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125节

第160章 威震天下

  “什么,荆门州城外的清军大营,真的被陛下直接端了?”

  承天府阳水北面,建阳镇的荒废土墙边上,李过还没听完塘马的汇报,便惊得直接开口打断道,他身边的马重禧,张能两人,闻言也当即面露惊色。

  “千真万确,将军。”那个塘马突然被打断,也不由得顿了顿,然后道:

  “叶臣部清军近万人马,全军覆没,只有数百骑兵趁乱逃了。现在湖广长江以北,除了巴哈纳一部残兵,郧阳,襄阳等城的绿营守军,已经再无机动的野战兵马。”

  “全军覆没?”李过,马重禧,张能三人听罢,齐声惊呼,一时间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这样难以置信的战果,他们在刚刚听到的那个瞬间,潜意识里面是完全不敢相信的,但这不是对外的宣传,这是塘马送来的战场军报,关乎着接下来各个战场的兵马部署和调动,绝对不可能虚报。

  想到这里,李过似乎突然明白为什么原本还咄咄逼人的巴哈纳部清军,昨夜突然间就迅速全军北撤了,他一开始还以为这是对方的诱敌之策,不敢轻举妄动。

  “巴哈纳连夜溃逃,恐怕就与此有关。”等到塘马汇报完剩下的军情,马重禧看了看北面的雪地,又扭头回来看向李过,先一步开口道:

  “陛下.陛下居然真的成功了,百里奔袭,横扫清军大营,居然真的能成功!”张能也惊叹不已,似乎还是不敢相信。

  他从李过那里得知朱慈的计划后,只觉得太过疯狂和冒险,甚至还十分担心朱慈的安危,想要出言劝谏。

  但作为李过的部下,特别是朱慈送来的是出征军令,而非让他们商议讨论,张能也只能跟着李过领兵北上。

  其实,军中担心的人不止他一个,李过和马重禧,甚至是留守荆州的李友和贺篮,对于这场百里奔袭,也都并非信心十足。

  不过,他们也知道天骑军和御营都已经北上,骑兵超过五千,荆门州城内还有刘汝魁接应,此战虽然最终无法取得多大的胜利,但应该不会有君王被俘,社稷倾覆的风险,最多就是天骑军损失惨重罢了。

  可现在的战果,属实是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天骑军非但没有受到重创,还一举歼灭了叶臣部清军,直接扭转了整个湖广原本陷入颓势的战局,大大振奋了军心士气。

  “陛下的战神之名,果真是名不虚传啊!”李过眯了眯眼,不由得叹道:

  “这次不靠千斤大炮,不靠固守坚城,以逸待劳,更不靠数倍的兵马优势,陛下仅仅是率着数千骑兵,百里奔袭,便打了鞑子一个措手不及,歼灭了近万清兵.”

  “即便是靠千斤大炮取胜,靠固守坚城,以逸待劳取胜,靠数倍的兵马优势取胜,那也是天大的本事。在战场之上,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胜了,杀灭了敌军,那便是毋庸置疑的真本事。”

  马重禧听了李过的感慨,摇了摇头,心中一时百感交集,然后又苦笑着道:

  “若是败了,不管是什么借口,败了就是败了,损失的兵马回不来了,别说是东山再起了,恐怕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张能听罢,脸色一僵,马重禧的话勾起了他此前连战连败的记忆,若不是接受了朝廷的招抚,数万大军终于获得了粮草和军备补充,他们现在恐怕连巴哈纳都不敢正面迎战。

  其实,如果不是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提供的军情,他们这些流落到湖广的闯军余部,甚至连对面的清军有多少兵马,领兵的将领是什么来头,都不知道,那仗打起来,可就是糊涂仗了。

  李过对此是心知肚明的,当即又道:

  “说的没错,这千斤大炮鞑子有,陛下有,就是咱们以前没有,这么说来,咱们以前输得也不冤。但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现在陛下有,咱们便有了,单单是荆州城内的火枪火炮,就够那些狗鞑子喝一壶的,看他们敢不敢来强攻?陛下此战胜了,还胜得那么漂亮,必定震动天下!”

  “多尔衮马上要领兵南下了,说不定这一仗的消息传到清军大营之后,他就得好好考虑,还要不要继续南下了。”张能随即又道。

  “事情不可能那么简单,多尔衮也绝对不会只有这点胆子。”李过摇了摇头,并不认同张能的乐观看法,他随即道:

  “陛下现在让咱们若是没有伏击的可能,就不必和巴哈纳纠缠,放他们北上,应当是担心多尔衮会加倍报复,想让咱们保存实力,应对接下来的大战。”

  “没错,多尔衮不可能仅仅因为一支偏师全军覆没,便不敢南下了,鞑子的胆子可没有这么小。”马重禧赞同道。

  张能听了两人的话,也连连点头道:

  “陛下此番必定是想要诱敌深入,多尔衮咽不下这口气,那他明知道是圈套,那也得往里面跳。”

  李过对此倒是十分赞同,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湖广战场的主动权已经暂时掌握在了大明的手中,他随即下令道:

  “马重禧,你带一支骑兵追击巴哈纳,不必追得太紧,只要将这支清军驱逐出荆州即可,小心他们的埋伏,平野雪地里面打仗,鞑子不比咱们差。”

  马重禧听罢,点了点头,朱慈虽然击败了叶臣,全歼了荆门州城外的清军主力,但八旗马甲是什么战力,他是知道的。

  他并不认为自己麾下的这些骑兵,能有天骑军的战力,也不认为清军根本不堪一战。清军依旧很强,只不过他们遇到了更强的陛下,才败了!

  而李过在派出马重禧之后,也随即按照朱慈传来的命令,带兵在建阳驻守两日,防止巴哈纳趁虚南下,同时派人回荆州,准备接驾和安顿荆门州和天骑军各部大军的具体事宜.

  两日后,刚刚领着大军进入邓州城的多尔衮,突然间收到了巴哈纳从襄阳派人送来的军情急报,紧接着,驻守武昌城的阿尔津,也派人传来了赣西,湘北,还有荆州等地的最新军情,特别是关于明军在湘北,赣北等地的兵马调动情况。

  朱慈出乎所有人预料的百里奔袭,以及更加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大胜,经过这几日的发酵,还有一系列因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果然使得湖广的局势迅速扭转。

  这个时候,不单单是荆州府,岳州府两地的防线部署,便是何腾蛟等人在赣北面对的战局,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多尔衮收到这样的军情,立马调整了湖广的部署,一方面迅速派出兵马,南下增援武昌的驻防八旗兵,加强这座战略和交通枢纽的守备力量和对岳州,九江两个方向的防御,另一方面,他又让驻守郧阳的王光恩等部兵马,警惕兴山,夔东等方向的明军兵马,确保侧翼的安全。

  这个时候,多尔衮虽然十分气愤,但面对突变的局势,他最终还是很快便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对于朱慈在湖广的部署,依旧以防御为主。

  由于南阳的大雪已经下了快一个月,清军的辎重和火炮部队并没能迅速跟上,多尔衮只能派出骑兵南下侦探,袭扰明军。

  不过,因为天骑军在“荆门州突袭战”中的表现,他也不敢贸然派兵南下,以免前锋大军再次遭到了明军的伏击。

  叶臣虽然短暂在汉江流域占据了优势,但随着他和襄阳的清军主力覆灭,巴哈纳撤军,清廷又立即失去了对汉江的控制。

  在没有合适的战机,又没有当地人的支持下,贸然进攻河网密布的荆州,根本就是自寻死路。单单是大军南征途中,最基本的粮草供应,也无法解决。

  这一点,多尔衮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此前便已经没有轻视朱慈,现在更不敢如此。

  要知道,十几万野战兵马级别的军事行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否则极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打仗,特别是打灭国级别的大战,可不是说打就能打的,粮草,民夫,还有运输辎重所需的牲畜,都需要时间和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

  在清军入关之前,皇太极每次在辽西发动大的战役,都需要筹备两年以上,积攒足够的粮草,恢复人力牲畜,确保农耕,否则绝对不敢轻易行动。

  如今,多尔衮在人力物力上虽然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补充,但他为了延长攻城时间,这个时候领着大军南下,又遭遇到了暴风雪,行军速度进一步迟缓,南征的行动必然收到了影响。

  而若是他准备不足,便直接南攻,以明帝的实力,很容易就能抵挡,甚至再次取胜。但若要准备充足,那他就只能继续等待了。

  于是乎,当巴哈纳的告急军报传到多尔衮手中的时候,他和多铎,博洛,谭泰等人,都不约而同表示要延缓南下。

  多铎和博洛听到叶臣全军覆没的消息,都当即条件反射一般,劝说多尔衮谨慎行事,绝对不要中了朱慈的圈套。

  两人在江北时候的那些可怕记忆,那些胆战心惊,随着南面荆门州军情的传来,再次死灰复燃。

  博洛原本以为自己并没有那么畏惧朱慈,但显然是高估了自己。他现在才发现,自己对于明帝的畏惧,是深藏心底的,连他此前也没有发觉。

  而多铎则是喜忧参半,一方面他担心多尔衮也不是朱慈的对手,特别是对方如今似乎补齐了骑兵短板,居然能百里奔袭,大败叶臣;另一方面,他又感叹于自己终于洗刷了一直以来的屈辱,明明就是朱慈太强,根本就不是他不会打仗。

  想到这里,多铎瞬间便挺直了腰杆,今后谁要是敢再说他不行,他便直接回怼过去,让对方领着兵马去和明帝决一死战。

  不过,作为大清的“摄政王”,当前十几万大军的统帅,多尔衮倒是显得十分冷静,似乎根本没有因为这个突发的意外,有任何惊慌。

  而且,他的眼光当然不只在湖广,江西,四川等地,同样是他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地方。洪承畴此前向他提出的预案,他也没有忘记去川入滇,迂回侧击。

  但现在驻守在汉中,指挥陕西军事的,是他的政敌豪格,如果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多尔衮并不希望豪格攻取四川,那只会让对方声威大振。

  “如今局势突变,明帝已成大患,其在荆州的兵马部署,必定更强,咱们便是派出大军,顿兵荆州城下,若是没有红衣大炮,也无法构成威胁,反而会使兵马日益疲惫。”

  五日后,襄阳城府衙内,多尔衮看着派出的哨骑和阿尔津最新送来的军情,缓缓开口道:

  “荆州的李过部,岳州的刘体纯部,还有九江的何腾蛟部,兵马都不少,而明帝的骑兵和亲军在此前的大战中,也没有重大损失。这些城池易守难攻,除非咱们主力大军南下,否则必定在兵马上处于劣势。”

  “明帝当初在江北的时候也是一样,坚壁清野,咱们就是一个人,一粒米,也别想从附近的村子里找到。”

  多铎听多尔衮说完,挺了挺腰板,随即又道:

  “现在,明帝根本就是故技重施,但咱们除了强攻之外,又能有什么办法,即便是大军接着南下,可这么多兵马同时出动,周边又一粒粮都没有,粮道总得维持吧?”

  随着叶臣部全军覆没,原本在汉江和岳州两个方向都十分被动的大明,已经掌握了主动权,不仅稳定了湖广的局势,还在荆州,岳州等地,对清军形成了优势。

  与此同时,多尔衮派出的前锋和哨骑,此时也探查到了朱慈将天骑军,殿前军等兵马调入荆州,岳州的消息。

  这其中,岳州的兵马调动最为频繁,阿尔津根据哨骑传回的消息,估计至少有五千的明军进入了这座坚城,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是骑兵。

  朱慈将大批精锐兵马调到了岳州,荆州,一南一北,完全就是早有预谋。这对于多尔衮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甚至已经打乱了他原本的部署。

  “明帝应该是猜到了王爷的意图,想要用荆州,岳州的兵马,分散咱们的兵力,以确保咱们无法一面围攻长沙,一面南下衡州,补充粮草人力。”

  博洛随即也在军议上出言,他同样以江北大战期间,朱慈的部署作为分析:

  “若是我猜得不错,明帝很有可能会亲自领兵在长沙,或者岳州。若是明帝在长沙,那局势对于咱们来说,便是有利的,若他在岳州,那咱们就真的是进退维谷,失去主动权了。”

  “这话怎么说?”谭泰满脸疑惑地问道。

  他虽然对于多铎和博洛口口不离明帝,而且还十分畏惧不满,但叶臣这个老将都折在了对方手中,他也不敢再轻视。

  “若是明帝领兵驻守在长沙,那咱们只需要在岳州留下一支兵马即可,以主力包围长沙,围点打援,明军必定不敢不来增援,最终计划的实施,一定会比咱们原本设想中的,还要更加顺利。”

  博洛说着,眼神中都散发了光彩,但想到另外一种可能,也是最有可能的情况,他的眼神也随之黯淡了下来。

  “但以我对明帝的了解,他恐怕不是那种龟缩长沙的人,岳州才是他的首选。明帝的战略眼光不凡,战略定力也极强,他必定是想要领着精锐大军守在岳州,让咱们不敢南下围攻长沙。”

  “确实如此。”多尔衮听罢,也随即发言道:

  “明帝若是连这点胆子都没有,就不敢千里奔袭,也做不到一战覆灭叶臣。而且若是明帝领兵驻扎在岳州,他还可以在水师的配合下,从洞庭湖突围,咱们即便是攻破了岳州府城的城墙,也没有任何用处。”

  “若真是这样,岳州城岂不是不可能攻破,明军完全可以通过水路运粮运兵进城,除非整个湖广都已经被咱们攻克,否则根本阻挡不了明军水师的行动。”谭泰吃惊道。

  “这便是明帝可怕的地方了,他和崇祯不同,他真的敢领着大军,守在前线。”多铎随即苦笑道:

  “若是咱们只留下少数兵马防范岳州,直取长沙,明帝一定会迅速率城中的大军出战,就如同奔袭叶臣一般,将那些留守的兵马,杀个片甲不留。”

  在原本历史上,除了入滇之后的大西军,南方各部明军,在野战中都打不过有八旗兵助战的清军,这也使得所谓的坚守,往往就是死守要么守住,要么城破战死。

  但现在,朱慈已经用战场上的胜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大明的军力虽然依旧弱于清廷,但已经不是只能死守的状态。

  换言之,若是多尔衮不小心行事,一旦出现战略上的错误,造成了兵力上的巨大损失,那战场局势完全可能扭转,甚至是直接颠覆。

  到那个时候,战场的主动权便掌握在朱慈的手上了,只要朱慈出击袭扰,多尔衮就不得不迎战,要不和明军一直耗着,要不就得撤兵回防,调集兵马去稳住荆州,岳州等地的局势。

  当然,朱慈也不会轻易和清军主力决战,他必须集中自己麾下的主力,才有足够的把握,在特定地形下,击败万人以上的清军。

  想到这里,多尔衮对于叶臣轻敌大意,以至于遭到明军的突袭,在荆门州城外全军覆没,损失了近三千八旗精锐马甲,还丢掉了大好的局势,忍不住勃然大怒起来。

  “明帝既然猜到了本王的意图,那他必定是要坚守岳州的。”多尔衮暗暗收敛心中躁动的情绪,当即又冷冷道:

  “既然如此,那本王就佯装不知,直接按照原本计划,领兵南下长沙,给他来个将计就计。到时候,明帝必定会出兵袭扰,那便是机会。”

  “明帝虽说有可能上当,可岳州到长沙,南北间足足有四条大河,咱们的骑兵行动不便,想要设计埋伏明帝,恐怕很难成功。”多铎出言提醒道,他可一直记得多尔衮此前对他的嘲讽。

  “若是明帝不难对付的话,就不用本王亲自出马了!”多尔衮再次冷笑道。

  多铎不置可否,随即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表情,淡淡道:

  “要是真的知道明帝难对付,那摄政王还是小心些为妙,别以为将计就计有多厉害,明帝最擅长的,便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豫亲王,别在这里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多尔衮突然提高了音量,怒道。

  “王爷,若是能将明帝引出,那咱们就不用辛苦围城,攻城了,说不得还真的能毕其功于一役。”谭泰见状,赶紧出言道:

  “咱们只要继续围攻长沙,明帝必定按耐不住,他只要领兵出城,那咱们就有机会在岳州的平野上堵住他。”

  “没错,只要明帝敢浪战,那他迟早有一天栽在王爷的手上。”博洛见状,也当即站队。

  而随着一众大将的附和,多尔衮无须多言,军议的结果便如他所愿,只等到后方的辎重和炮队抵达,大军便继续南下。

  不过,荆门州城一战,在那数百名突围的八旗溃兵传播下,明军的威名已经在这支南征的八旗军主力中,传得上下皆知。

  等多尔衮察觉到的时候,虽然立刻采取措施去阻止了,但收效甚微,军中的士气已经受到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决心,多尔衮带着大军进入襄阳城之后,只休整了五六日,雪一停,便下令大军加快南下的步伐。

  而军中的将领们,也都纷纷支持他南下围攻长沙的计划,他们都意识到了明帝不好对付,若是争一时意气,最终必定还得吃亏。

  朱慈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他也顺应局势,提前从荆州城中撤兵,带着御营入驻岳州城,并在此之前,下令长沙城和衡州城等地的兵马全面戒严备战,周边的百姓全部撤到了湘西,湘南山区和各处城镇之中。

  随着多尔衮率领的十几万大军迅速通过汉江沿岸的平野,进入荆州府,战事一触即发!

第161章 各有准备

首节上一节125/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