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279节

  陈福深知,救援的希望微乎其微。

  但他依然如此安排,心中明白,这不仅仅是为了战斗的胜负,更是为了激励军心、鼓舞士气。

  他若不这么做,日后谁还会在危急关头冒死传递情报?

  这事关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纵使损失再大,他也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知道朱慈特意让马宝担任此次任务,是为了锻炼其能力,培养其军功。

  而作为忠心耿耿的部下,陈福当然会顺从皇帝的意图,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马宝。

  对他来说,马宝的成长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整个大明军队的未来。

  “是,将军!”马宝恭敬应命,旋即快步下了城楼。

  城墙内侧的街道上,战鼓的声音犹如雷霆般轰鸣,上千将士已经整装待发,刀枪出鞘,随时准备出击。

  与此同时,张小六从尸体堆成的掩体后悄然探出头来,他观察着山底下的清军阵营。

  暂时未见敌方有所动作,他才长长松了口气,心中暗自庆幸。

  虽然局势依然危急,但眼下明军凭借山丘的有利地形,还能维持住阵线。

  “这片山谷,若能穿越,我们就能趁机绕过敌军的正面防线。”张小六心中思量,他深知自己的部队处于绝对劣势,每一分每一秒的拖延都可能带来灾难。

  然而,敌人似乎并未马上发动攻击,这短暂的宁静让他稍微松了口气。

  而沈忠并没有像张小六那样心存侥幸。

  清军的前锋已遭遇了山丘上明军的顽强抵抗,他清楚,若不采取果断措施,恐怕很难突破明军的防线。

  眼前的局面已经令他感到压力山大,毫不犹豫地命令火枪兵和弓箭手准备火力压制。

  “尽量以火力牵制住明军的阵地,消耗他们的兵力,迫使他们露出破绽!”沈忠低声命令着,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明白,仅凭正面强攻,清军势必付出巨大的代价。

  于是,他决心依靠火力压制和精确打击,削弱敌军的战斗力,为后续的冲击铺路。

  明军固守山丘,利用尸体堆积成的天然掩体,使得清军的攻击显得十分低效。

  清军的火枪和弓箭轮番射击了五六次,箭雨如洪流般倾泻而下,但却只能击中不到十个明军士兵。

  尽管如此,明军的阵型依然稳如磐石,清军的攻击似乎对他们造成的威胁远远低于预期。

  “这么打下去也不行。”沈忠心中清楚,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凭借这样一点一点的消耗战,或许能够最终压倒这支明军的小队。

  可是,他所面对的敌人毕竟是熟悉山地作战的明军,坚守如此久,已显得不耐烦的他也知道,这场战斗如果拖得太久,对自己军队的士气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

  沈忠心中一紧,虽然眼下看似优势明显,但他所拥有的时间却极其有限。

  根据后方的消息,巴明大军的增援已经在赶来,而石门关的防线也在逐渐加固,若再拖下去,自己这边的劣势只会愈发明显。

  他不禁想到一个策略招降。

  虽然这种方法在他看来有些许侥幸的成分,但在这场胶着的局势下,他不得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

  毕竟,山丘上的明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若能成功招降,或许可以避免更多的伤亡。

  如果不成,再发动强攻也不迟,反正已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

  沈忠嘴角微微上扬,命令下去:

  “给我派人前去招降,若明军有意投降,立刻放他们离开;若他们坚决抵抗,便直接强攻!”

  此时,山丘上的明军并未察觉到这一切。

  刘斌紧握着手中的刀柄,感受到一股寒意从脚底传上心头,他看着山下逐渐逼近的清军,目光变得更加坚定。

  “刀盾手准备!火枪手保持警惕!”刘斌大声命令,声音中透着一种冷冽的坚定。

  他知道,无论如何,今天这一战,他们都必须尽力而为,哪怕是死,也绝不轻言放弃。

  与此同时,陈福的心中同样充满了紧迫感,石门关已经完全动员,城内的士兵和民夫们都已准备好迎接最后的决战。

  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守住这座关隘,守住这里的希望。

  “派人上去让那群疯子投降,再这样打下去,我的兵全得打光了!”沈忠愤怒地朝副将吼叫,脸色铁青,眼中闪烁着急切和焦虑的光芒。

  他的声音充满了绝望与怒火,显然已失去了往日的冷静:“快去,快去!”

  副将面露难色,他张了张口,想说什么,但还没等他开口,就被沈永忠几乎咆哮般地打断:

  “快滚,快给我去!王爷已经下了死命令了,再拿不下来,你就提头来见我!”

  这几句话犹如雷霆一般,让副将的脸色骤然变得苍白。

  沈永忠刚刚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只需要一个时辰,便能将这股明军彻底歼灭。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的脸。

  时间已经过去,伤亡的清军足足有几百人,而他们依旧被困在山下,这让沈永忠的心中充满了屈辱和怒火。

  更糟糕的是,巴明已经传来指令,命令他半个时辰之内攻下这座山丘,否则就要派满洲兵前来支援。

  这无疑是沈忠最大的耻辱不仅攻不下山丘,连满洲兵也要来支援了!

  “他娘的,难道我沈忠就这么废物?”他心中愤怒,但转瞬即逝,又只得咬牙再度鼓足气力,扭头对副将低声道:

  “再攻一次!如果再不行,满洲兵上来也无可奈何。”

  副将无奈地点点头,心里满是无尽的郁闷和焦虑,但沈永忠的命令就是命令,不能违抗。

  他忍不住抱怨道:

  “上去劝降,简直是送死!这些疯子怎么可能会投降?死都不怕了,谁还会怕你说几句好话!”

  沈忠听到副将的话,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压低声音道:

  “快去,不去我就亲自去。”

  副将心中一阵胆寒,只得硬着头皮走向那支明军的阵地,心中不断嘀咕着:

  “这些疯子根本没救了,他们只会死战,根本不可能投降。”

  在山上的明军阵地,刘斌带领的这一百余名士兵,已经让沈永忠的清军尝尽了苦头。

  纵然清军的数量远远超过他们,可这些顽强的明军士兵以极为凶猛的攻势回击,每次清军进攻,都被打得退回去,丧失了几乎所有的战斗意志。

  这些所谓的精锐绿营兵,面对这一股几乎不怕死的力量,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气势,士气崩溃,战斗力荡然无存。

  刘斌和陈亮的身影在战场上尤其耀眼,他们两个几乎已经拼尽全力,毫无顾忌地扑向敌人,将冲破防线的清军杀得人仰马翻,直至将敌人彻底逼退。

  在他们的带领下,明军的士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励,哪怕身边倒下的同袍越来越多,依旧没有一个人后退。

  就在所有人以为明军将死于非命时,刘斌和陈亮的英勇无畏点燃了最后一线希望。

  “看样子,清军似乎不打算再发动进攻了。”关齐福靠在堆积如山的尸体后方,稍作休息。

  他疲惫的眼神透出一股困倦,却又在危机四伏中保持着清醒,转头看向刚刚返回的张小六,他问道:

  “小六哥,下面那些鞑子的狗奴才还敢打吗?”

  张小六走近,喘着粗气,也没有立刻回应,刚才的激烈战斗已经让他精疲力尽。

  此刻的明军阵地,剩下的只有三十几人,士气虽不如初时那般高涨,但拼死抵抗的决心依然未曾动摇。

  然而,大部分人都受了伤,许多人因为体力透支,连站稳的力气都没有。

  张小六听到关齐福问话时,心头一阵愁云惨淡,他刚才带着一股不甘和焦虑奋战,但现在却只能感到一种无力感。

  “应该……不会再进攻了。”张小六低头思索了一下,忽然抱怨道:

  “我就担心援军什么时候来啊,如果再不来,老子就是有三条命也得搭在这里!”

  关齐福笑了笑,但笑容中带着些许苦涩:

  “别想那些没用的,老子都打了这么久,连死都准备好了,哪怕是死在这里也无怨无悔。”

  他咬牙切齿地说,眼中却露出坚定的光芒。

  “不过,兄弟们也不能这么白白送死。”张小六咬着牙,面色紧绷。

  虽然他们的情况极为严峻,几乎所有人都已经极度疲惫,但正如关齐福所说的那样,他们拼死死守的信念没有动摇。

  山下的清军在一次次进攻失败后,陷入了短暂的沉寂,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放弃了进攻。

  沈忠的心情已从最初的愤怒转为冷静。

  他知道,这一仗他必须打下去,尽管自己的兵力已经消耗殆尽,尽管清军的进攻屡次失败,但他依旧决定要发起最后一击。

第321章 誓死不退

  在黑夜的掩护下,战场上弥漫的血腥气稍稍掩盖了压抑的绝望。

  那些横陈于地的尸体若是在白日下清晰可见,恐怕还会让这些士兵的士气再削弱几分。

  然而,他们无暇沉溺于恐惧和哀伤,战斗还未结束,哪怕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也必须得拼下去。

  几名尚有行动力的士兵正小心翼翼地在尸堆中翻找武器和物资,他们将能够使用的火枪、弓箭,以及那些沾满血迹的长枪和大刀集中起来,为下一轮清军的进攻做准备。

  陈亮体格强健,耐力出众,此刻正钻入尸体掩护后,熟练地从阵亡士兵的身上取下水袋和干粮,随后将这些宝贵的物资丢给身旁还能战斗的战士。

  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依旧坚定,丝毫不见退缩的迹象。

  听到张小六在低声抱怨,陈亮眉头一皱,怒火瞬间升腾而起。

  他猛地站直身子,大吼一声:

  “张小六!”随着声音出口,他手中的两个水袋精准地砸向对方。

  张小六被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条件反射地立正站了起来,声音里透着几分紧张:“是!”

  这一动作,吓得关齐福和陈瑞安目瞪口呆,几乎不敢相信张小六竟然敢在敌人弓箭的射程内如此暴露自己。

  关齐福忍不住咬了咬牙,低声道:

  “张哥不要命了?”

  “蹲下!”陈亮厉声喝道。

  他早已对张小六的毛躁习惯见怪不怪,若非这小子后来在战斗中表现出了点“可造之才”,陈亮估计自己抽他还得多抽几回。

  然而,听到这丧气话,他心里一股怒火直冲脑门。

  他环顾四周,目光扫过每一个低头不语的士兵这些人身上大多带着伤口,血迹早已染透衣甲,脸上满是疲惫,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与他对视。

  “都给老子听好了!”陈亮忽然提高了嗓门,他那嘶哑的声音在山丘上回荡,震得空气仿佛都颤抖起来:

  “老子带的兵,没有孬种!谁他娘的再敢说丧气话,山底下的狗奴才杀不了你们,老子先砍了他!”

  残存的三十余人齐齐抬头,看向这个在平日里被他们恨得牙痒痒的军法官,他曾是他们的噩梦,动辄以军法严惩。

  但今晚,他们目睹了陈亮在战场上的表现,如猛虎下山,挥舞着血迹斑斑的刀刃,在敌阵中杀了不下十人。

  昔日的怨言,随着这一战的流血,竟然化作了心底深处的敬意。

  陈亮见众人没有回嘴,索性又朝前迈了几步,走到阵亡战友的尸体前,伸手一指被鲜血浸透的认旗。

  那是刘斌的旗帜,在微风中依旧顽强地飘扬。

  “听清楚了!”他的声音沙哑但充满力量:

首节上一节279/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