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糟糕的是,两人结婚十多年来,蔡夫人竟一直没能为刘表诞下子嗣,虽然刘表待她一如往常,可蔡夫人心里总是没底。无奈之下,蔡夫人只能将目光投注到了刘表的嫡次子刘琮身上,为其迎娶自家侄女,指望以此寻得倚靠。
如今刘表身体每况愈下,荆州局势更是混乱不堪,犹如一盘散沙。蔡夫人虽身在刘府,却深感孤立无援,也只能仰仗自家兄弟。平日里,姐弟俩感情深厚,亲密无间,如今这般情形,蔡夫人关心蔡瑁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你是怎么回他的?”
蔡夫人黛眉紧蹙,眼中满是忧虑,显然她心里清楚,此事棘手非常,绝非易事,而且十分凶险,说不定会连整个蔡家都搭进去。
蔡瑁却是神色轻松,轻描淡写地回道:“我答应他了。”
声音不大,却颇有石破天惊之色。
蔡夫人顿时大惊失色,眼睛瞪得滚圆,下意识地站起身来,赶忙追问道:“你疯了?这也能随便答应?老头子眼下都没法操持政务了,还能有什么翻盘的可能。况且你昔日在雒中不是曾与大将军定交,相交莫逆吗?眼下可不就是派上用场了,你难道真要帮着老头子对抗朝廷?对抗大将军?”
对于蔡夫人来说,她内心更倾向于曹操。原因其实很简单,袁绍远在北方,离荆州太过遥远,难以依靠。而曹操身为辅政大将军,代表着朝廷,手握重权,威势赫赫。最重要的是,曹操与蔡瑁私交甚好,这让蔡夫人觉得,投靠曹操能最大程度保证蔡家的利益。
刘封虽然势力庞大,可他对士族豪强手段严苛,蔡家担心一旦投降刘封,自家在荆州的地位和利益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故而此刻蔡夫人听闻蔡瑁居然答应了刘表,才会显得如此震惊和不安,仿佛天要塌下来一般。
蔡瑁却是淡然一笑,笑容里带着几分自信与笃定,安慰道:“二姐不必惊慌。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蔡家缘何不能做一次黄雀?”
蔡夫人面露惊讶之色,眼中满是疑惑,追问道:“德你这是何意?”
身体微微前倾,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蔡瑁神色一正,认真答道:“如今襄阳城中,唯有我执掌兵马,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刘景升若是能有挽狂澜于既倒的本事,我自然乐得助他一臂之力。毕竟荆州要是归顺了朝廷,安能有我等如今之权势?”
说着,他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
蔡夫人沉默不语,她心里清楚,如今蔡家在荆州的地位举足轻重,又因为和刘表联姻的缘故,还反过来压了蒯家一头,又因为身在中枢,也高过了庞、黄二姓,是荆州真正的一人之下,众人之上。
在荆州这片土地上,蔡氏一门的势力犹如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门生故吏遍布各处,盘根错节,这些人以蔡氏为核心,利益相通,难以撼动。
第476章 蔡郗会见
蔡瑁更是手握襄阳水军的大权,就连被派来制衡他的张允,也在不知不觉间被他拉拢,成为了他的羽翼。
刘表身为荆州之主,行事却常常要顾及蔡家的想法,面对蔡瑁日益膨胀的权势,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蔡瑁与曹操相识于青年时期,二人交往多年,彼此知根知底,情谊深厚。
蔡瑁深知曹操的才能,知道他智谋超群,心怀天下,志向远大,绝非寻常人可比。然而,曹操性格强势,行事果断,生性多疑善忌,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蔡瑁心里很清楚,以曹操的性格,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大业,是绝不会容忍蔡家在荆州继续如此权势滔天的。
如果让蔡瑁在刘表和曹操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时,蔡瑁几乎不会有丝毫犹豫便会选择刘表。只可惜如今刘表已老,荆州又连受重创,委实不足以倚靠了。而在曹操和刘封之间,蔡瑁则必然会选择曹操。
刘封虽不如曹操那般猜忌,但他生性刚强,有先祖之风,对于世家大族的打压和限制更在曹操之上,只是手段有些圆滑隐秘,轻易不为人所察罢了。
“那万一……?”
蔡夫人坐在一旁,手中的帕子不自觉地揪紧,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担忧:“老头子没能做成呢?”
她咬了咬下唇,脸上满是不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惶恐。
蔡瑁脸上闪过一丝怒色,旋即冷哼一声,沉声道:“就算姊夫没能做成,那想必孟德也该知道,要想这襄阳地面上靖绥安宁,他能引以为援的只能是我蔡家,而不是韩德高、邓子孝,傅公悌这些人。”
蔡瑁的话语掷地有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心,这也是蔡家在荆州的地位牢不可破所带来的自信。
“这是何意?”
蔡夫人讶然问道,她眼中满是好奇,身体也不自觉地又凑近了些,仿佛生怕错过蔡瑁接下来的每一个字。
蔡瑁看了眼姐姐,耐心解释道:“如今去雒中的傅巽与韩嵩走得极近,邓义干脆就是韩嵩的人,与孟德和朝廷的交接诸事都在他们之手。现在降服,首功是韩嵩的,此功也会记在邓义、傅巽名下。我能有什么功劳?败军之将,丧师失地,又有何颜面同他们争功?”
说罢,他靠在椅背上,神色间带着几分无奈、懊恼与不甘。
回想起在州陵的那场惨败,他几乎丢光了手头的本钱,若不是如此,此时主持大局的本应是他,又怎会轮到韩嵩他们出尽风头,这让蔡瑁心中满是不甘。
前些时候韩嵩站出来将城中兵权交由自己统领,蔡瑁还真感激了他几分。可事后仔细想想,韩嵩这也是无奈之举,他那边的人就没一个领过兵马,不交给自己,恐怕这襄阳城立时就要乱了。反倒是对方在堂上发号施令,维持局势,对比之下,自己的不堪展露无疑,这让蔡瑁心里很不是滋味。
“还是三弟你想的周全。”
蔡夫人先是点头赞同,可随即她的眉头再次皱起,眼神中充满了忧虑,却又担心道:“只是这般行事,万一惹怒了大将军,又该如何是好?”
“姐姐权且放宽心了。”
蔡瑁笑了起来,脸上带着一丝胸有成竹的神色:“我与孟德相交多年,其人多谋善治,心思缜密,料想我这点小心思,是瞒不过他的。”
蔡夫人顿时惊吓,她的脸上写满了惊慌,声音微微颤抖道:“那该如何是好?”
蔡瑁哈哈大笑起来,脸上露出得意之色:“姐姐想到哪里去了,我又何时要隐瞒我的心思?孟德能够猜到我之所想,不恰恰正是我的目的吗?”
他的笑声在房间里回荡,带着一种志在必得的自信。
“到那时候,孟德即便不会放弃韩嵩等人,也肯定会给我们蔡家一个合理的报酬。”
蔡瑁有些自得道:“而弟弟我,要的不过就是这些罢了。”
说话的同时,蔡瑁微微仰起头,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蔡家未来的富贵荣华。
蔡夫人这才转惊为喜,夸赞道:“我弟真乃荆州俊杰也。”
**
次日,在多方的殷切等待之中,蔡瑁终于现身,并代表刘表接见了郗虑。
郗虑,作为堂堂正正的朝廷天使,身负着重要使命,同时也是荆州方面翘首以盼的求援对象。然而,他并未因自身的特殊身份而显露出丝毫的倨傲。相反,在踏入会面厅堂的那一刻起,他就表现出了低调和谦逊,尤其是在面对蔡瑁这位荆州的关键人物时,更是礼数周全。
可惜,蔡瑁并不知晓在原本的时空中,郗虑为曹操酷吏时手段是何等的狠辣凶残。若他有所了解,恐怕此刻早已满心警惕,怀疑对方此番前来暗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郗虑率先行动,他微微向前弯腰,动作幅度恰到好处,既展现出了对蔡瑁应有的尊崇,又不失自己作为朝廷使者的身份与气度。
随后,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温和:“虑在南下之前,有幸收到曹公的亲笔书信。信中,曹公多次提及与蔡公之间往昔的深厚友情,言语之中,满是对那段岁月的怀念与眷恋,对蔡公更是念念不忘,赞不绝口。只可惜,如今天下动荡不安,局势纷乱,使得曹公一直未能再有机会与蔡公把酒言欢,彻夜长谈。如今,下臣奉命出访荆州,曹公得知后,特意修书一封,千叮万嘱,让下臣务必代他向蔡公问好。”
说罢郗虑同时送上一封曹操亲笔所书的书信。
蔡瑁打开书信,看出是曹操的字迹后,心情变得更加不错起来。
曹操在书信中并没有记述什么秘事,只是循规蹈矩的问候了蔡瑁,并提起了几件有趣的往昔故事,引起了蔡瑁的共鸣。
只是在书信最后,曹操却是劝说了一句,希望蔡瑁能站在归顺朝廷的一边,并且暗示自己绝对不会亏待对方。
蔡瑁看罢书信,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喜悦。
想不到曹操如今身居高位,名震天下,却依旧对过去的情谊如此看重。想起曹操现在的地位和名望,竟然还对自己这般重视,这怎能不让他感到一丝得意,甚至有些沾沾自喜。
而堂下的韩嵩等人,在听到郗虑这番话后,脸上的神色瞬间微微一变。显然,他们都未曾料到曹操与蔡瑁之间竟有着这样深厚的旧日交情,更没想到曹操会对这份友情如此珍视。
蔡瑁心中虽然乐开了花,但表面上却依旧要做出一副谦逊有礼的样子。他微微低下头,语气略带推辞地说道:“承蒙曹公厚爱,瑁实在是愧不敢当。”
接下来,郗虑与蔡瑁两人你来我往,相互客气了好几轮。每一次的回应,都尽显官场的客套与圆滑。随着这番你来我往的寒暄,原本略显拘谨的厅堂气氛也逐渐变得松弛、融洽起来。
韩嵩几人见状,彼此以眼神交流,无需过多言语,他们的脑海中都在飞速地思索着,面对这新出现的情况,究竟该如何调整对蔡瑁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一番客气之后,郗虑知道时机已到,便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入了正轨:“敢问蔡公,如今襄南的局势究竟如何?”
蔡瑁听到这个问题,脸色瞬间微微一变,刚刚还挂在脸上的笑容也随之骤然收起。他迟疑了片刻,神情中透露出一丝尴尬,缓缓说道:“扬州军的兵锋甚为锐利,如今已经推进至襄南百里之处。不过,我襄阳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眼下已经成功地将他们阻挡在了夷水一线。”
夷水,作为汉水的重要支流之一,其发源地颇为独特,竟是来自荆山之中,而且源头有两处。这两条源头在距离宜城上游五十里的地方汇聚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夷水。之后,夷水一路奔腾,流经宜城,最终在国下游汇入汉水。
如今,国已经被刘封攻占,整个战线就分布在宜城、钟祥、国、上洪、汉南一线。在这些地方中,除了钟祥位于国下游,其他城市均在国上游。这也正是蔡瑁会说目前战线僵持在夷水一线的原因所在。
一旦这条夷水防线被扬州军突破,那么襄阳南面就只剩下最后一道防线,那便是中卢和黎丘两城。然而,这两座城市并不能完全有效地遮蔽襄阳,最多只能起到分散扬州军兵力的作用,迫使他们在进军襄阳的同时,也不得不分兵顾及这两座城。
即便如此,蔡瑁也早已做出了应对之策。他分别给中卢和黎丘两城各增援了两千兵力,使得这两座城市的守军数量一举突破了五千人。
这一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襄阳城本身的守备力量,但仔细盘算起来,其实是相当划算的。毕竟,只要这两城还在顽强坚守,最少也能牵制住数倍以上的扬州军。如此一来,扬州军能够投入到襄阳城下的兵力,最少也会被削弱一、两万人。
得到章陵援军以及襄阳北部几个城中守军的增援后,蔡瑁如今手中可供调配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两万人。兵力的增加,也让他在行动上变得更加大胆、果断了一些。
回答完郗虑的问题后,蔡瑁也顺势反问道:“敢问天使,不知朝廷的援兵何时能够赶到襄阳?”
郗虑听闻,脸上露出故作疑惑的神态,缓缓说道:“朝廷的第一批援兵已经从武关出发,沿着丹水快速南下,难道还没有抵达襄阳吗?”
郗虑所说的这批援兵,正是张济、张绣所率领的那支西凉军人马。他们突然从武关南下,这一行动着实让整个南阳盆地的各方势力都大为震惊。
所幸,张济及时拿出了曹操亲自用大将军印签署的文书,这才避免了双方之间可能爆发的冲突,没有让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可即便如此,张济他们的行军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刚进入南阳时,沿途所见尽是一片破败景象,丹水、南乡、顺阳三个县邑都已沦为废墟,而造成这一切惨状的凶手,正是张济他们这些西凉军武夫。
在越过了这百多里的无人区后,张济抵达了县城下。
自这里开始,张济的行军速度就被迫放缓,甚至还遭到了当地守军的阻拦,禁止他们继续前进。
以张绣那火爆的脾气,当时险些就和南阳守军彻底撕破脸,直接开战。好在关键时刻,还有贾诩在一旁从中斡旋。再加上他们有着朝廷的名分作为依仗,最终成功劝说南阳郡军放开通路,并且还为他们补充了一部分粮秣辎重。
在郗虑抵达襄阳的这几日里,张济所部也已经抵达了筑阳城外,并在此扎下营寨。
蔡瑁听到是张济所部来援,脸上顿时露出了不悦之色,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说道:“西凉武夫向来都是乱臣贼子,张济所部更是多次侵犯我南阳郡,与我荆州结下了血海深仇。阁下若是将他们作为援军派来,我等实在是恐怕无福消受。”
郗虑静静地聆听着蔡瑁的这番发言,神色专注而认真。他心里清楚,自己此次身负着诸多重要任务,其中之一便是要说服荆州士民接受张济、张绣的来援。
最低限度,也要达成让张济驻军筑阳,并且能够得到足够补给的目的。若是能更进一步,让荆州方面允许张济所部驻扎在筑阳城中,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至于让张济所部直接入援襄阳,即便是曹操本人亲自前来,恐怕都不敢轻易有这样的想法。
“蔡公此言差矣!”
蔡瑁话音刚落,郗虑便立刻开口反驳道:“张镇东本就是朝廷的重将,当年天子东归之时,镇东也曾亲率大军前往弘农勤王,并且还奉上了珍贵的粮食,解了天子一时的燃眉之急。后来李、郭汜二人发动兵变,而那时镇东早已离开弘农,返回商城,又何来乱臣贼子一说呢?”
第477章 达成共识
郗虑所说的这些,确实都是事实。张济当初入弘农勤王时,所献上的那批珍贵粮食,实实在在地帮助天子车驾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
若没有他的这一善举,天子车驾能否支撑到段煨来援,都还是个未知数。
总体而言,天子对张济的态度,相较于李、郭汜来说,还是较为宽容的,属于可以被容忍的西凉武夫。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进入关中之后,对李、郭汜是赶尽杀绝,毫不留情,却一直放任张济在商城,未曾对他采取行动。
曹操如今已经逐渐意识到自身势力缺少人口的弊端,而张济所部麾下近两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只要能够将这股力量纳入自己的麾下,这就相当于平白无故地多出了二十万人口中所能抽出的军役数量,这对曹操的势力发展来说,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助力。
接着,郗虑看到蔡瑁面露踌躇不定之色,知道劝说的时机已到,于是又继续开口劝解道:“蔡公如今总揽襄阳局势,扬州军已经兵临城下,局势危急。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难道您还要一直拘泥于过去的恩怨,而不顾眼前的大局吗?”
“这……”蔡瑁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色。被人用大道理当面训斥,这种滋味自然是不好受的。
最终,蔡瑁长叹一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天使有所不知,张济所部的西凉武夫,个个毫无信义可言,而且生性残暴,喜好杀戮。南阳西北的各个县邑,无一不留下了他们的累累血债。如今大将军派遣他们来援荆州,万一这些人入城之后趁机发难,做出什么不轨之事,那又该如何是好呢?”
郗虑站在堂中,眉头微微皱起,神色间透着几分凝重。他深知,此次出兵意义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将军曹操的目光,此刻就高悬在襄阳头上,时刻注视着此地局势的发展。而在张济的后方,还有一支曹军精锐,如同抵在他后腰眼上的尖锐匕首,只要稍有异动,便能立刻给予致命一击。
一旦张济敢玩什么花样,曹军与刘表军将瞬间合拢,把他死死夹在中间,其覆灭也不过是弹指之间的事情。
可别小瞧了刘表军。
虽说表面上,扬州军对其呈泰山压顶之势,却不代表刘表军对张济也是毫无还手之力了。单是南阳诸县各自紧闭城门,坚守门户,切断张济所部的粮草供应,就足以将他逼入绝境。
毕竟,西凉军虽在野战中表现不俗,可攻城却是他们的短板,这在天下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要不然,张济麾下领着万余历经百战的老卒,屡次攻入南阳郡,却连一座小小的县邑都难以攻克?
在过去的几年里,张济几次三番的入侵南阳,可绝大多数时间里也只能是趁着秋收时节,去城外掠夺些粮食,或者攻打一些小型坞堡勉强维持生计。
基于此,曹操自是有恃无恐,一点都不担心张济会临阵反水。然而,蔡瑁以及襄阳的一众高层,想法却截然不同。毕竟,一旦张济真的倒戈相向,首当其冲遭受损失的,便是他们。
郗虑有心为张济担保,可蔡瑁和襄阳众人却未必肯信。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韩嵩站了出来,打破了这份僵局:“将军,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又有大将军出面作保,不妨暂且相信张济这一次,您看如何?”
说罢,他又转身面向郗虑,接着说道:“天使可知,凉州武人习性犹如夷狄,既狡黠又奸诈。既然张镇东此番是来援助我荆州,那不如限定他只能屯驻于筑阳,如此一来,既能用其兵力,又能有所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