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33节

  皇帝陛下摸了摸下巴,点头道:“那好,那些事就这么办,回头你们中书,与河北道当地官府,还有有司衙门,一起办理此事罢。”

  杜谦低头应是。

  皇帝陛下看了看他,又继续说道:“如果没有出什么岔子,到今年年关,幽燕就差不多恢复了,幽燕恢复之后,朝廷应当行文各道府州县,布告大赦天下。”

  皇帝陛下想了想,继续说道:“明年的赋税,可以酌情减免一些。”

  薛尚书听了皇帝这句话,连忙上前,低头提醒道:“陛下,西北还在打仗…”

  皇帝陛下看了看他,哑然一笑:“真是谁在这个财神爷的位置上,都是一般说辞,抠门的很。”

  他想了想,开口道:“那就免除明年一整年的徭役罢,各地方官府,除了必须要动工的河道,以及开垦田地等,明年一些不必要的事情都停了,不要劳动百姓了。”

  “地方因徭役用钱的。”

  皇帝默默说道:“统一报上来,由朝廷报销。”

  这个时代的徭役,就是百姓平白给官府做工,每人每年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

  如果免了徭役,地方官府需要做一些非做不可的工程的时候,就需要花钱雇佣民夫,这就是李云所说的开销了。

  历史上,还有一种税法,就是摊徭役入赋税,多收一些税钱,百姓们便不用做工了,官府需要用人的时候,就自行花钱雇用。

  薛收薛尚书,默默低头,叹了口气道:“臣遵命。”

  李皇帝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好了,今日就说到这里,有什么事情转报中书罢,等东北事定,明年朕给诸位,各加一级俸禄。”

  文武官员,俱都跪地谢恩。

  皇帝看了看杜谦,开口说道:“杜相来一趟甘露殿,其余人散了罢。”

  说罢,皇帝负手离开。

  等皇帝离开之后,太极殿里,文武官员都是兴奋不已,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着幽燕的事情。

  他们这些人,多是开国功臣,国朝稳固,意味着他们的荣华富贵,就算是彻底落袋为安了。

  杜相公跟姚仲姚相公交代了几句话之后,才整理了一下朝服,一路离开了太极殿,来到了甘露殿里。

  此时,甘露殿中,皇帝陛下正在翻看九司刚送过来的情报,见杜相走了进来,他对着杜谦招了招手,笑着说道:“受益兄快来,快来。”

  杜谦上前,欠身行礼,也是满脸笑容:“恭喜陛下,至今大事终于定矣。”

  李云哑然道:“怎么?今日之前,受益兄还觉得,本朝有可能会被契丹人南下灭国不成?”

  “那倒不会。”

  杜谦笑着说道:“只是事未做成,终究是心里有些不安。”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李云,低声道:“陛下,那耶律訇来降,说不定是为了探查我朝火器,朝廷可以用他,但不得不防。”

  李云哑然道:“十年前,韦全忠手里就有火器了,这东西早已经不出奇,契丹人未必就不懂,至于咱们工坊里的火器,各种保密制度已经定下来了。”

  “受益兄不必担心。”

  提起工坊,杜谦想起来一件事,开口笑道:“说起工坊,听说工坊最近弄出来一些新奇的物件,只要烧水就可以自动。”

  “不是新奇的物件了。”

  李皇帝笑着说道:“开国之前,我就让几十个匠人在琢磨这个事情了,十年时间,终于有所建工。”

  说到这里,李皇帝喃喃道:“只是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够进益到何种地步。”

  杜谦还是不太明白李云在说什么,附和了两句之后,他才看着李云,问道:“陛下召臣来,不知所为何事?”

  李皇帝将手上的文书推了过去,笑着说道:“一来是给受益兄看一看,剑南道的事情。”

  “更要紧的是,要跟受益兄一起商量商量,定下新朝下一个十年…”

  “应当要做什么。”

  皇帝陛下默默说道:“要往哪个方向去走。”

  杜谦先是接过文书,看了一遍,然后有些震惊,抬头看着李云,喃喃道:“越王殿下去金川州了?”

  李皇帝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小子,带了几十个人,就去探查地形了,真是莽撞得很。”

  杜谦感慨了一句,夸奖了几声越王,然后看着李云,问道。

  “陛下,如今朝廷已定,四海靖安。”

  “还要往什么方向去走?”

第1054章 推着时代前行

  九司送来的消息,刚到成都没有多久的越王李铮,带着几十个随从,以及成都军的两个斥候营校尉,一起翻越大山,去金川州走了一圈。

  并且,成功绘制了一些简单的地图。

  这个消息,让李云还是很高兴的,他这个二儿子,实在是勇敢的有些过分了。

  而且,可能是因为出生比较早,在开国之前就已经降生,不管是太子还是这个越王,身上的“贵气”都不重。

  换句话说,他们待人接物,还是相当和气的,至少能够放下身段。

  李皇帝看着杜谦,没有回答杜谦的问题,而是开口问道:“如果金川州能取下来,此子便改封蜀王,将来可以考虑让他节制成都军。”

  “受益兄觉得如何?”

  杜谦想了想,问道:“陛下,是二殿下节制成都军,还是往后,蜀地蜀王,俱都节制成都军?”

  李云不假思索,开口道:“自然是前者,王爵可以世袭,地方兵权不可世袭。”

  “不然以后,又是一个剑南节度使。”

  “那臣觉得,二殿下统兵,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这个事还是应该慎重,毕竟二殿下此时还很年轻。”

  “二殿下若是节制成都军二十年三十年,便是朝廷不让蜀王传代军权,恐怕也不太可能了。”

  皇帝揉了揉眉心,继续说道:“那就,先让他在成都军中,任副将,看一看这孩子到底能不能打仗。”

  “将来的事情,将来再做安排。”

  杜谦连忙低头,称了一声圣明。

  李皇帝琢磨完了儿子的事情之后,他才开始回答杜谦的问题。

  不管是这个世界,还是李云先前那个世界的古代,小农经济之下,整个社会几乎都是静止不动的。

  可能会有一座城池兴起,一座城池衰落,但是整个社会整体,基本上都是保持原地,不会再向前进步。

  虽然生产工具,可能会被改进的越来越精巧,器物越来越华美,但是整体生产力,并不会向前跃升。

  整个社会,更多的都是经验的堆砌。

  这种情况下,先人的经验不管再古老,基本上都是不会太错的,真的可以一辈一辈父传子,子传孙。

  不过,李云毕竟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

  他总得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东西,留下些痕迹,总不能做了皇帝就了事了。

  而且,做皇帝…其实未必就有什么意思。

  每天一睁眼,除了文书就是文书,后宫女人虽然多,但是时间久了,年纪大了,往后也就未必有什么意思了。

  皇宫虽然大,一个人又能住得了几间屋子?

  因此,一早李云就打算,要推着这个时代往前进。

  不管他个人的力气能不能推着这个时代往前走,或者说他能够推着这个时代往前走多远,有生之年,他都要尽力去做这个事。

  哪怕只向前一寸,也是他李云的功业了。

  蒸汽机的原理并不复杂。

  真正复杂的,是能密闭气体的腔室,只要能够密闭气体,蒸汽机就能够做出来。

  单单这一件事,工坊的匠人们,就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到现在,总算是有了个蒸汽机的原型机。

  至于这个蒸汽机,能在李唐绽放出什么样的花朵,李云不知道,也看不分明。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

  至于电…

  搞出来倒是不难,但是怎么让它派上用场,还需要一代代人去推动,现在的李云要做的,就培养出一批理工科的年轻人。

  哪怕这些年轻人,懂的很粗糙,只要种子种下去了,总是会慢慢长大的。

  李云甚至,准备从他的儿子里,培养出一个喜好理工的出来,这样等这个儿子将来就藩,就可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在王府里研究这些东西。

  不过,科学上的探索,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李云要跟杜谦谈的,也不是这些关于科学物理的东西。

  “受益兄,家国一统,天下无乱,只不过是一个国家的开端。”

  皇帝笑着说道:“如果不能让这个国家,一点一点走向强大,让百姓的日子远胜旧周,你我当年起事。”

  “后世写在史书上,与当年武周太祖起事,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分别。”

  皇帝陛下看着杜谦,开头说道:“你我,要推着这个国家,向前走一走,让它变得更加强大。”

  杜谦若有所思,然后开口道:“只要天下大治,一点点恢复元气,一两代人之后,自然天下承平,百姓安乐。”

  李云皱了皱眉头。

  有些道理,光说是不行的。

  他摇了摇头之后,开口道:“受益兄,你我就不说什么大道理了,我就直接跟你说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就是要陆续废除户籍制度。”

  皇帝陛下开口说道:“让百姓们,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自由流动。”

  这个时代,有严苛的户籍制度,出门必须要当地官府开具路引,否则可能就要被官府缉拿起来问罪。

  这就导致了,除了行商,以及士人,地方百姓几乎是不流动的。

  而官府要的,正是这个。

  古代政府太小,人手太少,只有不流动的百姓,才是好管理的百姓,不然四下走动,四处串联,说不定很快就会生出一批叛军出来,要竖旗造反了。

  杜谦瞪大了眼睛看着李云,直接摇头道:“陛下,这断然不…”

  皇帝看着他,笑着说道:“听我说完。”

  “也不是说,就让全国的百姓可以随意乱跑,只要有正当的理由,乡间的百姓未尝不可以进城。”

  “不是读书人,未必就不可以离开家乡。”

  皇帝陛下继续说道:“还有,就是抬高商人地位,许可商人之子科考。”

  商人,在这个时代地位很低。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奸商。

  在天数恒常,或者生产资料固定的这个前提下,商人当然都是奸商。

  毕竟天底下所有东西都是有数的,你买东卖西,赚取差价,可不就是奸商?

  但实际上,商业往往会推动社会发展。

  比如说,一些要紧的发明能够诞生,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商业用途,只有把商人的地位抬高了,生产力才能够自然向前演进。

首节上一节833/8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