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武对弘一法师说,他最喜欢先生创作的《夕歌》,正是幼时听到的这首歌,让他从小养成了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弘一法师也称赞陈慕武曲子谱的不错,显然,他已经从报纸上看到了那首《兰花草》。
秉烛夜谈也终有结束之时,大家各自离去之后,年轻教师丰子恺忽然灵感突现,挥笔画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讲学结束,从江回到海,陈慕武也终于在单位收到了爱丁顿拍来的电报。
反倒是德国那边,虽然爱因斯坦早就说过,要向普朗克推荐他去柏林洪堡大学留学,但却一直没有动静。
除了论文抽印本,他这次又收到了一月份的《物理学年鉴》,除此之外就再无其他的来自德国的消息。
外交部、教育部和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也都各自派来官员,直接到西摩路上的陈宅,通知了陈慕武被剑桥大学邀请留学的消息。
这件事再想瞒也瞒不住,于是陈慕武这次是否要西去留学,竟成为了这些天陈家讨论的头等大事。
按照陈慕武的想法,他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就想答应这件事。
因为现在,一切仍沿着陈慕武刚穿越时给自己规划的人生轨迹,按部就班地前进着:结识爱因斯坦,通过他的推荐,在欧洲期刊上发表论文,闯出一定的国际名声,然后就去英国,去剑桥,去卡文迪许实验室留学,为自己打下一片更大的天空。
二哥陈慕平对自己小弟留学一事没什么想法,他认为既然陈慕武已经长大成人,就应该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行事。
更何况自己还是家中的老二,是兄弟三人中说话最没有分量的一个,一切就顺其自然就好了。
大哥陈慕侨是最为纠结,一方面,他为小弟没能在本科毕业之后直接出国,因为不敢违抗母命回到家里参加工作而感到后悔。
另一方面,他又确实怕见到母亲伤心的模样。
陈家老太太果然如同大儿子想的那样,心中有一百八十个不愿意。
她在心里暗自咒骂着那些又贪财又贪懒的媒婆,新年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拿了钱的她们,怎么还没给自己的小儿子物色好良配的人选?
家庭会议,就这样陷入了陈慕武和陈老太太的拉锯战之中。
到最后终归是当妈的心疼孩子,老太太眼含热泪,答应了让陈慕武前往英国留学。
但是她同时提出来了一个要求,就是让陈慕武必须在出国之前,先成一门亲事。
还有就是必须拿到学位之后就立刻回国,不要在异国他乡长时间淹留。
陈慕武虽然嘴上答应着,但心里想的却是,等自己功成名就之后,一定要找机会把一家人都接离海,不能让他们生活在这战争的最前线。
至于成亲么?当然是脚底抹油,溜得越快越好啦!
事情看似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但每个人的胸中,都各自压着重重的心思。
等等还有一更。
第59章 08天降横财陈慕武
自此之后,陈家老太太开始频繁出入自家的佛堂,每天在菩萨面前一跪就是一两个小时,嘴中不停地念着经文,祈求菩萨保佑,小儿子此行一帆风顺。
念完经之后回到客厅,她就戴上眼镜,一张一张地仔细端详媒人送来的门当户对又适龄女子的照片。
陈慕平也开始以钱庄的名义,用大洋和黄金,在市面上大量大量购入英镑,为小弟留学筹措着盘缠。
长兄如父的陈慕侨最为忙碌,他先是跑遍了各国驻沪的总领事馆,询问给小弟办理签证的相关事宜。
然后又去往了英商通济隆旅行公司,想要咨询国际铁路购票的方法。
但是他却打听到了一个对陈慕武来说,不是那么美妙的消息:
苏连军队在去年年底才彻底占领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位于远东的终点站海参崴,此时整条铁路还在修整复建以及肃清周边余寇的过程当中,客邮运输至今为止都还没有恢复。
想要借道西伯利亚大铁路从陆路前往欧洲,最快也要等到今年夏天。
从北方回来也不过才半个多月,陈慕武心中对在海上坐轮船还有着深深的恐惧,他一直都盼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早日通航,让他可以坐着火车到达欧洲。
但现在得到大哥传来的这个消息,就又一次让他犹豫了起来。
如果几天之内就坐船从海出发,历经将近四十天的海上航程,他还可以赶在四月底的夏季学期开学前到达剑桥。
而如果等六七月份再北上苏连,那么他不仅要在家里在多待上近三个月,也将错过夏季学期,而要一直等到十月份的秋季学期才能入学。
这样一耽误,就相差了将近半年多的时间。
半年的时间,足够陈慕武抢在别人前面,发表许多篇论文了。
何况,通济隆的人也只是说,最快今年夏天能恢复通航。
但假如到了夏天也没能恢复,他难道要一直等到铁路贯通为止吗?
更何况,在家里待得时间越久,老妈就越有可能找到她心目中的如意儿媳。
民中有许多大师,无论自己多么开明多么进步,却总难逃脱包办婚姻的魔爪,比如鲁迅先生和朱安,比如徐志摩和张幼仪,比如和梅福毛。
这种包办婚姻一般都难以得到善终,只有一人例外,这个人仍是陈慕武最为熟知的胡博士。
胡博士作为全国一等一新潮的人物,却娶了一个全国一等一守旧还裹着小脚的老婆,两人仍然白头到老厮守了一辈子。
不管胡博士此人其他方面如何,但在这方面,真是基本上没的说。
【1】
从邶京回来海,胡适和陈慕武之间还通过几次信,信中的内容无非就是前者一次次地劝后者到康奈尔去留学,而后者一次次地以各种理由回绝前者。
直到报纸上登出来,剑桥大学拟邀请陈慕武到英国留学,胡适发来最后一封恭喜的贺信之后,彼此之间才渐渐没了消息。
和大哥商量之后,陈慕武最终还是决定再给大海一次机会。
他这么做,是因为想尽快投入到科学事业的怀抱,绝不是因为害怕自己家的老太太,给他安排一个天降媳妇!
既然已经决定了坐海轮,大哥陈慕侨赶快跑关系到法国驻沪领事馆和英国驻沪领事馆,帮他办理加急签证事宜。
而陈慕武赶紧到通济隆,预订了本月十五日从海开往马赛的法国邮船公司安瑞合里杜(andrélebon)号轮船。
因为时间紧急,较为便宜的二等舱和三等舱都已经被订完,所以陈慕武只能花了一百二十英镑的大价钱,买到了仅剩的一张头等舱船票。
一百二十英镑,折合成银圆就是一千两百块大洋。
等于说陈慕武这一场船票,就相当于一个半鲁迅在西三条胡同新买的那个院子。
但他却不太心疼自己半年的工资,因为留学的消息一经传来,各个方面都派人来,上赶着把钱送上了门。
财大气粗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给陈慕武开出来的奖学金是三百英镑一年,折算成银圆就是三千块大洋,平均一个月是两百五十块,比陈慕武现在在铁路局上班时的工资都高出两成半。
外交总长黄郛,对自己这位同乡小兄弟可谓是特别照顾,外交部的特别官费,是每个月三十英磅的生活费,另外再加一百英磅的交通费,以及二十五英镑的服装费。
陈慕武不需要置办什么新衣服,所以外交部所送的交通费和服装费,就已经抵消掉了全部的船票花费。
教育总长彭允彝虽然不受邶大的师生们喜欢,但有一说一,他对陈慕武还算大方。
实在掏不出钱来的教育部,竟也从牙缝中省出的钱里,每年给陈慕武拨出来五百大洋。
虽然掏的钱少,但是他们却送来了钤有教育部印鉴的留学证书,这可是出洋留学一路上必不可少的证件之一。
从《申报》上看到了陈慕武即将放洋留学的消息之后(没错,这又是出自陈慕武二哥陈慕平之手),江教育会会长张乃燕,也算是投桃报李,为他运作到了一笔江省的官费,每个月二十英镑。
因为陈慕武是交通大学的毕业生,所以他大哥原本打算再帮他向财大气粗的交通部申请一份补贴。
但看到他已经拿到了这么多钱,也就不再好意思再到部里面薅羊毛,反正自己家里也不差钱。
把上面这些钱加在一起,还没出发,陈慕武就得到了每年九百五十英镑的奖学金。
这钱虽然比不上每个月拿几万块大洋的黎元洪大总统的月薪,但却是刚刚离职的蔡元培在邶大校长位置上拿的年薪的一倍半还多。
陈慕武头一次品尝到了出名的好处,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
但这些钱中他真正能拿到多少,陈慕武自己心里也没数。
因为留学的官费并不是一次性结清,而是由他们按月打到驻英公使馆,再由公使馆的工作人员按月派发。
黄郛和彭允彝在两部的总长位置上都坐不了多长时间,等他们下台,新官到任之后,谁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会不会断掉自己的官费?【2】
目前看来,能稳定拿到手的,也就只有剑桥大学的奖学金,和富庶的江省出的省官费。
虽然比之前少了将近一半,但至少也能让陈慕武在英国过上比较不错的日子了。
*****
【1】笔者注:胡适这辈子倒也出过一次轨,把自己三嫂家的妹妹搞大了肚子。
事情败露之后,胡适老婆江冬秀,拿起菜刀就要先砍死自己的儿子,再杀死胡适,最后自杀。
吓得胡适立刻就结束了这段婚外情,给请人一笔钱让她打胎,并自掏腰包送情人出国留了学,事情才最终作罢。
【2】笔者注:历史上,黄郛于当年4月离任外交总长,彭允彝于当年9月离任教育总长。
今日三更奉上。
第60章 09相思相见知何日
先斩后奏地订完了船票,陈家老太太又发了一通脾气,处在气头上的她甚至还威胁陈慕武说,虽然他这次逃了结婚,但等她给他物色到了合适的结婚对象,就由自家出钱,把新娘子送到英国,让她和陈慕武完婚。
陈慕武当然不会信老妈这种气话,谁家的女儿都不是在大街上捡回来的,不可能连新郎的面都没见上一次,就直接被懵懵懂懂地嫁到海外。
但他留在海的时间也确实不多了,可是行李还没收拾完。
护照,法英两国的签证,交通大学山学校的毕业证书,教育部签发的留学证书,还有剑桥大学发来的邀请函,这些东西全都是陈慕武此行的命根子,必须贴身存放,绝不能离开他的视线之外。
至于衣服之类的,陈慕武特意叮嘱大嫂,千万不要带太多,“远路无轻载”,他完全可以等到了英国之后再花钱去买。
陈慕侨从人情世故的方面考虑,问三弟需不需要给他在剑桥未来的老师和同学,带些上好的茶叶。
可惜他走的实在是早了几天,倘若是再晚走十天半个月的话,还能赶上第一批明前龙井茶上市,也让外国人尝尝中最好茶叶的滋味如何。
陈慕武劝大哥何必多此一举,再好的茶叶,到了英国人嘴里也是牛嚼牡丹,他们从不会细品茶叶中的真味,一定会画蛇添足地往里面一股脑儿地加入牛奶和方糖。
不过听大哥说起礼物,陈慕武倒是想起来一样能当礼物的好东西。
他从家里走到戈登路,上了电车,直奔四马路和河路交叉口的商务印书馆经销部。
走进店里之后,陈慕武既不看书架,也不问店员,而是径直走到结账的柜台前,向里面的伙计点名要辜鸿铭所著的《论中人的精神(thespiritofthechinesepeople)》。
提起辜鸿铭,有人会说他是个疯子,是个顽固不化的老古董。
但在陈慕武看来,他绝对是被严重低估了的民大家,只不过是有些矫枉过正罢了。
辜鸿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洋人不会因为我们割去发辫,穿上西装就会对我们稍加尊敬的。
我可以完全肯定,当我们中人变成西化者,洋鬼子时,欧美人只会对我们更加蔑视。
事实上,只有当欧美人了解到真正的中人,一种有着与他们截然不同却丝毫不逊色于他们文明的人民时,他对我们才会有所尊敬.”
这句话真是说到了陈慕武的心坎儿里。
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他,自然知道这帮老外们有多道貌岸然,可是现在的人不知道啊!
尤其是当陈慕武看到现在这个天天嚷着要全面西化,贬低汉学,甚至宣称要用罗马字母替换掉汉字的种种怪象时,就更觉得这个特立独行的辜鸿铭,始终坚持向老外传播中文化,是有多么难能可贵了。
胡博士天天鼓吹着新文化、新思想,但那个谁是怎么评价他来着?新文化中旧道德之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之师表!
骂人不带脏字却字字诛心,这可以说是草字头为数不多的文学高光时刻。
尤其是辜鸿铭也讨厌胡博士,而且街也骂得最凶,单凭这一点,他就更是陈慕武素未谋面的好朋友了!蔡元培辞职之后,一向推崇蔡元培的辜鸿铭是邶大第一个跟着辞职的老师,所以之前陈慕武北上,并没有见到过这位怪才。
陈慕武才决定买上十几本辜鸿铭这本宣扬中文化的著作,当做自己送给未来老师和同学的礼物。
文化输出,从我做起嘛!
陈慕武想着,要是以后自己闯出了大名气,又赚到了不少钱,一定要资助辜鸿铭出一套系列书籍:《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英国人》、《丑陋的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