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55节

  毫不夸张地说,凤阳城内的百姓,这段时间都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的。虽然皇帝陛下就在城内,城中也有数万大军,但能不能挡得住鞑子,谁心里都没底!

  而此时,随着大胜的消息传来,城内的百姓心里也终于踏实了,在史可法和高弘图的组织下,一个个都兴高采烈地跑来城门看热闹。

  史可法和高弘图做其他事情或许不行,但为官多年,自然知道怎么操办大典。更不用说,他们现在还沾了朱慈的光,有了充足的粮草和民心,这种事情做起来自然更加方便。

  此时,城内的主干道上聚集了数千名情绪激动的百姓,城楼之上则是站着马士英等人组织起来的地方乡绅,所有人都笑容满面,就好像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般。

  “诸位,请看这边!”

  马士英专门负责接待这些乡绅,并趁机拉拢关系,收受贿赂,史可法和高弘图两人都清高,注重名声,不想沾这些事情,反而是让马士英占了便宜。

  “陛下一战,便取了三万鞑子的首级,今日筑成京观,既是供天下百姓瞻仰,也是要以此震慑四方蛮夷,表恢复山河之志!”

  马士英带着他们参观了一番内城和土墙之间,连夜筑好的“京观”,直接把其中的不少乡绅遗老,吓得面容失色。

  当然,他在介绍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夸大了一点点,把先运回城内的那一千多颗人头说成了三万颗,引起了那些乡绅的阵阵惊呼。

  “那京观最上方的那颗人头,便是我朝叛将,东虏伪王耿仲明之首级,此贼助纣为虐,作恶多端,屠戮百姓无数,如今败在陛下手中,也算是罪有应得!”

  “京观”一旁的城门上,此时正吊着耿仲明的尸身,这个十几年前,参与了登州之乱,造成了无数百姓死于非命,流离失所,并最终投降建奴的人,终究是付出了代价。

  “此番,东虏数万大军倾巢出动,更是阴谋诡计尽出,但在陛下面前,不过都是些跳梁小丑罢了,我朝大军的雷霆攻势一出,一战便将之倾覆了.”

  马士英早有准备,此时更是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引得身前的一众乡绅阵阵喝彩和吹捧。

  “陛下英武神略,真不愧是一代雄主!”

  “一战灭敌十万,天下震动,神宗以来,从未有之,我等能看到这等盛况,真乃三生有幸啊!”

  “陛下此番御驾亲征,可谓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愧于成祖遗风!”

  “没错,陛下南幸,本就是我江南百姓之福,又有文韬武略之名臣辅佐,定是千古圣君!”

  “孙老说得对,这大捷之功,无论如何,都得给在中都统筹后方的马阁老算上一份!”

  “确实如此,没有马阁老的辅佐,这大捷可没有那么简单,要不说陛下是圣君呢,这识人用人之才,正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乡绅难得能和马士英说上一句话,此时个个都谄媚得不行,他们无一例外,都想借机和马士英攀附上关系,为大抵就是明年举行的科考做好准备。

  这些人心里终究是认可大明的,只要朱慈表现出守住半壁江山的实力,他们便会拼死效忠。

  其实,这里面有不少人此前都已经开始谋划后路了,若是江淮守卫节节败退,他们也不介意为清军引路。

  所以,昨晚北面捷报传回的时候,这些人心中震动不已的同时,也都松了一口气,然后迅速做出了决定。

  这便是朱慈必须要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原因了,正儿八经打了一场胜仗之后,不仅此前能为一件小事,在朝堂上不厌其烦,争来争去的文官们消停了,便是那些乡绅,也更加忠心了。

  说到底,原本历史上南明的一众官员,不管是能做事的,还是不能做事的,都如同泼妇孩童一般,在朝堂上争吵互怼,争夺主导权,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战场上打不开局面。

  有时候,只需要一场胜仗,事情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今,马士英每每说话,这些乡绅便都绞尽脑汁,无论如何都要搭上话,而马士英则是每每微笑以对,不时点头赞同。

  双方一唱一和,配合得可谓是十分默契!

  当然,这些人不仅嘴巴能说会道,眼神也很好,几乎每一个都看到了马士英不小心遗落在角落的银子和珠宝,充分发扬了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全都给马士英送了回来。

  巳时末,朱慈领着北征大军在城外集结完毕,随即开始全军入城。

  在响彻天地的鼓号声中,队列整齐,铁甲森严,旌旗招展的明军方阵从凤阳城南面的洪武门进城,威武霸气。

  胡茂祯率领京营的五百骑兵开路,其后跟着殿前军的天威中营,天武左营,以及护卫着朱慈的禁军,然后便是常登贵率领的天骑营骑兵压轴,那几十门缴获的火炮由民夫驱赶着骡马拉运,跟在了队伍的最后。

  明军进入凤阳城南面的洪武门瓮城后,很快便出现在了通往禁垣城承天门的主干道上,前锋的五百骑兵举着各营的旗帜,缓缓而过。

  而跟在他们身后的,则是按照军阵队列行进的殿前军,他们踩着鼓点,步伐整齐,铁甲峥嵘,叮当作响的甲叶和密密麻麻,高高举起的兵刃上闪烁着耀眼的光点,那些高高举起的长枪上,插着上千耿军的人头。

  这些便是朱慈此番御驾亲征的收获,更是殿前军如此这般,昂首挺胸,大张旗鼓进城的底气所在!

  赵正东此时依旧举着那面代表着殿前军天武左营的大旗,他走在了队伍的最前方,听着两边的呼呼声,满脸都是兴奋和自豪,两日赶回凤阳的疲惫,顿时消散,一切都值得了!

  他在此战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大军入城这样光辉荣耀的场合,自然还是由他这个军中的先进代表来举旗。

  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战鼓声,军号声,马蹄声,踏步声混杂在一起,威严的军阵,亮眼的甲胄,还有蝴蝶一般迎风飞舞的旌旗,插在长枪上,恐怖又引人注目的首级,都看得街道两边的百姓如痴如醉。

  “英雄!英雄!英雄!!!”

  “杀鞑子,复山河!”

  “杀鞑子,复山河!”

  街道两边的百姓看着这支气势威武的军队,满脸都是兴奋和激动,现场逐渐涌起了一片欢呼声,激动的人群甚至发生了挤压,还好史可法和高弘图提前派出了大量官兵维持秩序。

  这么长时间以来,都在心惊胆战中度过,生怕哪一天鞑子就攻破城门,进来烧杀抢掠的百姓,看到这样的场景,情绪如何能不激愤?

  而城楼上的那些官员,地方乡绅,更是不少都张大了嘴巴。这些人虽然都不是第一次看到殿前军了,但如此宏大的仪式,威严的军阵,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如今,在捷报所传递的喜悦气氛渲染下,在底下百姓如同潮水般涌起的声浪中,他们的心中,似乎也澎湃起来这便是大明的军队,真正的强军!

  随着朱慈骑马入城,龙旗高高飘扬在军阵之上,街道两侧的欢呼声逐渐达到了高潮,一浪高过一浪,百姓们群情激愤,无数双手同时朝着他们的皇帝陛下挥舞。

  突然间,不知是在谁的带头下,街道两边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随即就是成千上万的百姓齐齐跪下,朝着进入城中的朱慈行礼。

  “陛下神武,陛下神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朱慈骑在马上,看着两侧的百姓,眼前的情景就和他当初入主南京城一般,甚至还有过之无不及。

  这就是民心所向啊!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一个平平无奇的帅哥”的打赏。

第90章 明帝不可小觑

  耿继茂带着百余骑兵,不分昼夜,一路狂奔北上,四百多里的路程,居然不到两日就跑完了。

  而这个时候,朱慈才刚刚凯旋,进入凤阳城行宫,派往淮安传递捷报的塘马,甚至还没入城,徐州和南京两地,更是还不知道北面的大胜。

  多铎经过这段时间的筹划和调度,已经万事俱备,甚至昨晚和博洛,屯齐,图赖等人议事的时候,还为自己派出了前锋,恐吓凤阳城内的明廷君臣沾沾自喜。

  毕竟,耿仲明为了邀功,南下之后给他的塘报一直都是突进如风,明军心胆俱丧,完全不值一提。

  多铎,博洛,屯齐,图赖等人,这几日甚至已经能想到明帝朱慈和明廷的一众文武大臣们,愁眉苦脸,一筹莫展的样子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耿继茂居然会在这个时候灰头土脸跑回来,然后告诉他耿仲明没了。

  不仅是耿仲明,他派出的前锋,好大好大的一坨兵马,足足三四千甲兵,三四千战马,几十门火炮,还有那么多费尽千辛万苦抓来的民夫,也一起全都没了。

  多铎南征以来,就算是在徐州,被高杰坑了一把,也不过是损失了几万两金银,哪里折损过几千兵马,还被打得大败?

  而不仅是他,便是博洛,屯齐,图赖等满洲亲贵们,闻言也都是惊骇不已,气愤非常,他们从来没想过明军敢主动出击,还打了个大胜仗。

  经过此前徐州,宿州,亳州,宿迁,淮安等地的小规模交战之后,南方明军野战不堪一击的印象,早已经深深刻在他们的心中。

  耿继茂看着这些满洲亲贵又惊又怒的神情,深知大事不妙,但好在他早有准备,逃回来的路上,忍着颠簸股裂之痛,想好了对策,随即开口为自己辩解起来。

  “王爷,明帝出动了足足三万大军,单单是骑兵就有四五千之众,刘忠麾下的那千余旧部不听军令,轻敌冒进,陷入了明军的包围,奴才不得不救,这才最终被三面包围”

  耿继茂跪在多铎,博洛,屯齐等一众满洲亲贵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为自己证明,他这次只带了不到两百骑兵突围出来,就是那些监军的满洲八旗马甲,此时也还不知所踪。

  “如果不是刘忠旧部贪功,家父绝不会遭此横祸,惨死军中,都是他们连累的前锋大军,这些人很有可能早早就暗通明军了。”

  “此事没那么简单。”

  多铎眉头紧锁,脸色阴沉。

  “若不是耿仲明当初偏要本王派援兵给他,自己又弹压不住,事情岂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本王当初便和他说过,这些降兵不能重用,可他却阳奉阴违!”

  多铎对于耿仲明中了明军的埋伏,身死阵中的遭遇,并没有多少触动,反而是经此一役后,对凤阳那支战力超常的明军,更感兴趣了。

  但现在,耿继茂扯上刘忠旧部,那就和他有关系了,这到底是他亲自招降,并派给耿仲明的兵马。

  要知道,耿仲明当初是想要多铎派一支八旗兵前往助战的,但他根本不把淮南的明军放在眼里,只给了对方千余降兵,就打发了。

  多铎现在是大权在握,掌握着满清的半数军队,但这些兵马并不完全听他的,他也时刻担心多尔衮的背刺,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和耿继茂过多纠缠。

  而耿继茂当然也很清楚这一点,他此番不过是借此暗示多铎,让对方不要继续追究此事,追究他的罪责罢了。

  这怀顺王的爵位,他还想继承呢!

  于是乎,两人一唱一和,很快就把罪责全部推到了刘忠旧部的身上。此次遇伏,都是刘忠旧部的将领争功好胜,不听军令,轻敌冒进所致。

  而把这个一等一的大事处理完之后,多铎也随即问起了大战的情况,他此时已经准备妥当,正要指挥手下的大军开拔南下。

  “王爷,此次伏击,乃是明帝亲征,所领的兵马超过了三万,应当是凤阳城内的守军主力了。”耿继茂又继续解释道。

  “明帝亲征?”多铎脸上闪过一丝惊诧。

  “千真万确!”耿继茂笃定道,面色更是坚定,尽管他只是听塘马说的。“奴才连龙旗都看到了。”

  “这明帝,还真是胆识非凡,不可小觑啊!”图赖听罢,直接皱起了眉头,阴森森道。

  多铎闻言,总觉得图赖话里有话,但他并没有说什么,又继续问道:

  “明军的骑兵,当真有四五千?”

  相比起来,他更关心明军有没有反击之力,而这就得看明军有多少骑兵,而非明帝是否有胆识,更不是明军有多少兵马。

  “应当是有的,而且看样子那四五千骑兵,应该就是凤阳城里的全部骑兵了。”耿继茂语气坚定道。

  “你们杀伤了明军多少人马,特别是骑兵,那些明军骑兵的战力如何?”多铎听了,眉头一时皱得更深。

  “明军应当也损失了三五千兵马,在火枪这一块,便是南方的明军全部凑在一块,也绝对无法和我耿家相提并论,几轮齐射下来,明军就死伤了三千多人,但其兵力雄厚,明帝又亲自督战,步骑同时上阵,这才.”

  耿继茂脸上做出了痛苦遗憾的神情,他根本不知道那天战场上发生了什么,只是按着自己的推断,想到了这一条合情合理的解释。

  “那些明军的骑兵战力也不是很强,两千多人对战奴才的九百余人,也只是勉强维持,若不是后续明帝又加派了两千多骑兵参战,奴才绝对不会败。”

  “那也就是说”多铎顿了顿,然后冷冷笑道:“两个明军骑兵,才堪堪比得上你的一个家丁,四千明军骑兵,才能击败你麾下的九百余骑兵!”

  多铎直接把耿继茂的话当成了战场实况,进而十分草率地对天骑营的战力,做出了判断。

  毕竟,在他的意识里面,明军就该是这样的。即便是对付耿继茂,倚仗着数倍的兵力,在伏击得手的情况下,依旧打得很艰难。

  “没错!”耿继茂神色坚定,完全看不出一点心虚的样子。

  “哈哈哈哈.”多铎哈哈大笑起来。“那便没什么好担心的了,这些明军恐怕除了守城之外,根本无法和我大清铁骑抗衡!”

  “不过.”耿继茂顿了顿,然后又道:“凤阳城修得比徐州城还要高大,这数万大军守在里面,恐怕一时半会,很难攻得下。”

  多铎听罢,微微挑眉,然后看向神前的另外三人:“博洛,屯齐,图赖,你们怎么看?”

  明军的这次大胜,对于包括多铎,博洛,屯齐,图赖在内的满洲亲贵来说,震动是十分巨大的,他们从来没想到明帝手上居然还有能战的兵马。

  当然,也仅此而已,在他们的心中,明军依旧不是大清铁骑的对手。

  毕竟,耿仲明麾下的兵将战力如何,刘忠旧部的那千余精锐,又是什么德性,他们也是心里有数的,所以并不害怕。

  但这几个身经百战,又参与过无数军政大事的家伙,都同时意识到了凤阳城里的那个明国皇帝定不简单。

  这绝对不是崇祯那种不知兵的汉人皇帝,而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

  这个时候,别说是博洛,屯齐和图赖三人了,就是多铎,也意识到了如果不迅速解决明帝,将来一定会后患无穷。

  只是,凤阳城如果真的修得比徐州城还要高大,那打起来恐怕会非常费时费力,多铎现在从豫东和淮北搜刮了快一个月,但也只抓到了十余万百姓,他很担心不够攻城。

  “那些骑兵并不要紧,步军更无需担心,关键的是凤阳城,恐怕没有三五万人填沟,根本攻不下!”

  图赖并不认为明军的骑兵可以和八旗马甲抗衡,他从来都没把耿仲明放在眼里,但长期在辽西和明军拉锯作战,他很清楚攻城不简单。

首节上一节55/340下一节尾节目录