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27节

  刘晔从怀中掏出一份帛书,上面记录了各种大额物资的数量。

  徐州虽然已经开始量产纸张,但这些纸张大部分都用于文书公文上,目前军方还没有采购,依旧在重要的军文资料上使用帛书。

  这一方面是帛书要比纸张容易存放运输,另外,也是刘封暂时还没在军中进行推广。

  不过徐州州府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使用纸张来代替竹简和帛书了,再加上外州豪商士族的采购,其实徐州的产量甚至都跟不上销量。

  也因此,纸张在徐州还仅仅停留在州府一级,都没有下沉到县邑乡村。

  刘封接过帛书翻看了起来。

  

  好家伙,光是库存的粮食就高达百万石。

  其他库藏的金银更是高达上万斤之多,除此以外,还有大量品色上佳的汉五铢,库存良好的绢帛丝绸,以及少量采购自徐州的雪盐和霜糖。

  刘封看完之后,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这库存的粮食还是太少了。

  不少人觉得都百万石的缴获了,怎么还嫌少。

  可实际上,这一百多万石粮食并不是可支配的粮食,里面绝大部分是袁术军的军队口粮。

  这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一样。

  寿春平时驻兵有三四万人,再加上江淮上下的官吏,这些人的口粮可都是要从库存粮食里出的。

  以三万人计算,每个月需粮食六万石,一年就得七十二万石。

  这一下子几乎就抹掉了库藏的一半。

  而且其他人都不知道,刘封还能不清楚?

  大旱在即,将会波及整个江淮,就连汝南和沛国南部都在旱情的影响范围内。

  刘封此时心里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好在他也早就已经做好了预案,相信按照计划来推进诸事,再差也差不到历史上那样了。

  当务之急,他需要尽快安定整个江淮。

  只有大局稳定,战事得以结束,整个江淮地区的秋收才能不受影响的全面展开。

  这可是大灾来临之前最后一波粮食收成了,可不能浪费了。

  至于依托淮水诸河兴修水利,疏通芍陂等旧有的水利工程,这些都不着急,可以等到秋收之后再行安排。

  刘晔看见了刘封皱眉的举动,心中顿时一沉。

  这位心思出了名的重,很喜欢揣度主公的心思。但他却没有郭图的天赋,同时遇上的主公也没有袁绍那么好猜。

  刘晔原本以为刘封看到这个存粮数据后,会大喜过望。

  从数据上来看,这次的收获似乎比起颍川汝南黄巾的总量差不多。

  可实际上可支配这一块却是远远超过了之前汝南颍川黄巾军所贡献的粮食。

  因为当时是三四月份,黄巾军得靠那粮食吃饭,就算被刘封缴获了,除非刘封选择把颍川黄巾军全部杀光,否则这粮食该消耗还是要消耗的。

  可现在不一样,眼下已经到了秋收的日子,新粮收获在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刘晔是兴冲冲来邀功的,没想到现实和自己想象的截然不同。

  “城中共有多少人口?”

  刘封随口问道:“若是在寿春征集民夫,最少能动员出多少人?”

  刘晔吃了一惊,把到嘴的问话给咽了回去,回答道:“寿春城中尚有一万三千七百多户,共计有民五万两千余口。”

  随后,刘晔停顿了一下,咬了咬报出了个数字:“若要动员的话,最少可征募出三千民夫。”

  东汉一般一户人家也就三四口人,其中男丁可能就一个。

  一万三千多户抽调三千民夫,几乎是四丁抽一了。

  “可以。”

  刘封点点头:“劳烦子扬先生早做准备。”

  刘晔突然眼睛一亮:“少主,莫非大军还要过江?”

  在刘晔看来,眼下刘备可是奉诏讨贼,有天子背书,以朝廷之名征伐地方。现在更是连袁术这个罪魁祸首都已经抓到了,那剩下的江淮地区自然是可以传檄而定,哪里还用得着征集民夫。

  刘封会做这个决定,显然很可能是想要挟大胜之势渡过长江,进取江东了。

  刘封却是摇了摇头:“我打算趁着这个冬日,好好疏通一下芍陂渠道,整备一下整个江淮地区的水利工程。”

  “整备水利?”

  刘晔险些失态,这和他想的答案差的也太远了。

  刘封没注意刘晔的震惊,他的目光仍然在帛书上。

  虽然粮食的储备粮没让刘封感到惊喜,可后面财货的数量可就真的让刘封喜出望外了。

  有了这么多财货,再搭配上粮食,可以征集的民夫就更多了。

  那么接下来,所缺的无非是人才了。

  光有民夫可没用,还得有水利工程大师才行。

  刘封手头有几个人选,其中之一是就是自己老爹的头号心腹名士陈登。

  陈登这厮当真是六边形战士,简直就是个小号武侯,这说的还是将来的完全体。

  现在的亮哥还真未必有陈登牛逼。

  在历史上陈登曾经成功的主持了广陵郡的水利工程,效果极其出色。

  如果不是曹操最终选择了放弃,广陵绝对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化为百里泽国无人区。

  其次的大佬乃是贾习,这位虽已年近七旬,但依旧身体康健,此时还在二叔那边发光发热,是时候可以调来东南了。

  最后两位,则就在这寿春城中,刘封已经安排人去请了。

  “子扬先生,封有一机密欲告知于汝,请你听后务必保密,万不可泄露,即便是家人也绝不可说。”

  刘封郑重其事的神情,让刘晔心头一跳。

  要换了其他人,说不定还会打退堂鼓,可刘晔本身就极重功名,此时为刘封的信任激动都来不及,哪里会想后退。

  刘封看着刘晔那迫不及待的眼神,莫名的有些欣赏:“明年江淮,或有大旱。”

  “大旱!?”

  刘晔瞳孔猛的一阵收缩,能让刘封如此郑重其事对待的,这旱情得多大?

  刘封缓缓点头:“是,大旱,而且很有可能江北两郡,颗粒无收。”

  “颗粒无收?”

  这下刘晔可再也维持不住脸上的镇定了。

  即便刘晔从来都不是爱民如子的性格,可这江北两郡可是他的家乡啊。

  反倒是刘封安慰起刘晔来了:“子扬先生不必多虑,如今江北二郡已收归朝廷,天子和家父自不会放任不管。况且庐江暂且不说,九江却是有着芍陂等成熟水利,境内湖泊河流众多,只需抓紧时间修缮疏通,当可挽回一部分收成。”

  刘晔这才松了口气,想起刘封先前的安排,既感动又欣喜,却是没有半点怀疑刘封的话。

  一来谎报旱情对刘封毫无好处,二来也是因为刘封在刘备集团中的威望实在是高的出奇。

  “少主,诸将都在正殿中等候了。”

  此时,许褚突然在旁开口,提醒刘封。

  寿春城中的所有高级将领都已经到达正殿,等候刘封接见了。

第291章 战后安排(加更!求点票票,谢谢)

  刘封随即带着许褚、刘晔前往正殿。

  此时正殿中诸将分列两排,左侧乃是刘备军的张辽、徐晃、徐盛、潘璋、周泰、蒋钦,周瑜、孙香等诸将。

  右侧则是雷薄、雷绪、陈兰、陈康、梅宇、梅乾、舒郑、舒邵、师茂、张勋、纪灵等投降了的袁术军将领。

  昨晚的一场战斗,刘备军总计伤亡五百余人,其中战死百余人,轻重伤四百余人。

  而与之相对的,袁术军战死六百余人,轻重伤一千余人,伤亡是刘备军的四倍。

  这还是袁术最为精锐,视为嫡系中的嫡系,心头肉的亲卫部曲。

  平素这支部队深得袁术宝贝,装备都是最好的,吃穿用度也都优于其他军队。

  就连这支军队中的中高级军官,也无一不是袁术的心腹亲信。

  就如舒家兄弟、师茂等人一样,是袁术软磨硬泡,用各种手段拉拢到身边的。

  他却将这些人统统安排进了自己的亲卫部曲,可见其对亲军所寄托的希望以后多大。

  战前满编的两个军四个营八千人的亲卫部曲,经过和刘备军的一夜激战,如今已经只剩下了六千出头,一下子报销了近两千人。

  除了刘备军突然袭击外,其实地利是在袁术军一边的。

  可战斗依旧呈现出一面倒的的情况,可见徐州军的战斗力已经全面超越了袁术军,而且拉开的距离还不小。

  如今城中还有一万六千袁术军,这个数字说大不大,说小也着实不小了,入城的刘备军也不过才一万多人。

  因此,刘备军的诸将除了期待赏功外,就是希望刘封能够尽快安排好这些降卒。

  “参见征南将军。”

  刘封一进殿,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

  两列诸将领一起弯腰行礼,向刘封献上问候。

  “诸位免礼,还请入席。”

  刘封笑意盈盈的打了招呼,一边示意诸将入席坐下。

  “公瑾、文阳何在?”

  刘封刚一坐下,就点起了名气。

  第一个找的就是周瑜和孙香。

  这次能够如此轻而易举的混入寿春,而且还是万人规模的大军,完全是靠了周瑜在江淮的声望,以及孙香在袁术部曲中的人脉。

  这两人可谓是相辅相成,互相弥补了短板,可谓是缺一不可。

  “我当上表朝廷,表奏二位为中郎将。”

  表奏周瑜和孙香为中郎将,是经过刘封仔细思考斟酌的,取的就是千金买骨。

  虽然孙香在袁术处早就已经是偏将军的军职,几乎快摸到杂号将军的边了。

  但他来刘封这边却不可能是原样就封,实际上就连中郎将都危险。

  按照刘封的本意,是给对方一校尉的军职,然后以观后效的。

  只是厉阳还有孙贲以及五六千人的孙家军驻守,江东更是有孙策两万多人,还占据了大半个吴地,此时更是在朝着会稽郡扩张。

首节上一节327/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