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237节

  再者说,商务印书馆又不缺钱,也看不上陈慕武那仨瓜俩枣。

  到最后,陈慕武只能想出了这最后一条办法。

  那就是自己写一本能吸引到张元济目光的书,来和他做交换。

  不过这个做交换,不是以书换书,陈慕武想到了另外一种方式,所谓胶片。

  虽然现在照相机技术也就那样,陈慕武在卡文迪许实验室,还在用把显像剂涂在玻璃板背面那种最原始的照相底片,但是缩微胶片这项技术,却已经开始运用到了图书馆的藏书保存备份当中。

  尤其是陈慕武最近一段时间还在报纸上读到,比利时的两位工程师保罗奥特莱特,

  和罗伯特戈德施密特早在1906年就开始进行对缩微胶片的研制和改进工作,后者还曾经作为东道主,参加过第一个第二届的索尔维会议。

  而且到在最近,这项技术也已经开始运用到了商业环境当中。

  只不过最早的使用场景,不是图书馆,而是美国的银行。

  美国的一个银行家,为了让自家的银行不必再储存那么多已经过期或者注销的支票副本,研制出了一种“支票记录仪”的专利,把这些没用的支票制作成缩微副本,以便于银行能够永久保存。

  这个专利后来被美国的柯达公司给买了下来,并借此大赚了一笔。

  缩微摄影的技术总算是成熟了下来,既然能又能用于拍摄支票,当然也就能拍摄了。

  事实上就在最近一两年,没有底蕴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就开始采用缩微摄影的这种方式,德语大英图书馆超过三百万页的藏书和手稿进行拍摄。

  距离1932年的时间太短,陈慕武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阻止那次“一二八”惨剧的发生。

  但是他总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把东方图书馆中的书籍做一个备份,也算是为那场惨剧准备了一种最坏的兜底方式。

  虽然纸质的书籍可能会灰飞烟灭,但至少还可以把书里面的内容,完完整整地保存下来。

  诚然,和张元济说,要用商务印书馆的书来换这本《大国崛起》的出版权,是陈慕武说了大话。

  在他和这位出版界前辈解释清楚之后,一直摸不清陈慕武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的张元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陈慕武给出来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他没说是自己要这批书,而是说最近正在国内访问的这位瑞典王储,一向对中的文化很感兴趣不然他也不会冒着战乱的风险,千里迢迢到东方走这么一趟。

  他这次找到张董事长,就是在其中牵线搭桥,想给瑞典方面做一份东方图书馆馆内藏书的备份。

  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希望每年都能和东方图书馆进行图书交流,挑选一批书籍运送到瑞典国内进行展出。

  陈慕武的这本《大国崛起》,算是给商务印书馆的一份见面礼。

  如果商务印书馆能点头答应促成此事,那么瑞典方面也会拱手送上一份缩微底片的副本作为备份。

  陈慕武脸上带着笑意地说完这一切,但是他的心中还是稍微有那么一点肉疼。

  这个缩微摄影的机器,肯定是自己出现,通过奥本海默家里的门路,到美国那边淘换过来。

  但是落下的好名声,却拱手送给了对此事一无所知的瑞典王储。

  说不定在张元济的眼中,自己对这件事如此上心,并为之跑前跑后,根本就不像是一位堂堂的物理学家,反而像是为瑞典方面跑腿的买办而已。

  但就算是背骂名背黑锅,他也必须要做这件事,只求一个问心无愧就好了。

  张元济原则上同意了帮馆内的藏书拍摄缩微底片这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但至于说图书交流,还是要再考虑考虑。

  毕竟东方图书馆里的书都是自己和同仁们辛辛苦苦搜寻而来的,运送到国外,万一出了什么变故,这一腔心血不就白白浪费了吗?

  当时张元济对陈慕武的《大国崛起》更感兴趣,他问这个系列一共涉及到了几个国家,又问已经写好了的这三个国家,能否先当做第一辑出版。

  如果换做一般人,肯定就会占了陈慕武这个大便宜。

  但张元济还算很仗义,他还承诺这本书一定会照价给稿费,绝对不能让陈慕武白辛苦这么一趟。

  有钱总比没有强,也不知道这笔稿费,能顶他向美国公司订购缩微摄影机器费用的几分之一。

  火车沿着贝加尔湖湖畔缓缓开行,和来的时候时值盛夏不同,现在的车窗窗外,满是湖滨秋景。

  奥本海默仍然在包厢当中的对面铺位,对自己的中旅行日记做着修改。

  陈慕武也终于写完了经过大幅删节后的《大国崛起》美国篇,也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

  他打算等火车到达了此行的终点站斯科,就拜托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帮忙寄回国内去。

第271章 10识字不能识一半

  陈慕武这次为期一个多月的国内之旅,基本上把这么多年来计划上的事情,全都给做了一遍。

  张元济同意让他以缩微摄影的办法,对东方图书馆内的全部馆藏书籍都进行备份之后,陈慕武就让奥本海默往美国国内拍电报,通过他的家庭在美国的关系,联系到了那位银行家,购买能够拍摄微缩胶片的设备。

  当然他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联系比利时的那两位工程师,从原理上自行设计一套缩微摄影的设备,然后直接进行拍摄,应该比直接购买成品要少花不少钱。

  但这种办法实在是太费时间,陈慕武在海待不了多久,就连馆藏图书的拍摄工作,他都要拜托商务印书馆那边派人处理。

  人工费也是陈慕武自己掏钱,但还是需要打着瑞典王储的名义。

  他依然是费力不讨好。

  让奥本海默帮忙购买机器这件事,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还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展开。

  奥本海默那个靠着纺织业发家的富商父亲,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那个令他骄傲的儿子,会让自己购买两部之前从未听说过的器材,并寄望中。

  但他十分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缩微摄影技术未来在银行业中的前景,所以老奥本海默不光替他儿子搞到了所需要的两台机器和数量足够多的胶片,甚至还出钱直接向那位业余爱好是搞发明的银行家,购买了这种缩微摄影支票记录仪的专利。

  历史上,直到几年后,这项专利才被柯达公司意识到有多么广阔的前景,并且联系银行家进行购买。

  陈慕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还帮奥本海默家狠狠赚了一笔。

  只希望老奥本海默别用他赚来的这笔钱转头就投入到股市当中,否则很可能到最后就赚了个血本无归。

  陈慕武在自己家里忙东忙西的那些日子里,跟随他一同回国的奥本海默,基本上就处于一种“放养”状态。

  反正海一共就那么大点的地方,租界里面又满是洋人和讲洋泾浜英语的买办。

  再加上奥本海默又一直都在学中文,此时正是一个检验他学习成果的好机会。

  只要他不乱跑,按时定点地回到老陈家吃饭的话,也就不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只是偶尔在坐黄包车时,奥本海默这个外地人,会被精明的黄包车夫们收上比市价多几倍的价格。

  但是这对有钱的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所谓。

  奥本海默甚至还觉得别人付出了体力劳动,在炎炎夏日里拉着自己在大马路上东奔西跑,付出的劳动就值这个价钱。

  这座远东的十里洋场,不愧被称作是“冒险家的乐园”。

  富有探险精神的奥本海默在海如鱼得水,他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把租界内外大大小小的地方基本上都走了一遍,极大地丰富了自己那本日记型游记的内容。

  他甚至还尝遍了伥海城内的大大小小的饭馆,仿照米其林指南,专门做出来一版属于他自己的版本。

  除了商务印书馆这边的事情和自己的家事,陈慕武在海就只剩下选拔考试那么一件事。

  但这件最重要的事,却没用到他亲自东奔西走,而是由瑞典在海的公使馆人员来完成的。

  和其他国家的驻华公使馆都在此时中首都邶京的东郊民巷,在海的外事机构只有领事馆或者总领事馆不同,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瑞典的驻华公使馆,从始至终都在海。

  因为中是弱国,现在基本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的外交关系都是公使级而不是大使级,公使馆就是外国在中国内的最高办事机构,比起领事馆和总领事馆来,外交级别要更高。

  因而瑞典公使馆办起事情来,相对来说也很方便。

  在还没来中之前,瑞典王储就通过国内的外交部,给远在海的公使馆发来了选拔考试的种种细节。

  虽然不知道自己家的那位王储殿下,为什么突发奇想要在国内办学校,又为什么会在中在海选拔人才。

  可既然上峰传来了命令,那他们这些下层跑腿儿的,也就必须严格按照命令来执行。

  务必要在赶来参加这个选拔考试官宣的瑞典王储到达海之前,处理好有关此事的方方面面。

  这无意间也让陈慕武落了个清闲,否则只凭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地东奔西走,什么时间能把这件事落实下来,那就全都是个未知数了。

  陈慕武忙完商务印书馆这边的事宜,参观了故宫和宫内一直密不见人的精制藏品,又到著名的京剧大师家里听了几段完全不知道唱什么内容咿咿呀呀的京剧演唱,爬了长城去了香山的瑞典王储一行,没有选择再遵循原来的历史轨迹,到仙西省内的考古工地参观访问,而是直接也沿着津浦铁路南下,从邶京来到了海。

  可能是为了不引起友邦惊诧,也可能是因为瑞典公使馆的外交人员为了王储殿下此次访华的做的充足准备起到了作用,此时已经处于交战状态的南北双方,很默契的没有在津浦铁路附近发生战斗和摩擦,这才让瑞典使团一行很顺利地到达了海。

  在奉天和邶京已经被热烈欢迎过两次的瑞典王储,来到海也迎来了他到了中之后的第三次热烈欢迎。

  海各界名流,驻海的各国使领馆的官员,还有两处租界工部局和公董局的董事们,全海有头有脸的人物等等,纷纷对瑞典王储一行进行宴请。

  经过完头几天这种十分热情的款待之后,大家才终于得以办正事。

  瑞典王储包下了四马路尽头的一品香饭菜馆,对之前的众人进行回请。

  他在晚宴上高调宣布,为了促进瑞中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自己在瑞典的首都开办了一所宣传中文化的学校,同时每年也可以接纳一定数量的留学生赴瑞留学。

  陈慕武作为现在全世界最知名的一个中人,不仅将作为学校的宣传大使,更将会在学校里开设课程。

  虽然一路上已经向很多人都透露过自己的此行的目的,但是这所学校,还有选拔考试这件事,在那一天的晚宴上,才最终得以公之于众。

  初步的考试日期,定在了1926年底,因为只是每年一次的考试,所以在场所选择上,瑞典方面没有在租界内外购买地皮新建学校,而是已经和交通部南洋大学那边谈好了合作,在每年考试的那几天,借用学校的教室做考场。

  南洋大学这边的帮助,是陈慕侨在背后帮个忙。

  作为学校校长之下的第二号人物教务长,他这个人正直的很,原本是不愿意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家人或朋友谋私利。

  只是这个选派向瑞典输送留学生的考试,在陈慕侨眼中看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所以他才破例头一次,帮别人开了一个方便之门。

  这也可能是他利用权力的最后一次,因为陈慕侨很快也会辞职,跟着自己的家人再次一起去往欧洲。

  只是毫不用担心,陈慕侨卸任南洋大学的教务长之后,瑞典公使馆和南洋大学的合作会就此终止。

  这个项目有陈慕武这个活广告的存在,它在中的影响力就一定不会小。

  而且就算没有陈慕武,出国留学对国内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具影响力的。

  不管是为了讨好陈慕武,还是为了自己做主场,方便学校里的学生更多的通过考试,南洋大学都不会终止这次的合作。

  至此,这项留学生选拔的前期准备工作就全都结束,至于后续运转的情况如何,就要看当年年底举办的第一次选拔考试,究竟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说之前被徐志摩邀请吃饭、深夜到张元济家里拜访商谈出书的事情,陈慕武算是小打小闹般的抛头露面。

  自从那天的瑞典王储回宴之后,当着海各界名流的面,又经过沪上几家大报的一报道,他这才算是正式地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

  刚刚平静下来没几天的陈家,又在那次晚宴之后重新热闹起来。

  而且登门拜访的人数和之前相比,更是大大的增多了不知道几倍。

  这其中有些是陈慕武的故旧相识,但更多的都是只闻其名未见过面的沪上名人,想要和陈慕武这个后起之秀结识相见。

  时间有限,陈慕武只从旧相识中挑了一部分人,邀请到自己家中简单见个面。

  其中也有他在巴黎参加奥运会会时,结识的几个勤工俭学的学生。

  他们目前也全在海,并且已经指挥了几次大型的罢工运动。

  看起来,他们对未来还是信心满满,认为自己正走在一片光明的坦途之上。

  陈慕武没忍住,只能拐弯抹角的提醒了几句,他们在东合作过的那个校长不太可靠,如果遇到些什么突发情况的话,希望大家能够便宜行事。

  实在不行的话就跑到瑞典公使馆里,提他陈慕武的名字。

  虽然和英国的关系也不错,但陈慕武却不建议他们到英国的总领事馆避风头。

  英国人主打的就是一个二五仔,你越是信任他们,他们就越能在你的背后帮你搞一个大新闻。

  在把事情搞砸这一块儿,他们总能够做到极致。

  在剩下的旧相识里,有好多陈慕武都没能见面。

  就像他在海两路铁路局里当工程师的时候,铁路局的那个经常帮他请假的英籍总工程师,还有曾在山交大任教,又在爱因斯坦演讲上做主持人的工部局工程师查特莱等等。

  他们都想趁着这个大科学家回家的机会,和陈慕武之间再续前缘。

首节上一节237/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