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211节

  哪想话音刚落,高迎祥便回来了。

  他是回来敦促贺人龙尽快赶赴蓟州镇的。

  两人见面,各自不服。

  高迎祥传令:“武烈王令,总兵即日起赶赴蓟州镇不得有误。”

  贺人龙便说:“大军开拔,粮草先行,尚需两三个月准备。”

  这就不能怪李征对他不客气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 晋商的轨迹

  历朝历代以来,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防御都离不开三个重要支撑点。

  最先出现在历史中的是河西走廊,不掌握河西走廊,中原王朝始终不能称之为大一统。

  两宋就不是大一统皇朝,或许只能算王朝而已。

  其次燕云,没有将燕云之地掌握在手里,中原王朝就只能不断被游牧民族爆锤。

  这里再次点名两宋。

  最后便是河套。

  和前两个地方一样,广义河套地区自古以来也是游牧民族威胁中原或中原皇朝征讨游牧民族的一个补充点。

  经过千百年来的军事斗争,陕北这个地方有那么几个重点区域被打造成了军事重镇。

  榆林的延绥镇就是其中一个。

  李征考虑过减弱延绥镇的军事地位,但如果要在漠南漠北长期驻扎甚至繁衍人口,一个宁夏卫,一个延绥镇,这两个伸出一双臂膀似的地方就不能减弱其地位。

  而且延绥镇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卡住黄河几字形右侧拐弯的那个地方。

  此外,榆林靠近神木,神木可是有个大型气田的,李征打算先开发一下神木气田减少目前的负债。

  这就需要在这个地方有一个有威信,但不会成为实质性军阀的将领驻扎。

  这个人既要让皇帝放心,李征也至少短期内对这个人不至于太排斥,显然贺人龙都不符合这个要求。

  现如今高迎祥从贺兰山归来,并没有告知贺人龙林丹已经束手就擒之事,他只是回来传令的。

  见贺人龙以准备粮草军械为由想拖延下去,高迎祥立即飞鸽传书给李征。

  于是李征亲自到了。

  破败的城池,荒芜的土地,还有有着灰蒙蒙的眼睛看不到一点希望的人口。

  榆林还是那个榆林。

  贺人龙得知李征亲自赶到,登时吃了一惊,这要是沿着长城赶过来,他为什么没有提前得到消息?

  但要是不从长城过来,那就不可能这么快。

  “这是准备动刀子。”贺人龙慌忙喝令副将点起兵马准备出发,自与贺大明出门来迎接。

  李征与他们父子早就认识,但从来玩不到一块去。

  贺人龙粗疏无礼,军事上有严重的投机心理,李征不喜欢这样的军官。

  倒是贺人龙对李征印象比较正面,年纪小还能打,关键还喜欢动脑子,这样的人才他早就想弄到自己的亲兵营了。

  可以前有高迎祥阻挠,后来人家还成了李姓宗室了,贺人龙也只好放下了那点小遗憾。

  如今见面,贺人龙见李征又长高了一些,铠甲下穿着蟠龙袍,不管情不情愿,他只能先叩拜再问来由。

  李征当仁不让夺了贺人龙主将之位,责问道:“北都孙督帅屡次催促援兵,圣上以你为总兵官赶赴蓟州镇听用,为何至今还不开拔?”

  贺人龙告罪:“陕北贫瘠,一时难以凑出路上所需军资,另外尚需与山西宣大卢督帅处联络,因此迟迟不得开拔。”

  这个理由倒也说得过去,但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贺人龙还会有更多的理由拖延不去。

  所以李征给了他另一个选择。

  李征道:“既是事出有因,我不便责问。如今我以九边为墙,意图步步推进战线到漠南,我这里也急需要人手。我意以赵率教陕西镇与延绥镇换防,撤销陕西镇设立宁夏镇,你意下如何?”

  贺人龙心头一慌,这是要把他调离延绥镇再收拾啊!

  于是反对道:“此事须朝廷决断,督帅无权废除一镇。”

  “那就跟你没关系了,要么去北都,要么去宁夏。选后者你可要仔细了,我这里不要闲人,你军中吃空饷之事我必处罚。”李征道。

  贺人龙一想,这要不赶紧离开,不要说吃空饷那点事,就是更大的问题如养寇自重,恐怕也会成为被问罪的理由。

  遂表示:“只需物资充沛,我自当奉诏前往北都听用。”

  这下可好,原本是高迎祥急于那一批物资先把贺人龙打发走,他留在延绥镇对接下来北伐可没什么好处。

  如今成了贺人龙急着找高迎祥要物资赶紧离开,再待下去他恐怕自己会被就地正法。

  光一个拒不奉诏就够处理他了。

  一天七八趟,贺人龙找高迎祥要求先将卫戍军军资调拨给他手里的进军部队,高迎祥点了头,贺人龙当即领了物资当天就走。

  但这个狡猾的老军头没有彻底撤离陕北。

  大军才出榆林西北部的高家堡,贺人龙以长子贺大明身体不适为由,将他打发回米脂老家,凭贺家在米脂的威望,贺大明有的是渠道获取北伐的一切信息。

  前提是这个渠道不会被破坏掉。

  临别时,贺人龙再三叮嘱:“现如今天下局势变幻莫测,朝堂内外夺嫡之争纷扰,我们要保证手里的人不会被别人带走。你回家后不要走亲访友,只要盯着武烈北伐。”

  贺大明不解道:“看起来应该赢了一场,要不然怎么会将赵率教调到延绥镇?”

  “你懂什么,这叫未雨绸缪,”贺人龙叹息道,“恐怕是前方作战不利,不得不在后方加强防守。看着吧,说不定这一次被他这么一搅和,林丹那小子还真能顺利逃到青海去,到时候海虏严重,朝廷恐怕又要给肃藩加担子了。”

  贺大明恍然,愤愤地骂道:“这还不也是养寇自重?凭什么我们不行,他们李姓宗室就可以?”

  贺人龙不回答,有些事做了不要说,于是大家就都悄咪咪的去做了。

  你要是嚷嚷出来,那谁也别想再去做。

  这小字辈,火候还差得远啊。

  于是再次嘱托:“切记不要走亲访友,也不要接受来客拜访,尤其晋商。”

  贺大明当然知道,点点头只带着几个家丁随从,一路南下回米脂去了。

  贺人龙依旧很不放心,他感觉这一次晋商恐怕要倒霉了,这个时候再和这帮人走得太近,对任何人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于是又赶紧派一直在身边照料他的老家仆跟着返回米脂,并再次告诫:“万不可与晋商再有往来。”

  家仆满口答应,可一回头,就钻进了高家堡晋商客栈。

  晋商对九边渗透的太严重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和军中什么人有交往,就像贺人龙,他怎么能想得到一直在身边的老仆居然也被晋商拿下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 给那小子带个话,就说晋商想扶持他

  事实上不但贺人龙身边的人早就被晋商收买,高迎祥军中也多有跟晋商往来密切的军官。

  贺人龙一离开,延绥镇辎重营营将、榆林卫指挥同知以及军需官一起来找高迎祥,询问军中所需什么时候开始调拨。

  这是一个肥差,延绥镇一应军需物资均从延安府转发,路上消耗多少全看押运军官心情。

  心情好,押送的就多了点,心情不好,保不齐有一部分掉落悬崖了,一部分过河的时候无缘无故被河水冲走了,这谁说得准。

  到了延绥镇,各部要发下去物资那也得给他们这些人一批孝敬,要不然,陈粮当新粮发的事情又不是没干过。

  高迎祥对这种情况心知肚明,但受制于辎重补给一直被晋商掐着脖子,他无法处理这些军中蛀虫。

  这一次,高迎祥打算试一试他们的脑袋硬还是刀子硬。

  于是道:“中军已经到了,还需要从延安府补充吗?都回去等着吧,不日将进行清查,人员与数据对上了,自然不会少了三军的用度。”

  几个人一听当时就不乐意了,纷纷质疑“此举有违祖制”。

  高迎祥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让他们全部离开。

  可天还没亮,大部队进城了。

  李征是从乱井直走赶赴榆林的,沿途他让亲兵营对定边、靖边、横山等营堡进行调查,有多少吃空饷的要全部挖出来。

  这对熟悉军中那点潜规则的亲兵营根本没什么难度,他们可是从御马监三营挑出来的人精。

  这才一天一夜,他们把该办的事情全都办了。

  按照朝廷规制,延绥镇共有卫戍军三万余人,分别驻扎在长城沿线三十多个要道,禁军则主要集中在榆林城内,人数总共六个营加两个总兵亲兵卫,合起来也才两万余人。

  但李征早就知道,延绥镇卫戍军严重不足,甚至连六成都不到。

  这其中的差额,当然是各级将校吃了空饷。

  亲卫营持花名册与各镇实际人数进城,高迎祥立马意识到,对延绥镇的清理和整顿要开始了。

  李征昨晚没有去住了十来年的院子,那也不过是一个寻常的院子而已,如今想来应该是黑伯早就弄好的,李征南下之前,已经将院子托付给邻居了,如今回去也打扰别人。

  他就在镇都司衙门休息了一晚上。

  天亮后亲卫营进城,李征心下宽松了一些。

  不片刻,红娘子先到,报知河西营也进入了宁夏后卫,延绥镇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率先发起攻击。

  李征看过确切数据,一边命高迎祥汇总材料向皇帝奏报,一边命亲卫营将延绥镇“一应辎重将校官员人等一体拿来”。

  光一个吃空饷,延绥镇辎重体系的官员一个都跑不掉。

  处理的过程也很简单,延绥镇苦寒,眼看着都到隆治四年深秋了,隆治三年的饷银还没有发下来。

  李征以充沛的物资给军中足量发放,加上他又是在榆林长大的,军中民间颇有威信,哪个会跳出来和他作对?

  一个早上,延绥镇的辎重体系被清理的干干净净,李征让高迎祥派人去米脂给贺人龙家传信,让他“好生体察军情,切勿人浮于事”。

  这就是明显的敲打了,贺人龙得知延绥镇辎重体系被清理,他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处理完这件事,李征才问起延绥镇辎重供应具体的情况。

  他此前只知道延绥镇的军资全靠米脂调派,并不知道米脂的物资是从何处调集过来的。

  这一过问,李征顿时有些纠结。

  晋商,又是晋商,他们的手已经越过黄河伸到榆林了。

  按照军需记录资料,延绥镇每年需要的粮草、器械,乃至制作甲胄的皮革等物资,都需要从长安发延安府,再转发延绥镇,以及从山西调集的物资经过吴堡再到绥德,然后再由米脂转发延绥镇。

  这两条路也被晋商给占了。

  年景好的时候,晋商在山西西部和关中中部囤积大批钱粮,以低于官府运输的价格送到延绥镇换取少一些的利润。

  但到了年景不好的时候,晋商可就不会客气了,官府运输的粮草价格如果是一石三两银子,他们敢悍然压到二两。

  这样一来,军中的开支还是一石粮食三两银子,但有一两会落入军需官和指挥使的口袋,他们自然会要求以晋商来运送物资。

  问题是,如今正是历史小冰河期,那里有个年景好的时候?

  所以晋商越来越肥,越来越不在乎规矩,也越来越手伸得太长了。

  如今,摆在李征面前的就是,要么以此为契机干掉晋商集团,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他们先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要么再等等,等他们和鞑靼建奴密切勾结的罪证更清晰一点了,到时候在物理上先消灭他们,再从思想上彻底否定他们。

  遂问红娘子,红娘子建议再等等。

  宁夏卫那边要升级为宁夏镇,延绥镇这边一理顺,这就两个军事重镇在我们手里。

首节上一节211/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