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然不会!”
刘封直接把头摇成了拨浪鼓,这可是原时空里的结果,况且现在别看黄河以南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可黄河以北却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
最大的变化恐怕也只是袁绍由原时空的大将军变成了更高一级的大司马。
刘封几乎可以断定这事不会有变化。
刘备却是不解道:“你为何如此自信?”
刘封哂笑道:“公孙伯父性刚且烈,粗直暴躁,且心胸狭隘,多疑善嫉。昔年其气吞河北,席卷幽、冀、青三州,东光之战,两万步骑大破三十万黄巾,两战两捷,阵斩五万,俘获十万,几乎聚歼之。可随后,却先为袁绍欺骗,痛失冀州,随后又在界桥、龙凑两战中大败亏输,不复昔日声威。”
“以公孙伯父的性情,恐怕已经恨袁绍入骨髓,只恨不能拉袁绍共死,如何肯与其议和?”
刘封感慨道:“这也算是错有错着,恰好避开了袁绍之谋。”
“若非公孙伯父是如此性格,一旦议和成功,大司马战略可就灵活得多了,既可乘势剿灭公孙伯父,也可化假为真,暂时放过公孙伯父,起兵南下。”
刘封斟酌道:“不过以现在的割据,袁绍断不可能南下,只会先解决了公孙伯父。”
如果是原时空里,那袁绍大概率是会先南下解决曹操,因为那时候公孙瓒不过是个困兽罢了,虽然恶心人,但着实复兴不了了。反过来,曹操却是声势浩大,而且屯田初见效果。
再让曹操这么休养生息下去,只有一个州本钱的袁绍可比不过坐拥中原兖、豫、徐、司的曹操。哪怕这四个河南州郡里曹操也不是全都拿下了。
比如徐州,就是臧霸的自留地,听调不听宣,形同藩镇。
比如兖州,凋零残破,人口只有巅峰期的三分之一,还有大片的河北土地被袁绍所据。
比如司隶,比兖州还要残破,也有一半以上的郡国不遵曹操号令。
可光是兖、豫这两个大州,比种田还是遥遥领先的,毕竟在东汉时期来看,河南不论经济总量,人口总量还是文化人才,都是要远胜于河北的。
可如今局势不同,不搞定刘备,袁绍还真未必敢过河,不过河内倒是相当危险,其地富庶,人口又多,而且无险可守,属实是不拿白不拿的肥肉啊。
顺着公孙瓒这个话题,刘封将和曹操后续的合作,以及共同对抗袁绍的结盟等事一一说来。
刘备的脸色阴晴不定,却始终不发一言,安静的听着刘封的述说。
等到刘封说完之后,他才开口问道:“封儿,你就如此看好孟德吗?”
同样是一件结盟的事情,对象不同,叙说自然不一样。
和自家老爹刘备说的时候,刘封并未有隐瞒大部分的心思。
比如以曹操顶在一线,刘备军只是打打辅助,帮助曹操分担部分压力,使得曹军主力能够正面对抗袁军。
历史上曹操军队实力远超袁军,地盘又比袁绍大,虽然久经战乱,可北方也一样有战乱。
曹操之所以看起来和袁绍兵力差距巨大,除了河南太过凋零,物产锐减以至于限制了曹军规模外,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曹操位于中原腹地,他需要四面派兵。
官渡之战最激烈的时候,曹操依旧在豫州放了近两万大军。
而且这两万人可不是弱旅,全是百战精锐,其中半数是兖州大豪李家的部曲,由李通统帅,镇守阳安,稳定汝南朗陵的局势。
另外数千精锐,更是曹仁所部精锐,是作为曹操战略预备队被派来汝南攻打刘备的。
再加上颍川防御刘表的部众,汝南方向最少也有曹军两万之众。
这也是为什么官渡之战前曹军有兵十余万,可被袁绍十万精锐飞龙骑脸时,对面却只有两三万人曹军的根本原因。
可见曹操并不是没兵,而是迫不得已集合不起来罢了。
这个位面曹操的实力其实并不比原时空来的弱,别看刘备父子抢了曹操不少地盘,可原时空里曹操的核心地盘依旧保持了个大半。
大半个兖州,河南尹、弘农,河内,颍川,这些地方都是曹操正产出的地盘。
豫州虽然被刘备所领,可这也无形中帮曹操分担了来自刘表的危险,又节省了驻扎汝南的两万部众。
再加上曹刘结盟,曹操也不必分兵东部防备徐州。
眼下若是再爆发一场官渡之战,曹军兵力必定不会像原时空里那般悬殊了,更别说还有约定好了的刘备援军了。
“父亲,孩儿是看好大将军,而且孩儿更认为我们也只能看好大将军。”
如今袁绍还是一家独大,光是养兵数十万,这点真就不是河南地面上的诸侯们能比的了。
那可是数十万啊,赤壁前的曹操也不过这个数字,其中大半还是袁绍留下来的家底,可见袁绍此时之豪雄了。
当然了,刘封也不怕袁绍,别说他眼下还有机会进取荆州了,就是以现有的东南三郡,到了明、后年扩军完成,东南刘军不论是规模还是军械都不会逊色于袁绍军,而战力更是远在袁绍军之上。
要不然,刘封这几年的努力不全白费了?
如今的徐州虽然不敢说恢复到了鼎盛时期,但最少也恢复到了曹操屠杀徐州前。如今徐州北方东海、琅琊、下邳三郡靠着屯田回了一波血,而广陵却又少了袁术之乱的损失,总体而言甚至犹有过之。
豫州也没有了曹操、袁术征战那两年多的惨烈拉锯,保存下了六七分的元气。
别小看这六七分,豫州可是天下第二大州,底子厚,仅仅这六七分的元气,就让豫州的经济、人口等诸多数据稳居刘备治下第一,还在徐、扬两州之上。
扬州虽然新定,但刘封一番心血的驱狼吞虎,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冒了一些险,却极大的加强了他在扬州的统治力、动员力和影响力。
如今包括吴郡四大姓的俯首跪舔,会稽诸大姓豪强的人头落地,以及江北两郡的水利赈灾,尽收人心。
扬州六郡,刘封已尽得其四,剩下的丹阳郡也废不了什么功夫,唯有豫章稍稍有点难度,但豫章的班子刘封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刘封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积蓄起如此之大的优势,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刘封明白该如何当一个合格的诸侯军阀。
三国时期大家都是自大汉四百年大一统后,头一次当军阀。
前汉末年,光武刘秀定鼎实在太快,以至于各地的豪强都没有机会历练一回。
刘封从一开始就知道人的价值,也知道东汉末年只需要短短的十余年,就会从人无立锥之地演变成百里无鸡鸣。
如今刘封一家的人口就是曹、袁两家之和,这些可是军械、钱粮、兵员的根基。
刘封眼下低调,不过故意想利用曹操、袁绍等人的惯性思维,利用他们对自己和刘备的轻视和错判,来找机会扮猪吃老虎罢了。
就算有实力以一敌二,可挑动曹袁相争它不香吗?
刘备皱眉沉默了片刻,对于曹操,刘备是有偶像心理的,别看刘备喊着每与操反,可实际上恰恰证明了他心里曹操的地位之高。
刘备的每与操反,与其说是看不起曹操,还真不如说是差异化新赛道。
当然,这也跟刘备出身、名望以及心性有关。
刘备的出身和声望太低了,以至于他在士族、豪强赛道里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那还不如争取寒门和平民的支持了,最少这是真能捞进碗里的干饭。
“好吧。”
刘备最终还是点头同意,毕竟他要是不同意,岂不是让自家好大儿坐蜡了?况且这次去雒中,刘封也是提前跟他报备过的,他当时没有出言反对,现在就更不能反对了。
“那以你之见,沛国该如何安排?”
刘备转而问起了军事方面的问题。
在刘封的安排之中,沛国的部队几乎是重中之重,堪为战略机动部队。
刘备军事天赋、才能虽然逊色于曹操,却也并非弱者,尤其是汉中之战时,得法正、黄权之助,还真让生涯末期的曹操吃了个大亏。
后来又以同等的兵力,与陆逊鏖战年余,虽然最终不敌落败,但益、荆交界地那地形,陆逊可是占了大便宜的。
可见刘备的军事才能至少也绝非庸者,自然很快就看穿了全局之中的要点。
“父亲,依孩儿之见,此重任非二叔不可。”
刘封大胆举荐,他敢拿脑袋担保刘备心里的人选也是关、张之一,而且以刘备的习惯来看,关羽的可能要更大。
此时已经没了徐州之失,张飞依然是刘备第一号心腹加兄弟。可刘备一样喜欢用张飞镇守根基之地,而带着关羽出去作战。
本来刘封推荐关羽、张飞都行。
但张三叔的确不如关二叔来的持重,两人虽然都有性格缺陷,但关羽还是要比张飞更稳重一些。
从历史战绩来看,关羽的上下限也都要比张飞高的多。
沛国的战略机动部队极其重要,必要时刻甚至要担负起前线决策的重任,虽然太史慈、赵云、周瑜,甚至连孙策也有这样的才干和能力。但刘备怎么也不可能舍弃关羽而就他们。
如果说太史慈、赵云或许还有一分机会,那周瑜和孙策完全就是没半点可能了。
果然,听见刘封推荐关羽后,刘备的眉头豁然展开,也不再犹豫二爷和三爷之间的选择了。
“好,那就让云长担此重任。”
刘备斟酌道:“除了云长本部人马外,还可调何仪、黄邵、刘辟、龚都等部充实。”
这几部如今也是四千人的大部曲,同时何仪之侄何峦部曲两千,刘辟爱将周仓、裴毅俱都独领一部两千人。再加上扩军之后,关羽本部八千人,关平两千人,合计高达三万两千人。
刘封抬头望去,刘备脸上俱是得意之色,显然对这样的安排十分满意。
第401章 父子对奏
按说刘备这么满意了,刘封也不会去插嘴,可问题就在于这支部队太过重要,一旦北方有事,他们就是要最先顶上去的。
因此,此部不但要求战力过人,将帅也要能力出众,最重要的是能让刘封父子放心。
刘备如此安排,在刘封看来还是有所欠缺。
虽然关羽擅长练兵,可也不能这么欺负他,尽给他一些黄巾部众啊。
看出刘封脸上的迟疑之色,刘备倒是直接问道:“封儿有何想法,此时不言,更待何时?”
既然老爹都不在意,那刘封也就不客气了,直接回道:“父亲容禀,以孩儿之见,二叔虽有大将之风,方面之才,然也需诸将分劳辅佐。何仪、刘辟诸将虽有些能为,然并非猛将,又少智谋,恐难为二叔之臂助啊。”
听了刘封的话后,刘备沉思起来。
的确如刘封所说的那样,何仪、刘辟等人确实才能不够,恐怕是要拖关羽后腿的。
随即,刘备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配给云长何人?莫非要从你麾下调遣?”
刘封一听,心中可就急了,赶忙回绝道:“孩儿自己都缺少人才,父亲可不能再压榨孩儿了。”
刘备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那你说该调谁给云长?”
刘封提醒道:“父亲何时将国让、子经两位叔父给忘了?”
刘备这才恍然,原来好大儿是想调拨田豫和牵招。
仔细思索之后,刘备缓缓颔首,田豫、牵招俱是幽州老乡,真正的发小、乡党,而且与云长认识很早,相处融洽,而且能力自然远在何仪、刘辟之上了,的确要远比他们合适。
想通了之后,刘备确认道:“那你是想让国让和子经去助力云长了?”
谁想刘封居然摇了摇头,随即解释道:“二选其一即可,另外可再调臧宣高往二叔麾下。”
不等刘备询问,刘封又继续解释道:“三叔此处也需要编练一支战略部队,人数可以少点,但也当在两万左右,正需要国让、子经两位叔父其中之一出任副将。”
刘备这才恍然,仔细琢磨了下,好大儿这番安排确实要远胜于他。
关羽、张飞是刘备无比信任的兄弟,而田豫、牵招、赵云三人又是次一级的预备役。
田豫、牵招精明强干,文武双全,给关羽和张飞当副将,不但非常适合,而且既能锻炼他们的才干,又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臧霸能征善战,骁勇剽悍,能力要远强过何仪、刘辟,加入关羽麾下之后,是再合适不过的一线指挥员。
如此一来,关羽这一路战略机动部队的配备就几乎完善了,只差一个合适的参军。
以关羽的桀骜来看,这个参军如果不是他满意的人选,恐怕有和没有那就是一个样了,甚至还可能是负效果。
刘备点点头,顺着刘封的建言敲定道:“既是如此,就让国让去云长麾下吧,他和云长素来交好,颇为投趣,正好聚在一处。至于子经,也是吾弟,可去益德处,给益德出任副将。”
从刘备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对牵招的信任和亲近,是要更在赵云之上的。
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少年发小之情,又因为牵招的出身更高,乃是幽州郡望名门,还有就是牵招的情商要比赵云高。
不过好在牵招和赵云也没有冲突的地方,大不了四兄弟变成五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