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216节

  若不是之前的几次战略失误,眼前的局势或许早已完全不同,阿济格和金砺这些人或许早已被消灭。

  如今,局势已经到了决定命运的时刻,他内心的压力不言而喻。

  林昌峰的话,触及了他内心的那一丝隐痛。

  林昌峰很快意识到自己言语有失,刚想开口解释几句,陈福却挥手打断了他:

  “无需多言,立即整军备战,开始进攻。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将这六七千清军全部歼灭在此地,绝不能再给他们反扑的机会。”

  “遵命,提督!”林昌峰领命后,毫不犹豫地策马冲向前方阵地。

  他的亲兵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数十名亲卫紧随其后,马蹄踏动尘土,朝着战场前线飞驰而去。

  此时的战场气氛愈发紧张。陈福站在高处,目光炯炯,注视着清军的动向。

  他知道,清军的指挥官同样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绝不会轻易退缩,何况此战关乎他们的生死存亡。

  然而,陈福心中笃定,胜利的天平正在逐渐向自己倾斜。

  只要抓住这个契机,他便有把握彻底扭转乾坤。

  “清军的兵力虽然庞大,但经过连番激战,他们的士气已大不如前。

  现在只要我们集中优势兵力,全力进攻,胜负便在此一举。”

  陈福低声自语,目光中充满了决心。

  战场上,战鼓声骤然响起,伴随着的是震天的喊杀声。

  金武营的两千精锐如离弦之箭般冲向清军阵地,后方的大军紧随其后,整个战场瞬间被浓烈的杀气笼罩。

  两军交战之处,刀光剑影,火光四起,双方将士拼死厮杀,血肉横飞。

  阿济格和金砺在清军阵中指挥着防守,虽然兵力不占优势,但他们依然没有选择退缩。

  八旗骑兵和步兵紧密配合,利用地形和防御工事顽强抵抗。

  此时,战场中央的火炮声此起彼伏,浓烟弥漫,空气中充斥着硝烟和血腥气味。

  钟鼎福率领的清军骑兵也加入了战斗,他们迅速调转马头,试图从侧翼包抄明军。

  但林昌峰早有防备,亲自率领一支骑兵队伍迎击,双方骑兵在战场中央激烈碰撞,战局瞬间陷入胶着。

  陈福望着战场上的局势,内心却并不轻松。

  他知道,若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击溃清军,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

  而清军若是利用防御工事继续坚守,己方兵力虽多,但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攻下。

  然而,陈福没有犹豫。

  他心中清楚,胜负往往就在一瞬之间。他大声下令:

  “传我命令,火炮继续轰击,步兵全力进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攻破清军防线!”

  清军阵前,数千绿营军的士兵屏气凝神,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对面的明军。

  这些士兵大多是钟鼎福麾下的老兵,经历过无数次血战,经验丰富,训练有素,战斗力极为强悍。

  金砺对他们的特别照顾和资源倾斜,令这些绿营兵的战斗素养大幅提升,犹如铁血劲旅,随时准备迎接敌人的冲击。

  随着一阵激昂的战鼓和军号声响起,明军迅速整顿队伍,在战场中央拉开了一条横贯东西的宽大阵型。

  士兵们动作整齐划一,毫无慌乱,显示出极高的纪律性。

  军阵的正中央,插着一面大大的“钟”字旗帜,迎风招展,四周旌旗如林,战意盎然。

  明军此刻的气势,仿佛要与清军决一死战。

  片刻之后,明军的两翼开始有所动作,三十余门火炮被推上了前线,数十名炮兵迅速奔赴炮位,沉着冷静地调校着炮口的角度。

  一时间,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清军的阵线,似乎随时都要喷出致命的火舌。

  与此同时,陈福、阿济格和金砺也都将清军的主力部署在了中路战场,力求在最关键的正面决战中获胜。

  两翼的部队虽然不多,但也被用于牵制对方的偏师。

  山麓两侧,阿济格和金砺派出的精兵已经成功地拖住了那里的五千明军,使其无法发挥更大的威胁。

  此刻,明军大阵犹如一条钢铁洪流,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战鼓声,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向前推进。

  两里长的队伍在战场上横扫而来,宛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水。

  长枪林立,枪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随着士兵的步伐整齐地上下起伏,犹如波涛翻滚,一浪接着一浪,向着清军席卷而来。

  就在这时,清军的火炮率先发难。

  三十余门火炮同时发射,震天的轰鸣声响彻云霄,炮口喷出橙红色的火焰。

  伴随着刺耳的爆炸声,铁弹在白烟中呼啸而出,仿佛死神的镰刀,直扑明军阵地。

  炮弹在明军阵中炸裂开来,巨大的爆炸力将一片片士兵撕碎,鲜血飞溅,四周顿时被炸出了几条血淋淋的缺口。

  铁弹的冲击力如此强大,不仅掀飞了明军的士兵,连同他们的盔甲和兵器也被抛向半空,场面一时混乱。

  然而,尽管前排的明军被炮弹轰出一道道血路,但这支久经沙场的军队并未因此慌乱。

  被击中的地方很快便有后排的士兵补位,阵型依旧整齐而有序地前进,没有因为炮火的袭击而乱了阵脚。

  这显示出明军极高的训练水平和纪律性,即便面对死亡,他们仍能保持镇定。

  明军的炮兵也不甘示弱,很快进行了还击。

  那些黑黝黝的炮口喷射出一团团火焰,炮弹呼啸着飞向清军阵地,爆炸声伴随着硝烟在战场上蔓延开来。

  清军前排的阵型同样被炸出了缺口,但钟鼎福训练的绿营兵也迅速填补了这些空隙,没有让局势失控。

  战场的两侧,此时的局势也十分紧张。

  阿济格和金砺派出的部队虽然暂时遏制住了两翼明军的骚扰,但双方的对峙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

  两军的兵力相互牵制,暂时谁也无法取得决定性优势。

第264章 血流成河

  他们现在只要突破这片火炮攻击的区域,一旦逼近到七十步的射程,前排的火枪兵便可以与对面的清军展开对射。

  此时,明军的两翼骑兵也能趁机发动猛烈的冲击。

  然而,此刻山麓两侧的明军骚扰部队已经完全被清军牵制住,使得清军得以集中火力应对陈福的主力进攻。

  眼前的战局让陈福心中一沉,大军的伤亡可能远远超出他的预料。

  然而,只要能突破对面那支由绿营军组成的防线,他们就能直取清军中路的空虚地带。

  一旦中路崩溃,明军便可趁势追击,直扑清军的帅旗,掌握最终胜利的关键。

  陈福深知这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为了确保最后的迅速突击,林昌峰将金武营部署在了军阵的中央。

  这支精锐部队在之前的战斗中得到了最大的保留,目的是在突破清军中路时发挥关键作用。

  他们的任务是快速穿透敌军防线,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满清中军,彻底瓦解敌人的指挥体系。

  战局愈发紧张,明军的炮兵迅速展开反击。

  一阵阵轰隆的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整个大地似乎都在这震耳欲聋的炮声中颤抖。

  两军阵地距离不远,炮火完全覆盖了整个战场,双方的火炮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强大的交火区域。

  然而,鉴于此时的火炮技术和炮兵的训练水平,双方的射击精准度并不高。

  炮手们大致校准方向后,便毫不犹豫地开火,炮弹呼啸着冲向敌阵。

  但由于两军阵列密集,阵型宽广,哪怕射击精度不高,这种无差别的覆盖式炮击也足以造成巨大的伤亡。

  如果换作训练不如明军或清军精锐的队伍,恐怕此时已然陷入一片混乱。

  战斗继续激烈进行,上百名士兵在火炮的轰击下付出了生命,战场上留下了无数断肢残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前排的火枪兵逐步逼近,终于进入了七十步之内的射程。

  两军的对峙瞬间转化为一场残酷的火枪对射,战场上骤然响起如同闷雷般的枪声。

  在这惊天动地的交火中,白色的硝烟像龙卷风般腾起,很快便融汇成了一堵浓浓的烟墙。

  橙红色的火光在烟雾中一闪而过,火枪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数千颗铅弹像暴风骤雨般扫过战场,猛烈地撞入了两军的阵列中。

  不论士兵们穿着棉甲、锁子甲,还是贵重的钢铁甲胄,在这些廉价但威力惊人的铅弹面前,根本无法抵挡。

  铅弹击中人体,鲜血如同喷泉般从伤口中涌出,士兵们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整个战场仿佛化作了人间炼狱。

  这一瞬间的激烈交火,便让两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超过一千名士兵瞬间倒在了这场惨烈的对射中,前排士兵几乎被铅弹扫荡一空。

  清军和明军的阵型都在这猛烈的冲击下出现了混乱。

  巨大的伤亡不仅震撼了前线的士兵,也使得阵中的一些新兵开始动摇,甚至有几名明军士兵因恐惧而选择逃跑。

  这些逃兵在督战队的监视下,很快被当场斩杀,两军同样的军纪森严。

  但即使局面如此残酷,战斗并未停止。

  两军依然在枪炮声中继续厮杀,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寸土地。

  林昌峰冷静地观察着战局,金武营的精锐依旧保持着战斗序列,准备随时发起致命一击。

  双方尽管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明军并未因此退却,士兵们依旧在前进,步伐坚定不移。

  各级军官迅速上前,稳住士兵的阵列,紧张地指挥火枪兵准备进行第二轮齐射。

  这种时候,真正考验的是部队的指挥和协调能力。

  谁能更快地组织起有效的齐射,谁就能率先打乱对方的阵型,给敌人带来更大的杀伤,进而在战场上占据主动权。

  陈福手持“千里眼”,目光如鹰隼般紧盯着前方战局。

  他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眉头时而紧锁,时而微微舒展,显示出他内心的复杂情绪。

  此刻的他深知,局势已到了关键时刻,稍有差池,整个战局都可能逆转。

  双方的火枪对射已经持续了许久,但这场惨烈的对决始终未能分出胜负。

  四轮齐射过后,明军和清军各自损失了两千五百多人,硝烟弥漫,战场上混乱的局势使得两军都难以再次组织起有效的齐射。

  随着距离的拉近,士兵们只能再度转向近身搏杀,刀剑交锋,血肉横飞。

  林昌峰则多次亲自率领亲兵冲入敌阵,他的进攻势如破竹,数次将清军的阵线撕裂。

  然而,这支清军却表现出非同寻常的顽强,不畏生死,每当林昌峰即将取得决定性突破,总有一队清军迅速填补上来,重新稳住阵脚。

  林昌峰的攻势几乎一次次功亏一篑,而他自己也在激战中身负了两处重伤,鲜血渗透了他的铠甲,但他依旧咬牙坚持,不肯后退一步。

  随着中路战况的持续焦灼,惨烈的伤亡数字不断攀升,这让陈福、阿济格和金砺等指挥官都开始坐不住了。

  局势已经不再是一场普通的决战,而变成了双方拼尽全力的生死博弈。

  眼前的战斗已演变为一场极限的消耗战,几乎成了“一换一”的杀戮。

首节上一节216/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