只眼睁睁的看着陛下,在错的路上越走越远吗?”
刘宗周情绪激亢,看着韩、周道登这些内阁大臣,义愤填膺的说道:“自陛下凯旋归朝以来,便放纵厂卫,偏信朝中奸臣,重用酷吏,视我大明法纪于无物,甚至违背我大明祖制!
姑且不提袁崇焕一案,单说孙传庭这一酷吏,自赴任顺天府尹以来,凭一己之言,哄骗天子,在崇文门税关安插亲信……”
被不少官员围着的韩、周道登等内阁大臣,听着刘宗周高谈阔论之言,一个个皆露出复杂的神情。
近期国朝发生了什么事情,天子又有怎样的变化,他们心里比谁都要清楚,但他们又能改变什么?
从军机处特设起来后,天子来文华殿理政的次数减少了,但对于内阁的要求,却相应增加不少,韩他们明显能感受到,天子对内阁的权力,无形中放宽了不少,但这种压力也环绕他们心头。
“诸君,诸君!”
韩心里暗叹一声。伸手示意道:“若只是为崇文门税关一事,本辅觉得可去户部那边,找毕尚书研讨此事。
本辅所知道的情况,这崇文门税关变动一事,是毕尚书分管,孙传庭主抓的,若是顺天府衙那边,在这件事情真有做的过激,可叫毕尚书具体负责。”
就当前这种复杂朝局,还有被崇祯皇帝隐晦的强迫,全面履行内阁首辅的各项职责,叫韩已有心力憔悴之念。
先前在内阁主持工作,有李标、钱龙锡在旁帮衬,纵使有再大压力,韩也能找人替他分担。
可现在李标请辞了,钱龙锡早被天子杀了,内阁剩下那几位内阁群辅,个个都是官场老狐狸,根本就靠不住。
在不知不觉间,韩这个东林党的风云人物,被崇祯皇帝用自己的方式,抽掉了他所倚仗的一切。
……
当文华殿那边闹腾起来,韩被折腾的阵阵头大,彼时的乾清宫这边,却表现得很是安静。
“三位卿家,这一路归京舟车劳顿,都辛苦了。”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面露微笑的看向王在晋、黄立极、刘鸿训三人,说道:“在你们的心里,可曾怨恨过朕?有的话可以都讲出来。”
“臣等不敢。”
王在晋、黄立极、刘鸿训忙拱手作揖道,说实话,此次被天子特召免罪,归京进军机处任职,他们心里满是疑惑和不解。
先前建虏进犯大明,致使国朝动荡之事,随着时间的发酵,生出不同地域的王在晋、黄立极、刘鸿训,都先后了解到一些情况。
初闻此事的时候,在他们心中都生出担忧,倘若国朝不能击退建虏,那对大明而言断不是什么好事。
甚至就算击败了建虏,那迎战建虏期间的消耗,对国朝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这无疑加重了大明的负担。
只是随着了解的情况多了,特设军机处,天子御驾亲征等一些情况,也渐渐的被他们知晓了。
“有怨恨也好,没怨恨也罢。”
崇祯皇帝收敛笑意,伸手指向王在晋他们,说道:“当初朕罢黜你们的官职,不是没有原因的。
你们自己的心,就没有真正摆对位置。
朕刚御极称帝之初,不熟悉朝政,但也明白接手的是个烂摊子,朝野间党争风气严重,纵使是现在亦是这样。
朕提拔你们,是看重你们的才能,想叫你们辅佐朕,改改这一风气,帮着朕叫大明回到正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