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236节

  明军士兵熟练地出枪,几乎没有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尽管如此,战斗的激烈程度愈加升级,一些八旗兵趁着明军士兵拔枪的瞬间,抓住机会反击,斩杀了对方,但几乎是转瞬之间,他们又被后续赶到的明军所击毙。

  前排的明军士兵在这轮凶猛的战斗中消耗极大,许多人已然身负重伤,不得不被迫撤退。

  而更多人此刻则似乎激发出了体内的潜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勇猛,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战兵王利手中的长枪在他的猛力下接连刺出,转眼之间已经更换了第三支,腰间的短斧早已抛出,消失在战场的混乱之中。

  身上的甲胄多处破损,裸露的手臂上也被敌军的兵刃划出一道道血痕,但王利根本顾不上这些,他已经到了胸墙之后,内心既紧张又亢奋。

  平日里高强度的训练在此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得他在这极度危险的环境中,几乎已经没有了自主意识,只是凭着本能和战斗经验,看到清军攀爬上来,便毫不犹豫地挥动长枪,将敌人刺落墙外。

  然而,八旗兵凭借人数上的优势,还是有几名甲兵成功爬上了胸墙。

  他们一个接一个,步伐坚定,毫无退缩之意,手中高举着斧头、长刀,奋力冲杀而来。

  眼见阵地岌岌可危,古德富紧皱眉头,意识到局势已然不妙,他咬了咬牙,不得不命令两个预备旗队投入战场。

  这批新生力量的加入暂时缓解了明军的压力,勉强将几乎突破阵线的清军再次击退,将他们赶回了胸墙之外。

  然而,清军的攻势并未因此而削弱,反而更加凶猛,仿佛他们已经下定决心,要一举突破明军的防线,逃出生天。

  八旗兵们不计后果,不顾伤亡,仿佛是燃烧生命的最后一搏,每一个冲锋都是背水一战。

  古德富此时只剩下了一百多名精疲力竭的战兵,面对敌人的一波接一波的攻势,防线逐渐摇摇欲坠。

  尽管他将最后的预备队也派上了前线,但这也不过是延缓了清军片刻的攻势。

  那些拼死作战的八旗兵依旧源源不断地涌来,令人难以招架。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八旗兵冲上了胸墙。

  胸墙外的尸体堆积得越来越高,以至于这些尸体已经成为了清军的天然助力,使得他们能够轻松攀爬到与明军相当的高度。

  明军占据的地利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阵线开始出现多个明显的缺口,清军趁机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

  明军士兵拼死奋战,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血肉横飞,场面极度惨烈。

  每个人的脚下都黏糊糊的,几乎无立足之地,地面早已被鲜血浸透,变得泥泞不堪。

  士兵们的每一步都踩在同伴的尸体或敌人的残肢上,杀戮在无尽的呐喊和哀嚎中不断上演。

  王利在奋力作战中身上再添数道伤痕,最终因伤势过重,被迫退下战场。

  与此同时,同一个旗队的战报,刘鹏在前线杀死了三个八旗兵后,最终被一名敌军挥刀斩中,血流如注,当场战死。

  战斗的胜负天平开始朝着不利的方向倾斜。

  随着战局愈发焦灼,罗天这个曾经负责火枪射击的士兵也被迫加入了第一线的肉搏战中。

  但即使这样,明军的士兵依然寥寥无几,战场上已是孤军奋战,无兵可用。

  此时此刻,古德富心中升起了深深的无力感,他看着眼前的场景,清军步步紧逼,士兵们的士气虽然还未彻底崩溃,但已接近极限。

  他的手指紧紧攥着指挥刀,心中盘算着是否还有什么可以挽回局势的策略。

  可是,眼见敌人的攻势如潮水般一浪接着一浪。

  他明白,这或许是自己最后一次拼命防守的机会。

  古德富眼神坚定,嘴里低吼道:

  “兄弟们,守住!”

  士兵们听到他的呼喊声,仿佛重新振作了精神,手中的武器更加紧握,杀敌之心更加坚定。

  胸墙前的战斗愈演愈烈,这片血色战场上见证了沧州之战,明军和八旗兵之间最残酷的一场较量。

  几个清军巴牙喇带着甲兵翻越胸墙,想要掩护更多的八旗兵冲上阵地。

  他们踩着满地横陈的尸体,毫不犹豫地与明军士兵厮杀,每一刀一枪都充满了拼死的决绝。

  血雾弥漫,死亡在这片战场上如同疾风般席卷而过,双方都在用生命的代价争夺那片已经被鲜血染红的土地。

  尽管局势危急,剩下的明军士兵并没有溃退,反而更加坚定。

  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只能选择奋死一搏。

  王利依然站在战场中央,虽然他早已疲惫不堪,但他的手仍然紧紧握着长枪,目光死死锁定着冲上来的八旗兵。

  在阵地上的士兵们自发地围成几小团,形成简陋的防御阵型,拼死与清军厮杀。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主力拖住这些八旗兵,争取更多的时间。

  古德富站在阵地后方,目光焦急地注视着这场惨烈的战斗。

  没想到,八旗兵竟如此强悍,一波接着一波地攻上来,几乎不给明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他原本期盼着赵正东的援兵能够及时赶来,但此时此刻,他已经不再抱有过多的期望。

  山火阻挡了援军的前进,只有祈祷之前追击八旗兵的明军部队能够迅速绕过山火,赶到支援。

  然而,随着每一秒的流逝,战局变得愈加严峻。

  古德富估算着,这一战他们至少已经杀死了两三百八旗兵,若能继续顽抗下去,即使战死在此,也算不辱使命。

  他的目光从战场的一角扫向另一角,看到明军士兵们已经开始一对一地与清军拼杀,每一击都带着必死的决心。

  他知道,这些人已经没有了退路,唯一的选择就是在最后时刻尽可能多地杀死敌人,以求带走几个清军垫背。

  随着战斗的持续,清军甲兵源源不断地推倒胸墙,阵地几乎失守。

  那条曾经坚固的壕沟早已被尸体填满,清军的进攻如潮水般涌来。

  更糟糕的是,山道上不少八旗兵已经上马,准备发起更猛烈的冲击。

  古德富看着这成百上千的八旗兵正朝他们涌来,而此刻,明军将士们几乎已经筋疲力尽。

  他们相互依靠在一起,手中紧握着兵器,心中清楚,下一波攻击若是冲到面前,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拼死拉一个清军垫背。

  就在这时,战场上忽然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山岭的两侧突然冒出了火光,紧接着,震天的喊杀声划破了寂静,响彻整个山谷。

  原本气势如虹的八旗兵顿时陷入了混乱,那些刚刚上马的八旗兵惊慌失措,纷纷跳下马来,场面显得极为滑稽,仿佛看到了不祥的预兆。

  伴随着嘹亮的号角声,明军从两翼的山坡上如潮水般冲杀下来,气势如虹。

  号角声一次比一次更加洪亮,仿佛在宣告着胜利的到来。

  明军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挥舞着兵器,冲下山坡,势如破竹。

  那一瞬间,山道上响起了巨大的呐喊声,明军的突袭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地刺入了八旗兵的腹地。

  八旗兵原本要围攻古德富残部,试图一举歼灭他们。

  但突如其来的袭击让他们乱了阵脚,顷刻间,清军阵型大乱,士兵四散奔逃。

  他们似乎意识到,若不趁着明军尚未完成合围之时逃出包围圈,恐怕就会被困死在这片山谷中。

  战局瞬息万变,原本占据优势的八旗兵转眼间就变成了溃兵四散而逃。

  明军将士趁势追击,刀光剑影之间,清军伤亡惨重。

  山道上,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八旗兵,他们试图逃命,却被明军追兵一一斩杀。

  鲜血染红了山坡,战场上充斥着凄厉的惨叫和哀嚎声,仿佛一场灭顶之灾正在降临。

  古德富站在阵地中央,目睹这一切的发生。

  他的心中涌起一阵狂喜,知道战局已经发生了逆转。

  尽管之前面临重重危机,但明军最终凭借顽强的斗志和精妙的战略,成功击溃了八旗兵。

  此刻,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看着明军将士们在战场上追击逃窜的清军,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这一战,古德富和他的士兵们用生命守住了阵地。

  他们虽然筋疲力尽,但依然站立着,迎接胜利的曙光。

  明军的战鼓声如雷鸣般震天响起,山道中的八旗兵顿时大乱。

  那些已经突破古德富所部阵地的清军,心中再无战斗的念头,慌忙放弃进攻,转身拼命逃窜。

  而仍困在山道中的其余清军,也开始往前冲,希望能从乱局中杀出一条血路。

  然而,横七竖八的尸体铺满了道路,许多人在混乱中被绊倒,紧接着便被后续的同伴踩踏致死,场面惨不忍睹。

  三面围堵的山道,唯一的出口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尸体堆满,堵塞了清军的逃生路径。

  八旗兵们被困在狭窄的空间中,逃生之路几乎被完全封死。

  骑兵原本是清军的精锐,战场上所向披靡,但在这狭窄的山道里,面对堆积如山的尸体和四面包围,他们也无计可施,寸步难行。

  战局迅速一边倒,成为了明军的屠杀场。

  明军居高临下,手中的火器发挥出了惊人的威力,数轮齐射后,八旗兵倒下成片。

  火器未歇,长枪方阵便紧跟而上,刀枪如雨般收割着清军的性命。

  兵锋所指,清军士兵如同落叶般接连倒下,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当赵正东率部赶到时,映入眼帘的已是尸山血海。

  那满目疮痍的战场,远比他曾经历过的徐州大战还要惨烈。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息,仿佛血水已经湿透了每一丝空气,风吹过时,带着黏糊糊的触感,直击人心。

  赵正东资历最老,战斗经验丰富,但眼前这番景象,连他也不由得心头发颤。

  火光映照下,山道的每一寸土地都堆满了清军的尸体,血流成河,触目惊心。

  尽管清军在绝境之下展现了出色的应对能力,凭借狡猾的策略和勇猛的突围,最终还是有两千多满清八旗兵成功冲破堵截,从山道中逃了出去。

  但古德富指挥的两个百总的截击队伍顽强不屈,誓死不退,最终成功阻击了大部分逃兵,为明军赢得了这一场关键的胜利。

  然而,这场残酷的战斗也让截击队伍几乎全军覆没。

  两百多名勇士,最后只剩下了五十多人还在喘气,每一个活下来的士兵都身负重伤,气力耗尽,几乎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了。

  刚刚还在战斗中的那股坚毅与决心,仿佛只是支撑他们最后一搏的余力,随着援军的到来,战斗结束,那口气也早已随之消散。

  古德富自己也是满身血污,早已疲惫不堪,但他仍强撑着身子,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到一名同样浑身是血的士兵面前。

  那人正是他带出来的年轻将领,虽已筋疲力尽,却仍然站在原地,双腿打颤。

  古德富把将他扶起,笑着大声说道:

  “你小子行啊!老子果然没看错你!有老子当年的风范!”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与骄傲,仿佛这一场胜利让他们的所有牺牲都变得值得。

  与此同时,东面的平野战场上,残余的清军八旗兵刚刚逃出山道,还未及松一口气,便又遭到迂回至此的明军骑兵的追击。

  清军已经毫无斗志,骑兵的冲锋如洪水猛兽般将他们吞噬殆尽。

  八旗兵中仅剩的少部分人也在短短的时间内几乎被屠杀殆尽,东面战场的血腥场景与山道之中如出一辙。

  战鼓声渐渐平息,四周的杀喊声也逐渐消散,只剩下了燃烧的火光在夜空中跳动。

  战场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与血腥味,让人窒息。

  赵正东站在这片血腥的战场上,眼神复杂。

首节上一节236/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