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31节

  朱祁钰又道:“全国刊印的书籍,报纸,皆要标注大明帝国四个字。”

  “书籍第一页,必须是大明地图,地图以宫中为准。”

  “大明龙旗所在,即是明土,一寸也不可丢失。”

  朝臣没有意见。

  “说到书籍啊,朕打算建立版权制度。”

  “所谓版权制度,就是防范抄袭、无用无意义的书籍、甚至反对大明统治的书籍,扰乱市场,不可刊印。”

  “礼部下设版权局,由版权局对天下出版社,进行注册在案,然后由出版社自己设立审核制度,只要不违反出版法的,就可刊印天下。”

  “刑部,出台一部出版法,详细规定,什么能出版,什么不能出版。”

  “包括报社,都得要建立审核制度。”

  这一点朝臣很支持,毕竟文字是雅事,那些抄袭、垃圾书扰乱市场,让文字变得恶臭不堪,多让人恶心啊。

  朱祁钰其实是想要版权。

  但现在还没到时候,只要宫中拿住天下书籍的版权,那么后世之君,就能躺在版权上挥霍了。

  “陛下,西夷的书怎么算?”胡隐隐猜到皇帝的想法。

  朱祁钰倏地笑了:“老太傅肯定和朕想一起去了。”

  李贤也想到了,狂翻白眼,陛下啊您可带个好头吧。

  “华夏历史源远流长啊,先贤多呀,那著作肯定也多呀。”

  “换上咱们的老祖宗名字,没问题吧?”

  “谁敢来大明打官司,朕就派兵灭了他们。”

  “诸卿觉得咋样?”

  朱祁钰笑问。

  您这是赤果果的剽窃,是抢掠!

  把不是自己的东西,翻译过来,变成自己的,然后派人去扯皮,就说这东西是华夏传下来的,一点脸都不要了。

  但我们好喜欢哟!

  “陛下圣明!”

  余子俊小声道:“陛下最好把他们的文字给烧了,这样就再也查不出来源头是哪来的了。”

  朱祁钰一拍大腿:“余子俊,这个出版局的重担,你就先担负起来,把天下各国翻译过来的书籍,统统冠上祖宗的名字,你来办。”

  余子俊是又无奈又好笑:“臣遵旨。”

  “所有书籍,没有在大明出版局报备刊印的,一概不许承认,只有在大明报备的,才是合法书籍!”

  朝臣狂翻白眼,您这是鼓励民间去抄人家的书啊。

  您的心眼有点歪啊。

  也没人觉得皇帝说的不对,天朝没听过的东西,其他国家通过了也不管用啊,因为我们是天朝上国啊。

  “翻译,不能马虎,词不达意的地方,要反复核对,不能着急,原本也要保存起来,不许损坏。”

  朱祁钰话锋一转:“既然说到了西夷的东西,那就得说说奴隶了。”

  “凡是在籍的奴隶,不能让他们掌握知识。”

  “除非立下功劳的,允许脱籍,否则不许掌握知识,不许生育,不许从军。”

  “而征服区的百姓,全部梳辫子,自称奴才,见人就打钎下跪,把胡人那一套,用到他们身上,必须要好好的奴役他们,让他们打心眼里认为自己就是奴隶。”

  想一想,以后奴隶都扎着狗尾巴,见着人就跪下打钎,奴才遵旨,好不好玩?

  三代之后,保证这些人打心眼里认为自己是奴隶了,这种烙印,是永远抹不掉的。

  李贤略微思考:“那就让他们穿胡服,做一个真正的奴才。”

  这话让朝臣哄笑。

  “阁部议定后,就开始执行,所有占领区的奴隶,都按照这个标准治理。”

  “这样,一眼就能分辨谁是汉人,谁是奴隶了。”

  朱祁钰笑道:“第八件事,就是新作物的种植啊,朕前天和徐讨论了此事。”

  “他是有大功的。”

  “朕得知,玉米、土豆、红薯,已经在天下大规模种植,已经入了百姓的口了。”

  “辣椒、柿子、洋葱、苹果等物,也进入百姓家了。”

  “像花生等新作物,还在培植之中。”

  “交趾已经种上了橄榄树,诸卿应该吃过橄榄油吧?味道可还行?”

  “梁上疏,渤泥的棕榈树,能出棕榈油,他的意思是,让天下普及,进献上来一批。”

  “油,是重中之重。”

  “百姓肚子里没油,所以吃得多。”

  “要让百姓肚子里有油,才能吃得饱,饿得晚。”

  朱祁钰是真操碎了心。

  “说到吃,就得表彰年富在湖北做的了,今年一年,湖北养殖了二十万头猪,湖北也有旱情,但百姓受灾是最小的。”

  “因为这些猪,猪油给百姓提供油脂,猪肉呢,卖出来赚钱。”

  “这个办法好啊。”

  “阁部督促下去,地方要按照这个标准做,多多搞养殖,地方官员把心思用在地方建设上,别眼睛总往上看。”

  “只往上看的,一辈子都别想上来,上来的都是在地方做得好的,其他人没门。”

  “吃,就得穿。”

  “棉花远远不够用。”

  朱祁钰看向耿九畴:“耿卿,之前你给朕上的奏疏吧?棉花缺口太大。”

  “印度遍地是棉花,但收购太亏了,棉花占船舱面积太大,装一船也没多少,不如用来买粮食。”

  耿九畴苦笑:“陛下,想大面积种植棉花,也没地可种啊。”

  朱祁钰语气轻松:“所以朕在开垦东北啊,若把东北粮仓开垦出来,就有地方种植棉花了。”

  “还有纺织业。”

  “发展进入瓶颈了,布匹的质量越来越差,百姓不太愿意购买。”

  “中枢要督促纺织业改良,改良织布机,改良纺织方法,改良布料的质量。”

  “衣食住行,样样重要。”

  “这沥青驰道的铺设,朕是非常满意的。”

  “明年继续铺,大面积的铺设。”

  “治水司也要继续治水,黄河要治,长江也要治,东北、西北、西南的水都要治理,天下的水都要治。”

  朱祁钰微微沉默,又道:“衣食住行,哪里少得了酒呢!”

  “西夷进献的啤酒,朕觉得不错。”

  “寇深在西北大规模种植葡萄园,酿葡萄酒,这个好,不浪费粮食,又能喝酒。”

  “鼓励民间大规模喝葡萄酒,少喝白酒,度过旱情就好了。”

  粮食酒是好东西,但粮食短缺的时候,尽量少喝。

  朱祁钰又道:“朕在江南的时候,就督促各地多建社学,社学是从永乐朝就开始建设,一直稳步增设,如今大明进入快车道,那么社学的建设,也要快速增加。”

  “内帑和朝廷,共同出一笔钱,完全放在教育司,用作教育用。”

  “朝廷虽然缺人,但地方的童试、乡试不能放宽标准,朕要的是人才,不是废物。”

  “李贤,你和于谦共同推进建设的武学,做的不错。”

  “武学是军将的根基,务必要建好。”

  朱祁钰在官员中寻找方瑛:“交国公,站那么远干什么?过来。”

  方瑛浑身一哆嗦,赶紧过来,跪在地上。

  “胖了?吃肉吃多了?”

  朱祁钰盯着他,语气不善。

  方瑛回京之后,实在太张狂,让文官恨得牙痒痒。

  果然,御史站出来弹劾方瑛。

  “听没听到,御史都怀疑你谋反!”

  朱祁钰看着他就生气,从御座上站起来:“方瑛,摸摸自己的良心,朕什么时候怀疑你了?”

  “需要你用自污来让朕安心?”

  “还是你方瑛本就是个饭桶,打胜仗完全靠误打误撞?”

  “你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于谦能力比不比你强,朕怀疑过他吗?”

  “臣有罪,臣知罪!”方瑛不停磕头。

  “今日大朝会,朕给你留点面子,别有下一次!”

  朱祁钰恨他不争气:“朕给你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武学第一次考入学考试,你去南方主持。”

  方瑛眼睛一亮,皇帝果然是疼他的。

  这是扩大势力范围的好机会。

  李贤眸光暗淡,这明明是于谦的功劳,结果于谦领兵出征了,便宜方瑛了。

  “北方谁来主持呢,诸卿觉得谁合适?”朱祁钰回到御座上,问朝中文武。

  (本章完)

第337章 十三件大事

  主持北方武学的人,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个军中山头。

  而皇帝最信任的武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老臣以为宁远伯合适。”胡道。

  没错,皇帝要扶持的就是范广。

  这两年范广护驾,勤勤恳恳,有苦劳没功劳,没法晋爵。

  主持武学事,就是让他建立军中山头,这次武学考生,都是他的门生。

首节上一节1331/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