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34节

  至少在李唐如今这个小农经济情况下,大约是这个模样。

  比如说,沿海那些织贩丝绸的商户,他们是真的可以改进织机的。

  当然了,对于这些商人,朝廷也要加以管控,不能让他们肆行无忌,否则奸商,也真的会害人。

  “商业兴旺,则可以带动百业兴旺。”

  皇帝陛下默默说道:“往后,朝廷的赋税,就不必全从田地里,从百姓嘴里抠食了。”

  “商业兴旺了,完全可以收商税,来取代一部分田税。”

  李云喋喋不休,拉着杜谦,一口气说了小半个时辰,俱是他这些年,对推动未来社会的一些构想。

  杜相公听得目瞪口呆,他看着李云,半天没有说出来话。

  李皇帝看着他的模样,笑着说道:“受益兄放心,我不会胡来,这个事情可以先在江东道试行,让你那学生张遂去推进,到时候可以让他领江东道布政使兼金陵府尹。”

  对于治国来说,不管什么政策,最好都要以稳妥为先。

  因为一些政策,哪怕你知道是对的,但也不一定适合这个时代。

  所以,李云一步步走的都很小心。

  开国至今,已经十年时间了,一直到今天,各地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了,他才开始推进这些东西。

  因为这样才最稳妥,不至于出什么差错。

  毕竟,他现在是九五至尊了,掌握着国政,有时候在朝廷里一些不起眼的错处,落到底下的百姓头上,就有可能要人性命。

  所以试行制度,被李云严格的继承了下来,只要是大政方针,他都是先要试行。

  而且,大概率是在大本营江东道试行。

  因为在这里,他的群众基础最扎实,出了什么错处,也生不出什么乱子。

  杜谦闭着眼睛,消化了半天,然后苦笑道:“陛下心里所想,臣已经有些听不懂了。”

  “你听不懂是对的。”

  皇帝陛下笑着说道:“若不是有着如梦似幻的经历,我也未必听得懂这些,不过我跟你说的这些事。”

  “大概率就是往后十年,朝廷要去做的事情了。”

  李皇帝默默说道:“我希望受益兄帮我,我们一并做好这些事。”

  杜谦沉默了许久,才起身,对着李云深深低头行礼。

  “臣…要先看看江东道的成效。”

  李皇帝点头,笑着说道。

  “好,我跟你一样,也要先看看…”

  “江东道的成效如何。”

第1055章 要兵的文官

  这些超出这个时代的事情,李云原本是没有必要去做的。

  他今年四十岁,到目前为止,帝制时代帝王能够做成的事情,他已经做到了八九成,剩下的事情,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往后的职业生涯,他只要保持这个国家不乱,甚至没有必要再像先前那样辛勤国事,只要找几个靠谱一些的宰辅,这个国家就能够很好的运转起来。

  往后余生,皇帝陛下只需要关心关心兵权这种要害的权柄,闲的时候给大臣们当当裁判员,然后吃喝玩乐就行了。

  说句直白的,想睡谁就可以睡谁。

  甚至不分性别。

  以新朝现在的底蕴,只要不跟杨广学,二三十年也败不干净。

  而且,不管是这个时代还是后世世代,不会有人要求一个帝制时代的皇帝去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生产力进步,也就是说,哪怕李云什么也不做,后世史书上,也会记载他是神文圣武的太祖高皇帝。

  后世子孙,也一样会对他顶礼膜拜。

  但是真要是那样,那个穿越过来的李云,实际上就是死在了这个世界里,被这个世界给同化了。

  或者说,当初的经历,真的就成了黄粱一梦,成了虚幻飘渺的梦境,两个灵魂,都被大唐的太祖高皇帝给无情碾碎,化作己身。

  此前两三年时间,李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把心思放在继承人身上,也是想看着他的继承人,将来能不能继承他的事业,想看看这个事情,能不能一直推行下去。

  毕竟,这是很艰难的事情,需要一代一代掌舵人,坚定不移的往前走。

  另一个世界里,如果不是被打疼打醒了,多半也很难有坚定往前走的决心。

  而这个世界,并没有经历那段惨痛的历史过程,因此李云很担心,后世继承人,能不能继承他的道路。

  不过前段时间,他已经想明白了。

  一代人做好一代人的事情,他只要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力教好下一代人,问心无愧也就行了。

  将来的皇帝,若是不听他的,依旧把这个国家带回到旧路上,那只能说是人力不敌天数了。

  谁也怨不得。

  现在李皇帝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多活几年,尽量多做些事情,如果能在他的有生之年,把生产力进步带来的好处,普惠大众,那么后世儿孙即便想要开倒车,也会被历史浪潮拍死在浪花里。

  而想要做成这这事情,就非要有帮手,伙伴不可,杜谦显然就是这个好伙伴,但是杜谦没有见过这些,因此,都要先看过试行的成效才行。

  即便是李云本人,也要看一看江东道的成效,才要考虑,要不要推行全国。

  治国不得不谨慎小心,彼之蜜糖,我之砒霜,要一步一步,如履薄冰的往前走。

  与杜谦密谈了大半个时辰,杜相公从李云这里接收了大量的信息,才心事重重的离开了甘露殿。

  皇帝陛下在甘露殿,处理了一个上午的政事,用了午膳之后,刚睡了个午觉,内侍顾常,才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低头道:“陛下,黄朝已经在殿外候见。”

  李皇帝活动了一番筋骨,醒了醒困,起身洗了把脸,然后看了一眼顾常,淡淡的说道:“着他进来见驾罢。”

  顾常恭敬低头,连忙下去叫人去了。

  皇帝陛下看了一眼顾常的背影,微微皱眉,没有说话。

  随着当年那个江东集团的壮大,到如今成为执政势力,内部的利益纠葛,也越来越庞大复杂。

  甚至,已经牵连到了宫里。

  比如说,李皇帝这几年很喜欢用的这位顾内侍,几年前还是个贫苦人家出身的宫人,如今他虽然人在宫里,但是宫外的家人们。

  已经发了大财了。

  至于这些“财”是从哪里来的,一查就能查出一大拨人,只不过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去深追着这事情。

  如果对身边所有人都揪着不放,时间一长,也就没有什么亲信可言了,真正孤家寡人。

  只要不踩红线,不管是李云,还是其他统治者,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当是不知情就是了。

  片刻之后,一身三品文官袍服的黄朝,一路毕恭毕敬进了甘露殿,跪拜在天子面前,叩首行礼:“臣剑南道防御使黄朝,叩见陛下。”

  皇帝陛下抬了抬手,示意他起身,等到黄朝站起来之后,他才开口笑道:“方才在大朝会上,就应该说起你的事情,只是刚才朕同杜相有事商量,就把这事给忘了。”

  黄朝微微低头道:“陛下与杜相商议的事情,都是家国大事,微臣的事情,不要紧。”

  皇帝摆了摆手,问道:“吏部去过了没有?”

  “回陛下,前天臣到洛阳,昨天去的吏部报道。”

  李皇帝点了点头,开口说道:“那事情你应该知道了,朕准备调你去辽东道,任辽东道布政使。”

  黄朝站了起来,低头道:“臣…一定不辜负陛下重托,办好辽东道的差事!”

  李皇帝看着他,咳嗽了一声,开口说道:“剑南道的事情,你办的很好,不过到了辽东道,就不能一味再起刀兵了,辽东道已经失落敌手十年时间,当地百姓,不少人被契丹人蒙蔽。”

  “你去了之后,好生教化他们。”

  皇帝陛下顿了顿,补充道:“不必要时,不要擅启杀戮。”

  黄朝跪拜在地上,低头道:“陛下放心,臣素来宽仁,不到事不得已,臣绝不会杀人。”

  皇帝默默的看着他,然后有些哑然:“要不是西川已经改土归流,朕差点就信你了。”

  “听好了。”

  皇帝陛下正色道:“耶律訇已经归顺朝廷,上午大朝会上,你也已经听到了,等他北归,你与他同去,到了辽东道,先接手幽燕等州,然后与按察使一起,在辽东道好生将布政使司衙门,按察使司衙门给建起来,再编户齐民,替朝廷行政教化。”

  黄朝低头行礼:“臣遵命。”

  他顿了顿之后,抬头看了一眼李云,问道:“陛下,投降的两万契丹人,是不是要在辽东道安置?若要在辽东道安置,臣请借两千辽东王师的兵力,做布政使司衙门日常之用。”

  皇帝陛下揉了揉眉心,瞥了这厮一眼,无奈道:“你怎么不管到哪里,不管做什么官,都非要兵力不可?”

  “放心放心,那两万契丹人,准备安置到河北道,不用你管着,等你去了幽州,到时候拿着朕的手令,让赵成拨一个都尉营给你,用以镇压地方。”

  黄朝跪在地上,先是低头谢恩,随即正色道:“陛下派臣去的地方,都不太太平,行政地方,非要兵力不可,若陛下派臣去江东道,淮南道这些地方做布政使,臣一定一个兵都不要。”

  皇帝看着他,笑着问道:“派你去淮南道,你去是不去?”

  “当然去。”

  黄朝不假思索的说道:“臣是盐商出身,早年一直混迹淮南道,在扬州厮混,陛下若是派臣去淮南道,臣差不多就是回家了。”

  “而且淮南道富庶。”

  黄朝正色道:“臣也想去过好日子。”

  皇帝哑然:“早知去年,让你去江东管盐政了。”

  说完这句话,皇帝陛下伸手敲了敲桌子,默默说道:“你是个开拓的干吏,辽东道如果能做好,把地方衙门给建起来,朕这里就记你一个大功,往后,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

  黄朝深深低头,叩首行礼:“臣,多谢陛下!”

  君臣二人说了说建设辽东道的事情,黄朝便站了起来,开口道:“陛下,辽东道目前还只有一个名目,有哪些州县,都不分明,州县官有哪些,也都没有定下来,臣这就去吏部,与吏部商议此事了。”

  皇帝陛下点了点头:“你去就是。”

  黄朝毕恭毕敬,低头告退。

  李皇帝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想了想,随即哑然一笑。

  “真是个怪人。”

第1056章 皇孙

  腊月,苏展与黄朝,领着契丹使者耶律訇,离开洛阳北上,前往幽燕,准备接管幽燕,建设辽东。

  本来,李云是打算让他们过了年关之后,再北上的,只不过新高升的黄藩台,实在是耐不住性子的人,三天两头找到苏展,催着他上路,没奈何之下,苏展这个武官,以及耶律訇这个马背上长大的契丹人,硬生生被黄朝带着,一路骑马,飞奔前往幽燕。

  而与此同时,朝廷里,又有一件喜事,在紧锣密鼓的操办之中。

  那就是庐江公主与苏家四公子的婚事。

  庐江公主自然不必多说,是皇帝陛下的长女,也基本上是最受宠的女儿之一,甚至可以把这个之一去掉。

  因为庐江公主,是皇帝陛下诸多皇子皇女之中,唯一一个可以自由出入甘露殿的人。

  或者说,也只有她一个人,敢在皇帝办公的时候,进出甘露殿,而且皇帝陛下,并不会怪罪她。

  其余皇子们,没有这个胆量。

首节上一节834/8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