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第144节

  每次岑文本来找他,李元吉就知道是发生事情了,而且还是比较急的那种,不然岑文本压根不会浪费时间来找他。

  岑文本满脸肃然道:“大王,确有要事,爱州无编水灾的事情已经查明。”

  李元吉顿时变得严肃起来,爱州水患的事情,他可是非常关注的,这事韦叶有没有参与,在他眼中,非常重要。

  “详细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岑文本当即沉声道:“禀大王,经过调查,此事与韦叶没有任何牵连,乃是爱州刺史宁明荣,以及九真、崇安、无编等地县令,宁昌远、陈秉、范知涯等人为主谋,另有二十七人参与。

  这些人以宁明荣为主,私吞拨付下去的钱粮,开荒、修建道路等,尽皆没有向下发放工钱,而即便是粮食,也会从中进行克扣,导致施工的人经常没有体力。

  然而为了完成指标,宁明荣会对徭工进行抽打,强行使人做活,为防止死亡之人过多,每隔五日,才会按照正常标准发放吃食。

  同时下拨的专项专款,如建立工厂,发展渔民,修建港口码头,进购商船等,都被侵吞不少,哪怕是已经建立的工厂,宁明荣等人为了牟利,私自制造商品,私下转卖给其他商人。

  赚取的钱财未走公账,而进入个人腰包,同时发展家中之人,进行各种贸易,将王府钱财转变为私人钱财。

  此次韦叶发放的赈灾钱粮,绝大部分都被这些人侵占,导致无法安置百姓。”

  李元吉静静的听着,初听之时,心中满是愤怒,无编那里发生这么重大的事情,他就知道那里的情况不容乐观,哪怕是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依旧无比心惊。

  在他的治下,还是交州府,发生这么重大的事情,竟然会有这么丧心病狂的人,而他竟然才发现。

  要不是有人告他到这里来,他都不知道,在他封地之内,还有这么黑暗的一幕。

  见岑文本停下来,李元吉忍住愤怒,此刻他更想知道后面的事情。

  “你继续说,本王还受得住。”

  岑文本没有抬头看李元吉,此刻李元吉的杀意,他不用看都能够感受到,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也何尝不愤怒。

  岑文本接着道:“原本九真、崇安、无编三地都如同无编一般,但因为突发水灾,且灾情不小,韦叶便是决定亲身下去视察。

  然而韦叶下去的消息,被宁明荣所得知,又得到韦叶下去的时间,随即宁明荣便拿出钱粮,开始对九真与崇安两地进行安置,同时给予百姓封口补偿费用。

  甚至为了以防万一,还将一部分人的妻儿带走,对百姓进行威胁,以防止有人泄密,同时又准备大量平日里拉拢的人进行应对。

  在韦叶到达九真后,看见的是宁明荣亲自主持百姓安置事宜,韦叶为了防止有百姓可能没有被照顾到,特意将九真都走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但韦叶依旧不放心,随后又来到崇安进行查看,不仅自己亲身安抚百姓,更是在大雨之中组织人手进行泄洪事宜。

  在九真与崇安连续的忙碌,几乎没有太多休息时间,又接连不顾自身,亲身在前,时常淋雨,在崇安两日,便是病倒了。

  最终没有能够去往无编,便是在宁明荣的建议下返回。

  韦叶回到交州,拖着疲惫的身体都还在处理事务,再次准备一批钱粮,亲自把关,下拨到爱州,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灾后重建事宜。”

  听着这些,李元吉心中满是欣慰,尽管杨氏与韦氏的人弄出了那样的事情,但无论是杨铖还是韦叶,这两人都是非常端正的,没有去参与那些事情。

  尤其是这次韦叶所做的,李元吉心中很是认同,爱州出现灾情,作为交州府一把手,第一时间亲身去往受灾地查看情况,不顾自身,亲身在一线组织各种事宜,可见不易。

  虽然韦叶非常尽心尽责,但到了九真与崇安,愣是没有发现一点问题,李元吉一时间都不知道是韦叶太蠢,还是宁明荣太过高明,瞒得太好了。

  这个想法虽一闪而过,李元吉也没有太过去深究什么,这件事在不知情下,宁明荣又提前就有准备,没有发现也是正常,毕竟主要精力都放在救灾、安置百姓之上,疏忽了这些也是正常。

  而且在没有任何风声的情况下,谁又能够想到,爱州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岑文本停顿片刻,再次道:“而当韦叶回去之后,九真与崇安的各种费用就被宁明荣削减,但起码还在进行着安置事宜。

  但是无编,自始至终,都没有进行安置,这一次水灾,导致无编死亡超三百人,具体人数,都已无法查明,有的人直接被洪水冲走,无法证实。

  此次所有犯事之人尽皆查清,此乃名单,请大王过目。”

  李元吉面无表情的拿过看了起来,还没有看完,李元吉就直接丢在一旁。

  李元吉转身,满身杀气的看向岑文本。

  “既然已经查清,那就直接开始吧,凡是主谋,诛族!处以凌迟之刑,让所有人看着执行!

  凡是参与之人,全部点天灯!让他们家人,亲眼看着他们死!

  其家室,全部革除户籍,家产全部充公。”

  李元吉杀气凛然,对于这些人,他是真的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就这样杀,都感觉太便宜这些人了。

  这一刻,李元吉忽然有些知道朱元璋为什么动不动就杀人了,实在是这些人做得太过可恨,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狠,不足以震慑世人!

  看看这些人做的这些事情,这是人能够干出来的事情?

  在他底下为官,可以说已经是最为富裕的官了,哪怕是在大唐,待遇都比不上他这里,远远要差,然而这些人,依旧不满足。

  随后李元吉接着道:“韦叶身为交州府府长,却是未能发现爱州之事,存在失责,本应重罚,但念其及时关注病情处理灾情,亲身前往一线救灾,特记大过一次,五年内不得有任何升迁,并罚俸禄半年。”

  对于韦叶,李元吉不得不罚,爱州出现这样的事,韦叶怎么都有不可逃避之责,也是幸好韦叶做得还好,若是没有做这些,李元吉这次怎么也会将韦叶一撸到底。

  也是因为韦叶做的那些,李元吉心中认可,只是小惩大诫一番。

  岑文本静静的将李元吉所说记下,对于李元吉杀气腾腾的话语,岑文本没有任何劝谏的想法,对于这样的人,在他看来就得用重刑。

  这不仅仅是要给百姓一个交代,更是为了警醒其他人,让其他人知道,贪的后果,让其他人感到怕,不敢去效仿。

  “臣立即下去安排,必让三地百姓看见,这些人受到的惩罚!

  至于三地官吏,臣也会在第一时间重新安排,必然做好后续事宜,做好后续安置重建之事。”

第242章 基建,新唐日报

  李元吉已经不知道多久自己没有这么忿怒过了,但这次重新体验后,让他很是不爽。

  如今事情虽然已经得到解决,但这件事却是给了李元吉很大的警醒,无论是广州府与南州府的事情,还是雷州府的事情,更不用说交州府爱州的事件。

  若是单单只有监督,依旧显得不是那么稳健,必须得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在李元吉深思之时,下方岑文本的声音传来。

  “大王,臣此来还有一事,便是关于学院之事,臣准备开始对雷州府与广州府两地准备建立的学院,要开始动工了。

  如今确定的有国子监、府学,以及州学,县学的修建,臣已经派人前往各县,汇总各县情况,根据各县情况进行学院地点选择,然后择其规模进行修建。

  如今两府各州情况,都有档案,臣已经连夜翻阅,初步确定了府学与州学的建立地点,以及修建规模。

  今特呈大王,请准动工。”

  李元吉回过神来,看着岑文本递上来的折章,当即调整思绪,接过开始查阅,足足接近两炷香时间,李元吉总算查阅完毕。

  将折章收好,李元吉随即看向岑文本。

  “不错,学院的地址,以及规模都考虑得非常详细,至于国子监,就不用放在宫内了,放在内城,在王宫西侧重新修建。

  如今本王的王宫还是太小了些,若是朝廷的皇宫,倒是可以放在里面,你这现在将国子监放在本王王宫,本王王府的人住哪去?

  雷州府与广州府的府学,就分别放在湛江与广州,不要放在海康与番禺了。

  这个学院的建立,正好可以帮助发展地方的经济,而且相距府衙,都不远,正好可以进行引流。

  不过仅限于雷州府与广州府,如今海康与番禺都并不缺发展,一个府只有一个中心,还是差了些意思,应当发展出一个副中心出来。

  其余各府人口体量与经济体量都不足,就放在各府府治所。

  州学就按照你写的来,不过每个学院的建立,地址不能选在特别繁华的地方,也不能选得太过偏僻,把握好中间的度进行管理。

  最后则是规模,按照你现在所写的规模,可以适当再扩大一些。

  如今两府各州是这么些人,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人口的增多是必然,与其将来还要扩建,不如直接修建好,多用一些时间。

  孔颖达那里如今将其他的都整理出来了吗?”

  岑文本整理的这份学院修建地址与规模,可以说非常详细,大毛病他自己都挑不出来。

  学院的建立,李元吉心头同样一片火热,一旦学院开启,将预示全新的时代即将开启,世家大族垄断重要知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而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也将会全新的亮相在所有世人面前,无论是在以前,还是现在,亦或者以后,起码在封建王朝之中,李元吉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所有学院的建立与人才的培养,都是朝廷进行支出。

  元明时期虽有大量学院,但都没有这么规范,底层的学院,哪里是什么学院,不过是些学堂罢了,且大部分都是私人所建。

  如今他的这套制度,短时间或许看不出什么,但只要坚持住,时间越久,越是能够展现出其中的恐怖,届时天下英才,尽皆出自各所学院,而非什么家族。

  岑文本将李元吉所说的牢牢记在心头,国子监以及府学的地址,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今李元吉这样考虑,他也不说什么,反正都可行。

  随后岑文本心头也满是火热,这个学院制度,将会是从古至今最大的变革,而他,不仅是这场变革的见证人,更是这场变革的执行人之一,岑文本怎么能不激动。

  这一制度,将会直接影响后世无数代人,意义深远,将会是里程碑式的改变,参与的每一个人,哪个不是与有荣焉?

  这样的盛世之举,能够参与进去,都会被史册所记载,名留青史,这个好处,没有人能够拒绝。

  岑文本不再去想,肃然看向李元吉。

  “是,臣下去之后便开始进行调整,调整过后,这些学院的修建不知是否可以开始动工?”

  李元吉点头:“调整好后呈给我,我同意之后就开始动工修建吧,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钱财,你要提前开始准备,准备好之后才能进行动工。”

  岑文本顿时笑了。

  “大王放心,臣知晓。

  学院具体的招生以及教学,孔颖达如今还在进行整理。

  臣听闻,如今孔颖达正在挑选各级学院需要学习的书籍,招生以及规模似乎已经确定好了,铁器监那里正在加紧制造印刷机,纸张也在开始筹备,看样子是已经在做印刷的准备了。”

  李元吉听得都满是好奇,更是憧憬,如今各项先期准备都要开始了,看样子学院的正式启动,明年之前就能够开始了。

  想了一会,李元吉也不再去关注,反正这些事情,孔颖达那里整理完成,都需要呈给他看,只有他同意之后,所有的程序才会开始进行。

  看向岑文本,李元吉问起了心中另外所想的事情。

  “景仁,如今驿道的修建,各府都开展得如何?”

  岑文本沉思一会,才缓缓开口。

  “大王,修建驿道的事情,各府都已经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在动工,如今雷州府与广州府的进度最快,从雷州府到广州府的驿道已经连通。

  府内各州的驿道大部分都已经完成,已经完成的地方正在对其他地方进行延伸。

  柳州府的进度最为缓慢,因为山地较多,比起其余各府就慢了许多。

  南州府如今除了崖州到振州的驿道还没有连通,从崖州到万安州与儋州的驿道已经连通,如今各州之间连通的驿道也已经开始动工。

  交州因为起步较慢,如今动工时日不多,各地之间的驿道,除了交州周边,其余之地都还没有相互打通。

  不过在三个月之前,大王成立的科研院有着新的技术运用到驿道修建之中,具体的反馈还没有收到,但凭借着预演的情况来看,进度应该会有很大的提升。”

  驿道,也就是道路的修建,原本各府之间是有道路的,但是路面狭窄,下雨之后满是淤泥,人在上面走都容易摔倒,更不用说货物的运输。

  李元吉很清楚,想致富,先修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道路的不便,导致其余各地的发展并不理想。

  而这些道路,除了是为了发展经济,再有就是政策的传递,毕竟信鸽那是用来传递加急情报的,如今信鸽的数量都非常紧俏,不可能布置到每一个州,甚至县。

  驿道的重新修建,就显得势在必行,当初在发展之初,李元吉就已经强调过这件事情。

  这也是各府都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在修建道路的原因。

  李元吉听得也欣喜,虽然速度比较慢,但一部分地方道路的互通,来往加深,更多的商人自然而然就会前往,经济就会逐渐提升起来。

  而对于科研院提供的新技术,李元吉知道,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新技术,只不过是炼钢法的大大提升,李元吉弄出来的一些辅助修建道路的工具得以增多。

  科研院是李元吉在兑换出蒸汽基础原理技术后成立的,这个科研院,就是为了攻坚蒸汽技术的后续运用开发。

  这不是李元吉不想兑换后面的技术,实在是后面的蒸汽运用技术所需要的贡献点,太多了,多到李元吉都感觉吃不消。

  每每到这种真正技术上的时代跨越,只要不是基本的基础工艺技术,需要的贡献点就是海量的。

  无论是炼钢法还是帆船,尽管都是跨时代,但贡献点都没有这么多。

首节上一节144/2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