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第3节

  梦里他那好皇兄耀武扬威地去亲征,结果兵败被俘,还成了敌军排头兵。

  大明盛世直接腰斩,江山摇摇欲坠。

  不少富户想举家搬走避祸,朝堂上也哭声一片。有主张南迁的,也有试图重金把圣驾赎回的。

  是他于谦力排众议。

  直言社稷为重,君为轻。奉梦里的他监国,力主他登基。陪着他打赢了都城保卫战,助他治国,与他君臣相得数年。

  也是他于谦,在夺门之变时袖手旁观,让他孤立无援。

  同样是他于谦,在正统帝复辟后被清算时家无余资,只有他赐的宝剑跟蟒袍。

  这位于大人啊,在梦中为大明鞠躬尽瘁。

  为大明安稳不惜含冤受死,是个大大的忠臣,却也确确实实对不住梦里的代宗朱祁钰。

  就算彼时的代宗已经完成工具人使命,成了大明弃子。

  可代宗对他何其信任?

  晋兵部尚书,加少保、太子太傅。手握九门三军兵权,一应谏言无不听从。连梦中后世史学家都觉得代宗宠谦太过,结果……

  

第4章 亲荐襄王

  朱祁钰摇头,理智上知道梦中于谦的选择才对经历过土木之变没几年的大明最好。但情感上么,还是忍不住唏嘘,更不免心生防备。

  民间那句俚语说得对,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有些东西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妥当,比如军权。

  至于眼前这个于谦……

  既然是社稷之臣,大明的中流砥柱,那他肯定也会继续重用。

  不过有了梦境这个错题本,他当然不会再‘宠谦太过’,还得励精图治,再培养自己的心腹之臣,护住自家好大儿。

  心思电转之间,把诸般关要想明白后。

  朱祁钰就面目柔和地颔了颔首:“于侍郎不必多礼,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且仰望你这样的社稷之臣。”

  “殿下过奖了。”

  于谦再度行礼,眉眼间满是焦灼,声音里都带了几分急切:“如今圣驾久久不归,贼兵又欲挟天子以令我大明。皇爷临行前托王爷以监国重任,您可千万……”

  咳咳咳。

  他话还没等说完,朱祁钰就撕心裂肺一顿咳。

  好半晌才平复过来,满眼担心焦虑:“于侍郎放心,我虽不才,但好歹是先帝爷唯二的子嗣之一,是当今皇爷的亲弟弟。”

  “不管是为了我大明天下、宗庙社稷,还是为了皇兄的安危,我都会不遗余力的。只是……”

  朱祁钰双眉紧锁。

  表示不管监不监国,他都会尽己所能。但他自幼身子不好,太后跟皇兄宠爱,也由着他惫懒。才学上,他就没什么才学,更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只能多听诸位于侍郎这等社稷之臣良言。

  当年建文帝因为削藩丢了皇位,太宗爷靖难起家。顺利坐上皇位之后,对藩王防备更甚。

  就这,还免不了汉王造反呢。

  种种反例在,今上都恨不得把他当猪养。

  这句没经验,真不是谦词。

  才学上也一直不显。

  嗯,以前是真没有,有也不敢显。

  现在么,则是时机还未到,得暂且低调。甚至为深化自己为国为民形象,做甘愿退居次位状:“如此危亡之际,每一个命令都可能关乎国朝安危。与其考虑我这无才无德跟侄儿那般年幼的,还不如寻名真正有为之人。”

  “殿下是说?”

  “襄王叔朱瞻,他乃皇爷爷嫡子,皇考同胞手足。素有贤名在外又曾有监国经验,岂不是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朱祁钰双眼晶亮,似为大明王朝寻到了个栋梁材般。

  拽着于谦就往回走,再度求见孙太后。

  嗯。

  梦里头,太后娘娘就动过这个心思。命人取襄王金印,欲立他为帝。

  真心也好,试探也罢。

  横竖人家襄王叔聪明着,根本就不接这个烫手山芋。直接上书拒绝,并建议立皇长子为太子,王监国。并招募勇智之士,营救皇上。

  梦里代宗正位,叫门天子被放归幽于南宫时,这位还上书请代宗早晚向太上皇问安,率群臣朝见别忘了恭顺呢。

  后来正统复辟,对这位亲皇叔也尊敬万分,待遇远高于其余诸王。

  老爷子享年七十三,硬是风光到成化十四年。

  而今,朱祁钰相信对方也不会这浑水。

  刚命人收拾金银去探望爱子的孙太后皱眉,半点不想见那居心叵测的庶子。但自从皇儿北狩后,于谦几度上忠言。已经隐隐有取代胡,成为众臣之首的意思了。他求见,太后也不好直接拒见。

  却不料见礼后,倒是朱祁钰直言自己年少无监国经验,不如襄王叔老成持重。

  竟请襄王监国。

  孙太后眉眼沉沉,认真端详这个印象中软弱愚钝,打小就被先帝断言不堪大用的庶子。都恨不得透过他的皮囊,看进他内心去。

  朱祁钰不闪不避,只满眼真诚地回视:“儿臣这几日虽卧病,但无时无刻不忧心皇兄,不忧心朝堂天下。越想,越觉得襄王叔才是最佳人选。”

  “首先他与皇考同父同母,自来感情深厚,一心念着大明江山。两度监国而无有任何逾越之举,有经验,也有实力还……”

  虽有些不好意思,他还是补了句跟儿臣一样不贪心。

  孙太后:……

  你贪不贪心不好说,但襄王弟确实。

  当年仁宗突然离世,先帝还在南京。汉王跟赵王虎视眈眈,京城情况复杂,太皇太后都有意让襄王即位以安天下。

  殿下却执意拒绝,而是代为监国静待先帝回京后交还政权。

  后来先帝英年早逝,今上九岁登基。

  主少国疑,太皇太后又命襄王监国。那位也是短暂监国一些时日后,见三杨等人确实忠心耿耿又有真材实学,再度主动卸下监国之任。

  那此番若再请他出山,日后圣驾回转他也依然能速速交还权力的吧?

  孙太后越琢磨越是这么个理儿,锁了许久的眉终于松了松。难得对朱祁钰露出抹笑意来:“难得王这般心细,哀家也觉此议可行。”

  说话同时,她眼睛依然一眨不眨地看着朱祁钰。

  恨不得看尽他内心深处。

  朱祁钰只当没看见她那研判眼神,高高兴兴行礼:“母后过奖了,儿子也只是一点愚见。只盼着能略尽绵薄,若能助力大明安稳,皇兄无恙,儿臣便粉身碎骨也甘之如饴。”

  太后懿旨才出京城,襄王态度还未可知,可王殿下一心为国的形象却彻底深入人心。

  要知道虽同为先帝子嗣,但嫡庶有别,且名分早定。

  此番就是王与皇位最近,也可能唯一的机会。

  但为策万全,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从家国考量亲自举荐襄王。光这个胸襟度量,就远胜……

  咳咳。

  僭越的话不好多说,但朝臣,尤其是主战派们对王殿下的好感是一路UP。

  迫切希望他监国,甚至……

  年轻经验少且肯听劝,正是他们喜欢的皇爷类型啊!

  襄王也很好,但是太强了。

  而且名不正则言不顺,他再怎么是仁宗子嗣,如今也是小宗。比起王殿下来,还是远了一层。

  不过那位爷不恋栈权力,人也极聪明通透。

  未必肯接这个烫手山芋。

  还可以再看看。

  当务之急,还得是把土木之变的责任按死在王振负国忘恩,为一己私心蛊惑君王轻易涉险上。

  

第5章 打好时间差

  路远迢迢,襄王那边的回信没那么快到。

  但朝堂之事却一日都不能懈怠。

  土木溃兵陆续回京后,帝王北狩且带着敌军来叫门的消息也悄然传开。

  京中别说民心了,就是文臣武将们也都惊恐不安着。生怕贼兵长驱直入,攻下了京城,叫所有人都做了亡国奴。

  在朱祁钰都梦境里,这会子他都已经当上了工具人。

  听从驸马都尉焦敬等人的建议,开始面向民间募兵了。不拘出身,只要是能奋勇设谋、出奇制胜的都予以重用。

  但凡立下功劳的,则都视功劳大小厚赏。

  直接张榜求贤,还都给予重赏。

  事实上,天知道那些新选的‘余丁’里面,到底有多少是从土木堡逃回来的。

  只梦里的他全无治国经验,也不懂里头的弯弯绕绕。

  危难之际陡然被委以重任。所能做的,也只是尽量放权,听从大臣们建议。以至于虽也尽心力挽狂澜,但世人大半只记于谦之功。

  现在?

  王殿下刚为江山社稷举荐了襄王,转身又请进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提督各营兵马。

  建议工部停下一切他务,全力赶制兵器。

  孙太后跟于谦当场愣住。

  前者不防他荐完了襄王又荐于谦,后者则诧异他这提议正中自己内心所想。

  但是很显然,他这两条提议都很中肯。

  皇上御驾亲征前,带走了大部分精锐跟大半朝臣。土木之变,近百名朝臣殉难,其中就包括兵部尚书邝。

  兵部尚书一职出缺,正需要拣拔有为之人,因坚持固守京中而颇受朝臣信服的于谦无疑是最佳人选。

  梦里头,孙太后也是这么做的。

  她几度给瓦剌那边行贿也没换回自家好大儿,数度哭晕后终于认清了现实。

  知道事情紧迫,儿子也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了。

  赶紧命人取襄王金印,让他监国。没想到这烫手山芋,襄王根本不接。只乖乖上交了金印,还上书建议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再命王监国。

首节上一节3/1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