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第62节

  但伏低身姿猛冲,极大的降低身位减少破绽。

  只是没想到这群贼人竟然想要游射,这赵铭自然不能惯着他们。

  果不其然,发现赵铭他们同样有远程射击能力后,对方顿时就有些急了。

  两边已经分开的为首之人瑶瑶对视一眼,旋即再度打了个手势,就要继续绕开往前,在前方合拢调转马头再来一波游射同时发动最后一波冲锋。

  因为第一波箭矢已经让赵铭一行人伤亡惨重,再来一波多半也就只剩下三四十号人能继续坐在马上了。

  近五百人对三四十人,怎么想也不可能再出现意外。

  想法是美好的,但赵铭哪里肯放弃这个继续追击的机会,二话不说直接二选一,选择一边侧翼敌骑再度追击点射起来。

  赵铭置办的这五十杆长枪可都是汉阳造,虽没有自动式步枪那样能连射,但也不像是土枪一样打一枪要捅一下枪管,只要继续上膛就可继续射。

  射击精度很有限,一边追击一边射击,抛出上膛瞄准的时间,追击了两三分钟,仅仅打了三轮。

  三轮射击总计也就击落十余人,命中率简直磕碜。

  但这也成功激怒了对方,也打乱了对方部署。

  此时已经重新调整方位的敌骑见此,直接从侧翼对赵铭一行人发起了冲击,打算来个围魏救赵。

  按理说他们五百人完全不需要顾及这么多。

  赵铭一行人不过才八十人,第一轮骑射就击落二十余人,直接短兵相接即可。

  但这穿鞋的就是有点怕光脚的,明明有更好伤亡率更低的游射,下意识自然就想规避伤亡。

  可一步错,步步错!

  赵铭一直在观察周遭局势,瞥见二三十米开外的另一波敌骑已经汇聚准备朝这边发起冲锋。

  没有丝毫犹豫,赵铭便是大喝一声,“杀!”

  口令发出的瞬间,同时手指打了个方向,下意识的所有镇嵩军弟兄不由分说,身体下意识完成配合动作,与赵铭一同稍稍偏离前进方向。

  远远看去,赵铭本来追击的好好的,转而很快完成了一个四十度偏移转弯,一众弟兄同样协同完成,动作整齐的好似一体。

  镇嵩军这些弟兄或许不擅长骑射,刀法也比不过真正的关中刀客,但他们早年跟随刘大帅征战多年,本身又都是土匪帮派出身,军中秩序有,江湖上的厮杀本领也有。

  那股子狠劲更是随着接连几次跟随赵铭厮杀被激发,甚至更甚以往!

  终于逮到你们了!

  二十米的距离眨瞬即至。

  对面那股敌骑显然没料到对面这伙人竟然如此果断,放弃紧咬不放的尾巴,转而毅然决然和他们硬碰硬。

  要知道骑兵对拼之中,己方骑兵要是被对方骑兵咬住尾巴,且对方还具备一定远射能力,其实是很不利的局面。

  毕竟骑兵在调转前后方向上很不利,尤其是疾驰状态下更是需要绕行一个很大的弧线才能转弯。

  这也是他们这波骑兵进行支援的缘故,但没想到赵铭他们会如此果断。

  砰砰砰!

  嗖嗖嗖!

  枪响和箭矢破空声几乎同时响起,并且两边人在完成第一波对射之后迅速将长枪或弓丢入皮夹子之内,同时取出战刀。

  两边都是进行过专业的骑术训练,很清楚这会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第83章 草原第一战(下)

  因为这次更加颠簸,也更加仓促,两边命中率都不高。

  赵铭这边真就只剩下不足五十名弟兄还在马背上,对面这一支分出去的骑兵却约莫有两百人。

  “杀!”

  低喝一声,很快就被密集的呐喊声所掩盖。

  这些敌骑一个个嘴里发出一阵阵怪叫,语言有点像是本地方言也有点像是一种古蒙古的冲锋呐喊。

  赵铭的双眼死死盯着前方,后背已经再度多了一根箭矢,那是对方后排敌骑骑射时射出来的箭矢,因为需要考虑到前排友军,对方把箭矢角度调的更高一些。

  只能说对方都是一群老油子,很擅长配合骑射,不仅仅是他,现在还留在马背上的弟兄就只有极少数弟兄身上没中箭的。

  就连马匹也有中箭的,好在没有射中要害,不然连人带马都得遭殃。

  此时镇嵩军所有人身姿压得都很低,他们手中的刀是那种带一定弧线的。

  这点赵铭是挺吃亏的,就连对面的敌骑也都是弧线弯刀。

  而他的环首刀刀身格外修长笔直,弯刀在马背上作战效果远胜直刀。

  这是因为骑兵在冲锋时,自带一股强大的推力,弯刀哪怕弯一些,也能借助马的冲击力迅速破入对方血肉之中。

  且因为是弯刀刺入人体更容易拔出来,更因为其弧线不会因此伤到使用者手腕,毕竟反作用推力也是格外恐怖。

  且带弧线的刀刃更适合破开敌阵的第一时间拖行挥砍,这点就如古代的许多长柄大刀,例如春秋大刀,也就是青龙偃月刀那种架构,重归重,但绝对是马战利器。

  不过这又如何呢?

  看着距离越来越近,对方面巾下那一双满是凶芒的眼神。

  赵铭默默地扯过衣袖一块将手腕和刀柄快速随意的一个缠绕。

  摸尸他最擅长的可是刀术!

  十米!八米!

  五米!

  当来到五米的瞬间,赵铭迅速一踩马镫,身形骤然一个向上拔高的动作。

  身形姿态其实并未提升多少,但刀身却抬高至了顶点,好似一面升起的一面雪亮旗帜。

  与之对位的敌骑微微一愣,不过速度太快来不及多想他习惯性用出了侧翼戳刺挥劈,想要借助马术直接将赵铭斩落马下。

  但赵铭轻轻一按马身,身形只是往侧微微一挪往下一带,举起的刀锋比对方更快一步,犹如笔直的流星瞬间斩落。

  远远看去好似对方直接当头撞上了这迎面挥砍落下的刀锋。

  噗呲!

  血水冲天,敌骑身形与赵铭一晃而过,对方穿过一众镇嵩军弟兄,也不用别人继续挥砍,他自个就软趴趴的栽倒在马背上,随着一阵颠簸最终跌落马下。

  他的一边耳朵直接被削了下来,刀身下落时微微倾斜,一路劈到了侧翼脖颈。好似斩在了大动脉上。

  这一手如若有青宁二地的刀客在此一定能认得出,这是一手名为蹬里拖刀的马上战术。

  关中之地刀客早就融汇百家,不少人出门在外都有一手刀术绝活。

  赵铭也是偶然摸到了这样一具尸,发现这人在骑马对拼时,几乎就鲜有遇到敌手。

  这门刀术对时机的把握,和马匹惯性,腰腹运用到了极致,动作简单干脆。

  不过对方最终死在了两拨刀匪厮杀之中。

  赵铭却是不知道,他这门刀术,却是再过数年赫赫有名的马家军核心战法。

  马家军首领,早期有两支,西北宁夏人士,也分青马和宁马。

  这两支军队作战都格外凶悍血腥。

  别人当上高级将领有的是靠着关系靠着钱财开路,这两位都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

  从一方地方豪强成为号称青海王的大帅,其实力不可谓不强。

  其马家军的蹬里拖刀战术也是和东洋人进行过数次硬仗,并且对其进行过重创。

  其中沉肩坠肘是关键性动作,在向前冲锋之时,骑兵的重心往往会被压得很低,这会手中的刀,也会被压到马蹬的高度。

  只要不过早抬高刀身盲目蓄力,压低重心反而使骑兵更容易躲过敌人射出的子弹。

  总体来说,核心就是身体向前,手臂寻一个关键时刻抬高蓄力,借助与对方交汇时,宛如汽车刹车的惯性,身形不可抑制的向前压,向下俯冲。

  旋即将一切惯性,力道传导至刀头,如此劈砍下的刀势,宛如千斤石碾砸下,管你是不是戴着钢盔还是什么,都得被砸的脑袋发懵。

  血肉之躯更是连皮带骨头都得敲碎,说是斩不如说敲,砸!

  而解决了第一人,赵铭的手腕微微侧旋,刀锋在外旋向下拖拽,再即将抵达第二人跟前时,顺势又是往上一把,一坠,刀势下落。

  锵!~

  这是一个年轻人,反应倒是格外迅速,预判到赵铭的出手可能更快,竟是反应极快的往上撩拨一挡。

  伴随着一声脆响,刀刃从中断裂,刀头再度砸了在肩胛骨上。

  嘭!

  一声闷响,剧烈的疼痛好似直冲脑髓。

  年轻人右肩一塌,整个人也是侧斜。

  对此赵铭管都不带管的,过了这人继续重复上一套动作,继续划出一个外旋。

  手臂手腕是过掉人的同时自然而然摆动,借助马速在蓄力。

  蹬里拖刀战法,第一刀是关键,但随后进入短近距离的冲锋搏杀更为擅长。

  几乎是融合了一部分北方武术理论和古代拖刀计的思路完成的短刀马上刀术。

  大刀的拖刀斩更适合斩敌酋,高手对弈时,大刀拖刀蓄力只要技巧足够精妙,对方必死。

  但短刀不行,重量不够,长度不够借助的惯性自然也不够,但速度足够快,蹬里拖刀就是适应于短刀的连环短蓄力拖刀术。

  而那刚刚那名年轻汉子因为疼痛持刀的手臂已经是无力耷拉下垂,与后续镇嵩军的马匹相撞之下,有心拽住缰绳稳住身形,但还是因为疼痛跌落马下。

  这一落马必死!

  马蹄踩踏之下,骨骼的脆响发出,那年轻人闷哼都来不及就被踩了个稀烂。

  厮杀还在继续,赵铭在斩敌,镇嵩军同样不逊色。

  这些敌骑骑射或许远超赵铭一行人,但论刀术,镇嵩军还真不逊色多少。

  里面不乏一些大刀会的成员,这些人本就是极其擅长刀法的。

  再加上弟兄们从刘大帅时期就逐渐融汇在一起,相互之间可没少讨论过刀术,相互学习。

  进入陕省更是有两三年,他们就算没学过关中刀术,这看多了照猫画虎这对拼多了也积攒了十分深厚的刀术技艺。

第84章 战后(上)

  第一波厮杀,持续了足足三分钟。

  随着两拨人马完成一个位置调换,所过之处地上已经留下大量尸体血肉,人的马的都有。

  不过血腥味并不浓郁,草原上厮杀就这点好,风大,血腥味在快速骑行之中并不明显。

  赵铭喘着粗气,握刀的手已经在颤抖,面色发白。

  身上多出了几道刀伤,还有箭伤,血水早就让这一身袄子出现大片红润。

  失血让赵铭感觉精神极度萎靡,气力正在衰退。

  瞥了眼身边一众弟兄,冲杀之前四十多号弟兄,现在仅剩下二十多号。

首节上一节62/5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